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职业教育论文.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2796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师职业教育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师职业教育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师职业教育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师职业教育论文-以日本建筑大师之路为参考在写这篇的论文之前我们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四年的建筑学课程,可以说我们已经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开始知道自己知道什么。通过学习建筑师职业教育,我开始有一种思考,站在一种中国人的角度去思考中国的建筑发展历史,光辉灿烂的古代建筑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取之不竭的思想灵感的源泉。但是我想每一个中国建筑师都应该会开始反思,反思中国的现代建筑该走向何处。面对浮躁的世风,很多人已经开始反思开始检讨。在这里我想通过最近在看得日本建筑发展历史作为一个参照。两个看别人的目的其实是看自己。日本的现代建筑发展之路也许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于中国,但其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至少值得借鉴。我想我的水平很难而且也不可能全面地归纳出日本建筑的发展历程,但通过三位代表性人物来概括三个发展阶段,想必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试图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之中,去寻找中国建筑的未来之路。同时也为自己四年的建筑学习画上句号。日本现代建筑经历了一个被吸收消化、打散再重组、并与日本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可以笼统概括为以丹下健三、矶崎新和安藤忠雄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他们用其鲜明的建筑个性构筑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框架。1.关于传统传统,即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当今的建筑创作大多和“传统”联系在一起。“传统”仿佛一直是我们建筑创作当中永恒不变的重要因素。因为本人知识结构有限,这里暂时只谈思想层面上的传统(形式上的传统与其是否保留、继承和发展,那将又是一个大的范畴,这里将不在评述)。“它是自然形成的一种风俗、一种习惯”,是人们对传统建筑的一种理解,包括对功能、对空间、甚至对细部、对色彩的理解。2.日本现代建筑三段式日本第一代现代建筑师随着其战后复兴与泡沫经济鼎盛、经济萧条的演变,在不断进取中涌现出一些在国际上知名的建筑师,而在这些人中首推丹下健三。他将西方的理性主义与东方特有的空间想象力有机的集合在一起,走出了具有自身与民族特色的重要一步。在他的履历中,首先放弃了理想的天文学,受柯布西埃的影响而选择了建筑;其次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柯布西埃的思想;最后开办了丹下研究室,真正走上了日本现代建筑之路。丹下健三首先意识到怎样使现代建筑在日本生根这一现实问题,他实现了消化、吸收、更新这样一个循环,并且使之成为丹下研究室每个成员的共识,而丹下研究室不仅培养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杰出缔造者,如矶崎新和黑川纪章,而且还发展了人才具有的“符号化的想象力和智慧”。从矶崎新的履历看,他师从丹下前后达十年之久,因此他必须另辟蹊径走一条创新之路。他把人类历史中所能玩味的都拿来参与他的设计,然后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和意义,甚至文学中西方古典悲剧手法,也以他充满感情的个性化建筑语言予以象征性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巴洛克式的日本风格。比如筑波中心综合地借鉴了十八世纪新浪漫主义的很多作品。但他却能靠他东方人特有的细腻,恰倒好处地把这些西方元素融入日本和歌式的意境。矶崎新虽然创新、冒险,但仍然继承了丹下开创的文化传统与异质文化的共生探索,这样的探索变成了群体分工协作的共同发展,不仅克服了传统的惰性,引起了日本建筑深刻的变化,而且不断更新了日本建筑师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观念和方法。安藤忠雄则是位民间建筑师,从丰富的民间生活汲取素材,表现纯朴的自然美,形成简约、精练的风格。这点与矶崎新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即“精者要约”。在手法上没有如矶崎新那般借鉴很多古典作品,也看不到有什么新的流派对他的影响,可以说单纯到只有几颗梁柱而已。如“光之教堂与“水之教堂所体现的空间意境,达到了日本古典美学很高的境界,这是日本建筑文脉发展的必然;在材料的运用上也很单纯,或者混凝土或者木材或着钢材,总之什么材料都充分显露其天然质感。不仅如此,他的作品从空间和形式上也十分纯净,主题突出,最后浓缩升华为一种美的抽象。这就是他善于把东方文化中传统的部分与西方的典雅相结合的结果,进而创作了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建筑艺术,同时也把日本的现代建筑带入了我们这个新的世纪。3.日本“传统”带给我们的启示一直以来,日本建筑在西方建筑师心中是非常传统的。80年代后期,日本建筑师如矶崎新、安藤忠雄等逐渐成为西方建筑界明星级人物。日本城市的发展变化也给了西方建筑师新的刺激。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日本建筑师的创作变的大胆自信,表情也日渐丰富,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日本建筑师重视思想层面的传统的继承,很少强调形式上传统的继承。例如,安藤忠雄经常采用空间序列的处理方法,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阻隔手法、采用目标的模糊化来达到空间小中见大的效果。另外,他曾经为了避免柱子对空间单调性的干扰而把墙、柱等加厚。这与日本传统神道对秩序的追求精神是相通的。(2)结合西方思潮,熔融传统理念,产出本土建筑。例如,在矶崎新的筑波中心上,我们会找到西方从古典时代到米开朗基罗等西方传统建筑师的建筑符号,直到现代建筑常用的各种建筑符号的存在,惟独表现日本传统和历史的建筑符号缺席。但整个建筑的空间和形象却让我们感到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其实,筑波中心的建筑元素几乎完全来自西方,但将其组合的方式却具有强烈的日本特点,这也恰恰说明了在建筑文化日益交流的信息时代,建筑的民族性和可识别性在日益淡化,而唯一产生强烈民族特色的是组织建筑元素的方式。(3)保持传统文化的纯粹性。日本传统文化的观点是自然的观点,他们认为自然的形式是最好的。例如日本空间的“无常”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增加了空间的感受。日本“茶室”建筑起源于16世纪。“茶室”思想被称为日本美学的开端,是“拒奢侈”、“功能简洁”、“材料质朴”的,相对于中国的“用自然去装饰自己”的目标,日本则是用自己去完善自然,从这里不难看出日本所倡导的传统之路,实际上是在走一条有自己风格的创新之路!4.中国现代建筑的思考在中日类比中,中国现代建筑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正如贝聿铭先生所说:“中国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是有限的物所能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我的个人理解是应从如下几点入手考虑:(1)重新认识传统。从日本现代建筑的三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道路来看,正确地认识传统并成功地继承传统是重中之重。建国以来,国内有不少建筑,如公共建筑或住宅建筑,都喜欢扣上一个传统的屋顶,或贴上几片琉璃瓦,就认为是继承了传统。真正继承传统表现在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吸收和领悟;对传统建筑空间和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日本现代建筑的成功告诉我们,这也可以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2)走向纯粹创新关于传统,我们不学形式,而是去领会它的内在精神国学精神。但面对未来,创新才是我们建筑发展永恒的主题和生命的源泉,而且在形式上我们提倡纯粹创新。但创新绝对不等于盲目地标新立异,而是基于功能的要求来实现的。所以,纯粹创新也必须从实际出发,用新的设计理念结合不断发展的物质条件,创建符合人们当前和未来需要的新建筑。从日本的建筑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建筑不仅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更要具有发展的前瞻性,只有形式美和功能美相完美和谐统一的建筑才是真正的好建筑!文章写到这里我们不禁开始想要问问,那么这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谁来走?怎么走呢?前者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我们,未来的建筑责无旁贷。那么作为还是学生的我们,20岁的建筑师,我们应该去培养自己的哪些素质,来应对这个纷繁的世界呢?这里又不得不提到, 在1998年,时任东京大学教授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邀请了当今世界上这六位炙手可热的建筑大师到东京大学和师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畅谈他们年轻时的求学生涯和从业经历,建筑师的20岁这本书即是当时的访谈内容记录。完这本书觉得是一本很好的书,有很多建筑专业书籍看不到的东西,比较生活,也很有情趣。 一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人在20岁左右,正处在大学求学阶段,大学期间的心绪和场景,常常是后来人们追怀反思的有趣话题,也是支持事业前进和学术发展的起点。了解那些大师在20岁这个与我们年龄相仿时的学习经历和所思、所想。对我们现在的学习会有好处的。 这本书可以激发了一些力量,我是一边查资料一边读的,读完后感觉普及了很多知识。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他们与建筑结缘,但他们有很多共同的优点,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态度,又很勤奋,成为大师并不是偶然。一 对建筑的热情 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当年曾经因经济窘困而开卡车谋生的盖里,或许就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世界设计水准和事业颠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 “自己的” 每个人的感性世界是不一样的,建筑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而且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所经历的世界也不一样,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不一样,这样每个人作出的建筑也会不一样。我们应该自己坚持一些东西。在现在这个信息量巨大的时代,信息反而成为了一种病毒,造成一定的干扰,所以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独自一个人静下心来思考,一种反思和内省。自己的东西并不要是有一种风格,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 场所 场所在建筑设计中也显得尤为重要,贝聿铭就谈到如果没有对场所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实现卢浮宫的金字塔。因为他研究过卢浮宫的历史,也研究过法国的历史,因此能够证明他的设计,而不仅仅是说明自己的设计,这是他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建筑师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对我们所处的这个状态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一个明确的方案。 四 建造 他们在大学里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经历在事务所实习,从中他们不仅经历了很多建筑建造的实际经验,而且还学到了许多建筑以外的知识。接触建筑实际建造和材料使用,克服了当今信息时代与物质时空的疏离。对材料的了解,也让建筑师懂得更好地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这些都是我们设计课堂上学不到的,他们是通过在实际工程和施工现场中学到的,这也成为中国建筑教育的一个弊端。 五 旅行 学习建筑的另一个老师就是旅行。这个我很赞同,从大一我就开始去一些古村、古镇以及看一些比较不错的建筑,建筑中的体验是很好的老师,教给你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毕竟空间不是靠想出来的。旅行可以“发现你自己的兴趣所在”(理卡多雷可瑞塔),另一方面,“有些建筑和空间会让我们产生惊奇的感觉,这样的探访将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些我们并不了解的东西”(理卡多雷可瑞塔)。理卡多雷可瑞塔在访谈中一直在介绍旅行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安藤忠雄是通过旅行自学学习建筑的,还有柯布西耶的旅行对他的建筑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 我的20岁 我觉得,对于年轻建筑师而言,发挥自主性以及在做决定是保持自我,充分自信和充满好奇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一定要理解自己。自主性是很重要的,遗憾的是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必须具有两种重要的品质:一是对生活,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不仅仅是对你们的朋友,二是要对“生活”和一切的事物好奇。另一种品质是,你必须足够地坚忍不拔,你必须这样!你们必须知道如何去做事情,所以,要做出自己的决定,要会说:“不,我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而这只是在你足够自信时才能做到。人们说技术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技术本身重要,而是因为赋予了你做决定的自由度。所以,当我们谈到“自主性”时,自主性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自主性要超越它。此外,必须具有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对于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某种程度看,必须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且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必须具备一个伟大的建筑师的品质,同时还具备人文关怀的品质。建筑师总是这样的人:勤奋,执着,有原则,有激情,有天赋,有梦想,有责任感,兴趣广泛,勇于实践,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几乎是理智与情感的完美调和。看着这些大师求学时的经历,我不禁要问自己:“我究竟都干了什些么?”大一大二的生活在慌乱中显得有些荒废,现在才觉得总结真的应该好好做些什么。或许有时候会害怕将来被生活,甚至于极其单纯的生存的问题碾成碎片,但是顾虑什么的都不是我应该去做,甚至于会去做的事情了,要明白的是自己对建筑的爱。 爱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喜欢,这不能仅仅成为兴趣。要为之付出,却又都不在乎。建筑师的梦想对我来说也许有点遥远了,但我仍乐意为了自己对建筑的热爱而为之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