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知识点梳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66402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知识点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知识点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知识点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解题:饮酒共20首,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都是诗人酒后偶然的题咏,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课文选的是第五首,是历来传送的名篇。一、词语注释:1. 结庐: 在这里意为“居住” 2. 人境人世间。 3.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为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4. 何能尔为什么能够这样。尔,如此、这样。 5.山气二句:意为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6.此中二句:意思是: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辨:辨别,说明 7.见通常读作xin出现8.悠然自得的样子。 9.南山庐山。 10.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11.相与还一起归还。 12.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3.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4.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心高志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15.佳美好。 16.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17.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8.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二、译文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扰。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只要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旁采摘盛开的菊花,无意中望见郁郁葱葱的庐山,有悠然自得的兴趣。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鸟儿结伴而归。这里面蕴藏着隐逸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三、 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第一层,表达了作者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四、这首诗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了(优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五、诗句分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明确: “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精神超凡脱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见”字能否改成“望”字?为什么?(明确:不能,“见”字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字是眼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是指什么?(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悠然自得)的心境。(或者 “恬静闲适”)四、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一、词语解释: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 客路:旅途。 3.青山:指北固山。 4.行舟:乘船前行 5.绿水:长江 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3.旧年:未尽的一年。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家书(家信)。 16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7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二、翻译:游旅途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帆儿被风鼓了起来。残夜未消,一轮红日却孕育而升,旧年尚在,江上已是春意盎然。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三、课文分析1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宽阔博大的胸襟。2、一二两句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 三四两句写江水浩淼、视野开阔的景色。 五六两句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七八两句写思乡之情。3、这首写景诗的特色是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相思,即景生情。 4、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表明时序的交替急不可待,作者用拟人的写法赋予“海日”和“江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两句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义。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5、主题思想: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宽阔博大的胸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2、首句写早春的背景。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3、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4、三、四两句对初春的喜爱之情,将初春早色与满城“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作者对早春的喜爱。5、思想感情: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写,突出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后称“乐府诗”。多大多咏边塞征战之事。【注释】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 黑云:比喻敌军 摧:毁坏。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晚霞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近似紫色。 燕脂:这里形容战场上战士的鲜血。 临:抵达。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才、招揽隐士。 玉龙:这里代指剑。 君:君王。 【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夜色中,塞上泥土中鲜血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2、全诗共八句,描绘了两个场景: 黑云压城城欲摧 前四句写日落边关将士守城的情景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霜重鼓寒声不起。 A、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 B、“黑云”“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甲光向日金鳞开 A 、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B、“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后四句写 半卷”写出 援军悄然行军,“临易水”交代交战地点。 援军的活动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3、主题思想:本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靠近北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课文分析:第一层是前三句,全是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与乡思。枯藤老树昏鸦:写出秋末之景,渲染出一种熊色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流水人家:推出一幅优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想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引发游子的乡思。古道西风瘦马:写孤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第二层是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西下: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2、主题思想:这首散曲,抒发了一个天涯游子在秋天里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3、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为什么?答: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因此,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4、把这首小令想象成一幅画,画面上所描绘的景物,表现的是一种深秋傍晚萧条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独凄凉悲伤惆怅的心境。5、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分析一:运用大量的名词,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词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或者分析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十种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地表达了词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