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3256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5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通论第一单元 词义一、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基本知识或数据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二)工具书的编排方式:1、按义序排列2、按部首、笔划排列3、按号码排列4、按音序排列v 关于字典和词典字典: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词(辞)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三)古代的注音方法:1、譬况法 用打比方的办法,通过描写性、说明性的叙述来指示发音。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东汉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之。齐人语也。譬况法注音或对声音长短进行说明,或描写其发音部位,或描写其发音方法,但都不是正式的注音方法。2、读若法(也叫“读如”) 用一个和被注字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读若法仍是比况被释字的读音,只求近似,所标的音仍不十分准确。“读若、读如”也用于破假借字,如礼记:起居竟信其志。 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3、直音法 汉代末年始用直音法注音。指用同音字注音,常见格式“某音某,某音某某之某,某音某某”。 盅,音古;毕,音必;畔,音叛。 贯掼,关去。梧,从木吾声。局限性:无同音字,如“蹭、糗、欸”。 同音字比较生僻,注之无意义。如 “然”的同音字“燃、蚺、髯”。4、反切注音 某某切,唐以前称“某某反(或翻)”。利用汉语双声、迭韵原理,用两个字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红,胡笼切;毛,莫袍切;送,苏弄切;东,德红切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5、注音字母 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一直通行,对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有很大贡献。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后台湾改称为国音符号。6、汉语拼音方案(四)工具书使用注意事项:1、先看序和出版年月,对编纂经过、使用范围和材料收集的起讫点有大致的认识。2、细读凡例,熟悉使用方法。3、注意书后补遗、勘误、附录之类。(五)工具书分类1、释义为主的工具书尔雅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 尔,通“迩”,近。作者不详,从春秋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师们为解说经典,多人收集典籍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 用通行的“雅正之言”解释典籍中的古词语、方言词和俗语,保存了大量周秦时期的词义解释。尔雅在汉代和论语孟子孝经同列学官,是当时学习儒家文献的基本教科书。尔雅是十三经之一,惟一被列于儒家经典的小学著作,实际上却是解读经书的工具。今本尔雅三卷19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普通词语,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词典,约占全书1/3。所释词语跟古汉语学习密切,保存了大量的先秦词语和古义古训,收录4300多个词,词语来源于易经诗经尚书春秋三传、国语论语,可帮助了解古代词义、辨析同义词,了解周秦词汇的面貌,认识古代词汇的发展规律。后16篇按物类编排,分类解释,专门解释名物术语,相当于现代的百科词典,如: 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缺点:无检字表,查检困难。注本:晋 郭璞尔雅注;宋 邢昺尔雅疏;清 邵晋涵尔雅正义;清 郝懿行尔雅义疏黄侃先生评价:“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门户之书。” 广雅 三国时魏国 张揖 着,隋时曾改为博雅。以尔雅为本,又有所补充,篇目、次序同尔雅,增补了尔雅所无的词语词义,是继尔雅之后词语及词义汇集最全的工具书,及时记录了尔雅之后新产生的词语及词义,总结了秦汉至魏的词汇现象。既收古训,又释“今语”,且多以说文方言及汉代学者的注释为依据,众多雅学著作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书。 经籍纂诂(1798年出版,清阮元编)收录唐以前经、传、子、史本文及诸家注解,广收说文尔雅释名方言广雅中的释义,采用古书100多种,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韵(106韵)编排,对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 缺点:查检不便,需先知声、韵,再查卷数,以韵找字。辞通 近人朱起凤编撰 专门解释古汉语中的双音词,11%为联绵词。将古籍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形体不同的词语归并,按经史子集次序排列,援引书证,解释词义,并指出各形体之间的关系(假借、声近义通、同声通用、或形体讹误、别体等)。汉语大词典 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 1986年11月第一卷出版,至1993年11月全书出齐。 1998年9月4日,汉语大词典光盘问世。迄今为止收录汉语词语最多的一部工具书,12卷,另附附录索引卷,词目37万条,五千余万字,全面收集从古至今的词语, 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基本上都能查到,广用例句反映词语源流,体现词义变化。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和中国文化研究所,1968年出版) 全书共四十册,所收单字包括正字、异体、古字、略字、俗字、后起字,字头之下列有甲骨、金文、篆、隶、楷、草诸体。所收词语包括成语、术语、格言、人名、地名、年号、书名、职官、动植物、名物制度等,释义采用浅显的文言。由于意识形态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该书的解说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或失实之处,另外引书和校对方面的错讹也较多。现代汉语词典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收词目5600余条。1956年开始编写,1965年出试用本。解释形义兼标音的工具书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许慎(字叔重)撰,成书于121年, 我国第一系统完备的字典,以分析字形、说解词义、辨识声读为主。文与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v 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缺点:检字困难,部首无法确定。 许慎分析小篆形体,概括出540个偏旁作为部首,然后把九千多字分列各部,此法虽为首创,但部首排列没有统一标准。 篆文形体相近或相关的排在一起,如“三、王、玉、珏”“人、匕(化)、从、比、北; 同部首的字意义相近的排在一起,但此法本无法贯彻到底,许氏也没有严格遵守。 释本义多可靠,但亦有牵强附会之说。玉篇 南朝梁陈顾野王编撰,分542部,收两汉、魏晋书籍及社会通行的用字16917个。 释义与说文有别,全面分析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已经有了完备的解说词义的条例。每字先注反切,再释词义,于群书古训中援引例证,但所引书籍多已亡佚。玉篇仅存残卷5卷。康熙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旨编撰,康熙五十五年(1716)完成,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 康熙称其“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后世被奉为圭臬。(圭臬:1.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 2.比喻典范;准则。) 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字典。214部按地支分12集,每集又分上中下。缺点:注音用反切,释义用文言,造成理解困难。 在引文和释义方面有很多错误,王引之作字典考证。中华大字典 为纠正康熙字典的错误而编撰的现代辞书,1915年出版,收字48200多,按214个部首排列,还收了近代方言和翻译字,可与康熙字典参照使用。 在新的大型字典出版以前,中华大字典还是一部比较好的字典,但缺点错误也还不少,如任意删节引文,沿用错误旧解等。汉语大字典 (8卷 1990年出齐) 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共收单字56000多个。单字条目下先列字头,分列该字形体演变的轨迹,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到楷书,然后解说字形,再注音(现代音、中古反切、上古韵部)释义、引证。v 关于汉字部首:说文解字分为540个部首。 明代正字通简化为214个部首康熙字典沿用214部现代汉语词典有201新华字典有189部(旧版) 目前一般以201部为标准标音兼释义的工具书切韵与广韵韵书切韵隋代陆法言著,成于601年,收1.15万字,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 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广韵是韵书,也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弥补了切韵释义过于简略的缺憾,按韵部收字,先释义后注反切,也收录了很多魏晋唐宋时的俗语词。佩文韵府类书 清张玉书等奉敕而作,成书于1711年,书名源于康熙皇帝的书斋“佩文”,此书也是为当时人写作诗词曲赋时押韵选词而编,故名佩文韵府。 体例:单字反切释义以该单字为末字的二字、三字、四字词语(逆序词典)文献用例。探寻语源的工具书释名 东汉末年刘熙撰,借鉴尔雅的排列方法(义序),所收词语范围比尔雅广,1502条词语。刘熙自序云: 自古以来器物事类“名号雅俗,各方名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内容: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制。刘熙为说明事物命名的缘由,探寻“其所以之意”,首次大量、有意识地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事物命名之由,因声求义,即声训,也叫音训。如:贪,探也,探取入他分也。光,晃也,晃晃然也。价值:释名用声训探求意义,对后世影响很大,释名及后代类似的研究成为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分支,即“释名派之训诂”。刘熙不拘泥于文字形体去探求意义,意识到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为汉语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时有牵强附会之处,所求也不全是词语最初的意义。同源字典 王力著,1982年,商务印书馆。 根据词语的音义关系探求词与词之间的同源关系。(所谓同源字,就是指同源词,是词汇中那些音义相同或相近由同一语源滋生出来的词。)收集原则:以古韵29部为纲,以声纽为目。同源字必须双声兼迭韵,必须有古代训诂材料作依据。体例:辨声韵关系分析意义上的联系引用古训诂材料证明。皮、被、帔,兼、鳒、鹣、缣,背和负,麸和肤,洗和跣,煌和晃研究方言词汇的工具书方言 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与司马相如齐名,汉代最受推崇的经学家、象数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世称“扬马”。被当时人誉为 “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收9000多字,今人增补至11000多 字,历时27年。 “方”,邦也。商周称周边为“土方”、“鬼方”。“方言”即邦言,“别国方言”即指不同邦国之特色语词。所涉及的方言区域:东起齐鲁,西至秦、陇、凉州,北起燕赵,南至沅湘九嶷,东北至北燕、朝鲜,西北至秦晋北鄙,东南至吴、越、东瓯,西南至梁、益、蜀、汉,中原地区则几近包罗无余。方言也包括部分外族语言,如东齐青徐方言包括夷语,南楚方言包括蛮语,西秦方言包括氐羌语,秦晋北方言包括狄语。体例:释词一般是先列举一些不同方言的同义词,然后用一个通行地区广泛的词来加以解释,以下还要说明某词属于某地方言,也有时先提出一个通名,然后说明在不同方言中的不同名称。方言体例仿尔雅,十五卷 ,卷一、二、三释语词;卷四释衣服;卷五释器皿、家具、农具等卷六、七释语词;卷八释动物;卷九释车、船、兵器等;卷十一释昆虫;卷十、十二、十三也释语词,大体与尔雅释言相似。扬雄提出多种术语: 通语、凡语、凡通语、通名共同语;四方之通语、四方异语而通者、某地通语、某地与某地间通语通行区域较广的方言; 转语、语之转、代语因时代地域变迁声韵有别的方言词; 古今语、古雅之别语古语词或古代不同的方言词。价值:第一次用个人力量进行全国性方言词汇调查的书,是中国乃至世界语言学史上第一部以活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比较方言词汇专著。 欧洲同类著作晚至十八世纪才问世。解释虚词的工具书助字辨略 清刘淇著,成书于 1711年,此前有元代卢以纬语助( 1324年),盖为第一本专讲虚词的书,为启悟童蒙所用,不足以言著述。助字辨略实是第一本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古籍虚词的书 ,王引之经传释词成就超越刘淇,但其筚路蓝缕之功实不可没。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成书于1798年。收周秦两汉古书中的虚词160个,按古声母喉牙舌齿唇五音排列,注重分析虚词的特殊用法,通常用法少论,所用术语与现代不同,初学者不易看懂。词诠 近人杨树达着,192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收录530多个虚词,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可利用笔划检字,一方面训释所收字的意义,一方面结合现代语法学,指出虚词在词句结构中的作用。此书比较通俗,初学古汉语者适用。其它虚词著作: 杨伯峻文言虚词 吕叔湘文言虚字 何乐士古汉语虚词通释 王海棻古汉语虚词词典人名、地名及特殊词语工具书中国人名大辞典 (1921年6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 收录自太古至清末四万多人的姓氏名号,都是群经典籍以及正史中出现的人物,也收录不见于经传的名人。除记载姓名之外,还说明每人的朝代、籍贯、生平事迹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1929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 收录自上古至1929年的古今地名4万多条,对历史地名的建制、沿革、变迁情况有详细记录,引证丰富,数据涉及经史子集。诗词曲语辞汇释 张相 编著 1953年中华书局出版,收录唐代以来流行在诗词曲中的特殊语汇2000条左右。诗词曲语辞例释 王瑛 编着 补充汇释未收300多条。现代综合性工具书辞源 始编于1908年,正编初版于1915年,1939年出正编、续编合印本,1959年作修订,1979年出修订第一册,1983年出齐。重在溯源,第一义项多为本义,可解决读古书的疑难问题。 初“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修订后删去初版中的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词语,专收古汉语词语,书后附拼音索引。辞海 初版于1936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委员会)1958年修订,采用简化汉字编排,行文较辞源通俗,多出不少百科性条目,故新版改为百科全书性质的书,一些百科性的古代词语只有在辞海中才能查到。其它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99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1979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2000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二版)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v 补充艺文类聚 唐欧阳询等编纂,成书于624年。将经史子集的材料分门别类加以排比,事类居前,诗文居后,开创了类书“事”“文”合编的体例,保存了唐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大量诗文歌赋等文学作品的全篇或片段。唐以前的很多文学作品主要是依靠它才得以流传至今。 十三经索引叶圣陶编,开明书店1934年版,是一部专门查找“十三经”语句出处的工具书。四库全书总目清代纪昀主编,共收录书目10254条,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书名下均注明作者、内容、版本沿革和简要评论。二十四史: 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之外:清史稿 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主编赵尔巽“年齿之迟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故1928年刊印,1929年发行。 子书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载:诸子计有189家,除去汉代的49家外,先秦诸子还有140家。清百子全书载:历代子书包括儒、法、道、墨、兵、术数、小说、杂家等类100种,先秦诸子类9种122家。 老子、 庄子、 荀子、 墨子、韩非子管子、吕氏春秋、列子、商君书等。集 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二、词汇(一)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古今词义基本相同此类古今词义相同的多数基本词汇,如身体部位名称、亲属称谓及自然现象名称等。耳,说文:主听也。 现汉:耳朵(听觉器官)。雨,说文:水从云下也。 现汉: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泉,说文: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 现汉:泉水;泉眼。“鸡、牛、大、小、笑”等,虽少,却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古今词义差异很大此类情况在汉语中更占少数。如“傩,驱逐疫鬼。”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卫风硕人)盼,眼睛黑白分明貌,一本作“盻”。毛传:“盻,白黑分。招具该备,永啸呼些。魂兮归来!反故 居些。(宋玉招魂)王逸注:该,亦备也。说文:该,军中约也。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国语越语上)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汉魏以后义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庄子在宥)说文手部:捐,弃也。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三国演义第六回)古今词义相异古今多义词的义位(义项)不完全对应某些义位古有今无阅读困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愤,郁结于心;憋闷。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 。(史记酷吏列传)报,根据犯罪者罪行的轻重大小,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断狱为报。某些义位古无今有某些义位古今都有,但古常用,今不常用,或古不常用,今常用。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今词“去世、去职、去留”古今词义变化的几种类型:词义范围不同A词义扩大河:黄河河流 响:回声声响 洗:洗脚洗 (洗,盥,沐,浴)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B词义缩小瓦:指陶器的总名泥土烧制的纺锤说文瓦部:土器已烧之总名。今专指一种建筑材料。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臭:气味难闻的气味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礼记大学)恶:一切不好的事物和行为不好的品行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论语乡党)今子美而我恶,以子为我上客,千乘之君也。 (韩非子说林上)其它如“虫、金、子、禽、吃、宫”等。C词义转移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季氏)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史记李将军列传)突,犬从穴中暂出也。(说文穴部) 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大宗师) 上古“鼻涕”用“泗、洟”来表示。诗经陈风泽陂:涕泗滂沱。毛亨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寺,古指官署。今指寺院。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后汉书刘般传)汉代有鸿胪寺,东汉明帝年间,印度高僧先住鸿胪寺,后居白马寺。说文艹部:“荤,辛菜也。”其它如“兵、城、羹、管”等。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晋 葛洪抱朴子遐览)词义的轻重不同古义重今义轻或古义轻今义重。 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史记秦始皇本纪)我与你前日无怨,往日无仇,如何下此毒手,害我性命!”(醒世恒言) 人恨不用公叔坐之言也。(史记商君列传) 今语“相见恨晚”“恨铁不成钢”。注意:“古”“今”含义分析古今词义异同,“古”与“今”是历史概念。先秦为古,两汉则为今;两汉为古,则六朝是今。词义所指名物制度不同布,古指麻葛织品,与“帛”相对,故有“布衣”,有棉之后,多指棉织品。半斤八两,古制一斤十六两。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古今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词义构成:理性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报任安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报孙会宗书)(二)单音词和复音词古代以单音词为主(今以复音词为主)原因:(1)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具有极大的独立性,为单音词的产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2)书写条件等社会因素的制约。(3)口语和书面语分离重要原因。汉语词复音化的原因及方式复音化的原因 内因新词累增,单音词义位过多。同音同形词增多,表义模糊,影响信息的有效传递。 外因语音系统简化,同音字增多,使用复音词区别词义。上古汉语音节结构比较复杂阴声韵指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为韵尾的韵。阳声韵指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韵。 入声韵指以塞音p、t、k为韵尾的韵。 唐代实际用112韵,宋代用108韵,金元时合并为106韵,汉语拼音35个韵母复辅音声母(bl、pl、kl等); 语音的剧烈变化,必然影响交际。密,形状象堂屋的山。尔雅释山:“山如堂者,密。” 隐秘、慎密、严密、紧密、精密、周密、稠密、亲密、秘密、密封古代单音词变为复音词的方式单音词 复音词结构方式:联绵词 迭音词(一语素或两语素) 合成词(两语素) 复合词() 派生词原语素与添加语素意义上的联合、偏正、动宾、主谓、动补等关系构成复合词。时:时间、时候、时辰、时机、时代、时势、当时、及时、时常厚:厚重、深厚、宽厚、醇厚、浓厚、优厚、厚度、厚道疑:疑惑、疑难、嫌疑、疑心、怀疑、猜疑用原单音词之外的另两个单音词作语素构成新的复合词。术:道路、途径、方法、手段、技艺、学说与参加 师军队原单音词之前或之后附加词缀(派生词)鼻鼻子 石石头 鼠老鼠竟竟然 偶偶尔 盖盖子怜可怜 苦苦头 马马匹原单音词重迭,变为迭音词时时时 常常常 渐渐渐稍稍稍 偏偏偏 伯伯伯古代汉语里的复音词偏义复词、转义复词、联绵词、 偏义复词:两个单音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构成复音词,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承载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起陪衬作用。词义偏落于前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杨朱)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贾谊论积贮疏)词义偏落于后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国语吴语)趋走不足以逃利害。(列子杨朱)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史记刺客列传)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后汉书何进传)偏义复词并不科学,结构不固定,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不起作用,显示出偏义性,有的则仍是两个单音词。今词“国家、动静、妻子、窗户、兄弟、好歹、忘记、安危、质量、教学”以九职任万民, 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周礼天官冢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转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单音节语素合成,复合词义既不同于两个语素中的任何一个,也不是两个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出现词义转化的现象。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王制) 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杜预注:“言争尺丈之地,以相攻伐。”杨伯峻注:“寻常意谓尺寸之地。”联绵词(单纯词)双声叠韵联绵词字仅代表复音词的两个音节,不能拆开解释。A、双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关雎)一之日觱发,二之日粟烈。(诗经豳风七月)B、叠韵陟彼崔嵬 ,我马虺隤。(诗经卷耳)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应风披靡,吐芳扬烈。(司马相如上林赋)C、双声兼叠韵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诗经关雎)无从诡随,以谨缱绻。(诗经民劳)绵蛮黄鸟,止于丘阿。(诗经绵蛮)D、既非双声又非叠韵滂沱 噫嘻 吁嗟常见联绵词还有“逡巡、徘徊、逍遥、抑郁、造次、忸怩、倜傥、仿佛、彳亍、匍匐”等。v (联绵词)注意:语音是古音匍匐广韵:匍并母模韵 匐并母屋韵逶迤广韵:逶影母支韵 迤喻母支韵常借别字表示,书写形式多样。望洋望羊 盳洋委蛇逶迤 委迤 逶移匍匐蒲服 匐伏 蒲伏 扶服仿佛彷佛 髣髴 方物 放物 放茀倘佯常羊 尚羊 尚阳 尚佯 相佯 相翔 猖羊 襄阳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迭成词,古也叫“重言”,迭音词或摹声,或状物。 两音节只包含一个语素。多数迭音词的单一音节在该迭音词中并不表示意义。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 两个相同单音词的重迭,其词义与单独一个音节所表示的意义相同,词与字在意义上是一致的。诗经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说文:杲,明也。 杲杲,日出明亮貌。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喈,鸣叫。清李渔意中缘沉奸:两意谐相怜爱,双凤喈声和霭。古代为语素组合,今为复音词,但意义差异很大。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左传成公三年)荃(通“ 筌 ”,捕鱼器)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外物)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孟子滕文公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汉书霍光传)注意:阅读古籍,要正确分清词与短语的界限。同义词的临时组合同义词的自由组合,词序可颠倒(同素逆序词),也可单独成词。恐吾至阻险而还。(史记淮阴侯列传)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逾越险阻。(左传成公十三年)路幽昧以险隘。(离骚)每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隘而不列”“阻而鼓之”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战国策齐策)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德经)吾甚恐。(孟子梁惠王下)泛指,段玉裁叫“浑言”,特指也叫“析言”。浑言则同,析言有别。同义词连用时,是泛指义;同义词对举时,是特指义。稼穑:春种曰稼;秋敛曰穑。仓廪:谷藏曰仓;米藏曰廪。桎梏:在足曰桎;在手曰梏。变化:自有而无谓之变;自无而有谓之化。衣裳:上曰衣,下曰裳。事业: 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困乏: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嫉妒:害贤曰嫉;害色曰妒。婚姻:妇家为婚,婿家为姻。(三)同义词同义词的类别同义词只须某一义项相同。既要明其“同”,更要求其“异”。贫、穷“生活困苦” ,具同义关系。贫,本义是缺少钱财,说文:“贫,财分少也。穷,本义是极、尽,常用以指仕途不得志。左传昭公四年:分贫振穷。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角度分类:本义相同的同义词徒步 本义皆为“步行”。舍车而徒。周易贲卦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庄子田子方)后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穉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徒”引申为“步兵、门徒”,“步”引申为“脚步”。顶颠 本义都指“头顶” 说文页部:顶,颠也。颠,顶也。过涉灭顶,凶,无咎。 周易太过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诗秦风车邻本义和引申义相同的同义词官吏 “官”本指“官署”,即政府办公和收藏文书的地方,后来引申指“官员”,与“吏”同义。“吏”本义“官员”。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韩非子八说)树木: 树,本义种植;木,本义树木,后“树”引申为“树木”后,两者同义。引申义相同形成的同义词治理 治,本义治水;理,本义理玉。禹之治水也,水之道也。(孟子告上) 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韩和氏)徐慢 徐,本义慢走, 慢,本义怠慢,傲慢。引申出“缓慢”义后互为同义词。同义词的时代性有些词从古到今一直同义,如“至、到”、“恐、惧”。有些词在上古原本同义,后来不同义。劝勉 上古都有“勉励”义, “劝、勉”可连用。 “劝”中古常用为“劝告”“劝说”,与“勉”不同义。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些词在上古本不同义,到了中古或近代成为同义词。伪假 伪,本义人为的,引申为虚伪的、不是真的。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史记高祖本纪)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上古“假”主要表“借”义,汉代后表“虚假的、不是真的”义,与“伪”成为同义词。等候 等,上古有“相同、等级、次序”义,无“等待”义。上古表“等待”义,一般用“俟”“待”。“候”有“守望、放哨、侦察、问候”义。陈书后主沈皇后传论:(张贵妃)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中古以后,“等”“候”都有“等待”义,成为同义词。父老年年等驾回。(范成大州桥)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有花时采。(梦溪笔谈药议)同义词的差别及辨析理性(词汇)意义上的差别柴薪 都指烧火用的木柴,但大、小有别。礼记月令:“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说文木部:“柴,小木散柴。” “薪”是粗大的木柴。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翁) 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赤壁之战)坟墓 都指埋葬死人的地方,但形状不同。筑土隆起的叫“坟”,穴地而平的叫“墓”。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 郑玄注:“古谓殷时也。土之高者曰坟。” “墓”是埋葬死人时都有的,“坟”则不一定,可以“墓而不坟。”史记文帝本纪:“不治坟,欲为省。”模型 都指用来制造事物的“模子”“模型”,但所用材料不同,用泥土做的叫“型”,有木做的叫“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木曰模,以金曰镕,以土曰型,以竹曰范。”府库 都指藏放东西的地方,但用途不同说文:“府,文书所藏也。库,兵车所藏也。” “府”还可收藏财物。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左传僖公五年) 仓无陈粟,府无余财。(韩非子外右上)城郭 都指城墙,但有内外之分,内城曰城,外城曰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公下)完备 都表“全”,但侧面点不同,“完”着眼于形体的完整、完好,没有残缺。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备”着眼于数量上的齐全、齐备,没有缺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左上)“体无完肤”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德才兼备”追逐 都有“追赶”义,侧重点不同。“追”侧重于把追赶的东西、对象追回。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左桓13)“逐”侧重把追赶的对象赶跑或驱散,有“放逐、驱逐”义。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谏逐客书) 吾尝三仕而三见逐于君。(史记管晏列传)语法意义上的差别耻辱 敏而也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论语子路)畏惧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附加意义(色彩义等)上的差别比周 都表“与人亲近”,但感情色彩不一,“比”含贬义,是“勾结”义,“周”含褒义,“团结”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孔安国注:忠信为周,阿党为比。征伐 都表“军事进攻”“征”用于上伐下、有道伐无道,褒义词。 “伐”指公开宣战,有钟鼓,中性词。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孟子尽心下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墨子七患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字)的本义 是从字形方面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引申义的源头。 词的原始意义汉语发生时代的意义。 当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时,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一个或一些是引申义。益 本义是水漫出来,后作“ 溢 ”。吕氏春秋察今:雍水暴益。戒 警也。从廾戈,持戈以戒不虞。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理说文:治玉也。从玉,里声。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寳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向 本义为向北的窗户。说文:向,北出牗也。诗经豳风七月: 塞向墐户。引申为“朝着,对着”。如何探求字的本义 分析字形,以形索义说文小篆字形;甲骨文,1899年,安阳,王懿荣,4600多个单字,辨识1700多个;金文象形字 州:甲骨文、小篆都是象水中有岛。说文:水中可属曰州。本义即水中陆地。指事字 本,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本义树根。 会意字粪:甲文字形为 ,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战国策秦策五:负秦之日,太子为粪矣。 吴师道补正:粪,弃除也。礼记曲礼上: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 陈澔集说:“粪,除秽也。”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者臣窃尝大王之粪。形声字 据形(义)符求本义。适 之也。从辵,“帝口”声造 孟子:不幸有疾,不能造朝。 登峰造极、造访防 说文:堤也。从阜方声。 周礼:以防止水。 右文说(据声符求义类)A 晴(日之无障蔽)、清(水之无混浊)、睛(目之能明见者)、精(米之去粗皮)。B 浅、贱、践、栈、饯、钱、残C 浓(露多也)、醲(酒厚也)、襛(衣厚 貌)、脓、秾、哝、燶D 湍、喘、踹、瑞E 泡、饱、跑、庖、炮、胞、袍v 注意:(1)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义。而 说文:“颇毛也”。本义络腮胡子,借用作虚词后,连词成了常用意义。(2)词的本义也不一定是常用义,同基本义有区别,跟假借造词也要区别开。叔 拾取。诗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毛传:“叔,拾也。”字 说文:“乳也。”本义生孩子,文字的“字”和名字的“字”都是引申义。(3)注意字形的讹变,必须依据古文字形体,如莫 、射 等。臣,说文:牵也(声训)。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解,判也,从刀判牛角,庖丁解牛 分解、溶解、解说皆为引申义。里,说文:居也。从田从土,会意。乡村的庐舍、宅院。后泛指乡村居民聚落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毛传:“里,居也。”高亨 注:“里,庐也,即宅院。”本义与字形无关。未知本义。引申义 直接引申义 直接从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与本义关系很近,产生的时间较早,易辨认。月,月亮表时间 城,城墙城市间接引申义 由本义辗转再引申而来的意朝,早晨(旦也) 上朝、朝见朝廷、朝堂朝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盛服将朝。(左传宣公二年)使妇人载以过朝。(左传宣公二年)汉朝陵墓对南山。(杜甫诸将)任,说文:保也。即抱。诗经大雅生民:是任是负。担东西 A 所担的东西责任、义务委用、任用听凭 B 担当担保信任鄙,边邑质朴,厚道。 浅陋,庸俗鄙夷,看不起。 贪吝。四鄙之萌人。焚符破玺,而民朴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我皆有礼,夫犹鄙我。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相似斗,本指酒斗,因形状相似,引申为星斗。关,本指门闩,因功能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均有控制出入的作用。奋,本指鸟奋飞,因方式情态相似,后指马、牛奋蹄。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汉荀悦 汉纪高祖纪四: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相关齿,本指门牙,牛马幼小者,岁生一齿,因以齿计其岁数,后表示年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生因问莺齿,夫人曰:十七岁矣。” 姝,本指女子貌美,以性状代人,后指美貌女子。官,本指官署,以方位处所指人,后指官员。相因 引申义间有因果条件关系。危,本指高,后指危险。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正襟危坐词义引申方式连锁式引申要,金文作 、,说文:要,身中也。腰(人体的中间部分),后作“腰”。中间(事物的中间部分)拦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前进)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向,满足自己的欲望)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 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秦策)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孙丑)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白居易红线毯)防,说文:“防,堤(堤)也。”堤坝(堵水所用的建筑)堵水、防止水患(堤坝的作用是堵水)禁止、防备、防止(泛指堵塞禁阻)约束(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规范、标准(有约束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防备、防止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防民欲,实菽粟货财。 (盐铁论本议) 约束君子行有防表。(荀子儒效)辐射式引申节,说文:节,竹约也。 木节、草节(用于草木) 关节(用于动物) 季节、节气(用于时日)竹节 节奏、节拍(用于音乐) 气节、节操(用于道德) 礼节(用于社会) 节约(用于用度) 旌节、节杖(用于外交)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 风断蒲草节,霜埋翠竹根。(杜甫建都十二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松龄促织)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汉书苏建传)旌节、节杖综合式引申信,说文:诚也。 诚信言语真实 相信 的确 信物 信使 音信 书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与朋友交,能不信乎?(论语学而)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舜其信仁乎?(韩非子难一)用为符信,上书自陈。(史记外戚世家)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将。(杜甫诗)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元稹书乐天纸)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的、个别的引申为一般的、抽象的;由实词引申为虚词。 道,本义指道路(达到某一目的的)抽象的途径、方法抽象的规律、道理。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小雅大东)交邻国,有道乎?(孟子梁惠王上)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泛指所有动物说文:雄,鸟父也。雌,鸟母也。谁知鸟之雌雄。(诗经小雅正月)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引申义需要注意的问题:词义的引申与词义的更替要区别开。词义的更替(转移)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如“脚”本指“小腿”(胫也),后来指“足”。词义的引申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如“道”,“路”的意义一直使用。这既使语言稳固,也使语言丰富。当引申义距离较远时,为求区别,又另造新字来表示,两字音形上常有近似关系。要腰 责债 解解散懈(懈怠、松懈) 树树立竖正确辨识假借义,与本义不相关。朱骏声体例:本义转注(引申义)假借(本无其意,依声讬字)“解”例p99错,本义用金银嵌饰,假借为“措”。 离,本为鸟名,假借为“罹”(五)考求词语古义(本义、引申义)的方法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古义造字之初,汉字形体与所表词义有一定关系。诛,从言,本指言语批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通观上下文推求古义侵,说文:侵,渐进也。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苏轼 诗: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杜甫 诗:“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从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从并列复合词的语素义推求词语古义易,孙膑兵法十问:故易则利车,险则利徒。战国策秦策二:自殽塞 、 溪谷 ,地形险易尽知之。淮南子兵略训:易则用车,险则用骑。利用对文分析古义古文讲求整齐对称,结构相同的句式,对句相应的位置,多出现成对的同义词或反义词。墨子尚贤:不党父兄,不偏富贵。沈约谢灵运传论: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荀子天论: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通过成语和谚语推求古义墨子公孟: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 求全责备李斯谏逐客书: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高不成,低不就史记田单列传: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通过词语的同族关系推求古义蓐,左传文公七年:训卒利兵秣马蓐食。 杜预注:蓐食,早食于寝蓐也。汉书韩信传:亭长妻晨炊蓐食。 张宴注:未起而床蓐中食。 说文:蓐,陈草复生也。 缛,繁采饰也。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诂:“蓐”和“缛”为同族词,皆寓厚义。第二单元 汉字一、汉字的构造(一)汉字与字体发展脉络关于甲骨文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号廉生,福山古现村人,我国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鉴定出商代龟甲兽骨文字的第一人。刘鹗 铁云藏龟(1902年出版)甲骨文字最早之拓本,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