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专用初中语文七下古诗鉴赏.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720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版专用初中语文七下古诗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生版专用初中语文七下古诗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生版专用初中语文七下古诗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语文 “课外古诗词”赏析鉴赏古诗词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关注题目,读懂题眼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二、把握关键,了解诗意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三、体味炼字,理解情意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四、熟知意象,丰富联想“意象”即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即人、物、景、事。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比如1、人物类(1)贾生、屈原怀才不遇之人;(2)陶朱、猗顿 富商巨贾;2、植物类(1)柳离情依依;杨柳、折柳惜别怀远、思乡思亲,表示送别,离愁别绪。(2)落叶思乡思亲(3)杨花离散、漂泊 (4)菊花高洁、脱俗、隐逸(5)牡丹富贵、美好(6) 莲花高洁;莲爱的象征(7)松 柏 坚贞、坚强、孤傲、傲雪斗霜、有凌云志、不屈不挠;(8)竹气节、劲健、积极向上;(9)梅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10)兰、荷高洁;(11)桃花美人之喻(12)梧桐凄凉、悲伤(13)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14)芳草离恨(15)芭蕉孤独与忧愁 3、动物类(1)鸿雁书信、思念、也表思乡之情(2)杜鹃(子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杜鹃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3)鸿鹄、骏马、大鹏志向远大之人;(4)鸾鸟、凤凰忠臣、贤士;(5)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6)鹧鸪、寒蝉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7)蝉高洁(8)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4、事物类(1)月光、家书、秋、天涯、游子思念、思乡思亲、怀远(3)秋雨忧愁 (4)笛声思乡怀远;羌笛凄切之声(5)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生命短暂,时光飞逝;(6)大漠苍凉(7)红豆相思(8)飞星传恨(9)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 (10)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11)琴瑟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12)阳关三叠 故人友谊;(13)关山月梅花落 乡思乡愁;(14)杜康酒;)五、积累典故,随诗释义如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 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六、运用技巧,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只要平时积累了足够的鉴赏术语,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各类表达技巧简要总结如下: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五种。(2)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借代、双关、互文、顶针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对比、烘托或衬托用典动静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由远及近、由外而内、以小见大、照应、重章叠唱、承上启下、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白描赋比兴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总分得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明贬实褒、即事抒怀等。 一、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1、描绘本诗所展现的画面。(指导: 1、方 法 :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忠实于原诗) 语言流畅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 2、常见错误不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只是直接引用原诗句。 描摹景物时只是翻译,未加联想想象进行描绘。)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导:主要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1)送别诗 :以抒发依依不舍、离情、同情、祝福、情深意长勉励安慰的豁达为主。(2)思乡怀人诗: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游子羁旅愁思、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闺中怀人、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为主。(3)山水田园诗(写景诗、闲适诗、咏物诗):表达赞美、热爱、喜爱生活或大自然;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表达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表达悠闲、闲适、恬淡心情;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珍惜时光 、青春易逝的伤感;豪迈、乐观、积极、豁达;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苦闷、忧愁、寂寞、孤独为主 。 (4) 爱国诗(战争或边塞诗):抒发爱国;为国尽忠、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为主。(5)民生诗: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忧国忧民为主。 (6)怀古诗: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借古讽今的情怀,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为主。(7)爱情诗:抒发爱情坚贞为主。)3、“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4、“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5“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指导:答题格式:先表态+所换词与原词的区别+原词的语境义+情感+用“某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6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3、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指导:答题格式:句义 + 修辞作用+ 情感(意境、心情等)) 4、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弹琴长啸 反衬。诗中用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两句写出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三、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描绘一、二句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赏析 “入”“流” 。(指导:答题格式: 字义 + 句义 + 修辞作用+ 情感(意境、心情等) )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4 、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6、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句最能体现?2、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3、赏析“暗”、“散”、“满”。“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4, 暗飞声与满洛城矛盾吗 为什么?不矛盾.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么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韵.“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像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唤起人们蕴藏在心底的思乡之情。5、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词?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7、简单分析“此夜曲中闻折柳 ”。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五、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3、诗人“双袖龙钟泪不干”的原因是什么?4、 “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 “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5、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7、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七下语文 “课外古诗词”赏析六、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 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指导:1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2 注意要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5古诗词鉴赏中景物特点常用词语恬淡闲适、安谧娴静、优美幽静、宁谧悠远、清幽明净、恬静优美 华美艳丽、明快高旷、热烈欢快、轻松活泼、欢快喜悦、生机勃勃清新自然、空灵悠远、朴素自然、清新明丽、淡雅幽远孤寂萧索、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幽僻冷寂、空寂寥落、萧条荒凉、荒芜空旷 雄伟壮丽、辽阔苍凉、深远辽阔、雄浑悲壮、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高远深邃)2、 描绘本诗所展现的画面。3、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5、在诗人笔下,“幽草”寓意是什么?6、赏析“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7、赏析“舟自横”妙处。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8、赏析“横” 字。“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七、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3、 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4、“落花时节”有什么含义? 5、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指导:各类表现手法简要总结如下: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五种。(2)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借代、双关、互文、顶针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对比、烘托或衬托用典动静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由远及近、由外而内、以小见大、照应、重章叠唱、承上启下、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白描赋比兴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总分得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明贬实褒、即事抒怀等。) 八、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1、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赏析“苍苍”“杳杳” 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4、 “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九、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描绘本诗所展现的画面。2、概括主要内容。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5、赏析“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 “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和心理。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聊赖的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6、 “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心境)? 7、 “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8、约客运用了什么手法?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十、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文学创作主张?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诗中意思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含义是什么?祖国历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各自在文坛上领起一个时代的文学新流派;现在人们常赋予它新意,即各个时代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们能够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创造新的业绩。3、李杜的目的是什么?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李白与杜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因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从而阐明诗人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4、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仅是诗歌,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不能抱残守缺,厚古薄今,否则只能是裹足不前。【1】 论诗 赵翼【乙】戏为六绝句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注释】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哂(shn):讥笑。 尔曹:你们。5、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 七下:1山中杂诗 吴均 , 。 , 。 2 竹里馆 王维 , 。 , 。 3峨眉山月歌 李白 , 。 , 。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 。 , 。 5逢入京使 岑参 , 。 , 。 6滁州西涧 韦应物 , 。 , 。 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 。 , 。 8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 。 , 。 9约客 赵师秀 , 。 , 。 10论诗 赵翼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