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周练(十二).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6997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周练(十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武汉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周练(十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武汉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周练(十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二中高三历史周练(十二)(2011年12月4 日)一、单项选择题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所指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 )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C维新派和革命派 D同盟会和共产党3对于“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4.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让人民当家作主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6.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7.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下列关于武汉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 武汉是推翻封建王朝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武汉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总指挥部A B C D. 8.右图是中华民国纪念轮船招商局七十五周年发行的邮票。说法正确的是( )A. 轮船招商局已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实践了“实业救国”思想 C. 轮船招商局是具有官僚资本的性质 D.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自强”的代表企业9八七会议给了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里“新的出路”是指(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C、开展土地革命 D、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10“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C、“工农武装割据”正确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 D、 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11座落在甘肃会宁县城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中一副会宁会师油画,李宁同学对这张图片是这样认识的,你认为其叙述正确的是( )图片描绘的事件发生于1935年10月 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它反映了红一、红二方面军迎接红四方面军的情景它是中国革命旧局面的结束和新局面开始的重要表现ABCD12 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B. 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C. 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 D. 国民政府走亲英美道路13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从事实看,实现第一和第三期目标,相距( )A. 6年B. 16年C. 26年D. 36年14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 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 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C.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15. 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惟望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此材料表明国民党( )A. 决心发动全民族的抗战B. 政策重心由反共转向抗日C. 借抗日之机强化独裁D. 在国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抗战16. 图中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 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B. 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C. 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D.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17. 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次车低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 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B. 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C. 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D. 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18.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B. 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C.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D. 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19.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忆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B. 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 三大战役的胜利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0. “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 )A. “工农武装割据” B. 抗击外国侵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推翻国民政府统治21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 B C D22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 党员数量消长 党员成分构成变化A1921年和1922年 B1937年和1938年C1927年和1928年 D1949年和1950年23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文化大革命24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下列主题适合目前的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 ) A“巴黎公社”的诞生 B“戊戌政变”内幕C“台儿庄战役”详情 D辛亥革命的情景25. 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 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 九一八事变之后26“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27下列关于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宣扬西学C. 都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背景下发生 D. 都彻底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28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更多的“西学”涌入中国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29民国时有人撰文:“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李鸿章 B.冯桂芬 C.康有为 D.陈独秀 30中国国民党某大会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的推动下(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C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D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二、非选择题31(1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6分)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4分)27以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化(现代化),是当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要角度之一。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3分)(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重大历史史实。(4分) A B C D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1)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3)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6分) (4)根据上述探究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征。(4分)武汉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周练(十二)答题卡(2011-12-4)姓名 班级 分数 31题号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2. 武汉二中高三历史周练(十二)答案1 5:C C B C D 610: C C C C C 1115:D B D B C 1620:D B C D C 2125: D C B C B 2530:B D C D D 31(17分)(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2分) 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没有实现平等权利。(4分)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1分)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1分)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1分)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2分)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4分)32.(1)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 “工农武装割据”(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略反攻。(4分)(2)创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为新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6分,每点3分,其它表达,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辛丑条约的签订、二十一条的签订、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 (3分)(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为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 (6分)(4)应对列强侵华被动开始;深受西方影响,由表及里,先器物再制度再思想;救亡图存为首要目的,是争取民族独立与富强的过程;各阶级积极参与。(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