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6599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名词解释1. 经济学:研究将稀缺资源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中进行最有效的分配。2.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另一种东西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3.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两种的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4. 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5.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又称价格理论。6.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又称国民收入的理论。7. 理性人的假设: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去追逐个人最大经济利益。8. 完全信息的假设: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知识,他们知晓市场价格和商品的需求及供给,并对商品本身的特性了如指掌。9. 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说明的是有关现象。10. 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命题。11.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12.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13. 需求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14. 需求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15. 需求函数:表示影响需求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16.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7. 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18. 替代品:是指可以相互替代的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19. 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20. 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21.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22. 供给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变动。23. 供给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变动。24. 供给函数:表示影响供给因素和供给之间的关系25. 供给曲线:表示某种商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与需求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26.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供给不变,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减少,供给量减少。27.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28. 市场经济: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29.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与规律30. 限制价格:是指为了限制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规定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31.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32. 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33. 需求收入弹性:收入变动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根据收入的弹性大小来划分商品的类型。低档品:收入弹性为负值,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的商品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正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品必需品:收入弹性小于1奢侈品:收入弹性大于134. 吉芬商品: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35. 需求交叉弹性: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36. 供给价格弹性: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比率,即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37. 蛛网理论:用于分析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波动。38. 税收分摊: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39.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担40. 欲望:是指一种缺乏感觉与求的满足的愿望。41. 消费者偏好: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42. 效用:是消费者从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43.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基本观点:效用是可以用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44.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本观点: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进行。45.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46.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47.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48. 无差异曲线: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49. 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另一商品的消费量50. 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数量最大组合的线。51.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52. 技术效率: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即如何在生产要素既定时使产量最大,在产量既定时使投入的生产要素为最少。53. 经济效率:成本与收益关系。54. 委托-代理关系:55. 机会主义行为:56. 激烈机制:鼓励职工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的一套制度,它的中心是把代理人的业绩与其利益联系在一起,以使代理人自觉地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57. 短期: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58. 长期:一切生产要素可以调整的时期。59. 生产: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行为60. 生产要素: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61. 生产函数: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62. 总产量:是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63.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64. 边际产量: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65.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66.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其他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特定值时,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导致边际产量增加;反之,可变投入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逐渐减少的。67. 规模收益: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68. 规模经济: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生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69. 规模报酬:是指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对收益的影响,即所有投入要素以一定比率增加时,生产量以同样、较大或较小的比率增加。70. 规模不经济: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增加的特征。71. 规模收益递增: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72. 规模收益递减: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73. 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74. 适度规模: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75. 范围经济:扩大经营范围所带来的好处。76. 等产量线: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77. 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78. 要素边际替代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增加一单位的某一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79. 成本:企业进行生产与经营的各种支出80. 会计成本:企业进行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81. 隐性成本:主要指应当支付而没有支付的企业自有要素的成本。82. 经济利润: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83.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84. 短期总成本: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85. 固定成本: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86. 可变成本: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87. 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88. 平均固定成本: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89. 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90. 短期边际成本:在短期内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91. 停止营业点:在这一点上,价格只能弥补平均可变成本,这时所损失的是不生产也要支付的平均固定成本。92. 长期总成本:长期中生产一切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93.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94. 成本不变的行业:行业中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不受整个行业产量变化的影响95. 成本递增的行业:行业中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增加而增加96. 成本递减的行业:行业中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增加而减少97. 长期边际成本: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98. 总收益:企业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99. 平均收益:企业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100. 边际收益: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101. 市场结构: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102. 四家集中率:某一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在整个市场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103.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计算某一市场上50家最大企业每家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平方之和。104. 产品差别;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105. 完全竞争市场: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106. 垄断竞争市场: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107. 寡头: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108. 垄断: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109. 单一定价: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确定了相同的价格。110. 歧视定价:同样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111. 价格领先制: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的价格。112. 成本加成法:即在估算的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加一个固定百分率的利润。113. 勾结定价:各寡头勾结起来共同协商定价。114. 卡特尔:寡头的价格联盟,共同协商确定价格。115. 博弈论:研究多个行为主体在各自做出决策而且行为的结果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与结果。116. 生产要素需求:由于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117. 边际生产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118. 边际物质产品: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119. 边际收益产品: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120. 工资: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也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121. 最低工资法:规定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能低于某个水平的法律122. 利息:资本生产要素价格123. 迂迴生产:先生产生产资料,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124. 准地租: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125. 经济租:如果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则超过的这部分收入被称为经济租。126. 利润:企业家才能生产要素的报酬127. 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128. 超额利润;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129. 创新: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130. 收入分配: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收益总额进行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的分割。131. 劳伦斯曲线:用来衡量社会分配收入平均程度的曲线。132. 基尼系数:根据劳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133. 库兹涅茨曲线:表示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剧,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随经济发展收入分配逐渐平等的一条曲线134. 过程公平论根据分配的机制或手段来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135. 结果公平论根据分配的结果来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136. 累进所得税制: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137. 平等:各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平均138. 效率:资源配置有效,并得到充分利用139. 市场失灵:在有些情况下仅仅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140. 私人物品:由个人消费的物品。141. 排他性:一旦一个人拥有了某种物品,就可以很容易地不让别人消费。142. 竞争性:一个人消费了一定量某种物品,就要减少别人的消费量143. 公共物品:集体消费的物品144. 非排他性:不能轻而易举地排斥某人消费某种物品145. 非竞争性: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消费者之间并不存在竞争。146. 搭便车:免费乘车,不花钱而享受147. 外部性: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148. 负外部性:一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149. 私人边际成本:个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物品增加的成本。150. 私人边际利益:个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物品增加的好处、151.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152. 不确定性:可能出现一种以上的情况,但我们并不知道会是哪一种的状态。153. 信息不对称: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相同154. 道德危险: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155.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156. 政府失灵:用政府取代市场并不能保证消除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157.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158. 最终产品: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159. 中间产品: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160. 支出法:从产品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161. 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162. 生产法: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163. 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164.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165. 个人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166.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167.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168.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169. 不变价格: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的价格170.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171.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的综合172.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173.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下降174. 物价指数: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175. 消费物价指数:用一篮子消费物品和劳务计算的物价指数176. 生产物价指数:用一篮子生产资料计算的物价指数177. 失业者:指一定年龄范围内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工作的人178. 失业率:一国失业严重程度的指标,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179.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180. 遗憾指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181. 不受欢迎指数:人们对政府不满意的程度182. 稳定政策指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183. 自然失业:由于各种难以克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184. 自然失业率:是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之下,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自发作用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185.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中总需求不足引起的短期失业186. 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187. 结构性失业:在对工人的供求不一致时引起的失业。188. 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需求。189. 总需求曲线: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190. 财产效应:物价水平变动就通过对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实际消费191. 利率效应: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192. 汇率效应: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193. 总供给: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总量194. 总供给曲线: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195. 粘性工资理论:短期中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196. 粘性价格理论:短期中价格的调整慢于物品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197. 菜单成本:企业调整价格所需付出的代价198. 错觉理论:物价水平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从而作出错误决策199. 经济周期:经济中繁荣与衰退的交替200. 经济增长:GDP长期持久的增加20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时,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调节的宏观学派20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派203. 经济增长:GDP或人均GDP增加204. 货币: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205. 商品货币:货币本身有内在价值的商品206. 法定货币:由政府法令所确定的货币207. 货币数量论: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价值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的。208. 名义变量:用货币衡量的变量209. 实际变量: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210. 货币中性论:货币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映像实际变量211. 货币数量论:认为一般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数理决定的,货币数量越多,价格水平就越高,因此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造成的。212. 简单国民收入思想:没有货币因素,投资I=储蓄S213. 消费函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214. 消费倾向:指人们用于消费的支出在实际收入中所占的比重。215.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APC=C/Y216. 边际消费倾向: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重,是考虑变动的收入中消费的变动额。MPC=C/Y,且MPC=b(0b1)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217. 储蓄函数: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储蓄只对收入的影响,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变动是呈正方向变动。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收入减少,储蓄也减少。218.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219. 边际储蓄倾向:数值0MPS=1-b1。随着收入的增加,由于增加的消费越来越少,因而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220.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使一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和该投资品的预期收益相等的贴现率或折扣率,表示一项资本品或投资项目的收益每年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收益,可以表示预期利润率。如果利率低于预期利润率,投资被认为可行。资本的边际效率随着投资的增加而减少。221. 投资函数: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I=e-dr I:投资 r:利息率 e:不随利息率变动而变动的投资为自主投资;-dr:由利息率变动引发的投资为引致投资,负号表示投资与利息率按相反方向变动。利率通过投资影响国民收入222. 总投资:全部投资支出223. 折旧投资:是用于补偿或替代小号的投资的投资224. 净投资:新增加的投资225. 加速原理:说明产量变动会引起投资更大变动的理论226. 净现值: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入的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227. 乘数理论: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凯恩斯认为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的公式:Y=I/(1-b),用K表示投资乘数则公式为:投资乘数k=1/(1-b)=1/(1-MPC)=1/MPS.228. 通货紧缩缺口: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社会实际投资低于社会储蓄的空缺,即社会总供给超过社会总需求的差额,【实际总支出小于充分就业(潜在)相对应的总支出,此时的缺口】(表现为社会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价值低于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能够生产的价值)229. 通货膨胀缺口: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经济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即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差额,【实际总支出大于充分就业(潜在)相对应的总支出,此时的缺口】(表现为社会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230.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就是一国的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的国民收入即潜在的国民收入。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是既定不变的,而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却依有效需求而定,它可能小于、大于或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231. 中央银行:由政府组建的金融机构,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232. 金融中介机构:把居民和金融与金融市场联系起来的纽带。233. 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234. 银行创造货币:银行可以通过存贷款业务使流通中的货币最增加。235. 准备金:为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手段:商业银行必须依法按一定比例把存款中的一部分留存起来,这部分款项构成了商业银行的资产236. 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237. 准备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238. 再贴现:由于中央银行是最终的贷款人,因而通常商业银行在需要现金时往往把未到期的票据到中央银行的贴现239. 简单货币乘数: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利240. 金融工具:货币借以流动的载体。241. 金融市场:各种金融资产,包括债务、股票和货币等进行交易的场所。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242. 货币市场: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金融市场243. 资本市场: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金融市场244. 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这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也决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245. 货币的需求:人们愿意在手头上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要求,又称流动性偏好。246. 交易动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日常交易的方便,降低交易费用。247. 预防动机: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需要进行的支付,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对持有货币的需求。248. 投机动机:是指出于随时利用市场可能出现的有利生息机会而获利的目的所保持货币的一种动机。249. IS曲线: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变动规律:自发总支出变动,如自发消费、自发投资的变动会使IS曲线的位置平行移动。自发总支出增加时,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自发总支出减少时,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250. 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251. IS-LM模型: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252. 奥肯定理:失业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经济关系253. 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254. 加速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而且还在加剧255. 超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非常高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256.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人们可以正确预见到的通货膨胀257. 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人们无法正确预期的通货膨胀。258. 皮鞋成本:多去几次银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259. 菜单成本:为了根据通货膨胀调整价格必须付出的成本260.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261. 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由于成本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262. 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由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263. 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生产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生产部门收入水平的赶超速度等经济结构特点而引起通货膨胀。264. 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无论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还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它们在拉动需求或推进成本之后,最终会使得价格总水平停止上涨。265. 菲利普斯曲线: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266. 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的干预。267.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268. 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引致的失业。269. 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270. 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271. 物价稳定: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272. 经济增长: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273. 需求管理: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274. 供给管理:通过调节总供给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275.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276.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的政策。277. 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刺激经济的政策。278. 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279. 财政赤字:政府收入小于支出280. 货币筹资: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281. 债务筹资: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如个人、企业、商业银行等。282. 挤出效应: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即以政府开支代替私人开支。283.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284.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285. 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的货币政策。286. 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的货币政策。287. 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288. 反馈规则:政策行为要对经济状态的变动作出反应,即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动制定相应的稳定经济的政策。289. 固定规则:所采用的经济政策不取决于经济状况,无法经济进入衰退还是繁荣,经济政策都不会改变290. 政策时延:任何一项决策,从决策到在经济中达到预期的目标都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291. 国际贸易:各国物品与劳务之间的交易。292. 出口:一国卖给外国产品与劳务293. 进口:一国向外国购买产品与劳务294. 净出口:出口与进口之差,又称贸易余额295. 贸易盈余:出口大于进口296. 贸易赤字:出口小于进口297. 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效率比另一国高,该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就有绝对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即各国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298.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299. 要素禀赋税:各种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比例是不相同。各国所拥有的资源不同,这种各国的贸易是互利的。300. 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指一国(或地区)对产品进口水平所设定的一系列措施。301. 进口关税;产品运抵一国时所须交纳的税款302. 进口配额:一国对特定产品进口数量和金额的限制303. 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一国(或地区)对产品出口水平所设定的一系列措施。304. 关税: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国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305. 强制性:国家通过法律形式,由代表国家管理部门强制执行。306. 无偿性:国家将其征缴的税款全部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不付给纳税人任何补偿,也不再偿还307. 预定性:国家将税收项目、种类、对象、税率及征收方法等内容均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动。308.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309. 进口限额: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直接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一旦超过规定的数量或金额,即禁止进入,或征收惩罚性关税以限制进口310. 自愿出口限额: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的出口限额,以限制某些商品的出口311. 进口许可证:政府颁发的凭以进口的证书。许可证制即为国家政府规定商品进口必须领取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的制度。312. 技术性限制:进口国以保护消费者利益或以保护环境为理由,颁布各类进口商品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商品标签规定。313. 国际收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314. 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315. 国际收支平衡表: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一国与他国居民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加以系统记录的报表,它是所有有关对国外收支项目的概览。316. 复式记账:一个“贷方”栏目,一个“借方”栏目317. 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318. 资本项目:指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319. 国际收支状况: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交易所引起的收入总额与支出总额的对比关系320. 汇率:一国货币单位同他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321. 直接标价法:以1单位或100单位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322. 间接标价法:以1单位或100单位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323. 汇率升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下跌。324. 汇率贬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涨。325. 固定汇率制: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仅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326. 浮动汇率制: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327. 自由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对外汇银行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地决定328. 管理浮动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其中央银行为了控制或减缓市场汇率的波动,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329. 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有名的汇率决定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货币之间调整到能反映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变动的程度。330. 外汇管理: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所实施的一种限制性政策措施。 世界各国外汇管理制度3种类型:(1) 实行比较全面的外汇管制,即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实行管制。(2) 实行部分外汇管制,即对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实行或基本不实行外汇管制,但对资本项目的外汇交易进行一定的限制(3) 基本不实行外汇管制,即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实行普遍和经常性的限制。331. 经济项目可兑换:是指对属于经常项目下的各类交易,包括进口货物、支付运输费、劳务、出境旅游、投资利润、借债利息等,在向银行购汇或从外汇账户上支付时不受限制332.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时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变化,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意味着贫困、失业、收入不均等问题的改善。333. 人均实际GDP:按一国人口平均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优点:(1) GDP核算方法和规则已被广泛接受,并且几乎所有国家都有GDP的统计数据;(2) 尽管并不是所有影响人类福利的因素都包含在GDP中,但GDP的持续增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3) 人均GDP水平与诸如死亡率、升学率、营养摄取量等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其他指标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缺点:(4) 核算范围限制,许多经济活动并没有通过GDP反应出来,从而GDP数据有可能高估或者低估经济发展的水平(5) 忽视了收入分配问题(6) 基于市场价格得到的,而市场价格由于经济中的各种因素有时可能被扭曲(7) 使用GDP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涉及到汇率,而汇率的变动可能并不一定能反映一个国家的购买力情况334. 进口替代:就一种产品而言,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减少或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政策。狭义的进口替代局限于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替代一种特定产品的进口。但从广义的方面看,一个领域的进口替代,其目的是通过减少或某些产品的进口,引起所希望的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或者创造向国内非传统领域进行投资的推动力,使资源有机会进入新的工业部门,寻找主产活动的产生和扩大,从而使得总体经济结构得到改善335. 出口导向:指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336. 供给侧:相对于需求侧的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