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阿城区玉泉中低产田改造(特色作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哈尔滨市阿城区农业开发办公室黑龙江农业机械研究院二0一二年十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61.1项目名称61.2项目背景71.2.1背景条件71.2.2自然条件、农产品概况81.3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91.3.1项目建设范围91.3.2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91.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1.4.1投资估算101.4.2资金筹措101.5项目效益101.6组织领导和管理11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13 2.1自然概况.132.1.1地理位置及范围.132.1.2水文气象.132.1. 3地形、地貌及土壤142.1.4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142.1.5主要自然灾害142.2社会经济状况.142.2.1人口及劳力.142.2.2土地利用现状.152.2.3农业生产状况.152.2.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152.3基础设施.162.3.1田间工程现状162.3.2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172.3.3科技现状17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8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9第四章 项目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21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214.1.1地表水.214.1.2地下水.214.2水资源利用现状.214.3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分析.214.4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22第五章 规划设计.235.1指导思想.235.2建设目标.245.3建设标准.245.4规划、布局及规模.25第六章 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设计.266.1主要建设内容266.1.1农业措施266.1.2水利措施296.1.3科技措施296.1.4林业措施296.2工程设计296.2.1农业措施296.2.2水利措施306.2.3林业措施306.2.4科技措施30第七章 工程概算3171编制原则和依据317.1.1编制原则317.1.2编制依据317.2投资概算317.3资金筹措32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338.1经济效益338.2 社会效益348.3 生态效益358.4 经济(财务)评价358.4.1经济评价358.4.2财务评价指标计算36第九章 组织措施和运行管护379.1组织机构设置379.2项目运行管护37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3910.1环境现状394110.2环境影响与评价3910.3 对策与措施40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4111.1结论4111.2建议41附表、附表1、机电井建设费用附表2、滴灌设施费用表附表3、微喷设备投资估算表附表4、PE管道投资项目表 附表5、电力设备投资表附表6、品种种苗引进费用表附表7、连栋育苗棚建设投资表附表8、藏储库房投资表附表9、农业机械配套设备投资表附表10、土壤改良估算表附表11、渠道总投资表附表12、道路改造总投资表附表13、农田防护林投资项目表附表14、技术示范费用表附表15、管理费用表附图附图1:2013项目核心区建设位置图附图2:大棚构图第一章 项目概要1.1 项目名称1.1.1 项目名称哈尔滨市阿城区中低产田改造(生态农业)项目1.1.2 项目申报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农业开发办 负责人:张文艳1.1.3 项目执行单位哈尔滨玉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永东1.1.4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哈尔滨春光园艺研究所负责人:张英臣1.1.5 项目建设地点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街道办镇北村 1.2项目背景1.2.1背景条件20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是,人们在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而感到无比骄傲之时,也承受着严重威胁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无论是立足于现实需求,还是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都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确保食品安全供应,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由过去的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目标迈进,如何从现代农业的观点出发,正确认识现代生态农业深刻内涵,并切合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有资源生产农产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才能调整好农业结构。每个地区只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真正使农业增效、企业增收、农民增收。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地道产品、绿色天然、营养保健的消费需求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消费者需求信息说明,地道、天然、营养和保健类的农产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市场非常广阔,这也是新阶段消费者对农业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农业生态,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才能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目前,本地区的农业种植业大都是传统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种植和经营,而且以家庭自己消费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尤其是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生产成本高,产出率低,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浪费农业资源,甚至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项目执行单位哈尔滨玉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专业从事多种经营的农业种植的企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具有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也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力的需要,该项目的实施,将在本地区引入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带去更多的农民从事规模化、生态化的农业生产,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2.2 自然条件、农产品概况项目区(阿城区)位于哈尔滨市东郊,行政隶属哈尔滨市管辖,距哈市27公里,项目区东部与五常,尚志市接壤,北与宾县相连,属于山区农业区,地理位置东经(12754201290430,北纬451010454525)。项目区面积大,林业经营总面积1.57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4万公顷。山区野果、山野菜资源丰富,浆果分布较广,如山葡萄、树莓等浆果品种。该品种繁衍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同时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现阶段,发展浆果等果树生产具有土地、人力资源优势,该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雨量550-650毫米。当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完全符合无公害蔬菜、果树等作物的生长要求,开发果蔬生产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生产潜力。立足本地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强企业活力,增加企业产值,使农民增收,充分开发资源,达到富民强区的目的。全区属于山区及平地的综合项目区,作为传统的农业种植区,阿城区委、区政府确立了发挥优势、富民强区的新战略。以建设高效农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新农村生态农业建设为主线,仅仅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主题,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措施建设,依托本区的资源优势,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实施农业的可持续产业化经营。1.3 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3.1 项目建设范围2013年规划项目区位于阿城区玉泉街道办镇北村,东经1273712738,北纬45154516), 改造面积0.2万亩。辐射到磨盘村、利民村。1.3.2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电机井1眼,节水灌溉200亩,库房150 m2;连栋育苗棚1000 m2;土壤改良500亩。道路改造4公里;渠道2000米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该项目起止期为2013年至2014年底完工。1.4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1投资估算水利措施(节水灌溉、电机井等设备)投资59万元,农业措施(种苗、种薯,土壤改良、组织培养等)投资150万元,林业措施(防护林等)投资6万元,科技措施(科技培训等)投资6万元,项目管理费投资6万元。1.4.2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27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资200万元,市配套12万元,自筹15万元。1.5项目效益1.5.1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调整低产大田农业种植为高产高效益的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实施后,每年繁育果蔬优良种苗0.1万亩,向市场提提供优良果蔬种苗300万株,产值450万元。推广栽植果蔬0.8万亩,产值2000万元,每亩增加经济效益300元,为农民增加效益270万元。由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果品的附加值也将得到显著的提高。果菜(薯)基地的建设不但在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还将带动食品加工运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1.5.2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区域玉泉共3个村,21个自然屯,人口2.3万人,可安排1000人就业,从而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带动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促进生态农业中果蔬等经济作物的产业化形成。1.5.3 生态效益 生态农业中低产田改造(生态农业)项目,以种植多年生果树(苹果、 梨、李杏、葡萄、小浆果等)为主,由于果树根系发达有很好的防风、固土、保水的作用。对治理当地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破坏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大面积栽培果、 蔬(薯)形成的绿地可起到很好的绿化大地及净化空气的作用。为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6 组织领导和管理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降低建设成本。严格按照财务制度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根据项目建设要求,为了加强项目的组织建设和协调工作,确保项目的实施和按期完成,成立阿城区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1.6.1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单位及有关单位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制定项目建设目标,规划建设项目的布局,协调项目运作中与委托单位的关系,直接领导项目办公室。1.6.2.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的职责是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本项目建设期间的各项运作,完成项目建设目标。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该项目位于阿城区东15公里处玉泉街道办,项目核心区建在镇北村8组,区内有通村公路经过。项目核心区位于利民村的山区地及山间河谷平原地带,南起镇北村,北起大岭乡榆树村,东起利民村一组,西起果园村。项目区两个村、两个自然屯,农口317户,农业人口1240口人,项目区总面积2.4万亩;其中项目区控制总面积为9200亩,林地5800亩,耕地2400亩(旱田2100亩,水田300亩)。2.1.2水文气象玉泉街道办水资源比较丰富,年降水量550-650毫米,夏季降水量为350-4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3%,雨季的起止时间与夏季风的进退时间一致,夏风来临与退却的迟早,影响雨季降水量。冬季降雪早,气候干燥严寒,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春季受夏季风来临的影响,降水变率大,春旱几率大,平均相对变率为33%,最大变率达70%,易成灾害。春旱机率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秋季受夏季风退却是时间的影响,降水量比春季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7%。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土壤属潮土类,玉泉镇土壤质地为轻壤质中壤,结构良好,便于耕作,但肥力较低。据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823%。含氮0.0345,含磷量少,且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节约用水是我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节水条件差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1.4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内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利民村山间河流是主要排涝防洪的河道。该区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广泛分布黑土,白浆土和暗棕土,土壤腐殖含量高,土质结构良好,土壤含水量31%,比重2.26,孔隙60%,pH6.5.从地形、地貌、土壤综合分析,本区非常适于发展利用节水设施来繁育良种苗木。因此项目区土壤改良对开发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很大。2.1.5 主要自然灾害 本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少雨而多风,春旱发生频率为70%左右。本区降雨特点是春季少雨,一年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6-8月份雨量大而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63%,以上,容易造成洪涝等自然灾害,洪涝发生频率为40%左右。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总人口3758人,农业人口3257人,劳动力1200人,农业技术员55人。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4万亩,其中耕地2.2万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黄豆、水稻。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地碱性化现象严重,现有耕地的利用程度低,广种薄收,长期处于中低产水平。受资金短缺等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土地以前没有进行过上规模、规范化的土地治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小范围治理。70%节水灌溉设施落后,机耕道路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2.2.3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农业生产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耕地仍延续传统种植结构,项目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大豆、水稻等,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提倡生态农业,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产技能的转变。项目区辐射面积9000亩,项目实施后,每年繁育果蔬优良种苗0.1万亩,向市场提提供优良果蔬种苗300万株,产值450万元。推广栽植果蔬0.8万亩,产值2000万元,每亩增加经济效益300元,为农民增加效益270万元。 2.2.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有农技服务站一个,农业科技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2名,技术员8名,近几年在分区主要进行大豆、玉米优良品种推广和栽培技术等。市、区分别成立了“科教兴农”领导小组,为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组织保障。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县、乡(镇)、村4级科技网络体系,形成了农技推广、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病害防治、专业技术研究会等5大服务体系。同时,项目区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力量强,农民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保证了技术的及时推广,所有这些都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2.3基础设施2.3.1田间工程现状2.3.1.1节水设施项目区位于哈牡公路北3公里,现有河流4公里,为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由于连年气候干旱,地下水位降低,河道水量损失较大,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农机化程度不高,只有改善水利设施条件,采用节水灌溉设施,农田增产效果才明显。2.3.1.2农业设施 项目区现有通村公路1条14Km,田间道路和机耕道路较多,现状道路大部分为小于4m宽的土道,不便于机械化生产和交通运输,从而加大了耕作成本。项目区土壤贫瘠,肥力不高,农业产量不稳,经济效益低下。2.3.1.3 林业设施项目区林地面积大,有效对农田进行保护,但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项目区现林网占地8200亩,森林覆盖率60%以上,主要树种为杨树、刺槐,树龄5-7年,胸径10cm。2.3.2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内现有各类农机具16台(件),其中:大中拖2台,小拖14台,机引农具7台,可直接利用,在项目区内设有农机服务站和专职农机管理员,另外农技服务站能够及时提供机具、配件、技术等服务,能够满足农田的耕作、收获,机械化程度在70%以上。2.3.3科技现状项目区内农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只有少数接受过正规教育,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掌握较少、意识薄弱,对现代化的农用机械运用熟练度不足,目前项目区正在推广科教兴农的办法,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正在逐步完善现代化农业生产,积极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知识。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阿城区玉泉中低产田改造(生态农业)项目建设是为了农业产业能够可持续的生产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平衡,稳定发展的局面。中低产田的改造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加强生态农业与节水灌溉农业的建设,是改造中低产田的重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同时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区域特色,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项目区的自然灾害严重的危害着农业生产。该区的粮食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效益低下。耕地中旱田大都是中低产田,土壤肥力减退,不适应农业发展要求。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目标,达到农业综合开发区的高标准、规范化要求,必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也是生态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农业的生产要上规模这样才可以有很好的调控能力,加快生态农业中果蔬的品种引进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抢占国际市场,尽快引进新品种,尽力发展旱灌,其目的在于增加产量和品质,增加出口创汇,这是国内、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同时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哈尔滨玉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的是果菜生产与种植,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有的农业企业的效益有下降趋势,为了使企业更有活力、更有优势,拓宽业务范围,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担风险能力。因此,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种植项目,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差异性的需求。通过加强和规范管理,加大科技投入,使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条不紊,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也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总之,拓展种植,可以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对企业来说,既是可行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3.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该项目符合当前产业政策,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项目,省市区各级领导和广大村民对农业开发都非常重视。2013年度项目区基础条件和自然条件较好,项目区可以利用节水设施来灌溉,如果对现有农田进行改造,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的排涝淋碱;另外,项目区农民素质和积极性都很高,对今后的工程建设和管护都有保障。通过科学规划,综合采取工程、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全面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提高中低产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灾害的能力,能提升果蔬品质及良种的质量;提高生态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能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生态农业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项目区的立项、规划过程中,进行了实地调查,选择了合适的项目区,保障了项目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减少了事后的矛盾与冲突。还深入宣传了土地开发治理政策,增进了群众对土地开发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治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创建土地治理的民主形式,奠定了土地治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第四章 项目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4.1.1地表水项目区位于阿城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项目区内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58.23万立米,可利用量48.78万立米,由此可见地表水是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4.1.2地下水项目区地下水赋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含水层呈多层结构,由四个含水组组成,灌溉用水为第含水组的浅层淡水和第含水组的深层淡水。第含水组浅层为浅层淡水,埋深1055m,颗粒多为细沙,储量稀少,不易于开采。深层水埋深200-450m,水量丰富,水质良好,适宜作物灌溉用水,可开采量12.03万 m。 4.2水资源利用现状项目区所属种植面积,大部为半山坡地。农业生产多年来依靠自然降水,地下水利用率比较低。4.3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分析目前,项目区无用水企业,农业为主业,主要种植玉米和少许杂粮,现有水资源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少量用于生活用水。农业用水,除少数地下防渗管道等节水措施外,基本无节水措施,故水的有效利用率较低。项目区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8.78万m3,其中地表水39.75万m3,地下水9.03万m3。项目区内虽有机井1眼,但由于完好率低,配套不良,缺乏节水措施等原因,仅能控制农田面积140亩,年实际开采地下水2.4万m3。 利用地上水12.5万m。4.4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由项目区现行灌溉制度下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可以看出,现状水利设施和灌溉模式所产生的主要问题,一是农田灌溉不足,二是现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需要进一步采取工程措施挖掘、利用现有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将充分利用地表、地下水资源,并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项目种植区将采用节水灌溉措施,棚室利用滴灌微喷设施,露地生产利用滴灌节水技术,同时制订更加合理的灌溉制度,使项目区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达到供需基本平衡。第五章 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办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全方面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立足实际,依靠科技,发挥资源优势,增加投入,实施综合深度开发,彻底扭转农业生产徘徊滞缓局面,推动生态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科技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还保证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切实增强农业尤其是浆果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提高生态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以粮食生产为重点,着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生态农业中生产能力,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促进浆果生产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增加投入,突出重点,全面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机制,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力争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上新台阶和新水平。5.2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和建设,项目区将成为节水、规模种植、连栋温室育苗、绿色生产、农民致富以及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为构建新农村搭建平台。 项目建成后,为我省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种源基础,可实现优质、丰产、高效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目标,预计5-8年内,可辐射带动周边大部分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其中果、蔬大面积规范化栽培生产基地的建成,不但在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还将带动食品加工贮藏、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5.3建设标准5.3.1水利措施根据项目区地块面积大小、利用河道水源,园区内设施建设全部采用喷滴灌设备,达到核心区建设供水需要。保证在果蔬生长期正常生产和采收期果品安全。5.3.2农业措施项目核心区位于阿城区玉泉镇北村。辐射面积0.9万亩。面积为0.1万亩,主要进行果树优良苗木的良种繁育,为生产提高优质的果树苗木。辐射区磨盘村、利民村以生产为主,种植、改造果树0.6万亩。蔬菜(薯)生产、繁育0.2万亩。5.3.3林业措施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树种、间距、宽度和规格等,确定该项目区栽种速生杨等适宜树种。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方田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85%以上。5.3.4科技措施利用科普之冬以及在作物生长季节举办技术培训班,每年技术培训600人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50-100人,建立技术示范专业户50户。5.4规划、布局及规模1、项目区辐射规模0.9万亩,初步设计地块为120块。2、项目区植树采用速生杨、白蜡、刺槐。3、项目区土地实行全面平整,标准土壤改良为基准。4、项目区作物种植以农户为主。5、项目区大力发展高效的经济作物,增加果菜的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入。6、项目区全面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学种植。 第六章 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设计 6.1主要建设内容黑龙江省的果树主要包括: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浆果类等;蔬菜包括:果菜、 叶菜、根菜以及马铃薯等,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加工业迅猛兴起,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而且价格不断增长,从而提高了广大群众种植果蔬的积极性,果蔬种植面积也在逐年的增长。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果蔬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果蔬良种繁育和种植项目,加大新品种的选育和繁殖力度,培育高产、稳产、品质好的新品种。同时还结合了当前的环境问题,很好的控制了开发土地导致环境破坏的局面。因此果蔬优良种苗繁育和生产为黑龙江省生态农业产业提供优良种苗,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走向富裕道路的有效途径。项目建成将形成良种繁育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格局,有益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6.1.1 农业措施项目区位于阿城区玉泉街道办镇北村,总辐射面积0.9万亩。项目核心区在镇北村8组,面积为0.1万亩,主要进行果蔬的良种繁育和浆果种植,为生产提高优质果树苗木。辐射区以周边村及乡镇生产为主,栽植果蔬0.8万亩。6.1.1.1 果树优良品种繁育;项目核心区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优势,该区有多年的繁育果树种苗的实践经验,建立良种繁育基地200亩,其中试验、示范棚室区50亩。采用先进的繁育技术方法(组织培育技术、迷雾扦插技术、设施育苗技术等 )。繁育优良种苗300万株6.1.1.2 果树关键栽培技术通过优良品种繁育和建设实现果业高标准、高效益,把果产业做大做强。在果园建设和管理中推广先进的关键栽培技术,如:合理密植技术、简化整形方式、疏花疏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通过先进关键栽培技术的实施实现浆果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适地科学建园:生产“绿色食(果)品”,首先因从控制环境污染开始,新建的果园要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区。果园附近没有工业污染物排放(如:化工厂、农药厂、造纸厂等),每隔2-3年要经环保部门对果园附近的大气、灌溉水和土壤进行检测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标准。同时建园所栽植的品种最好选用无病毒的壮苗或适应性强、抗性好、丰产、优质、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 加强园地的土肥管理:园地土壤管理除进行深翻熟化,树盘覆盖秸秆或地膜外,应积极推行自然生态模式,采用果园行间生草法(种植绿肥)。在肥料的选择上要使用符合生产“绿色食(果)品”的肥料使用要求。在施肥制度上要彻底进行改革,多施用有机肥,不施或少施化肥。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应采用测土施肥、诊断施肥、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 合理整形修剪:运用整形修剪技术,扭转重冬剪轻夏剪的倾向,要以夏剪为主,冬剪夏剪相结合的原则。并根据果树的自然生长规律,调整树冠结构,改善树膛内通风透光条件,平衡生长,达到早果,优质丰产的目的。充分利用夏季修剪技术,节约树体营养,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如:处萌、抹芽、疏枝、扭梢、圈枝、疏花、疏果等。调节好光照,整形修剪后的树冠应达到主枝、大枝占方位,中枝、小枝占空间,枝不磨,梢不碰。保持树冠自然透光率在50%以上,使树体上下、内外通风透光,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品质量。 综合防治病虫害:实现“绿色食(果)品”生产,搞好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而有利于各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尽量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综合防治措施除选用抗病虫品种、栽培脱毒苗木,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果实套袋,清洁果园等农业和人工防治方法外,因地制宜利用天敌和物理方法诱杀害虫。如:利用性诱剂测报防治害虫,还可利用糖醋液、灯光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在化学防治和农药的选择上必须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原则,严格控制用药种类和时间 ,本着不用或尽量少用化学农药的原则,应坚持以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矿物质农药为主。系统应用除虫菊素、烟碱、大蒜素、9281、害立平等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制剂、白僵菌制剂、BT杀虫剂、120杀菌剂等把病虫控制在允许为害的经济水平以下。6.1.1.3 低产园改造技术 对现有低产园,进行改造。采用植株更新复壮等技术,延长浆果的经济年限。6.1.1.4 蔬菜(薯)繁育与生产蔬菜主要以繁育马铃薯为主,利用组织培养等技术,繁育马铃薯(种薯)。6.1.2水利措施根据浆果的生长特性,利用喷灌、滴灌技术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同时利用喷灌、滴灌技术达到配方施肥的效果。6.1.3科技措施每年在果菜不同生长季节举办现场教学,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利用科普之冬举办技术培训班,并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平台传授技术。培养技术带头人,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使先进的技术尽快的传授到千家万户。6.1.3林业措施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两侧,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造林时预留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6.2 工程设计6.2.1 农业措施为了进一步优化项目区的种植条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PH值达到5.5-6.5。根据项目区的实地情况和建设的需要,在项目区修建农路,硬化路面,保证在果蔬采收期果品及时运出,较少损失。6.2.2水利措施根据项目区地块面积大小、位置和现有水源现状以及项目区的需要,达到项目区果蔬在生产期全部实行节水灌溉,满足果菜生长发育的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果品的质量和效益,并保证在果品生长期正常作业和采收期果品安全运出。6.2.3林业措施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树种、间距、宽度和规格等,确定该项目区栽种速生杨等适宜树种。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方田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85%以上。6.2.4科技措施每年技术培训600人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50-100人,建立技术示范专业户50户。第七章 工程概算71编制原则和依据7.1.1编制原则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09)年163号文件关于开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水利部(2002)颁发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上、下册等有关规定完成工程投资估算编制。7.1.2编制依据水利部(2002)颁发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上、下册水利部(2002)颁发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7.2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227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59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50万元,林业措施投资6万元,科技措施投资6万元,项目管理费投资6万元。 7.2.1水利措施电机井2眼;修排水沟1公里;购置喷灌设备15套;建设输电线路1公里;7.2.2、农业措施良种补贴5万株;温室3栋;白色路面0.5公里;7.2.3、科技措施示范推广3项;科技培训500人次;购置设备2台;7.2.4、项目管理费项目管理费投资9.6万元。7.3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27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资200万元,市区配套13万元,自筹1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构成计划表项目县别任务规模本年投资构成备注中低产田改造(万亩)总投资财政投资合计地方配套自筹中省市县乡阿城0.22272122001314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8.1经济效益当前,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运行模式,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作为生态农业主要组成部分的果蔬种植产业,也正在向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今后世界农业科技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增加产品质量和安全、改善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果蔬生产已经成为不同区域的主要经济增长点。黑龙江省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果品营养物质的积累,生产的果品Vc含量高,风味浓,甜酸适度,表现出品种的固有风味。加之我省环境污染程度轻,生产的果品比较容易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尤其是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资源和野生的资源,如:黑穗醋栗、树莓、沙棘、蓝靛果、蓝莓、山葡萄、五味子等,这些树种有的被称为“第三代水果”由于这些树种适应性强, 生长的环境没有受到污染或污染程度轻,生产的果品有的被益为“天然绿色食品”和“健康保健食品”。我省有优越的得天独后的出口地缘优势,目前有十多个口岸可以对俄罗斯开放,仅远东地区总人口就达200多万,年需要进口水果25万t,而我省生产的地产的水果产品,由于风味纯正很适合远东地区人们的口味,产品在市场被受青昧。因此发展地产果业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该项目是一个农业科技示范、技术组装和科技创新的一项富民工程。项目示范的基础是以果农为主体,通过基地的示范推广,把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直接转化为优质的产品,使果农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形成有效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提高果农的整体科技素质。项目立足于果蔬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对老果园更新改造发展适宜对路的优良品种。结合我省果树生产的特点,研究制定出不同树种和品种配套的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项目实施后,每年繁育果蔬优良种苗0.1万亩,向市场提提供优良果蔬种苗300万株,产值450万元。推广栽植果蔬0.8万亩,产值2000万元,每亩增加经济效益300元,为农民增加效益270万元。由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果品的附加值也将得到显著的提高。8.2 社会效益项目区开发后,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大力改善,农民的种植农业经济作物积极性将大幅度提高。项目区内通过土壤改良使土壤深松、沟渠开挖,改善了土壤通透性,降低了土壤的盐渍化,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使项目区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建设意识进一步加强,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户自觉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并使我区区域气候得到初步改善,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奠定良好的经验和生态基础。通过开发后项目区人们收入的增加,改善了生活条件,刺激了消费,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大量科普宣传和农业实用科学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项目区种植业新品种的更新速度,进一步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稳步发展。并使农民自身的科技意识、生产技能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实现科技兴农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观念新的新型农民。通过整合全区水、电、路、卫生、能源等项目和资金,配套抓好水、电、路及绿化、美化、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存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同时项目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将对周边村社农业生产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共同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卓越的贡献。8.3 生态效益果树属于生态型、水土保持落叶灌木植物, 项目区规划的综合实施,将使区内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减少土壤流失和水分蒸发,提高田间湿度,有效地抵御干热风对农作物的侵袭,增强抗衡自然灾害能力,可有效遏止风沙对项目区农作物的危害,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得到初步改善。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后,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大提高,同时也不会形成抽取地下水造成水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而且通过节水灌溉,将大大提高项目区水土蓄养水平,进一步保证地下水的有效供给。8.4 经济(财务)评价8.4.1经济评价本项目是在原有耕地,和退耕换林中采取林业、水利、农业、科技推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通过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生态防护体系,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耕种产值,从而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的。项目区总治理面积9000亩,每年繁育果蔬优良种苗0.1万亩,向市场提提供优良果蔬种苗300万株,产值900万元。推广栽植果树、蔬菜0.8万亩,亩产量最低100公斤计算,总产量80万公斤。每公斤6元,产值480万元。通过低产田改造,每亩增加经济效益300元,为农民增收270万元。8.4.2财务评价指标计算项目工程施工期为 1 年,项目建成达产后投资回收期为二年。第九章 组织措施和运行管护9.1组织机构设置为了保证生态农业种植开发建设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在阿城区农业开发办的领导下,并由区农业开发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玉泉镇、利民村屯给予配合项目实施工作。在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成立农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区长、主管农业副区长担任;成员有区财政局长、农业开发办主任、农委主任。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农业开发办公室,开发办主任向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开发办各股向开发办主任负责。开发办主任负责农业开发全部工作。农发股负责开发帐目处理和资金管理、运用,设在财政局。项目股负责项目编制、工程设计、施工监督和运行、验收项目工作。9.2项目运行管护为了保证果蔬种植项目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保证项目工程按计划实施完成,必须做好对种植基地的管护工作,成立项目管护委员会,由主管乡(镇)、村、屯和项目受益者为成员。由阿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和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哈尔滨市春光园艺研究所具体负责技术指导,质量监督,按照项目建设规划按设计施工,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随时做好质量检查,并做好验收竣工工作。项目由哈尔滨市春光园艺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负责果蔬产业的技术支撑,并对果蔬的研究和生产提供成熟先进配套的栽培技术。在财务管理方面有区农业开发办负责指导和监督,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制度,设立专职的会计人员,做到专款专用,不挤不占,坚持财务审批和审计制度。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10.1环境现状项目区经济以农业为主,无重工业,农业环境质量较好,林木覆盖率高,但境内部分区域受人为活动影响,水土流失现象有所加剧,山区植被破坏比较严重,自然植被难以恢复。只有通过人工治理,大面积种树发展经济林木,保护天然林,加速森林资源多样性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经济作物生产能力,增加基地农民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10.2环境影响与评价本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和综合分析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益,进一步提高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项目实施后,当地的生态环境将得到很大的改善,天然植被和人工林草得到保护,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将得到遏制,并逐渐向良性发展。项目区内山、水、田、林、路、村屯布局合理,规划整齐有序,经济效益也将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在果树生长期呈现出枝繁叶茂的景观,白花、绿叶、红果与浓绿的田野交织一起,体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项目的实施也将吸引城市居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乡村观光采摘,回归自然,陶冶情操,人们的身心也将得到改善。10.3 对策与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长远和近期的规划,做到以不破坏和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生态保护的意识,加强项目区内农田防护林带和其它植被的保护,禁止一切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开发行为。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11.1结论该项目的实施,对于阿城区合理利用土地和现有资源,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质量和效益型农业,振兴区域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且把种植农业与生态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适合当前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适合大众对现代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突出,示范效果明显。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目标切合实际,布局合理,规模适中。是一项大有前途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富民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技术力量雄厚,项目的实施和建设是可行的,应尽早的组织实施,使其早日发挥效益为人民群众造福。11.2 建议本项目具有建设的基本条件,项目实施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群众参与积极性高。项目实施单位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方案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可行,投资规模适中。本报告资料翔实、准确、科学,可操作性强,项目切实可行。建议国家和省市农发办根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尽快立项,使项目建设单位能及早组织实施,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以改善当地自然经济条件,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