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明艳《观书有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6123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祁明艳《观书有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祁明艳《观书有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祁明艳《观书有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观书有感教学案例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祁明艳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3课时:1 教学课题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3了解哲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突破:通过【百度词典】和【百度图片】的搜索,学生较易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却难以领悟。如果教师直接讲给学生听,虽然学生也能明白,但印象不会太深,我利用【百度MP3】反复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让学生一遍遍地读诗,在朗读充分的情况下,启发学生质疑,从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学生不觉中明白了诗的寓意,也了解了哲理诗借景喻理的特点。再用【百度百科】和【百度百科】拓展了其它的哲理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学准备:利用“百度搜索”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打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走进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2图文结合,体味古诗内容;文题勾联,感悟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一、释题,交流诗人的资料1读题,释题(1)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古诗观书有感, (生齐读:观书有感)什么叫“观书”?(读书)(2)题目的意思谁会解释?(观书:读书,也就是作者读书之后的感想。)2交流作者朱熹的资料同学们,在预习时搜集了朱熹的资料,谁来交流一下?【百度百科】朱熹:http:/baike.baidu.com/view/1262.htm 指名读朱熹的百科名片。二、通读,读正确、读出节奏同学们,吟诵古诗有三种境界,看看大屏幕,你能达到哪个境界?指名背古诗,并有一人将古诗默写在黑板上。第一种境界:字正腔圆 本诗作者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谁能口齿清楚、准确地读?第二种境界:读出节奏 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能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第三种境界:读出韵味 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在于读出诗的韵味。理解了古诗我们就能很好地读出诗的韵味了。三、概括,找出“诗眼”(1)加上预习读的,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了很多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到现在,你知道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半亩的方塘)。(板书:方塘)(2)一个怎样的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板书:(清)四、理解,读出画面1浏览全诗,看看方塘的“清”体现在哪儿呢?(出示课件: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2理解前两句诗a这句诗中的“鉴”是什么意思呢? 【百度词典】鉴:http:/dict.baidu.com/s?wd=%BC%F8学生浏览后选择,鉴:镜子(让学生上台写“鉴”),古人用的是铜镜。【百度图片】铜镜: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bk&fr=bk&sf=1&fmq=978308948906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D%AD%BE%B5&s=0一鉴开:一面打开来的镜子(古代的铜镜用帘子蒙起来,用时打开)半亩方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说明什么?方塘清交流:比喻的手法b像镜子一样的池塘倒映出什么呢?(天光云影)什么样的“天光云影”?徘徊【百度词典】徘徊:http:/dict.baidu.com/s?wd=%C5%C7%BB%B2学生浏览后选择,徘徊:来回移动诗中什么随着什么来回移动?(天光云影随着池水来回移动)c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3配乐范读,激发想象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老师非常喜欢喜欢这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百度MP3】高山流水 古筝: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B8%DF%C9%BD%C1%F7%CB%AE+%B9%C5%F3%DD&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8%DF%C9%BD%C1%F7%CB%AE+&si=%B8%DF%C9%BD%C1%F7%CB%AE;%B9%C5%F3%DD;0;0&lm=-1&mtid=2&d=9&size=5242880&attr=8,0&titlekey=510319328,1959582186&mtype=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4一边想像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配乐读)5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流动着的水也就是活水)(板书),也可以这么说第二句的”徘徊”为下文的“活水”做铺垫。出示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6理解后两句诗,交流a渠: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指方塘;b清如许:这样的清澈c为:因为7看着这清如镜的池塘,你一定有个问题想问问小池塘?小池塘为什么会这么清啊?你们明白吗?看来你已经和朱熹一样找到答案了。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为有源头活水来。读该句。(课件演示画面)再次吟诵该句。五、质疑,明白诗理1.质疑同学们,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光学习不去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如果把诗句的意思和题目联系起来思考思考,你一定会发现什么的,发现了什么?我们刚才一直在欣赏诗中描绘的方塘美景呀!这诗中可一个“书”字也没有,怎么能叫“观书有感”呢?2.悟理写方塘与读书有关吗?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课件出示: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 (板书:新知 心智明)师:朱熹看到方塘的水,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认为的?生:想到了读书,朱熹想到了读书就像方塘里的水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 出示、齐读: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师:诗人借方塘来说清楚一个事理,这叫譬喻。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富有哲理,而像这样的诗叫作“哲理诗”。 3.联系生活,拓展运用这首诗中富有哲理的这句“问去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被人们传诵、被人们应用。课件出示片段1:朱雪琦的文章写得好,小记者采访她,请她谈谈诀窍。她笑了笑,指了指身后的书柜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流传千年,如今也有了更多的意思。出示片段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太阳雨公司蓬勃发展的今天,正是由于多年来恪守“诚信服务、客户至上”的企业信条,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结果。在个片段中,清如许的“源头活水”是什么? “清”指什么?4.诵读后两句诗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百度百科】活水亭:http:/baike.baidu.com/view/3503719.htm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太阳雨公司仍然凭着这两句诗发展地蓬蓬勃勃,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 5.配乐诵读古诗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板书(景 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这就叫读出韵味。)【百度MP3】高山流水 古筝: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B8%DF%C9%BD%C1%F7%CB%AE+%B9%C5%F3%DD&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8%DF%C9%BD%C1%F7%CB%AE+&si=%B8%DF%C9%BD%C1%F7%CB%AE;%B9%C5%F3%DD;0;0&lm=-1&mtid=2&d=9&size=5242880&attr=8,0&titlekey=510319328,1959582186&mtype=2学生每配乐诵读一遍,就换一幅观书有感的书法作品,边欣赏边诵读。【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9%DB%CA%E9%D3%D0%B8%D0&in=27193&cl=2&lm=-1&st=-1&pn=2&rn=1&di=11532658575&ln=1567&fr=&fm=result&fmq=978304301937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2&-1&di11532658575&objURLhttp%3A%2F%2Fwww.shufa.com%2FUserDocument%2Fouyangpuchun%2FPicture%2F20100803150537.jpg&fromURLhttp%3A%2F%2Fwww.shufa.com%2Fproduct%2Fview.asp%3Fid%3D173391&W734&H1300&T10005&S122&TPjpg【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9%DB%CA%E9%D3%D0%B8%D0&in=27193&cl=2&lm=-1&st=-1&pn=2&rn=1&di=11532658575&ln=1567&fr=&fm=result&fmq=978304301937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5&-1&di105811995000&objURLhttp%3A%2F%2Fwww.hqwhw.com%2FUploadFile%2F2009671503174541.jpg&fromURLhttp%3A%2F%2Fwww.hqwhw.com%2Fhua_show.asp%3Fid%3D407&W479&H716&T7673&S60&TPjpg【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9%DB%CA%E9%D3%D0%B8%D0&in=27193&cl=2&lm=-1&st=-1&pn=2&rn=1&di=11532658575&ln=1567&fr=&fm=result&fmq=978304301937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0&-1&di45759975615&objURLhttp%3A%2F%2Fa3.att.hudong.com%2F44%2F16%2F01300000212958121975161818200.jpg&fromURLhttp%3A%2F%2Fwiki.th9th.com%2Fdoc-view-3256.htm&W600&H800&T7873&S188&TPjpg六、补充学习观书有感二是啊,读书能使人明白事理,同时也使读书人的心灵像池水一样明净,一样广阔。朱熹在读书过程中悟出了许多的事理,特别在读书学习方面,给我们不少启发。他说:“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我们再补充阅读观书有感其二,看看能不能做到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百度百科】观书有感二首:http:/baike.baidu.com/view/94914.htm1借助网页上的词语注释和译文理解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意思。2谈感受,悟哲理: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读书积累知识的重要:我们要想在生活中应付自如,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就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这就如同江水大,船行酒轻快一样。做学问也是如此,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七、拓展练习1.富有这里的诗句还有不少,我们找一找。【百度文库】哲理诗句:http:/wenku.baidu.com/view/6dc51305e87101f69e319586.html2选用其中的诗句填空。(教师口述)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是:(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 ),(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 ),( )。八、结语同学们,古诗,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不计其数的诗人都以一支细腻的笔,在文坛尽领风骚几百年。爱国诗豪情满怀,思乡诗愁绪万千,山水诗静谧悠闲、送别诗依依不舍在这繁花似锦的炫目中,哲理诗以它的平淡、冷静成为那独秀的一枝,就让我们学习它、运用它、热爱它。下课! 板书设计观书有感(说理诗) 朱熹鉴方塘清源头活水心智明读书汲取 教学反思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哲理诗。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朱熹以物喻理的巧妙,我巧妙地用“吟诵古诗三境界”贯穿全课教学,引导学生入其境,悟其情,明其意。本课的教学,我利用【百度百科】搜素出诗人朱熹的名片及图片,并用【百度词典】帮助学生理解了“鉴”和“徘徊”的意思,有利于整首古诗的理解。【百度MP3】搜素出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在诗中赏画,在画中寻诗。配乐诵读全诗的时候,我利用【百度图片】搜索中书法家写的观书有感作品,音乐声、读书声、书法作品交相呼应,学生的脑海中便呈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置身于情境中的学生怎能不有感而发?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突破教学难点,明白作者的用意,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已完全沉于课堂,置身课文的情境中,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这时,我又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拓展。利用【百度百科】搜索出观书有感其二,学生借助注释与疑问很快理解了诗意,不仅又明白了一个哲理,而且对哲理诗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时进行一些哲理名句的拓展,就变得水到渠成,我利用【百度文库】搜索出哲理诗句,并让学生口头填空。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感悟深刻,学生的认识经历了由肤浅到深刻,由不知到深知的学习过程,个性得以充分张扬,情感得到了激发与培养,对哲理诗有了更为深刻的体认与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