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355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目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二、处理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三、教材的安排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五、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历史的几点说明中国古代历史内容要点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几点说明中国近代历史内容要点中国现代历史内容要点世界历史的几点说明世界历史内容要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任何一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学好历史有利于学好其他学科。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进行革命传统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处理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一)初中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二)历史是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教学要阐明历史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历史教学在揭示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同时,也要注意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特殊性。(三)历史教学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阐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阐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时也要阐明个人对历史进程的促进或延缓作用。(四)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受经济发展、主要是受生产力发展制约的。人们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历史教学应当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五)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两者的矛盾又集中地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历史教学要用相当的篇幅讲述政治方面的内容,并阐明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对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教学中也应适当反映。(六)文化是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的发展取决于政治和经济状况,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历史教学应该重视文化方面的内容。(七)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历史教学既要叙述汉族的历史及其贡献,同时也要叙述少数民族的历史及其贡献。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历史教学中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历史教学应当充分反映。在阶级社会里,民族之间还存在着压迫、矛盾和斗争,对此,历史教学应作具体分析。(八)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经长期处于世界文明的前列,对亚洲以至世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也对我国产生过影响。历史教学应当反映这些内容。(九)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教学应当着重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光辉业绩。(十)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其不同程度的成就,丰富人类文明的宝库。历史教学应当阐述各主要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依据他们的贡献和作用,恰当地反映他们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十一)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联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有时和平相处,有时发生战争,历史教学应着重叙述各国历史上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也要叙述一些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主要矛盾和重大战争,并对其性质作出具体分析。(十二)西方资本主义是靠对内、对外的疯狂剥削和掠夺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更加强了对外的侵略扩张。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掠夺,是造成不发达国家贫穷和落后的重要根源。历史教学应着重揭露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掠夺罪行。(十三)世界历史上任何一种新制度的产生和确立都要经过长期的斗争,其间会有多次的曲折和反复,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是这样,社会主义制度更是这样。历史教学应当通过史实着重讲述这一具有规律的现象,从而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最后胜利是必然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三、教材的安排(一)五四制和六三制学校的中国历史在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初中一年级每周两课时,初中二年级每周两课时。世界历史在初中三年级开设,每周两课时。一学期的教材内容不超过30课时。(二)中国历史的古今比例,五四制、六三制学校的古代部分占2/5,近代现代部分占3/5。世界历史的古今比例,古代部分占1/4左右,近代现代部分占3/4左右。(三)在中国历史教材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补充编写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教学时间,五四制和六三制学校约10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部门审定。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课堂教学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补充的内容,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要适度,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还要注意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之间,中外历史之间,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利培养学生的能力。(四)要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图画、图表,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相、影片、模型等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必须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和考核,复习要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弄清概念,活跃思路。考核要注重思想性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六)课堂教学要和课外教育相结合,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课外教育包括阅读通俗历史读物和参观、访问、调查等。五、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历史的几点说明基础知识部分(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中国的远古居民,可以上溯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从元谋人到约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过着采集和狩猎的原始群居生活。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处在氏族公社阶段。约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展到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那时,人们主要用石器和木器向大自然进行斗争,还制作了弓箭、陶器,开始有了农业和畜牧业,提高了生产水平和生活能力。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就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是世界上最早种粟和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制陶技术也很进步。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生产力比以前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原始社会瓦解。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我国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的状况和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进程。(二)自启建立夏朝开始。历经夏、商和西周,从约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时期。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第一阶段。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在奴隶社会,我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有较高水平,天文历法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商朝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甲骨文资料,是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商朝奴隶主对奴隶进行暴虐的统治。人牲和人殉制度,说明了奴隶命运的悲惨。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以拱卫王室和稳定统治。奴隶社会的土地实行国有制度。西周末年,统治阶级昏暴腐朽,终于导致西周的灭亡。(三)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剧烈变化,是我国奴隶制解体和封建制形成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有很大发展。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批荒地开辟出来,成为私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促使奴隶制崩溃。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期,各地兴建水利工程,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得到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展开激烈的斗争。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封建制度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昌盛,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四)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的大一统时期。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创建的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货币、度量衡、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秦朝的暴政,引起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西汉初年,统治者接受秦亡的教训,实行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的“休养生息”政策。西汉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汉时期,匈奴首次统一了我国北部草原地区,建立起强大的政权。西域和中原地区联系加强。越族地区有所开发。边疆各族的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各民族间虽发生过战争,但经济、文化得到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西交往具有重大意义。秦始皇、汉武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局混乱,阶级矛盾激化,导致西汉的灭亡。东汉光武中兴,社会经济复苏,豪强地主势力发展。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统治黑暗,引起农民反抗,东汉王朝瓦解。秦汉时期,文化有重要发展,科学技术许多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对后世产生了影响。(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到589年,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长期的分裂割据和连年战乱,使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那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北方地区各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推动了北方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技术的交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有重要影响。(六)隋唐时期,从581年到907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繁荣时期。在民族大融合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隋朝统一南北。政治制度有所建树,经济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对后世有很大影响。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灭亡。唐朝前朝政治比较清明。唐太宗等采取巩固中央集权、缓和阶级矛盾和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促使封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隋唐时期,边疆各民族发展较快,民族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唐朝疆域广大,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封建国家。唐朝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安史之乱以后,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唐朝开始衰落。唐末农民起义,进一步促使唐朝统治的瓦解。隋唐文化,昌盛发达。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敦煌艺术是世界艺术的瑰宝。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七)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从907年到1368年,是我国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重新统一、民族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辽、宋、夏、金等几个政权先后并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忽必烈建立元朝,我国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封建国家重新统一。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在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各地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超过了北方。手工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商业繁荣,推动了货币的发展。中外交通发达,同亚、欧、非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有了更大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学艺术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八)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从1368年到184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朝和清朝前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国力比较强盛,击退了倭寇的侵扰和欧洲殖民者的侵略。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到后期,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以李自成为首的明末农民战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这次起义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清朝统治者继续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清时期的文化,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著作,出现了某些反对封建和追求民主的思想内容。科学技术仍有较多的成就。封建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教育部分中国古代历史教学结合教材内容,注意向学生进行下列思想、观点和品德教育:(一)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历史遗产,是使我们的国家兴旺发达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优秀人物辈出,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应当着重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观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对祖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要帮助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三)社会发展的观点。我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封建社会的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进步的观念。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追求进步的优良传统,应当教育学生继承这一传统。(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岁月里,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和文化活动创造出来的。要教育学生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五)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是揭开阶级社会历史本质的一把钥匙。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次数之多,是世界历史上所罕见的。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起着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中国古代历史教学,应向学生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教育。(六)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每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对于事件或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正面或反面作用,都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进行具体分析。讲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对优秀人物,既要作实事求是的肯定,又要指出其历史局限性。对文化遗产,要注意区分其精华和糟粕。(七)品德情操修养。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等。要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能力培养部分通过中国古代历史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具有下列能力:(一)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懂得公历纪年关于公元前和公元后年代的计算方法,公元、年代与世纪的关系。了解重要的王朝纪年及与公元纪年的关系。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二)能识别教科书上的主要图画。能填注中国古代的历史填充地图。(三)通过阅读教科书和通俗历史读物,提高阅读能力。能简要地复述教科书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提高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四)能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回答一些浅显的思考题。(五)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说明有关小说、戏剧、影视、音像等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六)对学过的历史事物件和历史人物,能初步运用正确的观点加以分析,并谈出自己的看法。中国古代历史内容要点导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和怎样学习中国历史一、原始社会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最早的人类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氏族公社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2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商成汤革命 盘庚迁殷 农业和手工业 人牲和人殉3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西周武王伐纣 西周的制度 国人暴动 平王东迁4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三、春秋时期奴隶制的解体1大国争霸2奴隶制的瓦解铁器和牛耕 私田的出现和奴隶制的瓦解四、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形成1新兴地主势力的壮大和封建制度的确立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2社会经济的发展冶铁和铁工具的广泛使用 农业和水利 商业和城市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2学术思想老子和孔子 百家争鸣3文学、艺术和体育诗经和楚辞 艺术和体育六、秦朝的统一和秦末农民战争1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秦统一六国 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 越族地区的开发 秦朝的疆域2匈奴和秦的对峙匈奴的兴起 秦和匈奴的战争 万里长城的修建3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 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灭亡 楚汉之争七、两汉的盛衰1两汉的政治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王莽改制 光武中兴 外戚和宦官专权 黄巾起义2两汉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和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进步 长安和洛阳 豪强地主的田庄八、两汉时期我国各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1匈奴的强大和两汉与匈奴的关系2汉通西域西域各族的发展 张骞、班超经营西域3丝绸之路九、秦汉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造纸术的发明 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 数学和医学2宗教和哲学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唯物论者王充3史学、文学和艺术司马迁和史记 文学和艺术十、三国和两晋1三国鼎立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 诸葛亮治蜀 孙吴开发江南2西晋和东晋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匈奴等族的内迁 十六国和东晋 淝水之战十一、南朝和北朝1南朝的政治和经济南朝 江南地区的开发 土族2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北朝十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祖冲之和圆周率 农学和医学2哲学、文学和艺术范缜和神灭论 文学 书法和绘画 石窟艺术十三、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统治隋朝统一南北 改革官制和创立科举制2大运河的开凿3隋朝的灭亡十四、唐朝前期的繁盛1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2武周政权和开元盛世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之治3边疆各族的发展和与唐朝的关系边疆各族的发展 边疆各族和唐朝关系 唐朝的疆域4唐朝经济的繁荣和都城长安5唐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唐和朝鲜、日本的往来 唐和印度、西亚等地的往来十五、唐朝的衰亡1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宦官和朋党2黄巢起义十六、隋唐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建筑 雕版印刷术 天文历法和僧一行 医学2宗教3文学唐诗 散文4艺术与体育书法和绘画 敦煌莫高窟 音乐、舞蹈和体育十七、五代和北宋的政治1五代十国和北宋的建立五代十国 赵匡胤建立北宋2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3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王安石变法十八、辽、夏、金和宋的并立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 辽和北宋的关系2党项的兴起、西夏的建立和与北宋的关系3女真的兴起和与辽、北宋的关系女真的兴起和阿骨打建国 金宋联合攻辽和西辽的建立 东京保卫战4金和南宋的对峙南宋的建立 岳飞抗金5西北、西南的民族政权十九、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的发展南方农业迅速发展 北方政权对农业的重视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城市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东京和临安 海外贸易三十、元朝的政治和经济1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蒙古灭夏、灭金2元朝的统一忽必烈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 民族的融合和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3元朝的社会经济棉纺织业 大都和泉州的商业 漕运4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二十一、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建筑 农学2史学、文学和教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宋词 诗歌和散文 话本和元曲 教育3艺术二十二、明朝的政治和经济1明朝的建立和巩固朱元璋建立明朝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明长城2君主专制的加强统治机构的变更 厂卫的设置 八股取士3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二十三、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1瓦剌和鞑靼瓦剌与土木堡之变 鞑靼俺答汗同明朝和好2满族的兴起女真的发展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3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和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 戚继光和抗倭斗争二十四、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1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2明末农民战争陕北农民起义 李自成和“均田免粮”口号 起义军推翻明朝的统治3清军入关二十五、清朝前期疆域的巩固1抗击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西方殖民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 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2镇压三藩叛乱3西北、西南边疆的巩固4清朝的疆域二十六、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1封建专制的统治军机处 加强思想统治2经济的发展康熙与清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缓慢和闭关锁国政策二十七、明清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2哲学的发展和图书的编纂进步的思想家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3小说和戏剧4艺术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几点说明基础知识部分(一)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在这期间,我国先后经历了清朝后期的统治、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从那时起,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二)清朝中期以后,统治阶级日趋腐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发展资本主义,不断向外侵略和扩张。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期,在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中,涌现出一批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进一步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双重任务。洪秀全等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有组织有纲领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目的是要推翻清朝的统治,同时也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是,这次运动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力量。(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中期,中国先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比较广大,并且具有坚定的革命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的双重特点。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1883年和1894年,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他们的目的都在于攫取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四)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他们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君主立宪制。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是,这次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但是,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血腥镇压,终于失败了。八国联军侵略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和统治中国的工具。(五)由于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创立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推动民主革命迅速发展。1911年的武昌起义,得到全国响应。1912年,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中国人民获得了初步的民主权利。但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破坏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六)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中国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肆意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公然恢复君主专制制度。袁世凯和其他军阀的倒行逆施,导致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是,这些斗争都没有成功。这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一步加紧侵略中国。和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得到壮大。(七)清朝后期到民国初年,文化方面呈现出西学东渐、新旧交替的特点。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不断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教育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步的文化事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制,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八)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初期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文化,后来发展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有陈独秀、李大钊等。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那时,中国仍然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各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各派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发动国民革命,举行北伐战争。在革命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背叛革命,于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当时,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阶段,又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九)“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介石在南京组织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民政府。不久,汪精卫在武汉也叛变了革命,宁汉政府合流。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之后,东北地方政府发表“易帜”通电,表示服从国民政府领导。至此,国民政府完成了南北的统一。但是,国民党各派新军阀之间仍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混战不已,中国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为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围剿”。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红军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找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为挽救民族危亡,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使这次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十)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发动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组织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了日军的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汪精卫公开投敌,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蒋介石一边消极抗日,一边进行反共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抗战,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遭到沦陷区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1945年,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100多年来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十一)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政府依赖美帝国主义的援助,拒绝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提出的和平民主建国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组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各条战线上,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进行斗争。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国民党统治者被迫逃到台湾省,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十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遭到反动势力的摧残,各方面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这时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越来越广泛,进步的文学艺术不断成长,解放区的教育发展较快。(十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过渡时期,我国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方针上也出现过失误。“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造成严重灾难和动乱。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抵制,并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这个时期,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前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邓小平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巩固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各条战线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纳要是奔向21世纪的宏伟纲领。(十四)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展和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党政体制的一个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通过社会改革和建设,一些少数民族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从而逐步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社会主义时期,逐步消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亲密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十五)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和进行友好往来;对于被压迫民族和弱小国家争取独立、反动侵略的正义斗争,给予支持和援助;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我国在联合国席位恢复之后,参加了各种国际组织。我国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建立了广泛的交往与合作。(十六)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技术成就显著,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卫生事业都有了迅速的发展。思想教育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教学,结合教材内容,注意向学生进行下列思想、观点、路线和品德教育;(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进行艰苦卓绝、可歌可泣斗争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内容,应着重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其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尤其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受压迫、求解放的历史,经济落后、人民贫困的历史,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才能发展中国。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内容,对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史实根据。(三)社会发展的观点。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发展的过程,充分地说明,社会的发展既有曲折,又总是不断前进的,任何想要阻挡社会前进,把历史拉向倒退的集团或个人,都必然失败。要引导学生向前看,使他们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四)继承革命传统和优良品德。中国人民在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和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物,教育学生学习和继承前辈的革命传统和优秀品德,是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能力培养部分通过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下列能力:(一)正确计算年代。了解干支纪年的常识以及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关系。学会编制简要的历史大事年表。(二)会填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填充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重大历史事件的简单进程。(三)能简要笔记教师讲授的内容要点。(四)在听课和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初步综合、归纳所学重要问题的史实,找出因果关系。(五)比较中国近代、现代史上有关重大事件,在教师启发下,找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异同点。(六)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发言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七)能运用所学的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正确地观察和认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八)运用学到的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知识,简单说明接触到的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中的历史故事。中国近代历史内容要点一、清朝中期社会的动荡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清朝面临的危机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社会 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军民的抗英斗争 中英南京条约3第二次鸦片战争4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太平天国反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二、清朝后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一步加深1清朝政局的变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总理衙门的建立2洋务运动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5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占台湾的斗争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6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活动 “百日维新”的失败7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 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 辛丑条约三、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孙中山的早期革命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各地的武装起义2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活动3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4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灭亡四、清朝中后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2进步的思想家3教育4文学和艺术五、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军阀割据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2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六、“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七、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崩溃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规定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黄埔军官学校的建立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五卅”运动的省港大罢工 广东农民运动 广东革命政权的巩固3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和北洋军阀的溃败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 全国农民运动的高涨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4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和国民革命的失败蒋介石“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 “七一五”政变八、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建立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2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毛泽东和朱德井冈山会师 土地革命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3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 伪满洲国的建立 全国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4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加强社会经济的一定恢复和发展 官僚资本对经济的垄断 对红军的“围剿”和对革命文化的“围剿”5红军的长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长征的开始 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 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华北事变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一二九”运动 “七君子事件” 西安事变九、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开始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南京沦陷和日军南京大屠杀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爱国华侨的抗日活动 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2抗日战争的相持局面日本的诱降政策和汪精卫伪政权的建立 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法西斯统治 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积极反共 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日斗争3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局部反攻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的胜利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统治的结束1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和共产党争取和平的斗争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国统区的反内战斗争2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3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南京解放和国民党统治的结束十一、民国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2教育3文学和艺术中国现代历史内容要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2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各级地方政权的建立和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的活动 抗美援朝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3国民经济的恢复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和伟大成就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3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全面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2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被粉碎3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4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2农业、工业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3“一国两制”的构想,统一大业的进展4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5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6奔向21世纪的宏伟纲领六、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民族工作和外交工作1统一战线的发展2民族工作的成就3外交战线的胜利七、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1现代科学技术2教育、卫生、体育3文学和艺术世界历史的几点说明基础知识部分(一)二三百万年以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人类的第一个社会是原始社会。那时候,生产力很低,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在世界范围内,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亚洲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区,从五六千年前开始,陆续出现了国家,进入奴隶社会。后来,欧洲的希腊、罗马也相继进入奴隶社会。这些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对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亚洲、欧洲相继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封建国家。中国最早进入封建社会。亚洲的阿拉伯和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庞大的封建帝国。在欧洲、法兰克国家的历史具体反映了西欧封建化的进程。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形成,英吉利、法兰西等国逐渐摆脱封建割据状态,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封建时代,农民反抗封建主的斗争贯穿于各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三)在世界古代时期产生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四)十四、十五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母体内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欧洲殖民者在亚洲、非洲、美洲展开了疯狂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殖民掠夺和对农民的生产资料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内容。资本原始积累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五)14世纪到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六)在欧洲的一些国家,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开始向封建统治挑战。从17世纪中期开始,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时代。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抨击封建统治,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的独立战争是具有广泛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是统治阶级为排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实行的改革。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七)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和其他国家先后发生了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同时也促成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日益明显和尖锐。(八)19世纪上半期,西方的无产阶级逐渐壮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开始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进入了新阶段。第一国际的建立,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胜利发展。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九)19世纪初,拉丁美洲地区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一系列独立国家建立起来。19世纪中期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殖民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十)19世纪70年代以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