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433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背影朱自清(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教案设计: 黄冈中学高级教师 陶秀琪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倒叙的写法。 2、学习作者抓住特定情景,展开描写的方法。 3、体会朴实无华确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4、理解文章的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5、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6、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7、理解散文特点及散文的选材。二、过程与方法1、教学重点: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同时还要着重理解作家的思想。2、教学难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析理解课文可按“内容、结构、语言”的顺序由浅入深的进行。3、教学方法:10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动一动、读一读、议一议、讲一讲、练一练)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四、课时安排:两至三课时。五、课前预习:借助字典解决好生字词、了解作者简介、读预习提示、了解背景、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朗读课文。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一)知识与能力达到的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 2、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理解文章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二)“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1、动一动:(三分钟语文活动)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子女们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老一辈这种崇高的美好的深情深深的感动和激励一代一代年轻人。同学们想一想:你的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了你?请你给同学们说一说,好吗?请同学推荐亲情方面的好文章。2、读一读:老师示范朗读,同学们要注意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学们自由朗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的充分)3、议一议:(边议论、边明确下面的问题)互动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明确: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到背影(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车站离别时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结尾忆背影。本文着重写的是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互动课文后习题二:先找出文中描写背影的句子,并加以揣摩,回答下列问题。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句最富于表现力?为什么?明确:写背影的词句最富有表现力。先写看见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写他平地走路,就用了“蹒跚”,可见行走不便,从月台下去,只写了“慢慢探身下去”,用“探”字,动作写的很准确。最精彩的一笔是写他怎样爬上去。 两手的动作用一个“攀”字,吃力可以想象;两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把怎样爬法写的更细致了。又点出爬的困难,“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动作描写,细腻而简练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想象,确实栩栩如生。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的最后写儿子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了父亲的背影。应该说儿子这时意念中的背影,并不单单是父亲往日的背影的再现,而且还包含着老年父亲的影子,这个背影,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写这个背影的作用,是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深化了主题思想。课文最后作者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这是什么原因?明确:作者一见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泪,这是因为从背影看到了慈父的形象,看到慈父的至善、爱子如命,这是感动的泪;同时看到父亲的处境艰难,在逆境中挣扎,对父亲同情和挚爱,这是伤心的泪。(回答完后,再读这些句子、仔细体会。)互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明确:本文是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是以作者的行踪为顺序(徐州见父,回家奔丧,南京分别,回忆读信,北京思父)具体的写背影。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第一层(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第二层(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第三层(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互动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即本文的中心意思)理解: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互动理解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提问: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理解: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4、讲一讲: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了作者(具体内容由学生复述);扫除了文字障碍(字、词);分析了段落层次并概括了中心意思;弄清了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这是难点的突破。5、练一练: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感情。熟记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用老师指定的词语造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学生齐读课文后,检查上节所学字词掌握的情况。二、“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 (学生默读第四、五段,思考问题。)互动1、“其实我那年已20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这句话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理解:不是。这一句议论表明作者从父亲的“踌躇”中感受到了父亲一直把“我”当孩子关怀照料的深情。互动2、作者先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又说“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里“聪明”的含义是什么?这两句话是针对什么事情说的?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理解:这里两个“聪明”都是糊涂的意思,这是针对:父亲和脚夫讲价钱,“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迂;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完全能料理自己,父亲大可不必过分小心。表现了“我”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深情的自责。互动3、这两段文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理解:体现父亲对儿子细心关照的事情主要有:(1)父亲因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嘱咐,甚是仔细;(2)尽管有事,终于决定亲自去送;(3)给“我”拣定靠车门的一张椅子;(4)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5)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父亲的慈爱之心真是感人肺腑。三、“质疑探究”式阅读:(范读第六段后学生齐声朗读,回答问题。)互动1、这一段是全文的核心,具体写“背影”的有哪几句?其中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哪些?理解:具体写“背影”的是“我看见显出努力的样子”一段。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互动2、父亲买橘子这样费劲,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而不让儿子去?买来橘子后,他“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怎样的心理?理解:父亲疼爱儿子,为儿子受累费劲心里反而高兴。买来橘子,父亲觉得尽到了照顾儿子的责任,儿子在旅途中可以不受干渴之苦,心里满足欣慰。互动3、“我”对父亲的行事本来是有看法的,可是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两次流下眼泪,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我”流泪后,为什么怕父亲看见?理解:“我”两次流泪是被父亲爱子深情感动了。流泪后,怕父亲看是担心惹父亲伤心。表现了对父亲的怜爱之情。互动4。学生齐声朗读结尾一段,老师简要分析。分析:这段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表现了三层意思:一、二句表现对老境颓唐的父亲的哀怜;三六句表现对父亲往日发怒的理解;最后三句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结束全文,呼应开头,抒发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四、品读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的含义。互动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理解: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宽慰。互动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理解:“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互动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理解: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着想得周到。互动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理解: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他放心。互动5、“进去吧,里边没人。”理解: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这几句话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五、讲一讲:(写作特点)。1、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细致描写,表情达意。(课文选取背影这个表现角度,好在那里?文章重点写背影,为什么前半部分没写?)背影,可以看作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等,都可以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前半部分没有写背影,但为写背影作了铺垫。文章前半部分写父子一同奔丧回家,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事情的开端,和背影没有直接关系。其实不然,前半部分为整个作品设置了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父亲的背影就是在这样的气氛环境中出现的。这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更突出了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显示出父爱的崇高。父亲当时正处于奔丧、失业、典卖、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境遇,然而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爱护着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父亲在这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贵多少倍。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父亲的背影便不同于随处可遇的普通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2、平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感情。对于这些特点,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读课文细心体会,真正领悟了才能在写作时借鉴。六、相关链接1、题目解说:文章以“背影”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开篇设疑、点出“背影”;回忆往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惜别寻父、难忘“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文章以背影命题,别开生面,含蓄隽永,表现角度新颖独特,显露了作者不随人后,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背影”,把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以及对儿子的挚爱等真切的表现出来,“背影”还是父子依依惜别时父亲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集中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点,是具有创意的命题,是作者最佳的表现角度。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老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1931年的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仆、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困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 ,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佰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3、背景资料:这是一篇记实散文,是作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作者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文中开篇提到的那年冬天,是1917年,那时作者还在北京大学学习。种种家事恰如文章所写一般。父子同行,浦口车站惜别也是实情的再现。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七、练一练:1、朗读全文,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写作特点。朗读时要体现感情。 2、背诵第六段。八、课外作业。1、朗读比赛。两三人一组,看谁读得最有感情。2、写作练习。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了你?这件事的经过怎样?你受到了怎样的感动?参照这样的思路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抄在作文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