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2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037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12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2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2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12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20112012 学年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苏州) 历 史 第 I 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 7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县制 D.内阁制代替行省制3朱子语类记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以上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B门下省负责审议C三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D尚书省负责执行4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社会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民主观念出发5根据古代文人画的特点,请判断下列绘画作品中属于文人画的是( ) A B C D6苏州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扮演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使其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成祖:“我设立内阁,感受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康熙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71899 年,康有为从美洲回国途径日本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 ”从诗歌内容看,康有为伤心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心过马关。 )A戊戌变法没有实现其政治理想 马关条约严重损害中国主权 BC清朝统治黑暗而自己无力改变 D民主革命违背自己的政治主张8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但他们在民权主义方面存在着严重分歧,其表现不包括( )建立共和制 建立君主立宪制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实行西方式民主政治A B C D9上海在近代以来风云变幻,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下列史实或结论与近代上海相关的是( )A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成为五四运动的活动中心C形成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的局面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01941 年,中国共产党发表 : “ 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 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使“环球”能够“心折”的主要依据是(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B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C彻底改变了 20 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下图是某同学研读毛泽东某一著作后的整理笔记,该著作是( ) 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性质、动力和前途分别是什么?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12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出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孔家店”ABCD13下列表述符合下图所示重大军事行动的是( )A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B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C人民解放军开始发动三大战役 D揭开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序幕14如果要对学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认为下列哪条路线最合适( )A虎门销烟历史遗迹遵义会议会址孙中山先生纪念馆B北伐战争纪念馆大别山景区南京总统府延安枣园C卢沟桥圆明园遗迹革命圣地延安D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15新中国成立后, “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这体现出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 另起炉灶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右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南京市第五区乡镇选举委员会发的选民证。联系当时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状况来判断,其历史背景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 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主要新闻可能是关于171970 年 4 月 24 日,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文艺战线成就斐然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D杂交水稻“南优”2 号首次培育成功18右侧漫画反映了( )A中美关系缓和B中美正式建交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苏关系改善19下图是 1992 年的一张历史照片。下列对这次会谈相关史实的表述,错误的是( ) 乒乓外交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左)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右)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A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渠道 B会谈最终达成“九二共识”C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由此被打破 D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局面的形成20恩格斯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 ,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据此判断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重要标志是( )A城邦制的形成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21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C限制贵族特权,维护平民利益 D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22“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材料中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得益于(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到 18 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23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基于这样的认识,法国思想家( )A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C认为灵魂得求只须靠个人虔诚信仰 D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241997 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A英国王室可以行使外交权力 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D英国王室可以取代首相参加外交活动25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 9 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国会被提案弹劾。其中包括泰勒、哈里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乔治沃克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A中央集权 B责任内阁制 C分权与制衡 D联邦制261871 年 4 月 17 日,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的时候,马克思在写给路库格曼的 “信中就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 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已经取得了。 ”马克思在信中说巴黎公社“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的依据是(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成功发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并肩战斗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与该诗是同是创作风格的西方文学作品是 A B C D28路透社评论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时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 )A不结盟运动 B上海合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29米洛万德吉拉斯在与斯大林谈话录中谈到二战后欧洲形势说: “这场战争与以往有所不同。无论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 ”以下各项中,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北约、华约成立 B两个德国分立 C抗美援朝 D古巴导弹危机30如果撰写一篇关于 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美苏“冷战”对抗B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及影响C欧洲联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31宋朝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 )3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尽管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33电影技术产生于法国,而电视艺术产生于英国。 ( )341978 年,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3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改变了世界格局,使其呈现出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日本的多极格局。( )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30 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 ”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 ”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及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 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 以上两段材料分别摘自 17 世纪末和 18 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历史文献 材料三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选集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政治体制的 (3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 分)(2)材料三中毛泽东所说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最终实现了民主革命的哪一重大任务?(3 分)(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有哪些?(3 分)(4)从以上材料中,你产生了怎样的认识?(1 分)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即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为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2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孟德斯鸠和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哪些重要政治主张?(4 分)(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 分)(4)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请列举出中国近代史前期旨在实现政治民主化的两个实例。 分)四、问答题:本题 10 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38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历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回答相关问题。(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宋朝时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是什么?其中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谁?(4 分)(2)情景模拟:1916 年北京大学课堂上 甲教授曰: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乙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丙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上述模拟情景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4 分)(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和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分别创立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2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C C D B B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B C B C A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D C C B A A B D 31 32 33 34 35 B A B B B36答案: (2(1)不同:材料一,君主立宪;材料二,民主共和。 分)相同影响:有利于两国政治稳 (1定和经济发展。 分) (1 。(2)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分)重大任务:国家独立(或答反帝)(2 分) (3(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分) (1(4)世界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性;采用什么政体由国情决定。 分)37答案:(1)图二。理由:该图圣母头顶上没有光环,形象、温柔、慈祥,充满了人性,体现了人 (2文主义精神。 分) (2 (2(2)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分)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分) (2(3)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角度。 分) (2(4)辛亥革命、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8答案: (4(1)核心思想:仁、礼。新儒学体系:理学。代表人物:朱熹。 分)(2)运动:新文化运动。核心思想:民主与科学。影响:动摇了儒学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 (4统地位,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分) (2(3)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