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六大问题剖析及应对策略.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0086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建设六大问题剖析及应对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智慧城市建设六大问题剖析及应对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智慧城市建设六大问题剖析及应对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智慧城市6大问题剖析及应对策略当前,随着信息社会的纵深化发展,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智慧城市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应用与展示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升级的重要力量。为了紧紧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2013年8月我国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正式把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战略,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2014年3在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又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及策略。所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概念导入期正式进入了务实推进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去实现各项建设目标。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在当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事实上,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体制机制、理念与应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核心资源开发、人才及管理架构、信息安全及标准规范体系等6大领域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能否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为了客观的了解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现对以上问题进行梳理,对背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1.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1.1背后原因剖析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资源作为核心要素的新型城市形态,其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简单应用,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城市管理服务及经济发展模式,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的很多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甚至相互羁绊。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管理运营模式,智慧城市系统化、智能化、一体化、最优化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需要城市管理服务模式做出适应性的改变,这必将与原有的体制机制及运营模式发生矛盾。事实上,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更多是来自于体制机制的束缚,很多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缓慢,甚至没有实质性进展的障碍主要是来自于体制机制的羁绊,具体问题现象及背后因素分析如表1所示:表1:我国智慧城市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因素1.2具体应对策略由于我国特殊的体制机制,使智慧城市建设受到了很大束缚,但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对固有的体制机制进行根本性的改变,这就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所以,根据以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建立以信息资源管理应用为重点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以此来促进体制机制问题的平衡性突破,即把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安全高效,从而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体制机制方面具体应对策略如表2所示:表2:解决我国智慧城市体制机制方面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2.理念与应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2.1背后原因剖析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形态,“新”就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改变了传统发展模式,尤其是利用新的理念及思维模式不断促进应用创新,适应了信息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在发展理念与应用创新方面还存在认识不足、作用不突出等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质量,具体问题现象及背后因素分析如表3所示:表3: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及应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因素2.2具体应对策略智慧城市是信息社会时代,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为支撑的必然产物,必须把新的理念与思维模式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否则智慧城市将失去生命力,其中互联网思维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智慧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且不断为智慧城市创新理念的提出打开思路。针对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在发展理念与应用创新方面不突出的现实问题,我们提出建立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加快各领域的应用创新,即充分互联网思维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取得质的提升,具体应对策略如表4所示:表4:解决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理念与应用创新方面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3.建设运营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3.1背后原因剖析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求资金量大,需要通过建立多赢的建设运营模式,才能充分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此同时,如何科学、巧妙的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以及安全与开放、盈利与公益等各方面关系,都将直接影响我国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建设运营。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务实推进期,建设运营模式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还不成熟,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遇到了瓶颈,具体问题及背后因素分析如表5所示:表5: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因素3.2具体应对策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主体仍是政府,显然这不是长久之计。由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的不成熟,无法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这将直接影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所以,按照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律及建设特点,我们提出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即建立以市场为主体、多样化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市民的积极性,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应对策略如表6所示:表6:解决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方面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4.核心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4.1背后原因剖析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以信息资源为主导,构建新的城市资源体系,实现城市的安全、高效运营。但是,由于理念、模式、技术等因素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在核心资源,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的进展不对,这极大降低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水平,具体问题及背后因素分析如表7所示:表7:我国智慧城市核心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因素4.2具体应对策略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且充分得到开发利用是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核心,没有信息资源的支撑,智慧城市就成了无源之水。根据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及现代信息发展趋势,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核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展缓慢的现实问题,我们提出建立以大数据系统为基础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机制,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质的提升,即以大数据系统建设为基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得到质的提升,具体应对策略如表8所示:表8:解决我国智慧城市核心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5.人才及管理架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5.1背后原因剖析人才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没有一个思路清晰的主导者及专业团队,即便拥有完善的规划方案及资金支撑,也是建设运营不好的。当前,由于受到原有城市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影响及人才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人才及管理架构不尽合理,也制约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具体问题及背后因素分析如表9所示:表9:我国智慧城市人才及管理架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因素5.2具体应对策略从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来看,其都有一个优秀的专业技术团队作支撑,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每一步都是思路清晰,从而保证智慧城市的稳步推进。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人才及专业团队比较缺乏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建立以CIO制度为重点的专业团队建设模式,形成良性循环的人才培育及管理体系,即通过实行智慧城市CIO制度,形成稳定、专业的团队,不断带动整个智慧城市人才体系的建设,具体应对策略如表10所示:表10:解决我国智慧城市人才及管理架构方面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6.标准体系及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6.1背后原因剖析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拥有一套完善的标准规范,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等。但是,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安全管理、系统应用等很多方面,并且又涵盖政府各个部门,建设标准规范体系比较困难。当前,正是因为缺乏完善的标准规范,影响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同时又直接影响到了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所以,我国智慧城市标准规划的不健全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整个智慧城市建设受到了巨大挑战,具体问题及背后因素分析如表11所示:表11: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及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因素6.2具体应对策略标准规范及信息安全体系的制定不仅为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而且可以快速带动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缺乏标准规范及信息安全体系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提出建立以标准规范为基础的支撑体系,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即通过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加快相关标准规范及信息安全体系的制定,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具体应对策略如表12所示:表12:解决我国智慧城市标准规范及信息安全方面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从上可以看出,由于我国智慧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涉及到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都还在探索实践当中,在体制机制、应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核心资源开发、人才及管理架构、信息安全及标准规范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本文根据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在智慧城市领域的系统研究及规划咨询实践经验,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尤其对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使智慧城市的各参与者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智慧城市相关问题的实质,并结合本文提出的一些策略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