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67432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第22课 陋室铭一、文学常识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他政治上主张革新,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王叔文革新失败后,他屡遭放贬。本文就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的时候写的。后经人推荐,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著有刘宾客集,也称刘梦得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二、背诵默写1本文紧扣“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由此引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惟吾德馨。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3结尾点题句是:何陋之有?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骈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表现陋室主人生活雅致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7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作者运用典故,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三国时蜀国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一个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11文中实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三、注意字词读音 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诸葛 西蜀四、古今异义1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渊博。 今义:大雁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五、一词多义1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何陋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则:有仙则名(则:就,那么)至则无可用(则:却,但是)六、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著名。 名词做动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显灵,有灵验。 形容词做动词。)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 方位名词做动词)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扰乱;劳:使劳累。使动用法。)七、特殊句式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判断句,是,动词,表判断。与现代汉语中判断“是”相同。)译: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它简陋了。)2何陋之有?(倒装,宾语前置,正确应为“有何陋?”)译:有什么简陋的呢?八、重点问题1本文立意有何特点? 题目虽为“陋室铭”,但作者要表现的是“陋室不陋”,这是反向立意。2紧扣“惟吾德馨”,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 从三个方面来表现: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这里作者也是用自己所交往的人物来衬托自己的德才兼备,高雅脱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日常生活。3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隐含了自己的远大志向,表明虽然自己身居陋室,也要做一个像他们那样德才兼备的人。4本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表明“陋室不陋”,意在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和高洁傲岸的节操。5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除主旨句与末句外,全篇其余的都是骈句。(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或相近的字。本文的韵脚为;名、灵、青、丁、经、形、亭,所押的韵是ing。) 好处是:骈句对偶让文章具有音乐美,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也便于吟诵和记忆。九、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借代)3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反问)第23课爱莲说一、文字常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因书堂前有发源于莲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乡营道濂溪给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继承了易经等传统思想,自成一派,后被他的弟子发展成为濂溪学派,他又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二、成语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现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三、背诵默写1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的名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与红楼梦中“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文意相近,与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刚好相反。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香远益清。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6在文中,作者用“菊”比喻隐逸者,用“牡丹”比喻富贵者,用“莲”比喻君子。四、重点字音字形 甚蕃 淤泥 濯 清涟 亵玩 隐逸 噫 鲜有闻五、古今异义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植: 古:竖立 今:种植六、一词多义1鲜 鲜有闻:少。 2独 独爱菊:惟独,只。 寡廉鲜耻:少。 寡孤独:老而无子。 芳草鲜美:新鲜。 无独有偶:单独,一个。 屡见不鲜:新鲜。3玩 玩物丧志:玩弄,戏弄。 4者 可爱者甚蕃(的东西) 玩世不恭:玩弄,戏弄。 莲,花之君子者也(表判断) 同予者何人(的) 5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6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水陆草木之花,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7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相当于“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与之”)七、特殊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翻译时,分句中间要加“是”。)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倒装句,“菊之爱”应为“爱菊”)译: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八、重点问题1作者笔下的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请用原文回答,作者借莲花表现了君子怎样的品质?(1)从生长环境来看,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显示了一种高洁、质朴,就像君子不与恶浊的世界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一样让人钦佩。(2)从它的体态香气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寓含正直、芳香,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不趋炎附势,美名远扬。(3)从风度气质看,“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此高洁、庄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2作者在文中写菊、牡丹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写菊、牡丹的作用:写菊是正面衬托莲(正衬),写牡丹是反面衬托莲(反衬),这样衬托出莲高尚可爱,从而突出作者对莲的的欣赏、钟爱之情。 态度:对菊是惋惜,从“陶后鲜有闻”可以看出;对牡丹是鄙视,从“宜乎众矣”可以看;对莲是“欣赏、钟爱”,从“同予者何人”的反问中可以看出。3文中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第一段主要采用叙述、描写,第二段主要采用议论、抒情。4本文中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在莲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赞赏,表明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第24课口技一、文学常识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二、注音 惊觉 呓语 絮絮 犬吠 鼾声 中间力拉 曳屋许许声 少顷 意少舒三、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四、古今异义1几欲先走 古:跑 今:行走2百千儿哭 古:孩子 今:儿子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其中夹杂 今:里面或中心4但闻屏障中 古:只是 今:但是五 一词多义(1)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乳头)(2)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3)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4)绝:以为妙绝(副词,极); 群响必绝(动词,停止)(5)坐:稍稍正坐(动词,坐); 满坐宾客(名词,座位)(6)名:有仙则名(动词,有名); 不能名其一处(动词,说出)(7)是:当是时(这); 斯是陋室(表判断的动词)六、词类活用1妇抚儿乳 (喂奶。名词做动词)2会宾客大宴 (宴请。名词做动词)3不能名其一处 (指出,名词做动词)4京中有善口技者(善于,擅长。形容词做动词)5妇手拍儿声 (用手,名词做状语)七、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语(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同一时候)(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既而(一会儿,不久)(4)表示在特定的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这个时候)(5)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俄而(不久,不一会儿)、少顷(一会儿,片刻)、未几(不久)八、特殊句式1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省略句)译: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醒木罢了。2会宾客大宴 倒装句、省略句。会(有一家人)大宴宾客。译:正赶上(有一家人)大宴宾客。九、重点问题1文章中,口技表演者模拟了哪几个场景?声音有什么特点?(三个声响场景:由睡到醒、再次入睡、失火救火。)声音特点:第一个场景中是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由外到内。 第二个场景中是由大到小、由急到缓。 第三个场景中是由少到多、由简到繁。2“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这些道具有何作用?表明了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的技艺高超,为下文作铺垫。3结尾作者再次写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是否重复?不重复。作者再次强调道具简单,突出其技艺高超。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4请列举文中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并思考:写听众的反应有何作用? 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1)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作用:侧面突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5本文写作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通过声音繁杂逼真、场景设计精巧突出了口技者的高超技艺。侧面通过简单道具和听众反应烘托出口技表演者的出神入化的技艺。第一单元第1课 石榴一、解题:此文选自郭沫若全集。“爱石榴”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我爱的就是石榴的色、形、神石榴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二、作家作品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三、字词奇崛(ju):奇特突出 辟(b)易:退避 开辟(p) 枯瘠(j):形容植株干枯、瘦弱犀(x)利:锋利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金罍li:殷周时期盛酒的青铜器皿忍俊不禁(jn):忍不住笑 丰腴(y):丰满 玛瑙mno 唾津四、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段):爱石榴,采用对比的写法点明石榴的可爱。第二部分(2-6段):绘石榴,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按由枝叶到花朵再到果实的顺序来描绘石榴。第三部分(7-9段):赞石榴,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五、中心(主旨)本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生动具体的描绘,表现了石榴的美丽、热烈、充满活力的特点,赞扬了不怕威压、毫不示弱、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六、重点句段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总领全文,写出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偶、对比,写出石榴枝叶的独特风采。)秋天来了,它对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交代“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反问、比喻。根据色彩外形来设喻。)七、思考与练习为什么说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脏”?答:共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打比方,二是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是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二者在这点上是相似的。第二个比喻是核心,是以第一个比喻为基础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答: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贞刚勇。“我”为什么喜欢石榴?答:“我”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之下,蓬勃向上、解脱尽重重束缚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种品格与作者相符。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石榴有什么内在风度?答:质朴、俊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本文的写法?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第2课 海燕一、 解题:文题点明了本文的描写对象。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的生活。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本文是一篇状物类散文(记叙文)。二、作家作品: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本文写于1927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航行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三、字词轻飔(s):轻柔的凉风 隽(jun)妙:美妙 隽(jn)逸:俊秀飘逸 憩(q)息:休息 粼粼 (ln):形容水波明净的样子 融融泄(y)泄:和睦快乐 忧戚(q):忧伤蹇(jin)劣:不顺利 皎(jio)洁:明亮而洁白 圆晕(yn)四、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1-7):对故乡小燕子在春天里活动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构成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 第二部分(8-14):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带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小燕子进行了细致描写,着力刻画了一个“海上小英雄”的形象。五、中心本文通过描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海燕,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寄寓了作者一定要返回祖国的期望和信念。六、重点句段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作者从羽毛、尾巴、翅膀三个方面描写小燕子的形体,突出它可爱活泼的特点,流露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强调小燕子与故乡人的情谊之深。)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用反问句式,强调自己思想之深。用“轻烟似的”“一缕两缕”形容“乡愁”,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海水是胶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的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沉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莹的天空中了。(比喻、拟人贴切传神,情景交融,心随景醉。)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时时想起故乡的燕子,实际是对故乡的思恋。)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作者之所以相信,其实是希望眼前的海燕就是故乡的小燕子,是因为他想借以抚慰自己的心灵,捎回自己对故乡、对祖国的牵挂。)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直接抒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七、思考与练习(二)与(三)(要背诵第一段与第八段)八、燕子的形象?答:有光滑漂亮的羽毛,伶俐可爱,飞行的姿态隽秀飘逸,憩息于电线上时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与人形成了一种融融泄泄的亲密关系,成为故乡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九、本文的写法?答:1.托物言志 2.对比 3.比喻、拟人(借物抒情)4.举重若轻十、练习题文章通过对_、_、_、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_生动地再现出来,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春风 春雨 春花 故乡的春天)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小燕子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形体、飞翔(动态)、憩息(静态)、与故乡家人的亲密关系四方面。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十一、拓展与燕有关的诗句:【唐】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孟浩然赋得盈盈楼上女: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与燕有关的成语:燕尔新婚 燕瘦环肥 燕舞莺啼 燕燕莺莺 燕语莺啼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旧燕归巢 劳燕分飞 玉燕投怀 蚕头燕尾 环肥燕瘦 莺歌燕舞 莺啼燕语新婚燕尔 莺吟燕舞 伯劳飞燕 歌莺舞燕 来鸿去燕第3课 白鹅一、解题:本文以“白鹅”为题,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眷恋之情。白鹅这篇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特点。文章从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的姿态描写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为线索,从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地刻画了鹅高傲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二、作家作品: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人。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三、字词北碚(bi):地名 麒麟(q ln):传说中象征祥瑞的动物 猥(wi)鄙:卑鄙低劣轧轧(g):形容鹅的叫声 叫嚣(xio):大声叫喊 引吭(hng):放开喉咙。吭,喉咙。譬(p)如:例如 盛馔(zhun):丰盛的饭食 窥伺(ku s):暗中观察,等待机会分娩(min):指下蛋 岑(cn)寂:寂静寂寞 奢侈(sh ch):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左顾右盼 冥顽愚蠢 小心翼翼 局促不安 从容不迫 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扬长而去 空空如也 蹑手蹑脚 不胜其烦 大模大样四、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4):描绘白鹅与众不同的“傲慢性格”。第二部分(5):叙述白鹅对“我”一家所做的贡献(从物质、精神上),表达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之情。五、主题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一只白鹅的形象描绘,突出了它傲慢、与众不同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六、重点句段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我”对白鹅的初步印象性格高傲。此句为全文的总领句。)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鹅的叫声特点,进一步突出它的傲慢的性格。)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鹅对“我”精神上的贡献是点缀庭院,增加生气,使“我”寂寥的心得以安慰。)七、思考与练习1作者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的?作者为什么喜欢这只白鹅?答:从鹅的头、叫声、步态、吃相四方面来写。作者喜欢白鹅的原因:一是因为它那高傲的性格,二是因为它能给家人物质与精神上的贡献。2为何用“傲慢”来形容鹅?答: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得富有灵气,文中写鹅的头部、叫声、步态、吃相等,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这些都与性格无关,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傲慢性格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非常富有亲切感,其次,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3为什么称鹅为“鹅老爷”?答:“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拥有特殊的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4对于结尾两句有何理解?答: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居住在郊外,荒村的简陋小屋,与外界绝少来往,于是感觉到一种沉寂的苦涩,但有个性的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份安慰,所以作者对鹅怀着一份感激和留恋之情。八、练习题 1“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领起下文、总领全文)2体会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情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白鹅的步态。要求饲食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用比喻的手法写白鹅叫声的傲慢。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用拟人手法写白鹅吃相的特点。写鹅的叫声,为什么还要写鸭和狗的叫声?通过对比,突出鹅的叫声的傲慢。九、拓展【唐】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白居易鹅赠鹤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第4课 鹤群 江口涣一、字词伫(zh)立 绮(q)丽 湮(yn)没 剽悍(piohn) 盘旋(xun)湮没 剽悍 飓风 冉冉 无可言喻 优哉游哉 束手无策 络绎不绝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剽悍:敏捷而勇猛,动作轻快。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本文形容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盘旋:环绕着飞或走。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二、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3)谈论鹤群。第二部分:(428)观看鹤群。第三部分:(2930)祝福鹤群。鹤群翔空队形美、姿态美(外在美)喜悦、赞美之情第二部分:鹰鹤大战亲情美、协作美(内涵美)敬佩、赞叹之情救助伤鹤亲情美、合作美(内涵美)惆怅、牵挂之情三、中心课文通过写鹤群的形态美与精神美,热情歌颂了鹤群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精神。第二单元第5课 鲁迅自传一、解题:题目为偏正短语。本文属于人物传记,小传,自传。传记是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传记可分为两类:一是自述生平,叫做“自传”;一是由别人撰写的,叫做“传”(包括别传、他传、评传等)。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出自己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为别人写的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评论;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事情的。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做“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叫做“小传”。 写传记要实事求是,内容真实准确;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二、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议论文集:坟;短评: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热风等三、词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筹(chu)办:筹划举办。学籍(j):登记学生名字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侮蔑(mi):轻视;轻蔑。随喜:随着众人做出某种表示。四、全文结构本文按时间顺序来写。本文语言特点:庄重、朴实、简练。第一部分(1-3):写个人经历。写了家庭生活、求学经历、工作经历。其中求学经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水师学堂、矿路学堂)第二阶段:想走医学救国的道路(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第三阶段:想走文学救国的道路(学文艺)第二部分(4):写了鲁迅先生的创作和著述的情况。小结:综观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所学专业是几度变化的,然而他救国救民的爱国心是始终不渝的,毫不动摇的。五、重点句段分析 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鲁迅为何不走“幕友或商人”这两条路?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不肯为虎作伥、欺压百姓,也不唯利是图、贪图钱财)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着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鲁迅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和略带愤慨的笔触记叙了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两大事件。在这平缓的文字叙述中,浸透着一个革命战士的愤激而冷峻的情感,显现出一代伟人的思想升华轨迹。“说我不好”是指那种欲置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我参加革命,反对政府,是对先生的指责和诬陷,说成“说我不好”,这种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表达出作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第二处的“不好”是作者的自谦之辞,显示了一代伟人的谦逊品格。六、课后练习(二)与(四)七、拓展:美国作家斯诺的挽鲁迅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第6课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一、解题:题目为偏正短语。体裁:人物传记二、作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次年写成西行漫记一书,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的长征。三、字词慷(kng)慨(ki):大方,不吝啬。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恫(dng)吓(h):吓唬。耸听:使听的人吃惊。驯(xn)服:顺从。晓谕:明白地告诉,告知。磕头(瞌睡嗑瓜子)把柄(bng):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比喻可以被人用来进行要挟的错误。沮(j)丧:灰心失望。怒不可遏():怒气冲冲,难以抑制。遏,阻止。四、人物: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五、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3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第二部分(421段):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六、主旨: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一些精彩片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擅长独立思考、有独特见解,敢于反抗旧思想、旧势力的少年毛泽东的形象。七、写作特色:用词准确、幽默 全文通俗易懂八、重点句分析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了。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写出了少年毛泽东敢于反对旧势力的精神,对封建思想的抗议取得胜利。)九、课后练习(三)十、拓展:你是怎样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的?(为国家的兴盛、灭亡,每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国强民富,国兴民荣。)第7课 第一千个球一、字词:滂(png )沱(tu ):形容雨下得很大。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轻举妄动:不惊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堕(du)落:(思想、行为)往坏里变。二、主旨: 第一千个球是一篇传记,由两个小标题组成:“第一千球”,“慈父与恩师”。叙述了贝利一生中的两个生活片段:贝利不仅有高超的球技,而且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清醒的理智与淡泊名利的谦虚。这些都得益于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第8课少年爱因斯坦一、字词:孤僻(p):孤独怪僻。 涓(jun)涓:细水慢流的样子。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故。 遏止:阻止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腼腆(min tin):害羞,举止不自然。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流连忘返: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二、主旨:以时间为序,将爱因斯坦少年时成长的几个小故事串连成文,揭示了积极、自主地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有利的道理。第三单元第9课 骆驼寻宝记一、解题:本文题目的短语类型属于偏正短语;体裁为童话。题眼为“寻”。童话体裁的特点介绍。二、作家作品:陈伯吹(1906-1997),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三、字词:携(xi)手 嫉(j)妒 妒忌 嬉戏 饶舌 对峙(zh) 温馨 (xn)翡(fi)翠 淙(cng)淙 潺(chn)潺 鄙夷 水泄不通 高瞻远瞩踽踽j独行 豁然开朗 花团锦簇 养尊处优四、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10):描写了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之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第二部分(11-19):写了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五、主旨:这篇童话记叙了骆驼经历了千辛万苦寻找到宝物的故事,赞扬了骆驼坚定信念、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告诉人们生活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多数人更好的生活,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才有意义,自己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六、重点句段分析第一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文章开门见山,直入事件,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第十四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走过艰难险阻后,骆驼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但是这么美丽的景色并没有改变骆驼回到沙漠、改造沙漠的决心,由此可以看出骆驼高尚的品格。这一自然段为下文骆驼放弃这里选沙漠作了铺垫。)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如何理解?(这一自然段表现了骆驼谦虚、默默奉献的品质。骆驼虽然已经有了美好的声誉,但仍能坚持不懈地做自己的事情,更突出其高尚的品质,给读者以想象、思考的空间。)七、课后重点练习:(一)与(二)八、课文读后感:骆驼克服的困难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客观环境的艰难、内心意志的磨砺、还有思想情操的锤炼。骆驼的成功也发人深省:无论从才智、能力,还是从外表等方方面面的条件来看,成功可能性大的绝对不是骆驼,但是成功的却偏偏是骆驼,人们的生活也是如此。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很值得我们仔仔细细地去思考。九、写作特色:1、结构安排匠心独运,有详有略,对比强烈。2、语言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3、运用象征手法,使童话内涵丰富。第10课 地毯下的尘土一、解题:文章题目为偏正短语;体裁为童话;题眼是“尘土”。二、作家作品:莫德林塞,美国作家。美德书,威廉贝内特编著。三、字词:勉强(min qing) 葱茏 眷(jun)顾 津津有味 教诲(hu) 扫帚(zhu) 被褥(r)四、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5):父死母病妹瘸家穷,米妮主动外出打工。第二部分(6-17):偶遇十二矮人挽留,担任临时保姆。第三部分(18-34):米妮自觉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得到十二金币的回报。五、主旨这篇童话,讲述了勤劳能干的小姑娘米妮在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况下,认为“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就不打扫了。但经过思想斗争,最终主动连夜打扫,而地毯下面却有金币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只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一定会受益终生。六、重点句子分析 “如果你的真诚和善良如一,我们的报答将要把你眷顾。”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在小矮人看到米妮把家里打扫得那么干净后,邀请她留下,并说了这句话,这也是文章主旨的一处引线,和后文的情节发展相关联。)新- 课 -标- 第 -一- 网“从此每天都这样,米妮一直这么认真地干着,直到仙女休假的最后一天” 这句话在全文结构起什么作用?(该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有何作用及表达效果?(该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米妮激烈的思想斗争。反复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内心的挣扎也说明了米妮对自己所隐瞒的地毯下的尘土很在意,这里表现了米妮的诚实。)七、思考与练习:(一)与(二)八、课文读后感:米妮美好的形象穿越东西文化的屏障,清晰、幽雅地站在我们面前。在人类美德的长廊中,我们当然可以找出其他点燃我们心灵的美德之光,但是真诚、善良无疑是人类作为一个种群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的支柱。九、本文写作特色: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传神的心理描写。第11课 巨人和孩子一、字词栖(q)息 聆(lng)听 肆意 咆哮(xio) 翩翩(pin)起舞二、主旨:这篇童话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第12课 蟋蟀在时报广场一、字词:忧郁 陶醉 弥(m)漫 涟漪(lin y) 萦(yng)回 孤苦伶仃 家喻户晓二、主旨:本文写蟋蟀流浪到城市又成为著名音乐家的故事,歌颂了城市下层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品德,也说明了西方现代文明虽能给人带来物质享受,却是以牺牲人的心灵自由和个性完整为代价的。第四单元第13课 我爱这土地一、解题:1、题目是主谓短语,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 题眼:爱2、背景介绍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二、作家作品: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作集:黎明的通知、旷野、他死在第二次。三、结构: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四、主题: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五、重点问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1本文的意象是哪些?它们都分别象征了什么?(土地、河流、风、黎明。土地:象征着繁衍、哺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附:暴风雨象征着日寇的践踏带来的战乱、贫困、苦难。)2作者对这四种物的描写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困难、人民的悲愤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3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4写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第一节与第二节的关系是递进关系;象征手法。七、课后重点练习:(一)与(三)(背诵)八、拓展1有关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2应注意哪些是诗眼,诗眼即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思想客观事物)。第14课 乡愁一、解题:本文是一首现代叙事诗,题眼:愁二、作者:余光中,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现居台湾。自称自己的写作为“四度空间”(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诃、石室之死。三、全诗结构第一节:邮票虽小,却蕴涵着多少对母亲的思念、眷念之情啊!第二节:船票虽窄,却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无限相思。第三节:坟墓虽矮,慈母与我天人相隔,其间无限酸楚,谁能体会?第四节:海峡虽浅,却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可这浅浅的海峡,又怎么能割断作者对故土的绵绵思念呢?四、主题: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五、重点问题本诗借助的意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时间顺序)本诗四节可否颠倒?(本诗四节不能颠倒。理由:按时间顺序展开;由前三节抒发个人的乡愁,第四节上升到对祖国的深情厚意,逐层推进。前三节是第四节的铺垫,第四节是前三节的升华。)本文写法: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结构的精巧;完美形式(音乐美体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反复的词语和句子,与叠词结合:结构美体现在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长短变化调节,寓变化于统一,在外形齐整中又有参差之美。)第四节为何最动人?(第四节所抒发的是爱国主义深情,比前面抒发的乡土之情、怀亲之情更具有一种崇高的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六个意象的作用:感情明朗、集中强烈,让人具体可感,同时又能激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六、拓展:“愁”的诗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第15课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主题:新课 标 第 一 网该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的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也包括成年人),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第16课 纸船主题: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第五单元第17课 苏州园林一、解题:“苏州园林”是偏正短语。本文体裁是事物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1)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内容、说明对象角度) 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文。(语言角度)(2)说明文三要素: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3)说明对象即说明的事物或事理。(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时间顺序一般用于介绍某个事物或事情的发展过程;空间顺序一般用于介绍建筑物的方位等,如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周围到中间等;逻辑顺序包括由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由成因到结果、由表及里等。(6)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资料、摹状貌等。(7)说明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或生动或平实。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本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本文是为一本摄影集苏州园林做的序文。三、重点字词标本:原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这里指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因,根据。制,规定。重峦(lun)叠嶂(zhng):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丘壑(h):本指作画的构思布局,这里指深远的思虑。嶙(ln)峋(xn):重叠高耸的样子。镂(lu)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蔓(mn)延 轩(xun)榭(xi)四、全文结构:总分总第一部分:(1)总说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29)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第三部分:(10)结尾,回味无穷。(1)写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高度地评价了它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总领全文。(2)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3)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4)苏州园林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5)苏州园林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6)苏州园林讲究近景和远景的层次。(7)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角落的布置)。(8)写苏州园林的门和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门窗的雕琢)。(9)写苏州园林彩绘上的特点,与北京园林比较,突出其“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油漆色彩的调配)。(10)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引起读者的游赏愿望。五、主旨: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高超的艺术创造能力。六、重点段分析(一)第4段分析1本段的中心内容是什么?答: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2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答:“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3“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指什么?答:“生平多阅历”指有生以来有丰富的见识和经历,“胸中有丘壑”指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构思布局,深知其中的趣味。4“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中“大多”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答:“大多”不能去掉。“大多”说明很多,但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引资料(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举例子(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分类别(按不同的水面分类)作比较(将池沼或河道的边沿与别地作对比)、本段文字该怎么分层?有假山和池沼身在山间入画的一景。(二)第5段分析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句。2本段文字该怎么分层?答:|3句中的“寂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中的“多种”能否删掉?为什么?答:“寂寞”在文中指景物单调的意思。“多种”不能删掉。“多种”用得好,说明了苏州园林所栽种的花时不同的花树种类之多,才能收到“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效果。4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作比较(句,突出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举例子(句);摹状貌(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