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上高三第二次语文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7042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上高三第二次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2013上高三第二次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2013上高三第二次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 号班 级姓 名 本溪市商贸服务学校 20122013学年度(上)三年级 语文 试题 (第二次月考)2012 年10月题 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 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或(jin)形骸(hi)炮烙(po)朱拓(t) B、脑髓(su)怪讶(y)搭讪(shn)呜咽(y) C、监生(jin)正月(zhng)草窠(k)赎罪(sh) D、谬种(mio)恐吓(xi)蹙缩(c)诡秘(m)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2.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辐射 狼籍 文过饰非 山青水秀B.缘分 喝采 不经之谈 老羞成怒C.坐落 差池 各行其是 再接再厉D.凭吊 踌躇 精美绝仑 声名鹊起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C.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览黄山之后发现它果然是秀色可餐,名不虚传。D即使曾有瑜亮之叹,告别时他们的内心也一定是光风霁月的,像琴箫合奏出笑傲江湖的绝唱,余音袅袅,千载悠悠。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影片淮海战役的编导人员,满怀激情地塑造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许许多多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群像。B.日前,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合作开设“英语与商务管理”专业,这是该校一项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新举措,开学典礼将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隆重进行。C.要修复被损毁的穿越海底的通讯光纤电缆,最困难的不是确定光纤电缆损毁的具体位置,而是能否完好修复,在技术上的要求极高。D在当今商品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B.“以前觉得国学都是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说:“听了谢教授的讲座,才发现它其实就在生活中,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C.在我的印象里,江南小镇的模样依然停留在戴望舒的诗歌里:油纸伞、雨巷、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等D.如果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有两家饭店,一家是麦当劳,另一家是不知名的当地小店(有本地风味的食物),你会到哪一家去吃饭?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由于天下大雨,这场球赛刚踢了三分之一就被迫 了,等雨后再赛。(2)上当者说,骗子一般在30岁左右,男女配合,大多在自由市场、城乡 部活动。(3)我们要正视困难,充分地认识分析困难, 以足够的精神准备来战胜困难。A终止 结合 从而 B终止 接合 然后C中止 结合 然后 D中止 接合 从而7.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B、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D、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字介甫,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被后世广为传诵。B.在元代,元杂剧创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他们被合称为“元曲四大家”。C.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之一,其代表作家是徐志摩和闻一多,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再别康桥和雨巷。D.欧亨利是19世纪美国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以构思新颖见长,其中最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代表作是警察与赞美诗和羊脂球。9.对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B.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C.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入海,一去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D.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入世的积极思想感情。10.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二填空。(15题每空1分,共15分)1琵琶行的作者 ,字 号 他是倡导“ ”运动。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 ,字 号 。3.别有幽愁暗恨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别有幽愁暗恨生, 。5. 天生我材必有, 。寒蝉凄切, 。6.遥想公谨当年, , 。 学 号班 级姓 名三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 ,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在生物经济时代,基因不是金钱,但胜过金钱。洛克菲勒大学有一条肥胖基因,售价高达2000万美元。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已有2000个“功能已知的基因”被授予专利。这样,受谴责的“基因专利”便获得公认,迫使人们改变原来的伦理观念,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因为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是有限的,毕竟只有6万10万个。每当一个基因获专利,就等于少了一个基因。于是,人们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特别是我国的基因资源,常常无偿地被国外掠夺,丧失知识产权,连当事人也不知道。因此,我们只有参与竞争去争取。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每个人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说明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的统一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另有0.1%是不同的,说明每个成员的差异性,是人与人又有不一样的依据。这种差异并非表明基因有优劣之分,所有的基因都是平等的,各有各的用处,即便是缺损的基因,也有其特殊功能。少数白种人(约为1%5%)在一个基因中,有31个核苷酸的缺陷,使之能抵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因此,依据人类基因的统一性,应该人人平等,不应有基因歧视;依据人类基因的差异性,应该尊重个人权利,享有基因隐私权。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的全部DNA序列,最终破译人体的遗传密码,提示人类生命的奥秘。一旦完全掌握了人体遗传密码,就意味着人类同时获得了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由此引发“伦理炸弹”:人要代替上帝创造人吗?基因也会如同零件一样而被任意组装成“品牌婴儿”吗?人还能称之为人吗?人的尊严在哪里?人性又在哪里? 人不是上帝,也没有上帝,只能靠自己掌握自己前进的方向,再也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虽然人类处于自然进化的顶层,但并非尽善尽美,而且自然的进化十分缓慢。现在,世界各地的不育现象成为严重问题,却又被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所掩盖。同时,人工智能促进机器智能逼近人类智能的发展,生物工程加速其他物种的人工进化。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特别是不加速智力的人工进化,在不远的将来,就会遭遇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双重挑战,难名优胜劣汰。人类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将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智力技术,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特别是脑的设计,展现人的价值,尤其是高智能的价值。这种高智能价值,正是伦理选择的依据。 (选自基因革命与伦理选择,有删节)1.下列关于“基因争夺战”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人类抢夺基因,是因为基因在生物经济时代,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B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和有悖伦理观念,被授予专利的基因受到人们的谴责。 C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有限,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的现象不可避免。 D我国的基因资源常常无偿地被掠夺,我们也参与获取基因专利的竞争。2下列阐述,不能成为“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理由的一项是 A破译人体的遗传密码,提示人类生命的奥秘。 B人类并不尽善尽美,而且自然的进化十分缓慢。 C加速智力的人工化,以应对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挑战。 D人类将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人脑高智能的价值。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每个人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可见人类具有统一性;只有0.1%是不同的,可见基因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B约为1%5%的白种人的某一个基因中有31个核苷酸的缺陷,是其能抵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原因。 C所谓“伦理炸弹”,就是指人们以伦理观念为武器,对人类获得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的质疑。 D.对人进行基因设计,虽造福人类,但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对基因技术的使用必须作出限制。E.“一切的事物都是互为因果的”,“你若善待它,它一定善待你”等句子富有哲理,告诫人们要宽容、善待一切事物。F.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段总写“我”爱花的原因,二至九段写“我”对各种花的印象,十一至十三段是由此引发的感想。4.回答:“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什么?5.判断并说明理由: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的基因完全相同。( )理由:四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思想感情。触发诗人这一思想情感的句子是(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3、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第2题4分其他每题2分,16分)“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曾晳的理想是什么,写出原文。 2、当孔子听完曾晳对自己的理想的表述后,他有怎样的表现?(用原文回答并翻译4分)3、本部分内容对上文“夫子哂之”作了解读,“哂之”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4、文中对冉有、公西华的态度是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开口就是“千乘之国”,很有政治家的气魄。B.冉有自认为只能治理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小国家,有着谦谦君子的胸怀。C.公西华只字不提治理国家的事,甚至说自己根本就不能做什么事业,而只能做宗庙的一个小小的司仪,其志向表达得委婉曲致。D.曾晳也没谈到国家大事,而只是描绘了一幅老少春游图,可见他的志向不在治理国家。 6、下列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记叙曾晳为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B.本文记叙孔子和弟子一起谈论志向的情景,表现了孔子不赞成弟子参与国家政治。C.文中记叙孔子态度鲜明,对子路是“哂之”对曾晳是“喟然叹曰”,加以赞扬,毫不隐讳。D.本文在写作上紧扣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写,人物的言行契合人物的个性、志趣和教养。五、作文(30分)写作范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请弟子们“各言其志”,请同学以“理想”为话题围绕自己的理想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文体特点突出,如果是记叙文,叙事清楚具体,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如果是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证层次清晰,论据充分。2,题目自拟,字数600以上,书写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