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826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第卷(单项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世袭制2观察右图我们能获得的最准确历史信息是A西周初期分封制实行巩固了周的统治B西周末期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C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不断造成分封制衰落D战国时期诸侯征战造成统一趋势逐步形成3右图是北京故宫内的一处建筑,对于该机构的设 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4.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5. 公元前3世纪末,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下列有关文中所提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的转变B奠定了中国封建地方行政基本框架C我国古代地方实行县制的开端D彻底结束了中国封建割据局面6.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 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8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层层推荐 B注重门第 C唯才是举 D打击贵族9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某制度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A察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10. 下面两副图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 A从汉到元郡县制逐步被废除 B地方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逐步削弱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逐步消除11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个时期应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明清12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13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中认为:“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中国的(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14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15.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均有无而通万物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16. 下面是某人观察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A汉代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更有利于调节耕作深度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中国传统步犁形状基本定型17.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一材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A BC D18. 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表明唐代()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D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19. 在我国历史上,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一些著名的大商帮。以下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明清时期B城镇经济发展繁荣的产物C支配某些手工业生产活动D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的主要来源20.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21.(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众固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 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戏曲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 击牲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丸 B c D22.右图中税收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逐步形成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打破传统的经济政策开始产生ABCD24.右图是唐朝至清朝科举考试中“状元”(部分)在今天各省分布情况。这一资料不能说明( )A文化重心不断南移B经济重心南移是文化重心南移的基本原因C北方文化走向没落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南方文化教育发展25.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26.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27.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28“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29.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致良知30.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31题5分,32题13分,33题22分)31(5分)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摘自明史舆服志材料二 品序文官武官带饰一仙鹤狮子玉二锦鸡狮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笄花四云雁虎豹素金五白鹤熊银笄花六鹭鹜彪素银七鹧鸪彪素银八黄鹂犀牛乌角九鹌鹑海马乌角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据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怎样的政治现象?(1分)(2)从明朝文武官员的服饰中由表及里,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4分)32(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材料三: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祥、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3分)(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3分)(3)你对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的可信度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2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5分)33(22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二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原君材料四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置相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6分)(2)材料三、四中,黄宗羲把批判的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4分)(3)材料四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件?(6分)(4)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历史答案(3)评分说明:以下两种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均同等给分。可信:粮食种植业的迅速发展,为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祁门县山多田少,适宜茶叶种植。(2分)不可信:在当时的社会条件(生产水平低、重农抑商思想较强等)下,“业于茶者七八”的说法存在夸大之嫌,尚需存疑。(2分)(4)政治基础: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人民生活较安定。(2分)经济基础:商品经济发展;茶叶产量增加;各地生活习俗的融合。(2分)文化基础: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影响;(1分33. (1)不同点: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原因: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6分)(2)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法制。早期民主思想。(4分)(3)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汉初的封国制;北宋削减节度使权力。(6分)(4)时代特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影响:具有解放思想(民主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冲击。(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