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232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重点(一)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课文下面注释: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2、致:得到3、假借:借4、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5、走:跑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7、以是:因此8、既加冠( ):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9、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11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15、叱( )咄( ):训斥,呵责16、至:周到17、俟( ):等待18、负箧( )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19、穷冬:隆冬20、皲( )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22、支:通“肢”23、媵( )人:这里指服侍的人24、汤:热水25、沃灌:浇洗26、衾( ):被子27: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28、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29、缨:帽带30、腰:腰佩用作动词31、容臭( ):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2、烨( )然:光彩照人的样子33、緼( )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34、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3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文后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附加练习1. 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 用横线勾画出文中的一处对比,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3.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4.你如何看待文中“乡之先达”的教学方法? 5.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和事例 6.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答:这是中国旧式教育的普遍现象其中有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和老师平等交流,甚至可以激烈的讨论因为老师也不是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答案1.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2. 勾画“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勤奋及其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3. 略(主要从勤学的角度回答)4.开放性试题,赞成或反对都可以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如:(正面)需要这样的严格的老师,因为严师出高徒 (反面)这样的教学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业5.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勤学事例: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 西汉匡衡凿壁偷光 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补充有关勤学的名人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2、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3、缤纷:繁多的样子4、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8、俨( )然:整齐的样子9、属:类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13、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4、要( ):通“邀”,邀请1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17、具言:详细地说出18、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20、及郡下:到了郡城21、诣(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23、遂:终于24、规:计划25、未果:没有实现26、寻:随即,不久27、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文后练习: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不足为外人道也 附加练习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答:2.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3.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答案, 1. 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2.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 诸葛亮所居住的南阳;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孙悟空住的花果山等 (三)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牡丹,;莲,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5、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6、鸿儒(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7、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9、金经:指佛经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1、案牍( ):官府的公文12、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16、蕃( ):多17、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18、染:沾染(污秽)19、濯( )清涟( )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2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21、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22、亵( )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23、焉:助词24、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2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26、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27、噫( ):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28、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29、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0、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文后练习: 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 孔子云:何陋之有?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附加练习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描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描写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列举古人实例,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引用孔子的话回应,点明全文主旨并含蓄作结的句子是 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3.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答:4. 阅读理解作者称莲是花中君子,赋予莲象征意义其中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是,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是,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本文自始至终采用衬托写法,用、衬托,从而表现了作者5. 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答:6.“莲,花之君子者也”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陋室铭) 8.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陋室铭) 9.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10、作者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与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1、你喜欢哪一种花?它寄托了你怎么样的志趣?简要谈一谈 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2.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鄙弃、对官府公事厌倦3.“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4.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菊花 牡丹 莲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逐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5. 追逐富贵、趋炎附势已经形成了恶浊的社会夫风气6. 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正直大度,鄙薄名利,不炫耀自己,等等7. 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在今天,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8.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应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高尚情操,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9. 三种:隐逸的人生观;贪图富贵的人生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10、 答案不一,选择一种观点,只要有道理就可11、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五)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3、亭午:正午4、夜分:半夜5、曦( ):日光,这里指太阳6、襄:上7、沿:顺流而下8、溯( ):逆流而上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10、疾:快11、素湍( ):白色的急流12、回清:回旋的清波13、绝巘( ):极高的山峰14、飞漱( ):急流冲荡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16、晴初:天刚晴17、霜旦:下霜的早晨18、属( )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文后练习: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清荣峻茂 附加练习1.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夏季: 春冬: 秋季: 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 水势迅急凶猛 景色秀丽奇绝 萧瑟凄凉2. 表明人们的感伤心情 (六)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3、 相与:共同、一起4、 中庭:院里5、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6、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文后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附加练习1.本文选自,我国 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其弟、其父2.阅读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3. 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答: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6.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 (念无与为乐者) 答案1. 东坡志林 苏轼 苏辙 苏洵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4.从“闲人”二字可看出作者用惋惜无人赏月来暗讽那些汲汲于富贵功名的世俗中人,同时也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怀寄托其中,表现一种随缘自适,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5.明月是经常有的,美景也是经常在的,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当时都被贬官,有职无事,是个闲人,作者虽被贬,却能从随处可见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好文,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6.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7.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七)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课文下面注释:1、 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 篁( )竹:竹林3、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4、水尤清冽( ):水格外清凉尤,格外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6、卷( )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7、坻( ):水中高地8、屿:小岛9、翠蔓:翠绿的藤蔓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1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12、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14、佁( )然:呆呆的样子15、俶( )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16、翕( )忽:轻快敏捷的样子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18、犬牙差( )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20、悄( )怆( )幽邃( ):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21、清:凄清22、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附加练习1、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 2、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 3、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花源抒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看法 4、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6、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 8.第二段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什么写法? 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小石潭上柳宗元记文抒情3、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意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否定而柳宗元只是述己之情而已4、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5、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6、文中第二段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7、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心境,是点睛之笔;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造成的;我会以观赏时的心情决定感想,或喜或悲8、清 澄侧面描写,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课文下面注释:1、 选自孟子告子下2、 舜发于畎( )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3、 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4、 任:责任,使命5、 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6、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7、 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8、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9、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10、曾益:增加曾,通“增”11、恒过:常常犯错误1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13、作:奋起,指有所作为14、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则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1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1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17、入:指在国内18、法家拂( )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19、出:指在国外20、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21、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22、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死亡 文后练习: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 子墨子九距之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5、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附加练习1. 阅读理解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从而论证了;然后用,论证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答:3. 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答: 答案1.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从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如也”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3. 必须进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事例:(生于忧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是“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我们今年可能活不成了”这是华为集团的老总任正非在企业蒸蒸日上时告诫员工的话(死于安乐) 刘备儿子阿斗(出师表中的刘禅) 历代的王朝衰败 (九)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上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3、患:祸患,灾难4、辟:通“避”,躲避5、如使:假如,假使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7、勿丧:不丢掉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1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11、蹴( ):用脚踢12、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14、辩:通“辨”,辨别15、何加:有什么益处16、奉:侍奉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19、已:停止,放弃20、本心:本性,天良 文后练习: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附加练习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 nbsp; 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案1、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补充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4、“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舍生取义)就是文章的观点5、失其本心6、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十)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2、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3、间( ):参与4、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5、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8、对:回答9、徧:通“遍”,遍及,普遍10、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11、加:虚报12、加:虚报13、信:实情14、小信未孚(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15、福:赐福,保佑16、狱:案件17、虽:即使18、察:明察19、情:(以)实情判断20、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21、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22、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23、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24、鼓:击鼓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5、败绩:大败26、驰:驱车(追赶)27、辙( ):车轮轧出的痕迹28、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29、逐:追赶、追击30、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31、故:原因,缘故32、夫( )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33、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作,振作34、再:第二次35、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6、测:推测,估计37、伏:埋伏38、靡( ):倒下 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作了精辟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疲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例,却同时说的是战略防御的原则”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彼疲我盈”是指之时,因为,;“辙乱旗糜”是曹刿,发现的2. 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答:3. 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把你的理由说出来答: 答案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后发制人3. 无论同意与否,都要说出理由本题以正面回答为宜 (十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战国策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2、修:长,这里指身高3、昳( )丽:光艳美丽4、朝( )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5、窥镜:照镜子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7、旦日:第二天8、明日:第二天9、弗如远甚:远不如10、美我:认为我美11、私:动词,偏爱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1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14、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15、面刺:当面指责16、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公共场合17、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18、时时:不时,有时候19、间( )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20、期( )年:满一年21、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22、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文后练习: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4、朝服衣冠,窥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附加练习1、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2、试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3、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答案1、以家事喻国事,由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由小及大,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委婉规劝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2、邹忌: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细致,忠于职守、勤于王事,果断坚决、胸怀坦荡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闻过则喜,勇于纳谏,勇于改过3、因有勇于善于讽谏的邹忌,勇于纳谏勇于改过的齐威王,贤臣明君精诚团结 (十二)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1、词语解释少时:年轻的时候 尝与人佣耕:曾经 辍耕之垄上:停止; 去、往 怅恨:失望苟富贵:如果 若为佣耕:你 太息:长叹 安知:怎么 適戍:强迫去守边適通谪 屯大泽乡:停驻 皆次当行:编次; 当在征发之列 会天大雨:适逢 度已失期:估计;误期 乃谋曰:于是、就 亡亦死:逃走 等死:同样 吾闻二世少子:也听说 数谏故:屡次;缘故 上使外将兵:皇上;带领 今或闻无罪:有人 楚人怜之:爱戴 今诚以吾众:如果 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以为然:对的 乃行卜:去、往 卜者知其指意:意图 足下事皆成: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威众:威服众人 丹书帛曰:用朱砂;写 陈胜王:称王 所罾鱼腹:用网捕 得鱼腹中书:字条 固以怪之矣:本来;通“已”认为奇怪; 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 之次所旁丛祠中:往,到 旦日:第二天 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素爱人:向来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屡次 令辱之:使 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 ! 陈胜佐之:帮助 并杀:一齐 召令徒属:号令;所属的人 公等:你们诸位 藉第令毋斩:即使、假若 宁有种乎:难道 诈称:假装 袒右:露出右臂 为坛而盟:筑;盟誓 蕲下:攻克 徇蕲以东:攻占 比至陈:等到数万人:几 弗胜:不 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会计:集会商议 身被坚执锐:亲自;通“披”;紧握着;铁甲;武器 伐无道:攻打诛暴秦消灭 社稷:国家 刑其长吏:惩罚2.句子翻译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事了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