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3448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 城市的产生与形成2.1.1聚居与原始聚落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渔、牧业的分工,形成了固定的居民点 (2)原始居住: (1)巢居(南方)竹木杆栏式长江流域 古代居住 (2)穴居(北方木骨泥墙式)黄河流域(3) 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2.1.2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1)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商品形成 剩余产品 (2)生产力发展 第二、三产业 城市的形成 剩余劳动力 (3)城市职能:1.非农业人口的居住地 2.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场所 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 4.商品交易的场所 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4)城市选址:1.防御的需要 2.交通方便 3.环境容量 4.良好的生存环境2.1.3中国城市的形式 (1)“城”与“市”的分离 城:都邑四周的城垣 市:交易买卖的场所 郭:城若分两重,里面则城,外面则郭 都邑:古代诸侯的封地。都:都是奴隶主的住地。邑: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 曰都:无曰邑 (2)只有城市或城的附近设了市的时候才出现了城市 (3)中国往往是先设城后立市。西周形成了早起城市,但城市的称呼产生于战国。2.2 中国城市的选址和形态特征2.2.1 选址:(1)宗教祭祀中心 (2)政治军事中心,兴建城墙 (3)经济中心,交通便利1.商代城市 商城(郑州)中国最早的城迹 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2. 殷墟 茅茨土阶: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3. 王城和成周:洛阳附近 建城目的:方便统治殷商“顽民”,成周集中,殷商遗民,王城驻兵,王城(洛邑) 东周首都4. 城市发展: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西周(分封制) 二次城市建设高潮:春秋战国(周王朝衰落,诸侯增减新城) 2.2.2中国城市形态特征(1)周丽考工记及其影响 (2)管子的思想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理性思维及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例,南宋平江城(今苏州)2.3 城市的实质:(1)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 (2)一定的区域的中心 (3)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宝库 (4)一种社会生活方式 历史朝代歌: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两晋收 南北隋唐无待继 宋元明清皇朝休3.23先秦城市选址及形态特征 1.王宫和宗庙为城市的主体,城址围筑城墙 2.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主体建筑坐北朝南 3.城址多选于两种地貌的结合(水陆便利之处) 4.王城和外郭两重城制,王城占据地势高的位置3.3秦汉时期的城市3.3.1秦汉时期社会和城市概况 (1)秦王朝 (2)汉王朝 西汉 刘邦 长安 两汉 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 东汉 刘秀 洛阳 3.3.2 秦咸阳城 王城、居住区、市 (1)形法天汉 “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灌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图见P24) (2)规模宏大 (3)北居住空间,南礼仪空间,广筑离宫別苑3.3.3 西汉长安城(公元前206192年) (1)修建过程 1.刘邦将秦朝的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 2.汉惠帝时,修剪城墙,建东市、西市 3.汉武帝时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外城修章宫 (2)规划要点 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全在北 2.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置在城内 3.宫殿面积大,占1/2以上 4.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殿相参(闾里:一般平民住的地方,闾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就是闾的门)陵邑制起源于汉高祖分布在渭河北岸以及南岸,不仅是陵墓,更是一个城市区域的副中心,起组织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3.3.4 东汉都洛阳 1.选址优势:(1).地处中原,便于南进便于集聚贡赋 (2).黄河中下游,物产丰富 (3).南洛水,北芒山 (4).当时汉长安损毁严重 2.平面不堪规整,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六里,南北长九里,称“九六城” 3.布局 4.概念:太学,古代的大学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辟雍:天子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 灵台:古代观察天文气象之台3.4.2曹魏邺城(1).形状。史上第一座砖城(2).特点及意义:1.城市分区明确,前朝后市,统治阶级和居民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 森严 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手法,同时道路正对城门,体现了将 中轴对称的这种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展到建筑群,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唐 长安 3.宫殿布局完整,前朝后寝3.5.1隋大兴城(1).选址:汉长安之南,龙首高原地(2)布局:1.平面方正规划,每门开三门。宫城居中偏北 2.宫城与居民严格分开 3.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东西各设一市,皇城左右为祖庙和社稷 4.皇城之南的居民里坊,为避免泄掉帝王之气,故只开东西门,取消南北 们3.5.2唐长安城(1)道路:方格网(2)居住区 坊里制 109坊 最大76.1公顷 最小26.7公顷(3) 市肆 900*900M2道路呈“井”形 过于集中,不够发达(4)水系和绿化:梧桐(5)布局特点及影响 特点:1.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平面呈方形,旁三门,左祖右舍, 但市在宫南 2.中轴对称布局,突出了宫殿的位置,方格网道路,道路宽超过实际需要 3.居住区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的规模大,各阶层严格分开 影响:东都洛阳,宋汴梁直接受影响,金中都仿汴梁,元大都仿金中都,间接受影响(国内)国外:渤海郭上京龙泉府,日本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完全模仿唐长安(6)唐汉长安城的比较唐汉总体规划规则三重城墙、中轴对称不规则,配合地形及现状道路系统全市性干道+内部道路 方格网三条并列的道路(南北向)道路直交居住坊里制,与宫城分开闾里制 与宫城相参市肆东西两市九市(六市道东,三市道西)3.5.3隋唐洛阳城 (1)布局:先建宫城、皇城,皇城南面正对中轴线 (2)皇城与宫城 (3)坊里与道路系统 107坊,北面29坊,南面78坊,道路系统与唐长安相似,但宽度窄 (4)市肆,南市,北市,西市,洛水两岸也分布商业 (5)隋唐洛阳的规划特点: 1.规划布局上既强调规划的严整,又注重实际在建设中富有灵活性,规划不及唐长安严整,但城市地貌更加宜人居住。 2. 因地制宜,巧于布置,注重环境的利用。 3.善于总结以往的建设经验,注重实际,减少了主观臆想, 4.商品经济更趋活跃,集中设市增加,后期出现商业街的雏形3.6宋元时期的城市草市:随着农业和农村副业的发展,在一些交通要道常出现流转商品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关厢:城市建筑密度提高,用地向城门外,沿道路扩张,形成新的城区3.6.1北宋东京(开封) (1)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的改建 1.改建原因 1.划定区域,设立标志 2.改建的措施 2.先规划,后建设,冬末春初施工,不误农时 3.建外郭,以官署,禁军,仓库,另建居住坊里 3.改建的重要成果和特点 1.特点: 2.城市布局,三重城墙。 3.道路及河流,四水灌都,井字形方格网街道普遍,比长安洛阳窄,道路密 度提高(P75) 4.市肆及街道风貌 沿河沿街开设店铺,分开全城(夜市,晓市) 5.居住区与居民生活 冲破了传统的坊里制 6.绿化和公共设施 汴京八景 7.唐长安与北宋东京的比较唐长安北宋长安总体布局规则长方形,三重城墙,中轴对称不甚规整对称道路系统全市性干道+内部道路 方格网式道路宽度小、密度高,与商业相结合居住坊里制,严格管制,与宫城分开街巷制 厢市肆东西二市商业街城市功能帝王意志市民世俗生活建设过程规划兴建逐步扩建 3.6.2南宋临安(杭州) (1)城市布局:宫城,前朝后寝 (2)城市道路:以御街为主干道 (3)城市的河湖水系 (4)商业街和手工业作坊3.6.3宋代平江府 东南都会 (1)城市格局:长方形。城墙略有弯曲 (2)交通体系:水陆两套系统:“三横四直,前街后河” (3)公共建筑和私家园林 (4)平江图 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碑刻地图 (5)规划特点:1.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短,南北长 2.以子城为中心,子城以南为官署 3.以水系为骨架的水陆双棋盘格局 4.5座城门,水陆城门并列 5.河道82Km,桥梁314座 6.全城65坊,无严格的坊里制南方城市特点:(1)河道成为人民经济生活发展的重要命脉 (2)水网地区,城市布局多为不规则形 (3)无严格坊里制3.6.4辽五京与金中都 (1)辽五京 (2)金中都,仿汴梁图样设计 规划特点:(1)宫城居中, (2)向考工记的规划思想靠拢 (3)曾建了礼制建筑3.6.5元大都 (1)城市布局:符合传统城制 (2)特点: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效果 3.完善的上、下水道。河道既满足人民饮用水源,又使通航河道伸入城内,便利商旅及城市供应,水面又与绿化相结合,丰富城市景色。排水系统完善,施工考究。 4.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城市建设工程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和贯彻(刘秉忠主持)3.7.2明清南京城 (1)城市分区: 驻军区 三大部分 旧城区 皇城 (2)道路系统不规则布局瓮城: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外(也有些在城门内侧)修建半圆形和长方形的护城小门属于中国古代城墙的一部分。明北京的特点(平面图呈“凸”形) (1)城市布局符合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前朝后市,左祖右舍”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强调中轴线的手法 (3)道路沿用元大都的基础,皇城居中,将城市分成两部分,给交通带来不便 (4)没有严格的坊里制,用长条形的胡同划分居住地段 (5)商业向南发展。行会发达 (6)园林建设有很大发展 (3)清北京的变化 1.将内城居民迁至城外,内城驻守八旗兵,设营房 2.大修园林宫殿,三山五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群 3.商业进一步发展,正阳门仍是全城的商业中心 4.信奉喇嘛教,增加了不少喇嘛庙4.1.1上海 (1)1843年上海开埠 (2)1929年新市区及中心区规划 1.商业区 2.住宅区,甲乙丙等 3.行政区,十字形广场群 4.道路系统:小方格+放射路 5.水道航运:黄浦江,苏州河,蕰藻浜(3)上海新都市建设计划(1938-1945) 日伪期间 强调军事和交通运输方面的特殊需求以新都市为中心,划分十中地区:1.第一住宅区(高级住宅区)2.第二住宅区(普通住宅区)3.第一商业区(商业及旅馆等服务行业)4.第二商业区(游戏场等)5.第一工业区(轻工业)6.第二工业区(重工业)7.工业特别去(军事工业和危险品工业)8.公共地区9.仓库地区10.杂居地区(4) 大上海都市计划(1946-1949)1. 人口规模1000万人(一稿),市区外围做绿色农田环形地区,外围卫星城,扩大了中心区的范围,将道路按功能加以分类2. 二稿:1500万人,提高人口密度,在市内架高架道路3. 三稿:进一步研究人口疏散,提高绿地比率,研究工业分区影响: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交通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尽管运用中未能很好地结合中国实际,但这些理论是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对新的规划理论也有一定作用,至今仍有参考价值。4.1.2天津算盘城,十字街。十字街中心是鼓楼(1) 中国近代史上设立租界最多的城市4.1.3武汉 (1)概况 武昌、汉口、汉阳江城 “中国的曼彻斯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东方的芝加哥”中国内地最大的外贸港口 (2)近代城市规划历程 由军事、政治为主导的传统城市商业、交通、经济为主的近代城市 1.前奏期租界和商埠的建设期 “沿河”沿江 方格网状“尽端式”西方古典主义手法 2.发展期武汉局部地区的建设规划标志:汉镇马路局的建立“斜线”+“网格” 3.形成期汉口及武汉总体规划的建设期“三镇合组”定名“武汉”专项规划的实施 4.完善期 大武汉区域规划“多点,规划型”江城 (3)武汉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的总结 外因:租界 内因:洋务运动租界汉口武汉大武汉(区域)4.2殖民城市4.2.1青岛 (1)殖民历史鸦片战争后,德占青岛 1900年,编制城市规划图,按图进行市政管网建设 1910年,城乡扩张规划,取消了中德居住的分界线 (2)青岛在德占期和日占期的发展 建设意图及规划方针, 1914年,日占青岛“北支产业开发计划”“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母市计划”德占期日占期建设意图及规划方针以军事据点和贸易港口为重点偏重于重工业及交通规划分区德国区与中国区严格分开在四方,港口建工业区,工人居住区在铁路两旁,环境恶劣道路系统与地形结合较好,道路无明确分工,绿化好解决道路分工的问题居住区建筑密度低,绿化好,结合及利用地形较好建设大量日本式小住宅,注重实际,也有很多较差的工人居住区市政及公用设施城市道路标准高,上下水用环式,电灯,绿花好,设林务署沿承德占期的特点建筑风貌仿德式,资本主义新形式4.2.2大连(1) 建设发展阶段1.帝俄占领时期(18981904)2.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19041945)(2)大连的规划分区俄占期:欧罗巴区。中国区,行政区,突出铁路和港口日占期:军用区。日本人居住区,中国区(3) 规划构图和道路系统,帝俄占领期,环形广场,放射状道路 日占期:新扩展期不规则,平坦期多采用棋盘式4.2.3殖民城市的共同特点及分析(P298)1、 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侵略意图2、 城市中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3、 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殖民地的建筑风格4、 表现出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资本主义人口增多、商业发展租金提高商业去区在平面图上处于突出位置5、 规划图的分析4.3传统城市4.3.1北京(P323)1、 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的出现2、 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由封建都城资本主义渗透的新功能4.3.2南通(P313)新建工业区远离老城发展,老城格局几乎没有打破4.3.3南京(P328) 现代部分(1)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简述 一、 发展起步阶段(19491957) 二、 城市波动阶段(19581977) 三、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1978 ) (2) 我国现有6个经济特区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特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深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有四个显著特点: 1.不断摸索建立适应市场的新机制 2.致力于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引导城市的持续发展 3.不断提高规划目标标准,保持适度超前,满足了不同时期经济建设的需求 4.规划与建设注重目标策略的研究,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市质量确定了长远的战略目标与对策(3)旧城改造的方式:一般有三类:一是全部拆除;二是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建,改善环境;三是做地区的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 (4)历史文化名称的类型古都类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古都的风貌和风景名胜为特点的城市,如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等。传统城市风貌类型具有完整地保留了某个时期沉淀下来的完整的建筑群体的城市,如平遥、韩城、镇远、榆林等风景名胜类型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而使城市富有特色和魅力,如承德、桂林、镇江、苏州、绍兴等。民族文化及地方特色类型同一民族由于地域差异、历史变迁而显示出的地方特色或不同民族的独特个性,而成为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泉州,拉萨、丽江、喀什等。近代史迹以反映历史的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遵义、上海、延安、重庆等。特殊职能类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城市的特征,如自贡以盐城而著称,景德镇以“瓷都”之称,毫州则是“药都”,有的是边防城市、手工业城市等等一般古迹类型以分散在城市各处的文物古迹作为历史传统体现的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吉林、襄樊等从名城的现状和保护角度来看,可分为四种情形:1.风貌格局完整,要全面保护2.风貌、格局、空间等尚有保护之处3.整体格局风貌已不存在,但尚有保存的历史地段4.难以找到一处值得保护的历史街区(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P423)一、 二、三、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