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2891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2、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今天我们学的理想的作者流沙河也是出生于金堂县(学生释然),今年61岁了,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是草木篇(老师板书,这时候响起学生纷纷拿笔的声音,师表扬:我听到一种美妙的声音)流沙河老爷爷的散文也不错,读者上登载了他好几篇文章。他现在是星星诗刊的编辑。我们来看看他写的这篇理想。)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2、正音、正字蜕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3、释词: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4、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想究竟是什么?二、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个要求:“读准(字音)”,有具体方法吗?生1:扫除字词障碍生 2:借助工具书(学生自由读,查工具书,完后主动举手,2全班齐读老师正音:远行(xng不是“航”)玷污(din)3请一位学生读。老师问:那其他同学做什么?(让学生自己说,边听读边做什么?共8位学生分别答:给节标序号、抓主旨、抓关键、抓感受,边听边思考课后问题,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三、质疑老师先问学生:现在大家对诗已比较熟悉了,是想先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句子还是先质疑?学生举手表决先质疑。生5问: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生6答: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获得理想就得牺师问:比如牺牲什么?生6答:比如我们学习要有好成绩,就要牺牲一些休息时间,玩的时间。师问生5:这个回答你满意吗?(生5摇头表示不满意,众生笑)师请大家再思考生7答:只有牺牲才能获得,就象老师讲过的得失,有失才有得,这“失”是付出,是牺牲。(全班鼓掌)生8问:第八节,为什么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生9答:有理想的人是成功的人。师问:还有没有其他理解?生10答:有理想才去奋斗,奋斗才会成功,奋斗(的人)是大写的人。生11答:秦牧的散文中我读到过,大写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师肯定并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有理想的人能为集体、为社会作贡献,相比平庸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生12问:第八节,为什么“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生13答:如古代的岳飞,他是忠厚者,却遭到陷害。师表扬: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具体,又有说服力,希望大家学习。师问:有没有不同意这句话的?生14答:有,忠厚者遇到挫折时,如果能克服困难,就不会遭遇不幸。生15答:“常”字不一定,忠厚者不一定常遭不幸。师: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个“常”字有失偏颇,显得有点绝对。我们就是要敢于怀疑,名家经典也非完美,权威也未必都对。生16问:第十一节,为何“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生17答:英雄由于骄傲,失去理想,没了目标,不再努力,就变成平庸的人。师:说得真好!就拿我们班说吧,大家都各有特长,小学阶段在一定范内也算个小小的“英雄”了,但升入了初中,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如果不迅速设立新目标,树立理想,也会蜕作庸人。来,我们一块把这句诗背诵一遍。生18问:第九节:为何“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生19答:因为每个人只要有理想,就有了方向,就可以通过努力成功。生20答: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理想。(全班鼓掌)生21问:第九节,“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怎样理解?生22答:理想是一个跑道,即使人跑岔了道或跑偏了,理想会召唤人走上正道。生23问:第十二节,为何“理想开花,桃李会结甜果;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生24答:我联想到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眼睛”。师表扬:这位同学能展开联想,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学以致用,大家要学习!那我们来比较朗读这两节诗。师:我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质疑就到这里。四、感受品味诗文(以读为主要方式)(一)师:通过质疑,大家理解了诗意。现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如果能简单说出理由,不架空,最好!架空是我们说话作文尤其要摒弃的。生25:我最喜欢第一节,因为读起来语气很顺畅。(师肯定,请生读)生26:我最喜欢第二节,告诉我们理想是会改变的。(师肯定,请生读)生27:我最喜欢第四节和第一节,用了好多个比喻,用得好。师:我和你有同感。那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这个“理想是,”的句式造句?可以讨论。(学生讨论,许多学生下位,参与相当积极,过一会儿,学生陆续举手,回到座位)生28: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生29:理想是太阳,给我们阳光。生30:理想是翅膀,让我们飞翔在成功的蓝天。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是说得这么快,如何边听边快速做笔记呢?对,记关键词如“钥匙、太阳、翅膀”)生31:理想是水分,灌溉我枯干的心灵。生32:理想是种子,让我们收获成功。师:说得好,种子需要浇水施肥才能成长,理想,需要努力付出才能实现,这个比喻很妙啊!生33:理想是汽车,载我们通向成功。师:如果没有汽油怎么办?众生笑,所以需要不断加油才能实现理想!生34:理想是路标,指引我们前进。师:同学们的想象丰富,仿句做得不错。我们继续品读课文。生35:我最喜欢第六节,这一节讲理想敲碎“黄金梦”,是告诉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师肯定有一定道理,请生读)生36:我最喜欢第七节,耐人寻味。师:你寻味到了什么?要说具体。生36:人被误解时,有寂寥,有误解,有酸辛,这种情感体验是复杂的。五、勾划积累好词语句六、作业2仿“理想是,”句式造句。行道树师:上课!生:知识无边际,探索无穷尽,学法无限制,快乐无止境。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探讨一下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请看两幅图片。(屏幕显示两幅行道树图片)师:行道树是指什么?生(齐):道路两旁的树。师:张晓风以散文成名,36岁就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著名作家余光中称她是第三代散文名家之一,那么普通的行道树怎么吸引住作者的视线了呢?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思索呢?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生A(男):朗读一部分。师:好,声音响亮,发音标准,饱含感情,下面再请一位女同学。生B(女):朗读到结束。师:真让老师欣慰,可以说不分高下。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习读,再加上刚才的朗读,谈一谈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生C:文章写行道树被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虽承受诸多痛苦,但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它觉得自己做的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师:仅仅是为了写树而写树吗?生D:借行道树的自白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的崇高精神。师:这种写法叫做?生(齐):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师:谁能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生E: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也唯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师:何谓神圣的事业?生F:牺牲个人利益,满足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事业。师:回答得多好。奉献者是伟大的、神圣的,又为什么说总是痛苦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生G: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生H:夜晚孤独、寂寞。师:谁能将文中原句读一下。生I: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生J: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师:既有身体上的,又有精神上的。谁还能再设想一下,除此之外,还会承受哪些痛苦?生K:商家往它上面贴广告,钉钉子。生L:树上的灯烧灼着它,车失事撞着它。生M:有时为了道路的畅通或大地采光,被修剪、压枝,不能让它长得太茂盛。师(笑):很有创见,也就是要听凭人的摆布。这种痛苦是谁造成的?生(齐):人。师:能否改变。生(齐):无法改变。师:由于命运的安排,它离开了同伴,站在马路两旁,立在飞尘之中,这个它无法自己决定。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当你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应该怎么办?生(齐):应勇敢战胜它。师:勇敢地向命运发出挑战,像石缝间的生命,还有?生(马上说):砖缝里的香瓜子。生:县崖峭壁上的奇松、怪柏。师:谁都渴望生长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人呵护、培养。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只能勇敢地面对它,进而去战胜它,你们知道哪些不在恶运面前低头,勇于自我挑战的人吗?生N:海伦凯勒。生O:霍金。生P:张海迪。师:好,这些都是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也是拒绝平庸的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国家利益生(齐):集体利益为重。师: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主人,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以国家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这才是神圣的、崇高的事业。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和大家探讨一下,神圣的事业就是痛苦的,毫无幸福可言吗?生Q:不是的,应该是既是痛苦、又是幸福的,看你追求什么,追求的是个人的享受,那么这种付出就认为是痛苦的;追求的是崇高的神圣的事业,那就觉得是幸福的。师:回答得多么精彩。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生R:雪域高原的战士为保护边疆的安定,缺氧、吃不上新鲜蔬菜,文化生活单调生S: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生T:抗洪前线的解放军。师:他们永远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爱戴。生U: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写一本痛并快乐着,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喜忧参半为了国家的事业,神圣的事业,做出点个人牺牲也是快乐的,幸福的。师:你的境界非常崇高,体会得也非常深刻。生活中有许多像行道树一样虽饱受痛苦的煎熬,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默默地在奉献着,既然选择了,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应了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生V(举手站起):老师,既然行道树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我们创造清馨,又怎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师: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好!谁来谈谈?生W:因为城市的人们已习惯于污浊,对环境污染已麻木不仁了,虽然行道树在努力制造着新鲜的空气,但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改变不了大局,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师:这句和文中的哪句相照应?生X:“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师:行道树愁的也是如此,它是在为人类而愁,替世界而愁,从这种意义来说,这更是一种可贵。作者独具慧眼,将生活中如此普通的事物赋予了这么多美丽的内涵,给我们带来如此深刻的思索,下面来看我们手上的两篇短文,看一看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屏幕显示:乞丐和露珠铺路石)生Y:它们和行道树一样都代表着生活中的普通人。生Z:它们同样采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师:无论我们个体生命多么渺小、普通,我们都应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让人生过得有意义。运用以上所学的知识,我们来做几道习题。(屏幕显示)分组研讨,把你们组内最精彩的展示出来,看哪一组完成的数量最多,质量最高。1、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构成一组排比: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抹嫩绿。,。2、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3、假设你是自然中的某一处景物:古桥、山泉、小溪,你与游人互诉心声,你将会说什么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说得很好。例:古桥说:“当我把人和车渡过彼岸,我在沉重中感受到快乐!”(山泉、小溪)说:师:暂时落后的小组不要恢气,还有机会争夺冠军,请看精彩夺魁: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能否总结出一句精神格言或回想一句名人名言。2、生活中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富有象征性的事物,你能列举出来吗?生:阐述。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a:无论我们个体生命多么普通,都要在奉献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生b:学了一种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作业: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短文。(150字左右)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值得我们去思索,我们要仔细观察、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师: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奉献中更加绚丽多彩。附:课外阅读乞丐与露珠一个乞丐很早上路了。当他把米袋从左手换右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乞丐看了一会儿,把手掌递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将干什么呢?”“你将把我吞下去。”“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是操纵在别人手中。”“你错了,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让它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我此生无悔了。”乞丐一下子停住了脚步。铺路石我是女娲补天时落下的一颗五彩石我的伙伴自由地飞在天上我孤独地躺在地上那么多人从我身上踩过那么多车从我身上碾过我开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我的伙伴点缀着美丽的星空我铺展着广袤的大地这不都是在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吗?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我的伙伴遥隔万里诉说着衷肠附:选题答案1、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将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将为大地(夏日)撒下一片绿阴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将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将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2、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危难中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病床前的探望是一朵花,一次微小的施舍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3、铺路石说:“当人和车从我身上碾过时,我在沉重中感到快乐。”露珠说:“当我滋润了一个生命时,我在牺牲中感到幸福。”玫瑰树根说:“当我滋养了美丽的花朵时,我在丑陋中感到自豪。”行道树说:“当我为城市创造着清馨时,我在不被理解中感到生命的价值。”教材简介: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之一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低回具体而微,根据学生意见,用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把三个字词理解并记住。师:昨天我们的课文是大家一起来学习的,今天老师希望还是大家自己来学习这篇课文,大家愿意吗?师:好,大家刚才都读了课文,那么大家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文章说:第一次的感觉很奇妙那奇妙是指什么?”生:喜悦、新奇师:好,能准确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还有没有别的看法?生: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师:说得好,我们把这两个同学的观点放到一起是不是就很全面了?生:课文为什么要选这么多的第一次?生:只选了两个,不多。学生争论:多?不多?生:写了十几个第一次,太多了。生:不多,虽然写了这么多,但并没有全部详写,只详写了两个。师:好,刚刚这个同学说的大家赞同吗?(学生点头)很好,老师也觉得这个同学说得很有理,那么,我们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只详写着两个而不全部详写?生:一个写了动物,一个写植物生:好象这两个有些不一样?师:哦?能说说哪里不一样吗?生:不知道。(笑)师:有哪位同学能帮帮他?生:我觉得第一个第一次好象比较简单。第二次比较复杂。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个第一次的什么比较简单?第二个第一次的什么比较复杂?生:第一个就是喜悦和新奇师:第二个呢?生:第二个有惊喜,有吃不下饭,有喜爱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觉得他分析得好不好?这两个第一次写的事情不一样,感情也不一样,所以,作者选取了这样两个第一次来写,这其实和什么有关?生:中心师:对,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这一点,选择和中心有关的,有表现力的东西详写。生:“这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这句话是不是矛盾?生:不是,因为这里面有作者的感情在里面。师:说得好。我们说:“以情观景则情满青山”,不管是看什么都要带着感情去看才能看出美好的东西来。这个句子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词“风情画”和“风景画”看看有什么不同?能不能互换?生:风景画是以景为主,风情画是以情为主,所以这里并不矛盾。掌声鼓励。生:“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第一次为什么用引号?“低回”后面能不能加“细细”两个字?生:表示有很多师讲引号的用法,学生得出此处表示强调。生:低回是留念的意思,留念本身就有细细的意思,所以我认为不用加。师:这个同学提出的是个炼字的问题,比较有研究的价值(笑)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把多余的、重复的字、词删掉,这样文章就能够精炼。生: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彩多姿?”“珍重”能不能换做“珍惜”?生:因为第一次新鲜而刺激嘛,所以越多生命就越精彩了师:如果是第一次杀人,第一次挨批评呢?师:所以这里的第一次都是指什么样的第一次?生:有好处的师:对,大家来说说,哪些是有益的第一次,哪些是不能尝试的第一次?生:有益的有骑车,受表扬,不能感尝试的有:偷东西,贪污生:有益的:谈恋爱,不好的有杀人生大笑师:大家都说了很多有益的和不能尝试的,我们来看看这两个词能不能互换?生:一个侧重重视,一个侧重爱惜,在这里是应该要重视,所以,不能换。师:刚刚这个同学说的很好,作者告诉我们生命中有益的第一次都应该重视,值得珍惜,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的第一次千万别轻易的去尝试,比如?生:恋爱,杀人生大笑师:好,同学们今天真是太棒了,所有老师想讲的东西都由你们自己提出来了,而你们提的很多问题,老师却没有想到,很多东西真正的读懂了课文了,为此,老师要给今天积极发言的同学奖励5颗红星。好,课上到这,今天的随笔:第一次,我真的难忘记你。下课。人生寓言今天我们学习与月亮有关的课文,学习哪一课?生:人生寓言。师:人生寓言什么意思?生:人生的寓言。师:什么是寓言?我们以前也有学过寓言呢?有哪些呢?生:亡羊补牢生:掩耳盗铃生:守株待兔师:非常好!这个同学挑了一个与我们这篇寓言相同的主人公。生:(齐)白兔生:师:好了,大家说了那么多,那知不知道什么是寓言呢?(展示课件)师:那么,大家能不能就你接触的寓言说说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字数比较少。师:少,好,就是说篇幅比较,生:短!生:都会告诉我们一些人生道理师:对,具有哲理性(展示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寓言的四个特点师:“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好了,来考考大家的知识面是否够广,外国有一本十分出名的寓言集子,叫生:伊索寓言师:那么中国古代的寓言又收集在哪呢?生:韩非子师:还有呢?生:庄子师:非常好,大家还是知道很多的嘛。我们来把我们来归纳一下:看小黑板让我们共同读一下。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师:我们先学习第一则白兔和月亮。(板书课题。)师:同学们最喜欢标题中哪个字呢?生:“月”字!师:其实老师也喜欢,因为它象征着美好与纯洁。不但我们喜欢它,而且古代文人墨客也喜欢它,赞美它。像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学们会背吗?生:明月几时有(齐背诵。)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生: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生: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郎夜行)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师:写“月”的诗句还很多,本文作者因为特别喜欢月亮才写出了白兔和月亮,作者是谁?生:周国平。(三)检查预习,反馈交流师:象以往一样,每学习一篇课文前,我们都要先扫除一些字词。老师这里有些重点要掌握的字词,看哪位同学能准确无误地读出来生(略)师:非常好,但我们的要求可不能那么低,看看大家能不能也把解释准确地说出来?生:(略)师:呵呵,大家是不是事前已经知道我的答案了,怎么回答得那么准确?!很好!(四)情节回顾,感受情景师:相信大家昨天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篇文章的情节吧有四位表演精湛的同学特意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现在请他们出来准备准备,其他同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他们的表演如何,好,我们掌声有请!(四名学生分别扮演兔子、旁白、月亮和诸神之王,表演精彩,获得阵阵掌声与笑声)师:好了,故事看完了,请你用语言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内容。要注意,这是记叙文,因此要注意六要素哦生:有一只独具审美的慧心的兔子,她热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会来到草地上嬉戏和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召见她,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说万物之神归她所有。从此以后,白兔变得十分紧张,感到险象迭生,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这个慷慨的决定。师:这位同学的概括十分完整,而且,她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优点,她善于利用课文的词语来概括,但她也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缺点生:(齐)太长了师:能不能再简练一点呢?生:有一只独具慧心的兔子十分喜欢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决定将月亮赏给这只兔子,但说来奇怪,这只兔子变得紧张不安,丧失了乐趣,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把这个慷慨的决定撤销。师:看来这位同学是十分善于说故事的,她加进了“说来奇怪”,十分生动简洁。师:在这个故事情节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是哪两个呢?生:于是,诸神之王向白兔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月亮归属于兔子生:兔子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师:非常准确。师:我们用图表来简化一下这个情节(展示课件)。首先是赏月,仿照我的格式,情节怎样发展呢?生:得月师:好的,那接下来呢?生:还月师:很好。那么我们进入到问题探究的环节(五)问题探究,把握重点师:老师这里有以下的几个问题。一,白兔赏月前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可以在书本上寻找一些关键的词语。生:赏月前的是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师:好,很准确,我们把机会留给其他同学生:赏月后是紧张不安,心痛如割师:好的。那么是什么导致这种心态的变化?生:因为月亮属于白兔了师:仅仅如此吗?提醒一下大家,要从身份上考虑一下生:得月前,白兔是欣赏的角色,心情能够十分闲适;得月后,白兔就不再能闲适地对待,因为月亮已经成为了她的一种负担了。师:非常好,因为多了几份责任,所以也就多了负担,不再能闲适欣赏了。一起看看图表(展示课件),在赏月时,月的阴情圆缺,在兔子眼中是各具风韵;那么得月后,月的阴情圆缺就带来了,生(齐):不再各具风韵了,师:也对,可有没有其他的词呢?生:险象迭生师:得月前的心态是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得月后的心态是紧张不安,心痛如割。第二题,是什么勾起白兔无穷的得失之患?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老师提示,如果把主角月亮换成了青草,譬如说,诸神之王把一把青草赏给了兔子(生笑),兔子还会有得失之患吗?生:有;生:没有。(师笑)又譬如说,把主角白兔换成天空,天空会不会有得失之患?(议论纷纷)好了,看来这个问题大家都十分感兴趣,我们小组讨论讨论(生进行热烈的讨论)生:我认为是不会的,因为青草到处都有,而月亮就只有一个师:哦,这说明了月亮比青草生(齐):珍贵。师:那么,我们再猜想一下,如果换成是天空,它会不会有得失之患,担心被偷走?生:不会!因为天空本来就拥有很多其他行星,如土星,水星等,还有太阳师:那么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是什么呢?生:珍贵不珍贵师:再想想生:能力师:老师有个问题,什么是得失之患生: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师:那么,什么样的能力?生:保护利益的能力师:的生:(齐)大小师:好的(展示课件)拥有无穷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师:第三个问题,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在哪?生:第5自然段,和人类不同的是师:对人类而言,最密切的利益是什么?生:钱师:这个词太俗了,能换一个吗?生:财富师:那么人类会怎么做?生:不归还师:为什么不归还呢生:因为贪婪,自私,虚荣师:作者提到了人类,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色彩呢?生:讽刺师:非常正确。(六)联系自身,相互启发师: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今天学了这则寓言以后,会对你的人生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变化呢?现在请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热烈讨论,老师不断巡视,从旁启发和指导)师:有的同学想不到,她认为她没什么钱,也没有财富,因此不存在患得患失现象。大家想想与自己最密切的仅仅是钱财吗?要把视野放宽一点。生:我想说说成绩。我以前试过拿第一,然后第二次考试之前,就很紧张,害怕拿不到第一,患得患失。师:那么今天学习完这篇寓言后,你的心态有没发生变化呢?生:我今天学习我完这篇寓言后,我认为要用平和的心去对待师:也就是平常心太对待成绩,很好,还有吗?生:我想说说友谊,我有个很好的朋友,从小到大,但后来,我发现她跟别的朋友也是好朋友,不只跟我一个人玩,因此我觉得很失落,因为我不是她唯一的好朋友。今天我学了这篇文章以后,我觉得因为这个朋友不只是属于我一个人,她也可以跟其他人成为好朋友,所以我不应该不高兴。落难的王子课堂实录李劲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齐答:老师好。老师说:俗话说得好说:“有得必有失。”那么换过来说,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得失不惊,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昨天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叫做白兔和月亮(学生齐答),在这则寓言中,白兔拥有了月亮之后,月亮就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成为了白兔的私有财产,他的精力集中在不让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那么他还能心旷神怡,无忧无虑的欣赏月吗。老师问:从这个短短的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学生甲: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老师板书:得失之患老师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题目叫做落难的王子,我们来看看通过这个王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我们从中会得到怎样的人生警示。出示课题。老师说:为了展示寓言的内容,我们女同学想以一种表演的方式来给大家展示一番。我们有请女同学。学生表演课本剧形象的展示故事的内容。(一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表演哑剧)老师简单总结。老师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相信在坐的每位同学都是内行,那么回答一个问题,(出示投影)听一听谁说得最准确。老师问: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学生甲:一个原来怕承担责任的王子,经历一场厄运后变得勇敢了。老师说:好,坐下。老师问: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想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谁能最快找出那一句带有提示性的句子?学生甲:遭遇厄运老师说:从哪里来,从落难的王子里找一句。同学乙:凡是人间的灾难只要他不死。老师说:好,把这一段话画下来,来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老师说:理解一下,这句话你如何理解?学生甲: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悲观的去对待他,勇敢的面对他,克服他。老师说:好,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他说“凡是”,什么是“凡是”?齐答:所有。老师说:这里包含了什么信息?就只有王子才可以遇到这样的困难?齐答:不是。老师说:你会不会有?齐答:会有。老师说:那还有一个什么信息?勇敢的举起你的手?学生丙:每个人都要经受大大小小的灾难。老师说:苦难都是每个人要经受的,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既然是这样,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呢?齐答: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然后勇敢的面对困难。老师说:或者乐观的对待,克服他。老师说:好了,同学们对这个段落立即得还比较深刻,那么我再来问一个问题,这个落难的王子过去的性格是怎样的?学生甲:多愁善感。学生乙:悲观的。学生丙:软弱的,脆弱的。老师说:那么现在你看他能说出这样的一句话,可以表明他的性格在发生了变化,变得怎样了?齐答:变得坚强了。老师说:好,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句子,来概括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寓意。学生甲:厄运能够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老师说:这就是我们从寓言故事中得到的深刻的道理,请记下来。老师说:好,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这则寓言,我也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从当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的疑难,那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提问,寻求同学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那么我们来堂上共同交流,共同解决。好,四人小组讨论。给大家一定的时间,音乐完了,我们就进行堂上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视。老师说:音乐停了,我们来看一下哪些同学提出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拨。老师说:我们接下来进行深层探究(出示投影),落难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为“只有遭受厄运才能坚强起来”,你有没有不同意见?小组讨论,一分钟时间。学生课堂讨论,气氛活跃激烈。回答的学生涉及面广。老师说:象王子这样大喜大悲的不幸遭遇必然是少数的,那么没有遭遇不幸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呢?(出示投影)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老师说:好,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现在进行课外延伸。(出示投影)收集自己喜欢的人生寓言(周国平或其他人的),谈一谈喜欢的原因或从中得到的领悟。现在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把自己的寓言交流一下,读一读,看能不能谈一谈自己喜爱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领悟。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小组活动,老师巡视,课堂气氛活跃。老师说:同学们都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将堂上交流的内容写在作业本上,写清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领悟。老师小结: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最后送几句格言警句给大家:1、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2、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3、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4、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松下幸之助5、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森6、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老师留作业:1、收集自己喜欢的人生寓言,把你喜欢的原因或从中得到的领悟写在本子上。2、抄写第39页的词语。3、预习新课【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四书)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二、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说悦 女汝 知智)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三、课文指导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人不知而不愠(yn) 学而不思则罔(wng) 思而不学则殆(di) 不亦说(yu邑)乎三省(xng)吾身传(chun)不习乎诲女(r)知之乎不知为(wi)不知是知(zh)也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四、分章说明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讲解“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2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解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解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讲解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讲解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讲解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二说大同小异。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要有好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归纳成语、格言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问题研究论语通背全书。这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代典籍里常要引用这本书里的话,“反刍”的机会很多,但如不先背下来,就无法进行“反刍”;二是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此外,读论语也有了解历史掌故、增加识字的功能,但这是次要的。今天我们读论语,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这就大大地缩小了读的范围。四、教师小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