现代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问题探讨.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72561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问题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问题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问题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问题探讨1、 前言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过程中,广播的快捷和超时空更是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村村响广播系统”更是农村应急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紧急情况下,向居住相对分散的农民群众及时传递躲灾避险信号,能够发挥防灾避险的作用,是其它通讯方式无法替代的。根据国家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建设适应新形势的新型农村广播势在必行。建设应急智能寻址广播系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广播系统方案仅能做到寻址广播,达不到应急的高标准要求,智能化程度也不够。作为以应急预警为主要目的的广播系统需满足和达到以下目的。即:建设城、乡防汛抗灾安全紧急指挥平台、发布重大灾害和事故预警信息;转播中央、市、县三级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发布乡镇、村新闻信息;召开县到乡、县到村、乡到村三级广播会议;开展农村党建、医疗新平台,建设和谐社会;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播放农民喜闻乐见的事;建立快速养殖、种植等科技信息传输新渠道;普及农科知识;建立永久的文化、科技、教育三下乡新平台。2、 现代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如何实现低成本可靠应急目前广播的实现技术方式通常有FM调、DAB音频和IP三种实现方式;无可否认,采用FM调频是最成熟、最可行、最可靠的方式之一。要确保建设的广播系统能达到应急预警的要求,首先要在广播信源和传输路径上作好充分预留备份。传统的FM调频广播方案通常采用CATV共缆和无线发射两种方式。发生自然灾害的同时往往广播线路也会同时中断。那么该如何低成本建设有效的应急广播系统?应急广播方案可以以“广播+电视”有线共缆传输为主、“无线调频覆盖”为辅,并通过电话通信系统(移动、联通、电信)实现固定和无线通信接入,实现三种信源应急传输模式。即支持FM调频CATV共缆传输、FM无线和电话三种网络备份应急,确保万无一失。通过核心智能调制解调器支持多个接口,内置8路音源自动矩阵切换见图1。当出现紧急情况时,系统可通过上述三种网络信源方式、五种网络渠道,将广播信号通过不同渠道传给终端。构建预警广播系统可靠应对突发事件。图12关于防盗播的加密调制技术FM调频广播立体声频道的带宽为200KHz左右,而主载波音频只占一半左右,剩余的部分则是闲置不用的,不用这部分叫做副载波。频道分配见图2。图2广播系统的加密管理通常是采用副信道的方式,不需要分配专门的带宽,有SCA和RDS两种方式;传统的SCA信道带宽较高,但是SCA加密和FM调制分离,效率低、存在SCA复制的可能,可靠性较差。RDS(RadioDigitalSystem)是由欧洲广播联盟(EBU)于1984年提出的技术标准EBU3244。它是利用FM广播的副载波携带数据资料的一种工作方式;该技术充分利用了现有调频广播的带宽,不需要分配专门的带宽,利用57KHz的副载波数据信号叠加在调频节目频段上,在接收音频信号的同时,可接收到数字信号。数据内容包括电台名称、节目类型、交通信息、标准时间、广告信息等。采用RDS无线数据广播技术,标准成熟,应用广泛;同时利用FM信道可实现音频、文字、控制数据同传。性能优越于采用传统SCA加密方式的FM广播。RDS采用单芯片完成加密和音频调制,传送速率高,寻址可靠。对主信号无影响,无SCA方式对FM主信号干扰噪声。“RDS防盗播技术”,通过改进的加密算法、多级密钥策略,利用RDS副信道不断地向终端发送条随机加密控制码,接收终端只有同时接收“调频载波+RDS副载波+正确解加密控制码+工作状态指令”四个条件才能正常工作。即使空间有同频信号或邻频干扰信号,在未接收解除加密控制码的情况下,接收设备就会自动关机;在受控关机状态时,即使同频信号的干扰,接收终端也不会误开机。完全杜绝了系统被不法分子盗播、插播和干扰后产生恶性安全事故。3图文广播的综合应用采用副载波RDS数据广播加密调制方式,可以支持图文广播;利用RDS数据广播技术,可以实现系统在FM信道中传输音频广播和文字信息,接收终端可接收文字信息,使广播系统得到综合利用突破了传统广播概念;亦可发送诸如广播节目单、播出时间表,天气预报、灾害应急、政策宣传等;接收终端通过RS-232接口连接LED显示屏,可接收上级节目预告单、通知等。在有需求的地方,利用应急智能寻址广播系统的图文信息发布功能,接收终端只需带有图文信息输出接口,接入LED屏便可接收文字信息广播。4网管功能的必要性和网管功能的要求应急和安全播出是现代广播系统的基本要求;智能化网管是确保安全播出的技术手段,要达到安全可靠播出的目的,网管需具备以下功能:支持设备网管,满足远端机房的无人值守的应用要求可以实现智能调制解调器的远程管理,查询工作状态,故障报警。能实现对智能调制解调器的远程开关机,音道切换和远程控制。可以满足远端机房的无人值守的应用要求,灵活应对突发事件。完善的工作日志查询,可追溯各级播出、插播等。完善的网管系统可查询各镇村播控平台的工作日志,监督检查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为考核镇村播控机房提供依据。真正发挥应急广播系统的最大效用。插播内容可远程监听,确保安全播出各镇村除了建立安全播出机制,实行播出内容严格审签程序外,通过本系统还可以实现对镇村插播内容进行远程监听和记录,避免下级部门擅自利用应急智能寻址广播系统播出其它内容,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或产生负面效应。通过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安全播出机制。终端状态可查询、可管可控到点各接收终端可选址支持GSM通信模块作为网管单元。在实现电话单播的同时,可利用GPRS/E1通道将各终端的工作状态、工作日志上传到前端系统,做到全网设备的可查询、可管理、可控制。满足安全播出的高标准要求。支持远程指导系统维护应支持多种联网模式,适应不同镇、村自然条件的应用要求;网管系统应支持多种联网模式,满足镇、村不同自然条件的应用要求,方式灵活,同时可以互为备份,真正达到广播级、运营级模式。局域网模式:可以利用县、镇、村构建的局域网实现管理系统联网。需要通过光纤和五类线构建以太网络;GPRS/3G模式:可以利用电信、移动、联通的GPRS/3G网络,实现联网管理控制。系统的智能调制解调器可具备GSM或3G通信模块。基于INTERNET的VPN模式:利用INTERNET互联网构建VPN专网,实现联网管理控制。网管应采用标准接口,支持与监控系统联网,实现应急喊话5多种播出模式的重要性应支持广播、组播、群播、单播等多种播出模式;广播:全网广播、全网应急播出。组播:按行政划分或网络划分的镇、村进行组播。群播:针对不同受众群体个性化播出,可划分多个群组,例如:党员群、留守儿童群、公路群、高山森林群等,以群相关的属性群播相关的内容。召开党员干部广播会议、召开县到乡、县到村、乡到村三级广播会议,发布相关政策法规等。单播:利用备份频点实现应急单播,接收终端可以选择具备GSM模块,实现电话系统单播。系统如要支持广播、组播、群播、单播等多种播出模式;系统需要规划多个广播频点,我们建议系统调频调制器最多可同时输出4个频点,分别用于主频广播、备频组播、应急单播等,同时系统还可以选择88108MHz的“隐藏频率”作为特殊应用,普通的接收终端无法收到这个频率。处理突发事件,全面应对应急需要。6可靠性保障措施和应急供电系统为了达到应急广播的高标准要求,除了具备三种网络传输信源备份,三种联网控制管理模式外,系统应充分考虑镇村的应用环境和终端的工作环境,同时需要充分的考虑系统设备工作、防雷和系统供电等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保证措施。我们通常采用以下几项主要举措。机房调制、解调、编码设备一体机设计,尽可能的减少外部连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机房设备采用双电源设计,自愈备份,负载均衡,并可选择-48V直流供电模块。野外设备加强防雷;在端口加装优良的放电管,同时组合高通滤波器设计,达到阻断雷电电磁辐射进入信号回路。在电源回路里面选择抗浪涌1KV以上的抗浪涌电源方案,组合压敏电阻、瞬态抑制二极管和输入电磁滤波电路,可以达到多级的防雷击浪涌效果。机房和线路设备再增加专用的防雷器件。终端支持直流供电;终端具备直流接口,支持驳接太阳能自动控制电源系统,并可选择内置电池终端,满足停电情况下的应急播出。7关于广播系统的防地址码重号广播系统终端接收设备广泛应用于偏远农村,设备的新装和多次维修都会面临受控地址码的问题。如何防地址码重号、漏号对于广播的可靠性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在线写地址码和现场编地址这种方式都容易出现漏号或重号,造成管理混乱。既要安全可靠,又要维修更换方便,适合偏远农村的应用需求。同时还要满足设备的应用环境,确保性能可靠。因此方案推荐采用地址码卡的方式来实现寻址地址管理。由前端统一编写分配地址码。先安装设备,再前端登记,后配发地址码卡,这样既完善了管理,又方便应用与维护。3、 现代应急智能寻址广播系统架构应急智能寻址广播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编码播控技术,以“广播+电视”有线共缆传输为主、“无线调频覆盖”为辅,并通过电话通信系统(移动、联通、电信)实现固定和无线通信接入,实现三种信源应急传输模式。系统规划为三级结构,可以实现市(区、县)、乡镇(街道)、村三级点对点寻址可控播出,可满足实现三级可控、两级插播、上级优先、应急优先的功能体现。智能应急寻址广播系统利用调频信道,采用数字编码、防盗播数字编码加扰技术,实现声音和图文广播。可完成基层政务信息发布、转播各级人民广播电视台节目和自办节目的文化宣传平台、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平台。4、 结束语新形势下的“村村响”广播系统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寻址广播,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条件和智能化管理控制技术,满足当前广播系统必须具备的“应急”和“智能”两个基本条件,充分利用广播的优势实现娱乐、政策发布和灾备预警应急的主要职能。同时建设过程中要确保系统安全可靠、便于维护,做到“村村响、长期响”,使广播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吴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