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历史十二校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2050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三历史十二校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高三历史十二校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高三历史十二校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十二校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考试试卷 2013年12月一、选择题(共75分;第130题每题2分,第3135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的主要内涵是A地域 B文化 C法律 D种族2、某学者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3、观察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填写正确的是A农奴生产 B集体劳动 C自给自足 D地主剥削4、当我们看到某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时,我们能知这一地方行政长官是A诸侯 B县令 C郡守 D太尉5、2010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该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西周分封制 当时的冶铸业 秦朝的郡县制 文字的特点A. B. C. D. 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权力斗争7、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A B C D 8、帝王的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下列各项中属于年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宣统9、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A罗马万民法 B埃及习惯法 C埃及成文法 D罗马公民法10、十二铜表法规定,狱官或仲裁者收受贿赂要被处以死刑。这表明A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习惯旧俗得以保留C贵族滥用权力受到限制 D法律程序过于严格11、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贵族权力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12、在西方,有人称他为“雅典的乔治华盛顿”。这里的“他”是指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13、罗马历史上的哪一时期不仅开始统一意大利,建立辽阔的版图,并自豪地称地中海是“我们的海”? A城邦时代B王政时代C共和时代D帝国时代 14、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曾指出:“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们的主要实践活动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建设近代海军15、清朝旧制规定:“凡帝王有失国之寸土地者,不得立圣德神功碑。”下列清朝皇帝最早可能无此碑的是A. 道光 B. 咸丰 C. 同治 D. 光绪16、右图为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银行发行的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的五元兑换券(正面),兑换券上的图像人物应是( )A孙中山 B宣统C孔子 D黄帝17、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表述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9、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A割占领土 B勒索赔款 C屠杀百姓 D投资设厂20、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己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对外通商口岸太少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21、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在关于中国社会形势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其报道的事件最可能是A. 太平天国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辛亥武昌起义22、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下注释正确的是A. 权威指教皇 B. 信仰指君主 C. 僧侣指上帝 D. 俗人指马丁路德23、17世纪,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经历了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国王和“进口”国王的不同选择。对应以上四个“国王”的排序,正确的是A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威廉B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威廉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二世、威廉D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24、“上天赋予人以光荣的职能,使他能以聪明才智大量提高自然的生产,并以尽可能小的劳力支出将它们造成舒适的、雅致的器物这一状况是不可否认的工厂制的基础。”安德鲁伍尔所说的“工厂制的基础”指的是A资金 B技术 C机器 D市场25、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州的人口变化作了如下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主要是为了说明( )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非洲100100100120欧洲103144274423亚洲253437656857A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 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C黑奴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 D非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26、“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B达尔文和其进化论C卢梭和其人民主权学说 D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27、美国科学哲学家雷切尔劳丹曾说:“科学受益于蒸汽机的,要比蒸汽机受益于科学的要多。”对上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的发展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B技术发明与科学理论是两个独立的系统C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蒸汽机的改良没有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28、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29、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日本A实行征兵制 B鼓吹军国主义 C宣扬武士道 D积极对外扩张30、18至19世纪,欧洲、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它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当时这些作品主要是基于人们A. 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 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C. 对社会的理性认识 D.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以下三分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1、“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佛教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2、(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有洛阳仍然有许多人穿鲜卑服装 留京官员执行改革措施不力旧的风俗习惯难以彻底地改变 孝文帝力主改革的决心很强A. B. C. D. 33、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A. 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B. 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C. 官员的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 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忘山庐日记34、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A1861年 B1895年C1907年 D1912年35、马克思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下列各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A垄断资本的发展 B第三产业的兴起C社会立法的出台 D现代工厂的出现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种姓与婚姻(13分)毗湿摩说: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无论几个妻子,他们生下的儿子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婆罗门家庭中,出生于婆罗门种姓的妻子是最高的。在刹帝利家庭中,出生于刹帝利种姓的妻子是最高的。但是有人说,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即使仅仅以交欢为目的。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行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 摩诃婆罗多问题:(1)古代世界还留下哪些伟大的史诗作品?它们有哪些共同点?(4分)(2)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摩诃婆罗多及古代印度社会的认识。(9分)37、给皇帝打分 (14分)下表是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中,对清朝皇帝作出的打分评价。皇帝资质本性体格教育责任感统驭应变私生活机遇得分康熙上上上中上上上上上117雍正中中中中上上上上中107乾隆上中上上上上上中上110嘉庆中上中中中中中中中95道光下中中中上下下上下85咸丰上中下上中上中下下93同治中中中下中下下下中68光绪中中下中中中下上下87问题:(1)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把汉武帝也放入表中评价,他的“资质”、“统驭”、“应变”等项应该可以位列上等,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5分)(2)光绪(18751908年在位)的“机遇”被列为下等,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3)请概述皇帝得分情况变化与清王朝发展的关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皇帝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长期困扰中国历史的顽疾?(5分)38、科举制的兴废(14分)材料一: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 摘编自傅乐城隋唐五代史(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4分)材料二: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察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新政”开始推行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2)依据材料二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请依据材料说明理由。(7分)(3)依据上述材料,通过科举制的兴废谈谈你对制度建设的认识?(3分)39、资本主义的胜利(13分)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40、革命的另一端(21分)材料一:1793年末起,法国发生了非基督教化运动的高潮,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到1794年年中,全国几乎已经找不到一处公开的基督教活动的场所。材料二:(法国)这种大同合一的政治一体化要求,首先从“称呼革命”开始。一夜之间,行政命令各色人等统统放弃旧式称呼,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一度引起众多纠纷。材料三:嫌疑犯律(1793年法国)第一条:对于现在共和国境内尚属于自由的一切嫌疑犯,在本法令公布之后,应立即加以逮捕。第二条:有下列情形者均视为嫌疑犯:(1)凡行为、关系、言论或著述表现拥护专制统治、联邦制及敌视自由者;(3)被拒绝发给爱国证者;(4)被国民公会或其特使停职或撤职而尚未复职的那些官吏;(5)属于前为贵族无论其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或亡命者的代理人而未经常表现其热爱革命者问题: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2分)革命体现启蒙运动哪些基本原则?(2分)(2)依据材料回答,1793年法国革命呈现怎样的发展倾向?(2分)(3)你如何评价上述三则材料?(15分)上海市十二校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5分;第130题每题2分,第3135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23456789101112131415BCBCDBBDACAADB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DBDBDABCCDCCAD以下每题3分3132333435ADACC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1)吉尔伽美什、罗摩衍那、荷马史诗(列举两部给1分);一般都掺杂神话传说,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者重要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由口头创作到加工定型而成,具有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任意3点3分)。【划4行】(2)摩诃婆罗多不仅是一部世界文学瑰宝,而且也可以从中了解当时印度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分)。材料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即严格的等级制度(1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规定娶不同数量的妻子以及同一家庭不同种姓的妻子地位高低,显示了不同种姓的社会权利是不平等的(2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不可以娶首陀罗为妻,即使结婚他们所生的孩子以及本人都要遭到谴责,说明了种姓制度实行内部联姻,排斥外人。这种情况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不利于印度社会的长远发展(2分)。显然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印度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但摩诃婆罗多作为史诗毕竟是文学作品,掺杂着神话传说,带有艺术的虚构和夸张。因此,在作为史料应用时,需仔细辨别,应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2分)【划11行】37、(1)政治上汉武帝抑制相权,建立内朝制度;创设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任意两点2分)。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1分)。教育上设五经博士、太学和地方学校研习儒学,为儒家学者入仕开辟通途(1分)。对外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或天山南北地区遂与内地联为一体)(任意一点1分)。【划6行】说明:如果学生以举例的形式回答没有叙述成句,建议加大扣分力度,另外以上分数阅卷老师也可以微调。(2)光绪帝在位时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支持戊戌变法却遭遇政变而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任意四点4分)【划5行】(3)皇帝得分从高到低折射出清王朝由盛而衰(或皇帝的个人能力很大程度影响了王朝的兴衰)(2分)。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改革,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或君主立宪制),以法治取代人治(3分)。【划5行】38、(1)网罗了天下俊才(或选拔了很多人才)(1分),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1分),抑制了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1分)。【划4行】(2)以下三种决策及理由均同等赋分:【划6行】决策之一:废除(1分)。(四书五经、八股文)当时的科举制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2分);(新政推行)科举制无法提供“新政”急需的人才(2分);(招生困难)绝大部分人醉心于科举,新式学堂举办艰难。(2分)决策之二:不能废除(1分)。(朝廷尊儒学)从根本上损害儒家思想地位,进而危及朝廷统治(2分);(几百万人自幼学习科举技能)会造成极大地社会动荡(2分);(近千年来科举选官)无法保证官员选拔的相对公平公正(2分)。决策之三:不立即废除,待时机成熟再废除(1分)。举出不能立即废除的理由(参照不能废除的理由),然后列举时机成熟后一定要废除的理由(参照废除的理由,两方面理由总得分不超过6分)。(3)制度的兴与废都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任何一个制度不可能永恒不变,需要与时俱进;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需要设计者的智慧与创新。(任意一点3分,或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划2行】39、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2分)说明:上述内容学生如果渗透在下列叙述中也给分。英国完成从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进入蒸汽时代,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成为“世界工厂”,并建立起现代工厂制度。(3分)法国工业化进入完成阶段,建立起以机器为主导的现代工业。(2分)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的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为美国资本主义(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2分)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2分)【划12行】40、(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成为推动革命的战斗号召(2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等(2分)。【划4行】(2)极端化(或趋向恐怖、激进等)(2分)【划1行】(3)张堰中学2013届的学生答案,仅供参考。(15分)【划20行】答案1:革命运动需要的不仅是高涨的革命热情,更需要冷静、理性和信仰。法国大革命的初衷无疑是正确的,但最终却成为了一场恐怖与激进的暴力运动。这是缺乏冷静和理性的表现,这同样也是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新旧思想猛烈碰撞下所产生的过剩的敌对心理和强烈的革命欲望。启蒙思想严厉批判了天主教会,法国人民也同样被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折磨地苦不堪言,人们对天主教会的厌恶和批判由来已久,所以革命爆发后,教堂自然承受了所有的怒火,非基督教化运动兴起之后,“几乎全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成为了理性庙”。到1794年,基督教会似乎已经消身匿迹。基督教会虽然有很大的封建性质和落后性,但作为一个宗教天主教不应该被赶尽杀绝,这违背了“信仰自由”的理念。天主教会值得批判,但基督教这个宗教却不能因此而被封杀,这固然是人们的不理性,缺乏冷静,过于激进,但也反映了基督教引起的民愤,更表现了新思想对旧文化的过分仇视。与此同时,社会习俗也在进行剧变,人们一律以公民相称,但有些激进的妇女“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一度引起众多纠纷”,这就有些过分了,他们强迫其他妇女支持女权运动,却忽视了他人感受,忽视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带有暴力和无理性的激进色彩,但这一切根源在于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迫害和遭遇的不公,是新思想对旧习俗的仇视。七月颁布的嫌疑法律也值得深思,法令规定一切反革命、仇视革命或对革命热情不足者,均在被逮捕之列。这里所认为的“嫌犯”多有不合理之处。比如“属于前为贵族,无论其夫、妻、母、子、女、兄弟、姊妹或为亡命者代理人”,这些人仅仅因为与贵族有关系,就被列入名单之内,成为了“疑犯”,未免有些偏颇,他们也许并不反对革命,仅因世系就判罪,这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合理的,人们有些过于激进了,这里表现出的也是新兴思想对于的旧的社会特权阶层的一种过分的仇视与反抗。革命的激进与恐怖,来源于人民对于旧文化、旧礼教、旧制度的厌恶、鄙弃。这也反映了新思想、新文化、新制度与旧社会的碰撞,新旧两者的碰撞,必然导致后者的崩溃,而前者又迫不及待地试图建立新的社会、势必会造成对旧社会过分的仇视与改造。答案2: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推翻了腐朽的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使得启蒙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革命激进化与极端化的发展造成了广泛的恐怖引发了多数人的暴政。呈现出非理性化的倾向。法国大革命发生后,出现了大规模的非基督教化的运动,所有的教堂都被关闭,而被改成了理性庙,从中可以看出,启蒙运动所宣扬理性思想的影响,但反对基督教并不符合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伏尔泰主张宗教宽容与信仰自由,但反对基督教违背了这一自由,又与理性相驳,可以看出革命的非理性化趋势。而革命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各层面,社会习俗也随之改变,各色人一律以“公民”自称,体现出了人人平等的理念,但强迫所有妇女都穿长裤,戴红帽则体现出革命正朝激进化发展的趋势。嫌疑法律的颁布正式表明革命已经失控,法令将所有反对革命的人一律剥夺自由,以自由之名反对自由,已与启蒙思想所宣扬的理性思想背道而驰。虽然人人平等,但被视为反对革命的人却无法享受这份平等与自由,革命逐渐演变为多数人的暴政。法国大革命虽然推翻了专制政府,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但革命的非理性发展却引发了恐怖与暴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