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看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930427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看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看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看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了解中外历史上重大的改革活动,学会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分析、认识、评价每一次改革。 2、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比较等方法深层把握不同改革的共性与差异性,从而形成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课程标准:,1,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看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曾经相似“富强”梦,3,改革是什么?,为什么要改革?从根本上而言,改革改了什么?改革的目的什么?,4,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二者是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关系 (包括经济运行体制)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或束缚时,才有进行革命或改革从而解放生产力的必要; 另一方面,只有通过革命或改革,解除生产关系,才能使生产力更好的发展! 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邓小平,5,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革除社会弊病,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什么?,6,中外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改革,7,改革的类型?,8,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从改革的性质看:,9,从改革的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 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等。 认识:对于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几场改革,虽发生在不同国度,但有其类型上的共性;同时即便是同一国度的改革,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性质各异,结果又千差万别,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10,梦醒命运已不同,11, 成功: 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 失败: 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 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败。,改革的结果,12,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明治维新 中国:商鞅变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失败的改革: 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13,命运不同的原因,14,明治维新是一场大规模流血的暴力革命,而不是和平改良;通过战争,扫除了腐朽势力,日本才得以全新的面貌励精图治,奋发求强。对比之下,中国的洋务运动是通过太平天国战争,改组了清统治集团后,进行的经济方面慢步调整的改革。 罗肇前:中日两国近代化殊途原因,15,明治维新是一种国家的行为,自始至终贯穿着国家政权的权威: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实现了领导核心的转换,将政治权力集中于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具有改革意识的下级武士的手中。他们相信即使现代化意味着丧失他们的特权也是值得向往的。因此,国家政权掌握在下层武士手中,对改革是相当有利的。 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始终缺乏有力的规划和领导:洋务运动时期虽然名义上有清政府的各项政令及总理衙门的管理,但实际上只是李鸿章等人在地方上的各自为政,兴办“洋务”,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力量分散,难以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威胁 何明良:浅论中国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差异性,16,明治政府在经济方面首先改革了土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并推行了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货币地租制度。在工商业方面,明治政府成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直接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使日本的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洋务派首先创办的是军事工业,而不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之后创办的民用工业其目的也不是单纯为了“求富”,而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因此,得不到广大人民的赞同。中国洋务运动在国家出资兴办近代企业后,则实行垄断经营,排斥商人投资新式企业 。 摘编自董以山: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17,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凡是违背的,注定要失败。 改革派与反对派的力量强弱,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主要是由于反对派力量太强,如戊戌变法的失败。 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改革措施是否得以有效贯彻。如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一成一败。 改革者个人素质的高低,是否善于用人。 其他因素:国际环境、统治者的支持、人民思想的解放程度,有利时机的把握等,18,19,20,(1)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的曲折性: 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改革过程中,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会演变成生死较量,因而改革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对改革的几点认识,21,(3)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一要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看改革是否被中断。 即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4)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对改革的几点认识,22,A.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3,关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的改革,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从经济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比封建制度强大得多的技术力量; 17世纪以来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民主的统治形式和政治制度。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 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迫于资本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全方位的压力和示范作用的冲击,欧洲的俄国和亚洲的日本先后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并缓慢地走上了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社会变革之路。,24,关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的改革,19世纪中后期,在民族危机的冲击下,中国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也兴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有利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和阶级矛盾的缓和,使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25,【典型例题】,根据历史重大改革回眸相关内容,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 第二,改革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富国强兵的一种选择 第三,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途径 请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各举一例并进行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第一方面:欧洲宗教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第二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第三方面: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近代化。,26,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对美国、俄国、中国三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及认识,(1)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俄国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8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932年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政;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2)认识: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27,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封建的生产方式出现。新兴的地主阶级通过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逐渐建立了封建制度。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政权。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重要的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经过改革变法,各国封建制度陆续建立。其中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专题知识点拨】,28,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比较,1.相同点: 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变法者的个人命运相似: 商鞅被杀; 王安石被革职,后又被迫辞职。,29,2.不同点: 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根本目的不同: 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不同: 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不同: 商鞅变法成功; 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