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一期末复习提纲定稿.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2260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一期末复习提纲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高一期末复习提纲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高一期末复习提纲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第一部分:题型: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30个共60分;二:简答题,基本每单元一道共4道,约30分;三:综合探究题:1个约10分。第二部分:命题要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并对号入座,能甄选)(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原因:货币之所以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它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 含 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原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其它职能 贮藏手段(足值的金属货币)财富的象征支付手段(随着赊账买卖产生的,可被用来支付债务、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强调清偿功能;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5、信用工具中支票的含义、类型及不同种类支票的鉴别、支票的使用流程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6、消费的心理有哪些类型(能对号入座) 从众心理:跟风随大流、盲目性 求异心理: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攀比心理:炫耀心理,盲目攀比 求实心理:讲究实惠,符合实际7、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总的来说,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具体来讲,(1)供求影响价格A、供不应求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B、供过于求滞销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2)价格影响供求A、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影响需求)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讲: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影响供给)(1)调节产量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获利减少 获利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生产缩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8、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生产决定消费的表现: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拉动内需的依据)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9、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补充: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1)企业兼并及其作用 含义: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 作用: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及其作用 含义: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 作用: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10、劳动者享有的权益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11、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尤其强调货币政策在调节中,利率的调高、调低有怎样的影响?怎样达到调节经济的路径,对生产和消费有怎样的影响)12、汇率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外汇汇率:指100单位外币兑换人民币的比率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外资投资成本增加,导致资本大量外流。 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有利于对外投资,外出旅游,偿还外债。 导致贸易逆差。 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外资投资成本降低; 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扩大就业; 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13、汇率变化的经济学意义,例如: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具体见考点121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通过对劳动就业大背景的分析,分析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念?(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有利于调动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 (2)树立竞争就业观。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有利于鼓励人们努力学习,提高技能素质。 (3)树立职业平等观。各正当的行业都是社会主义创造财富是必须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踏实肯干,都可以有所作为。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方式。 15、理解公有制的范围(含义、地位)。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公有制经济成分比较)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地位处于支配地位是其支柱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吸收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积累和税收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可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制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国家政策: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6、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1)、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D、物价的变动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3)、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4)、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心理.17、通过实例甄别、判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2)按生产要素分配 ( 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 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18、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即如何正确理解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19、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能对号入座)(1)经济建设支出(重点是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是占首位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和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指国家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以及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国家财政用于行政管理和国防方面的支出是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4)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其内容: 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 困难户救济等。 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 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 (5)债务支出:指国家用于偿还各种债务本息的支出。20、如何做到公平(制度保证;两提高两同步;再分配更注意公平)(制度上怎样保证?在正确解释初次分配、再分配的同时,在这些环节上注意什么)(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2)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1、违反税法的后果有哪些?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的行为。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骗取出口退税、骗取自然灾害税收减免)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的行为。注意:如何应对违反税法的行为? 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公民也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22、(图表考查,从经济活动中对国家、企业、个人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分析。其中:国家财政对企业、个人的影响;企业不良生产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消费对投资、经济的影响?)23、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2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5、增值税的意义?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可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偷漏税行为。26、市场交易的原则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27、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见本考点72)28、财政的作用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2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0、练习图表题(如折线图、柱状图)学会从几个角度分析对比归纳变化趋势,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方法要领; 联系图表根据前面知识要点如价格变化的影响、财政的作用、分配政策、税收政策等针对原因、措施等做出综合性解答。31、现代企业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32、保险类型的区分(会判断不同情况所属险种是人身保险还是财产保险)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和财产保险(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33、实行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条件(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 (2)实行按劳分配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 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35、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简而言之:税、利、债、费的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36、税收的特征有哪些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能对号入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及达到这一目标的新要求?(1)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工业化基本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39、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对号入座)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40、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应坚持的原则?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独立自主是指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力,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 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4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2)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4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尤其强调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详见本考点8)43、财政的作用有哪些?(结合材料能对号入座,判断材料是哪一作用的体现)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结构调整有重大促进作用。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难以获得较高利润。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44、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及系列知识A、经济手段(主要手段) 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表现: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法律手段(主要手段)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通过立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经济秩序协调发展。 C、行政手段(必要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45、结合背景材料,从国家、企业、个人(生产者、消费者)三个角度分析材料并进行总结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