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写作浅谈文学社辅导讲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6678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诗歌写作浅谈文学社辅导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现代诗歌写作浅谈文学社辅导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现代诗歌写作浅谈文学社辅导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诗歌写作浅谈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往今来诞生过众多璀璨耀眼的伟大诗人,他们写出了浩如烟海的优秀诗作。五四之后,新诗传入中国,现代诗歌又以自由的格式、明快的节奏、轻快的形式,得到了文人们的喜爱。许多文学家在年轻的时候都写过诗歌,很多文学大家都是由写诗而步入文坛,继而写散文、小说。在我们文学社每次交稿时,都会有相当数量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作品显示出好多同学还没有找到写诗的正确路径。一、 诗歌产生过程(诗歌的表达方式)大家知道,诗歌,尤其是短诗,往往是抒情作品(这里暂且不论叙事诗,因为叙事诗多篇幅较长)。这就决定了它跟小说或者叙事散文的产生过程是不一样的。小说往往是作者脑中先有一个人物,然后围绕这个人物进行刻画。为了使人物形象丰满,可以虚构一些情节。而叙事散文往往是作者脑中有个挥之不去的事件,不吐不快。诗歌则不同,诗歌往往是先有情感、感悟、思索,然后寻找意象,搭建语言场景,用直观、感官的事物,将脑中的这些抽象的东西表达出来。通俗点说,诗歌要“拐着弯儿”表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古代诗歌里早就有的比和兴。古人写爱情不直接写,而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比喻,而且意象、场景都有了。让人感觉形象了,也感官了。现代诗也是这样,例如有人看到一部古书,好久没有人动过,泛着一股气味。想要写这本书,如实地描写,就是散文,而如果借助意象,写出来就是诗歌。可以这样写:“你是木头,蟑螂是你的兄弟,你们用气味一起书写历史。” 再例如戴望舒的雨巷,有人认为是诗人在雨巷中遇到了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之后写下来的。但诗人曾经否认了这种看法,诗人说“雨巷”和“姑娘”都是他想象的产物,这首诗就是诗人内心迷惘、幻灭情绪的表达。这种情绪如果运用小说形式表达,当然就可以以自己为原型,虚构情节,写一个故事;但要用诗歌形式表达就不一样。所以作者运用了“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迷茫的场景,细雨朦胧,姑娘缓缓走过,既有空间感,又有时间感,还有耐人寻味的意境。不会写诗,从根本上反映出我们很多同学还不会读诗。读诗的时候,就应该还原意象和语言场景背后作者的情感、情绪、思索。就像线条和色块只是画家创作的工具一样,像“雨巷”“油纸伞”这些事物,已经成为含蕴着作者情意的艺术形象,成为作者情意的载体,而不再是它本来的面貌了。所以看一首诗,应该看它内在所要表达的,而不要仅仅停留在诗人构造的语言场境表面。我们好多同学的诗歌,其实还不会用诗歌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有些同学的诗歌是直接把自己的感情倾述出来,显得非常直白,不会“拐着弯儿”,其实就是分行的散文;有些同学虽然有了意象,但意象是静止的,没有时空感,思路没有打开。二、 诗人的童心(诗人的心理结构)为什么说诗歌属于年轻人呢?因为年轻人富于幻想和想象,不像中老年人一样思维受生活逻辑、社会规范的限制。所以学习写诗,首先应该向孩子们学习想象。例如面对一只蝈蝈,你可以这样写:我摆动着触须,在房间里走动,打出一个个饱嗝,推动这一天。这有点儿像孩子们游戏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你可以扛起火车向前奔跑,你让山峰的波浪推动太阳我们同学们的诗歌,往往写得干涩,思路枯竭,似乎眼前的世界就是这么乏味,其实这表现出的是想象力的萎缩。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蝈蝈,你拥有触须,你不是用语言去沟通的,你是用摆摇舞去沟通上帝创造了多少种事物,你就有多少种观察的角度,你的诗歌世界就会永远新鲜、永远是个万花筒。 例如顾城写过一首诗歌,叫做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 静止的丘陵里蕴藏的生命活力,在审美的想象中被一层层打开。从外形到动作,又到情感形态,它们奇迹般地动起来,相爱起来。再例如他在永别了,墓地中,这样描写了那死于“文革”武斗中的红卫兵之墓前的景色:“我还没忘/小心地绕过墓台边/空蛋壳似的月亮/它将在那里等待/离去的幼鸟归来。”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一个空空的蛋壳,它被置于浩劫废墟的墓台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待。脱壳而去的幼鸟却已一去不返,长眠墓中了。透过梦幻般的表层描述,在沉郁厚重的深层意蕴之中,包含了多少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反思、醒悟。当然,写出这样的诗歌依靠的不仅仅是想象,还要有独立而深刻思索,但如果没有了这些依靠丰富的联想想象而产生的感官形象的支撑,单纯陈述道理将是枯燥乏味的。所以说,拥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将会让你打开第三只眼去观看绚丽的景象,这些景象,是很多人一辈子无法看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