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31851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八年级 地理下册 2018 年最新 教案全 授 课 进 度 安 排 表 章 节 内 容 课时 周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 地理差异显著 2 四大地理区域 2 1 1 自然特征与农业 2 2 2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2 3 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2 4 4 祖国的首都 北京 2 5 第六章 北方地区 5 单元回顾及检测 1 6 1 自然特征与农业 2 6 7 2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2 7 8 3 东方明珠 香港和澳门 2 8 9 4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 2 9 10 第七章 南方地区 5 单元回顾及检测 1 10 1 自然特征与农业 2 11 2 干旱的宝地 塔里木盆地 2 12 第八章 西北地区 3 单元回顾及检测 1 13 1 自然特征与农业 2 13 14 2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2 14 15 第九章 青藏地区 3 单元回顾及检测 1 15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1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2 做负责任的大国 2 16 期 末 复 习 全册教材整理与复习 2 17 期 末 测 评 考 试 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 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 淮河 并说明秦岭 淮河一线的意义 3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 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读图 析图能力 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 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 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 启发式讲述 学生活动 探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地图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 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 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 那么 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 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 况好吗 学生 好 同学们鼓掌欢迎 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 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 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 河流 建 筑 饮食等状况 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 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都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 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 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 通过阅读图 5 1 分别讨论我国自南 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 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 观差异 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 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 1 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 气温 纬度逐渐升高 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 降水 距海越远 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 地势 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逐级下降 总结 我国气温 降水 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 过渡 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环境差异的基础上 人类 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板书 2 人类活动方面 衣 食 住 行的差异 阅读 阅读第三页文字与 阅读材料 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 城市 交通 东密西疏 经济 东部高 西部低 活动 同桌间演示图 5 2 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 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 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 展示节日 农业生产 饮食等图片 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 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 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尤其是山脉 秦岭 淮河是我国 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板书 3 地理分界线 秦岭 淮河 课堂活动 活动一 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 5 3 5 4 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 1 归纳 秦岭 淮河 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多媒体展示 南方 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 让同学们做活动 2 了解 秦岭 淮河 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 要意义 活动三 让同学们做活动 3 分析 秦岭 淮河 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 差异的主导因素 师生小结 活动中 了解到秦岭 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 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 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且更加具体 下面来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真是多媒体练习题目 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 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 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一部分 今后 我们 主要学习不同区域的位置 自然 人文环境等 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 好 奇心去认识大中国 作业布置 完成 初中区域地理导学 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 地理差异显著 1 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 气温 纬度逐渐升高 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 降水 距海越远 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 地势 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逐级下降 2 人类活动方面 衣 食 住 行的差异 3 地理分界线 秦岭 淮河 2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增城根据发展方向的不同划分了各个区域 南部的新塘 永宁地区是经济区 中部的荔城中心为文化 行政区 北部的派潭 正果 小楼主要为自然生态区 我们学校在增城的中心区 请一位新塘的同学说一下新塘跟增城中心区的差异 学生 讲授新课 同学们学习的知识越多 对于地理的差异描述也越来越具体了 增城区内也存 在页很大的差异的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 为了方便认识 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 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我 国根据气候 干湿 温差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划分了气候类型区 干湿区 温度 带等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 提问 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大区域有 哪四大区域吗 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学生 阅读 思考并回答 师生归纳 综合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 北方地区 南 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板书 二 四大地理区域 1 标准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的特点 2 四大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展示 多媒体展示 四大区域的分界线 具体位置 范围 名称 活动 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我国四大区域 同学们也可以观察书本 P6 图 5 5 下 面小组为单位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完成活动 1 2 3 学生 观察 讨论并 汇报小组成果 师生归纳 通过我们的观察 了解到四大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主要有 降水 气温 地势等 过渡 既然四大区域的划分跟降水 气温 地形地势有关 下 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 气候特点 究竟各个区域有哪些地形 和气候类型呢 板书 活动 请同学们观察图 5 5 利用学习过的知识 把表格完成 提问 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 那么南方跟北方的气候差异是什么因素影响的 学生 纬度因素 3 提问 北方跟西北地区纬度位置相差不大 为什么北方是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 是大陆性气候呢 学生 海陆因素影响造成的 提问 青藏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 地形因素影响的 总结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以及回答 我们基本能掌握影响中国地理差异的因素 拓展学习 下面看看大家对四大区域了解多少 请同学们呢完成 区域地理导 学 P4 综合题 2 并思考原因 学生 完成练习并汇报答案以及发表见解 教师适当给予引导 课堂练习 完成多媒体练习题 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 今天您的收获是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 学生 分享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 完成 初中区域地理导学 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二 四大地理区域 1 标准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的特点 2 四大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教学反思 4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利用地形图 找出北方与南方 青藏 西北地区的界线 指出北方地区的范 围 2 掌握北方地区气候 地形 子让景观等自然特征 3 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 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 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 整理资料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 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 进一步树立 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 2 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教学难点 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 2 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启发式讲述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 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 B C 2 其中 B C 两地区的分界线 是 是 小结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通过练习看来 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 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 5 展示 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 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阅读 阅读第 8 页第一段的文字 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学生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过渡 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 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 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板书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北方的概况 1 范围 2 地形 3 气候 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图 6 3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 9 页的文字 归 纳北方的范围 地形 气候 学生 完成学习任务并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教师 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划重点内容 板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过渡 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错 能把北方的范围找出来 区域的位置 确定下来 因此三大地形区能清晰可见 所以北方的主要地形我们也能确定 气候类型也 没问题 下面我们来完成第 10 页活动题 通过活动分析 我们来认识北方的 气候差异 活动 观察图片并回答 学生 完成活动任务 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过渡 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 学以致用 通过活动我 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 好 在气候 地形等影响下 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 成因是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 板书 二 黑土地 黄土地 1 土壤 学生 举手发言 归纳并板书 1 土壤 东北 黑土地 冷湿环境 华北 黄土地 冲积扇平原 教师小结 东北地区的冷 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 黄河 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 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 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 所以东北 是黑土地 华北是黄土地 6 过渡 通过对北方土壤的了解 结合我们上学期学习过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 旱地为主 会种植什么作物 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 11 页文字 了解北方的农业 学生 阅读并发言 归纳并板书 三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旱地 1 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 小麦 玉米 谷子 经济作物 甜菜 棉花 大豆 2 问题 春旱 3 措施 南水北调 节水农业 师生活动 完成 12 页活动题 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题目 学生思考并回答 作业布置 完成 初中区域地理导学 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地理概况 1 范围 2 地形 3 气候 二 黑土地 黄土地 1 土壤 东北 黑土地 冷湿环境 华北 黄土地 冲积扇平原 教学反思 三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旱地 1 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 小麦 玉米 谷子 经济作物 甜菜 棉花 大豆 2 问题 春旱 3 措施 南水北调 节 水农业 7 第六章 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加深认识东北三省的范围 位置 能归纳地形 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 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 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 的影响 3 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 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4 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 工业发展条件 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阅读 整理 运用资料的能力 2 通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 通过课堂活动 课堂练习 增强学习兴趣 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 加深学生对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认识 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与 环境保护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1 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 2 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述法 练习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回顾 根据北方地图 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的气候 三大地形区 土壤类型 耕作类型 农业作物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教师小结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 征以及农业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 看看 里面的环境跟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提问 什么是白山 黑水 学生 发表看法 教师 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 长白山 黑水是指 黑龙江 说到东北三省 大 家想到什么 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8 学生 各抒己见 教师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 包括范围 地形 河流 气候等特征 学生 小组通过观察 归纳 小组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 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 范围 黑龙江 吉林省 辽宁省 东北三省 2 3 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季降雪多 多媒体展示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基本了解了东北的概况 下面来看屏 幕 欣赏东北的自然特征 课堂活动 通过大家小组的探讨以及汇报 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归纳 相信大家 基本对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有了深刻了解 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完成 16 页活动 题 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教师 简单解释雪期始期和终期以及雪厚数据 学生 观察地图 根据活动题目 发表小组看法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提问 根据小组的共同学习以及活动探讨 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我们 基本能掌握 下面我们思考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展示 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对东北三省穿 住等特点 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 分享 作业布置 完成 初中区域地理导学 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6 2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 范围 黑龙江 吉林省 辽宁省 东北三省 2 地形与河流 3 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季降雪多 9 第二课时 讲述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 生活 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 了解东北三省 北大荒 到 北大仓 的变化 板书 二 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 阅读 阅读书本 17 页文字 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 阅读 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 多媒体展示框架图 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 板书 1 农业发展的条件 人口 河流 气候 科技 提问 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 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 些 学生 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 2 主要农作物 小麦 玉米 大豆 水稻等 展示 图 6 18 东北三省人口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过渡 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 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 生产基地 开发能带来发展 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开发 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 学生 阅读书本 18 页 并归纳生态问题 教师指导并板书 3 生态问题 湿地锐减 生态恶化 10 过渡 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 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学生 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 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 4 合理开发利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 过渡 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 展示 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 工业之最 的图片和资料 导入我国最 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东北三省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 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 教师 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板书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 发展条件 资源 科技 政策等 阅读 图 6 20 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学生 观察图片并总结归纳 师生归纳 东北三省工业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 讲述 东北的工业在我国地位重要 对我国奉献甚大 但发展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 资源枯竭 设备老化 产业结构单一等 对于这样的 东北现象 国家出台了政策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板书 2 问题 资源枯竭 设备老化 产业结构单一等 3 政策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提问 同学们 你们认为怎样振兴 学生 畅所欲言 教师适当引导 课堂活动 1 对于 活动 第 1 题 首先告诉学生城市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然后让学生完成 第 1 题 要引导学生从铁路 水路两方面分析 总结工业中心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 地区 2 对于 活动 第 2 题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图 6 20 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矿产 资源 说出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 然后再对教材图 6 21 分析主要矿产地和铁路 线的关系 并让学生充分讨论 积极发表甲 乙修建铁路的可能原因 11 3 对于 活动 第 3 题 分析的思路首先依据教材图 6 22 明确该城市的主要工 业部门 再依据教材图 6 20 找出该城市的主要自然资源 然后分析两者的对应 关系 教师先选择其中一个城市为案例讲解 剩下的城市由学生完成 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相关练习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 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吗 或者你可以分 享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学生 分享收获或提出疑问 教师适当给予指导或给 予解疑 作业布置 完成 初中区域地理导学 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二 从 北大荒 到 北大 仓 1 农业发展的条件 人口 河流 气候 科技 2 主要农作物 小麦 玉米 大豆 水稻等 3 生态问题 湿地锐减 生态恶化 4 合理开发利用 建立自然 保护区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 发展条件 资源 科技 政策等 2 问题 资源枯竭 设备老化 产业结构单一等 3 政策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教学反思 12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地图分析 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 2 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 自然环境的关系 3 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4 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 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 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阅读 整理 运用资料的能力 2 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 根据资料 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并认识应对措施 4 通过课堂活动 课堂练习 增强学习兴趣 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 落实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 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 通过了解黄土风情 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培养爱国情怀 通过区 域环境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 激活课堂气氛 增强学习的热情 并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 1 黄土高原的成因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述法 练习法 演示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视频 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信天游 视频 让学生感受黄土风 情 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 讲述 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 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 黄土高原地区 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 历史文化 民风民俗 地貌特征 环境 问题以及措施等 学习任务比较多 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 知识 分析学习地理现象 讲授新课 板书 一 文明的摇篮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 23 25 页的内容 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 请共同归纳主要的知识点 学生 阅读 讨论 教师巡堂并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适当给予指导 13 教师 请小组在黑板上把小组的探讨结果板书出来 剩下的同学完成 25 页活 动题 学生 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 评价小组板书 纠正 归纳 整理 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板书 一 文明的摇篮 1 位置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南低秦岭 2 地形 高原 3 河流 黄河 黄河流域 4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5 对历史文明 风俗的影响 教师 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学习 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历史文明 民 俗风情等有了初步的 了解 这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面我们通过 25 页的活动题 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 色的民风民俗 看看这些 黄土风情 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展示 展示图片并请学生举例分析 学生 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气候 地形 土壤 河流情况等解释图片现 象或举例分析黄土高原民风民俗的来源 教师小结 通过大家一起的探究分析 我们对黄土高原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家都清楚知道黄土高原地表有着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 那么大 家知道黄土高原表层的黄土怎么来的吗 学生 各抒己见 教师 同学们都有个人的看法 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 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 自己的看法是可靠的 对于黄土的来历 我们来认识前人的推测 风成说 板书 二 风吹来的黄土 1 风成说 14 学生 阅读教材 26 页 阅读材料 认识 风成说 课堂活动 通过阅读 请同学们继续来完成 27 页活动题第 1 题 学生 阅读活动题材料 思考并分析材料说明的情况 1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 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2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 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3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教师 好 通过阅读理解 风成说 对黄土高原中黄土的来历这样一种解释 大家认同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关注下去 过渡 我们知道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由于黄土土质疏松 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 因此形成了地表破碎 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 下面我们来阅读图 6 29 认识黄 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板书 2 地貌特征 地貌破碎 沟壑纵横 3 形成过程 展示 展示图 6 29 为学生解释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课堂练习 完成多媒体展示的练习题 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一起学习 黄土高原的历史文明以及环境特征都基本了解 了 重点把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以及 风成说 的看 法 和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风民俗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知识框架把握重难点 下一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 希望同学们预习 作业布置 完成 初中区域地理导学 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一 文明的摇篮 1 位置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南低秦岭 2 地形 高原 3 河流 黄河 黄河流域 4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5 对历史文明 风俗的影响 15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材 29 页活动题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1 阅读图 6 34 说出水土流失于地表植被的关系 学生 观察图 初步了解植被覆盖越高 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 水土流失的状 况相对不会特别严重 2 讨论不同的土质 沙土和黏土 不同的坡度 陡坡和缓坡 不同的降水 强度 暴雨和小雨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学生 判断 讲授新课 讲述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主要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通过 活动分析和判断 我们简单了解到水土流失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归纳 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阅读教材 28 页 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 请同学 们小组内完成阅读理解 学生 小组讨论 归纳并反馈 教师 适当引导并板书 板书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三 严重的水土流失 1 原因 过渡 通过大家的合作探讨 相信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了一定的 了解 下面我们继续要探讨 水土流失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请同学们看多媒 体展示的图片 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 展示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 一边展示图片 一边引导学生归纳水土流失的后果并板书 板书 2 后果 带走肥沃的土壤 破坏农田 村庄 生态环境恶化 河流含沙量 上升 淤塞河床等 过渡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流域 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明 的发祥地之一 有环境问题一定要寻找解决措施 请同学们为治理黄土高原的 水土流失献策略 下面看哪个小组想到的策略最多 学生 思考 整理小组想 法 教师巡堂并给予指导与肯定 教师 请小组发表看法 并归纳板书 板书 四 水土保持 1 方法 16 活动 同学们的看法非常好 下面我们来阅读 3 31 页活动题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生 阅读理解 教师 凡事需要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进行 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一项长期 的工作 坚持长期进行 相信一定有效果的 我们来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的成效 展示 多媒体展示图 黄土高原变绿了 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 小结 同学们的学习也一样 需要坚持不懈的态度 努力奋发 相信一定有收 获 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巩固知识点 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的学习到这里 通过板书 我们能清楚今天的知识框架 重点把握水土流失的原因 危害以及措施 作业布置 完成 初中区域地理导学 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三 严重的水土流失 1 原因 四 水土保持 1 方法 教学反思 17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 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 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 要评价 2 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 整理资料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 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 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 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 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 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景观图片等 课型 综合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 北京奥运歌曲 北京欢迎你 视频 吸引学生注意力 营造良好的课堂 学习气氛 讲述 通过视频 我们应该清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区域是 北京 我国幅员辽阔 面积广大 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 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 其中最高级别的共 34 个 分别为直辖市 4 个 省 23 个 自治区 5 个 特别行 政区 2 个 那么 大家知道在这 34 个省级行政区中 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 个吗 学生齐答 北京 对 北京 北京简称京 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 有谁去过北京 请举手 好 我们请 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 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 但还不全面 不系 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 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与它的位置 范围 地理环境等密不可 分 学生活动 请大家阅读图 6 42 北京的地形 和图 6 44 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 示意 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 讨论 回答以下问题 黑板副板书 18 1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 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3 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 有什么特点 4 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副板书 1 地理位置 2 地形地势 3 气候 4 河流 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根据时间要求 可安 排 1 2 组讨论 1 2 题 3 4 组讨论 3 4 题等 提问 小组代表回答 组员补充 略 总结讲述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 东部距渤海 150 km 东南临天津市 其 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 40 N 116 E 北京市面积 1 68 万 km 现有人口 1961 9 万人 2010 年 板书 一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 板书 纬度位置上 北京位于暖温带 半湿润区 干湿适中 海陆位置违约 居于内 陆 但距离海洋较近 交通位置上 海路交通便利 对外联系方便 2 地形 板书 指图 显示北京市地形图 讲述 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 板书 地势较高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 是太行山的余脉 由几条东北 西南走向的 褶皱山岭组成 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 2303 米 是北京的最高峰 北部山地 属燕山山脉 统称军都山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 雄伟 壮丽 越山地 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 西与黄土高原衔接 在重叠的群山之中 由于河流侵蚀 形成了不少隘口 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 板书 的西北角 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 平原大部 分为山麓冲积扇 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 平原东南地势低洼 属于冲积 平原 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板书 3 北京的气候 显示北京市气候特征文字 讲述 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秋短 冬夏长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 多风 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 形成 7 8 月间的高 温多雨天气 夏季降水占全年的 70 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秋季云淡 天高 气爽 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 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 经常出现大风 降温 寒 冷 干燥天气 板书 4 北京的河流 讲述 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 板书 永定河 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 条大河 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 汇入海河 最终流入渤海 注 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 内容的详略程 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 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综上所述 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 完成 35 页活动题 提问 学生回答 略 归纳讲述 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9 2 1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 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 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 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 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 和平年代 适宜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 3 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 原材料基地 南邻粮 棉 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 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 这些区域 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 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 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 金 元 明 清先后在此建都 新中国成立后 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问 作为一国之都 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板书 二 政治文化中心 活动 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 6 40 6 41 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 国的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提问 学生回答 略 归纳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 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北大 清华 人大 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 和科研机构 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 各类博物馆 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 国际组织代表机构 海外企业代表机构 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 各种国际会议也在 此频繁召开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 地形 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 知道北京位 置优越 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北京 作为中国的首都 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反馈练习 1 填空 1 北京位于 平原北部边缘 2 北京属典型的 气候 其特点表现为 3 北京的地势表现为 高 低 三面环山 东南方向是 平原 2 判断 1 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2 北京是个内陆城市 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3 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4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 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3 选择 1 北京西隔 山就到 高原 A 太行山 内蒙古高原 B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C 太行山 黄土高原 D 大兴安岭 黄土高原 2 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20 A 钢铁工业中心 B 经济发展中心 C 政治文化中心 D 国际交往中心 答案 1 1 华北 2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 冬夏长 春秋短 3 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华北 2 1 2 3 4 3 1 C 2 CD 作业布置 完成 初中区域地理导学 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一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暖温带 半湿润区 海陆位置 居于内陆 但距离海洋较近 2 地形地势 华北平原的西北角 西北向东南倾斜 3 气候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秋短 冬夏长 4 河流 海河水系 最终流入渤海 二 政治文化中心 1 全国政治中心 人民大会堂 中共中央 国务院等 2 全国文化中心 北大 清大 科学院等 3 国际交往中心 外国大使馆 国际组织等 21 第六章 第一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 谁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 是什么 提问 学生回答 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 中心 讲述 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 同时也决定着它的 未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 板书 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 大都市两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 活动 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 6 47 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 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2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 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这样布局 提问 学生回答 略 归纳 讲述 1 北京建城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 建都 800 多年 板书 建 城时间早 2 至元 明两代 北京旧城的格局基本形成 北京旧城之所以这样布局 从自 然因素考虑 一主要是要利用现在北海和中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 因为城 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 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 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会影响城 市的布局 二是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 北京位于我国北方 冬季严寒且常刮西 北风 为了有充足的光照 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 坐北朝南成为城市布局的 主导方向 北京旧城的这种布局特色还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 将宫城 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 普天之下 惟我独尊 的封建帝王思想 面向南方 体现了 面南而王 的传统观念 承转 北京旧城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也曾不 断变化 活动 请大家阅读图 6 45 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 自辽代以来 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 2 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学生读图 分析 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自辽代以来北京古城的空间变化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 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 其次 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 向东扩展 至明清时又向南缩 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 元的长方形 至明清时期演变为 凸 字形 北京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 无论城址 如何变迁 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 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 活用水 因此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 水源的丰裕 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城址的变迁 承转 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 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为北京留下了许 多名胜古迹 板书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北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 游业 活动 请大家看图 6 46 说说你所了解的北京的名胜古迹 板书 请一两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几个景点 教师可适当介绍代表性景点 如天安门 故宫等 详细资料见备课资料 注意不要上成旅游课 承转 提问 每个中国人都有到北京旅游的愿望 都想亲眼目睹首都的风采 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国际影响力增强 人民收入提高 文化品味要 求提高 因此这几年到北京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 仅 五一 十一 黄金周期间 到北京故宫的日游容量达 10 万人次 给故宫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 这又出现 了一个新矛盾 这一笔历史文化遗产到底如何得以充分利用 同时又能妥善保 护 得以持续利用下去呢 板书 活动 请大家阅读 P38 建议 说说你的看法 22 归纳 承转 大家刚才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很好 有些想法还颇有见地 大 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归纳整理以后 寄到北京市有关部门 为北京的建设保护 做一份贡献 课本的第四点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 就是一个用现代化技 术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利用和保护这一对矛盾的好主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北京也在不断发展 那未来北京应如何发展呢 板书 板书 现代化的大都市 活动 请大家阅读 P39 课文及图 6 48 回答以下问题 1 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 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2 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3 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 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问 学生回答 略 归纳讲述 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 板书 如交通方便快捷 板 书 信息通达 环境优美 功能齐全 设施先进 文化 教育 科研水平很 高等等 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所在 是中国的象征 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 发展 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 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 所以在北京的建设 和发展中 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 这使得 北京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板书 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 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 北京一方面加 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 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 北京的城市布局 经济发展等各方面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决定了 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 我们相信 未来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齐全 环境优 美 交通便捷 历史与今天同现 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反馈练习 1 填空 1 北京建城的历史已有 年 2 北京旧城的格局形成于 两代 成 形 在这之前 旧城城区曾几度变 迁 引起变迁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3 未来的北京将成为一个 2 判断 1 北京是个文化古城 历史遗留建筑很多 严重阻碍了北京的发展 应坚决 拆掉 2 今天的北京城已一改过去的旧面貌 历史对北京的今天毫无影响 3 北京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为提高旅游收入 应延长营业时间 扩大游客 量 4 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 应加大工业发展的力度 答案 1 1 3000 2 元 明 凸 水源 3 现代化大都市 2 1 2 3 4 作业布置 完成 初中区域地理导学 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23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 二 历史悠久的古城 1 建城时间早 2 北京著名的历史古迹 三 现代化的大都市 1 北京的交通发展 2 现代化都市的建设与发展 教学反思 24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出南方的范围 2 掌握南方地区气候 地形 自然景观灯自然地理特征 3 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 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 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 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 通过课堂活动 课堂练习等方法 巩固知识的同时 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 生活的影响 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观 2 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1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 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南方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法 指导自学法 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 多媒体播放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 农田景观图片 初步引导学生感 性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导入新课 讲述 生活在南方 除了我们日常所观察到的 通过南方景观图的欣赏 我们 对南方地区的环境更加熟悉了 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居住的南方地区 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 板书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活动一 利用教材 45 页图 7 3 南方地区的地形 学生自行在图上找出南方地区 的地理范围 学生完成观察地图并发言 略 教师指导并板书 1 地理范围 秦岭 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 25 活动二 多媒体展示教材 45 页图 7 4 南方地区东西地形差异的三幅图 学生小 组合作在图 7 3 地形图上找出三处地形区的大致位置 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这 三副插图反映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使学生认识地形差异是南方地区自 然环境内部差异的显著标志和形成基础 指明学生 在多媒体地图上把三处地形区指出来并归纳地形特征 教师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板书 2 地形 复杂多样 西部 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 交错分布的平原 低山 丘陵 沿江 平原和三角洲 过渡 地形上南方地区存在着东西地形的差异 就气候类型而言 南方地区大 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请同学们观察我国气温以及降水图 归纳南方的气 候特征 学生 观察图片 阅读教材 归纳南方气候特征 教师指导并板书 2 气候 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温暖湿润 水热充足 湿热 讲述 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 了解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是湿热 由于水热 充足 这里植被常绿 湿热的环境发育了红色的土壤 因此南方被称为 红 土地 板书 过渡 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 对气候也有影响 因此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红 壤的 请同学们阅读 阅读材料 了解四川盆地以及云贵高原 学生 自主学习阅读材料 了解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理特征 活动三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46 页活动题 过渡 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我们已经认真地了解过了 这样的自然环境下 发展怎样的农业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农业 板书 二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展示 丘陵地区 平原地区农业景观图 师生共同归纳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 主并板书 1 类型 水田农业 展示 南方地区农作物图片 请同学们归纳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指导并板书 粮食作物 水稻 经济作物 甘蔗 油菜 橡胶 茶等 活动四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48 页活动题 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课堂反馈练习 26 1 南方位于 以南 以东 濒临 2 主要的四大地形区 3 气候 特征 4 农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5 下列表示南方农作物的一组是 A 小麦 玉米 谷子 高粱等 B 水稻 油菜 甘蔗 橡胶等 C 小麦 棉花 谷子 甜菜等 D 青稞 小麦 棉花 葡萄等 6 农作物收获次数的多少 与该地区生长期的长短有关 据此判断 下列地形 区农作物收获次数最多的可能是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答案 1 秦岭 淮河 青藏高原 东海南海 2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3 亚热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 4 水田 水稻 甘蔗 油菜 橡胶 茶 5 B 6 C 作业布置 完成 初中区域地理导学 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 地理范围 秦岭 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 2 地形 复杂多样 西部 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 交错分布的平原 低山 丘陵 沿江 平原和三角洲 3 气候 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温暖湿润 二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 类型 水田农业 2 作物 粮食作物 水稻 经济作物 甘蔗 油菜 橡胶 茶等 教学反思 27 植被常绿 红土壤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3 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地图 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 获取 分析及评价能力 2 阅读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 下游景观图 对比分析和归纳 本区内的区域差异 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3 通过教材活动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 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 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 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一名同学朗读教材 49 页第一段的文字 将学生带入长江三角洲这一地区的 学习中 然后提问学生 说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印象 学生自由分享 教师 总结并板书 板书 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讲授新课 一 江海交汇之地 板书 1 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 7 13 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致范围 板书 并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 读图思考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 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板书 一 地理范围 上海 江苏省南部 浙江省北部 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并发表小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 气候 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温和 少雨 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 地形 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 地势平坦 河湖 河网密集 湖泊众多 土壤 肥沃 28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并总结 结合地图以及以往学习过的知识 我们 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气候温和湿润 土壤肥沃 是我国传统 的粮食产区 同时河网密集 湖泊众多 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因此这 里自古就是我获著名的 鱼米之乡 板书 二 区域优势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地形 平原为主 地势平坦 河湖 河网密集 湖泊众多 土壤 肥沃 2 结合教材图 7 13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 江 海 从而进一步理解标题中的 江海交汇之地 的含义 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 江海交汇之地 长江中下游 联系内陆地区 濒临黄海 东海 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51 页活动题第 1 第 2 题 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 及时引导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地理范围以及自然环境 包 括 气候 地形 河流 土壤等 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此外我们需要分析长江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 了解河流上 中 下游对区域的影响作用 作业布置 完成 初中区域地理导学 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一 江海交汇之地 一 地理范围 上海 江苏省南部 浙江省北部 二 区域优势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地形 平原为主 地势平坦 河湖 河网密集 湖泊众多 土壤 肥沃 三 江海交汇之地 濒临黄海 东海 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 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的图片 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血多城市 都有悠久的历史 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 而且在当代的发 展也很迅速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师生互动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 而且在当代的发展也很迅速 师生共同列举名城并板书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 经济发展 水平最高的地区 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 29 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板书 由此转入对教材图 7 19 的分析 让学生 读图 分别找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数量 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总结并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