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833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摘要:倾听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被列入口语交际的三大能力,倾听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笔者试从四方面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加以阐述,分别是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培养,结合写作教学进行培养,结合口语交际教学进行培养,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培养,从而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结合语文教学,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关键词:倾听能力 培养 语文教学 倾听,是指“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过程。”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是否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在每一学期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在新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倾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倾听能力的培养也有具体的衡量尺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探索。一、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倾听能力1、 在词语听记中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字词的巩固是必不可少的,而听写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听写顾名思义是先听后写,学生的倾听能力的高低是听写的前提。试想,如果学生连听写的内容都不清楚,他又该如何落笔呢?所以在词语听记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必须的,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而采取多种形式的词语听记方法,则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如在听写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的词语时,我先是按常规一个一个地听写一部分带生字的词语如绯红、诘责,接着说四字短语“油光可鉴、抑扬顿挫”的前两个字或后两字让学生写整个词,又先说词语落第的意思让学生听后写词语,或一连说两个或三个四个词语让学生听后写下来。在这样的听写过程中,学生听的注意力须高度集中,而且又要具备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方法才能完成上述的听写,从而也就在这听写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倾听能力。2、在课堂问答中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法和讨论法,在这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必不可少,但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却发现,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却难得静心去倾听他人的发言,不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或重复他人的见解,以致交流反馈的效率极低。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比如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听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然后判断出问题的核心或症结所,使学生一下子能够抓住“题眼”,有针对性地回答。其次,引导学生在倾听同学发言前先猜想同学会说些什么,再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并且在学生发言时有意以一些提示语加以引导,比如用上“我认为刚才的同学讲的主要是我的想法是”“我对刚才同学的发言有补充”“注意听他(老师)的想法和你的一样吗?”“你能比他说得更好吗?”等。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我注意创造情景,精心设计提问,有意变换提问的角度,吸引学生的倾听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3、 在朗读评价中培养。听和读是紧密联系的一对姐妹,倾听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对语言敏锐的判断分析能力,同时提高的便是他们对语言基调的把握,即朗读能力。所以,唯有学会倾听,方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反过来,在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朗读进行学习评价时,在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的同时,也就是学生倾听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听同学的朗读:你觉得他那里比你读得好?你还想他再读哪一句给你听听?读得够不够流利?有没有多字、漏字?等等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倾听中感悟朗读方法。如在练读海燕时,学生只知词语间该有停顿,但不知有一种“声断气不断”的朗读技巧,所以读得不到位,我就范读,演绎两种读法,让学生在再次倾听中有个明显的比较,让学生在倾听中明白地感觉到不同的传递。生因此读得很到位,而且有种恍然大悟的兴奋感。学生就这样在倾听中对比,学会了倾听不同的朗读技巧带来的效果,像“声断气不断”、“实读和虚读”等,同时也感受到唯有用心倾听后方能有这样的收获。朗读注重的是练,更注重的是倾听。在朗读评价及提高朗读能力过程中,倾听能力与朗读能力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4、 在想象体验中培养。文本是我们教学的基点,但阅读文本不仅靠学生自己的阅读,更需要倾听。教学中,关注文本时除了考虑学生的朗读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外,更要关注文本倾听的内容,挖掘文本中能够让学生倾听的元素,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精彩的瞬间。因为倾听,不仅是耳朵的事,更是心灵的事。因此在语文课中,经常让孩子们闭眼倾听,意在让学生在当下能全然投入,在倾听中展开想象,让思维无障碍地飞扬,能更好地让孩子们用心去想象文本留下的空白,更好地走进文本,从而加深 “阅读体验”,进而转为“审美想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倾听的美妙,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倾听能力。如在教芦花荡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第一、二段,让学生在倾听中想象当时的情景,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及体验,读起这段文字就更有感觉了。又比如在教桃花源记时,我对第一段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进行描绘,通过我的描述,学生在倾听中感受到了美景,从而更好地读懂了课文的意味。在这样倾听的过程中,学生须保持安静,用心聆听,并积极根据内容进行思维想象,这里既有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对自己倾听能力的提升。5、 在理解创造中培养。倾听品评能力是指倾听者对倾听内容进行欣赏、理解、判断、创新等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学生的倾听能力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因为那些倾听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往往能迅速地理解词义、句子,把握叙述顺序,概括主要内容,能迅速地抓住中心,猜测隐语,推断结论等。因此,我采用“复述”“概述”“综述”等形式进行训练。在课堂上我用复述检测学生倾听的专注程度,如让学生复述老师的问题,同学的发言。在教新课时,听课文录音后让学生概述课文大意。让学生听一篇文章或一段故事后,把主要的意思复述一遍或概括出主要内容。另外,我们知道,听到的材料可能是零碎的、片面的、无序的或不符合听者表达观点所需要的顺序,将这些材料进行组合、分类,使之有序化,就需要听者创造性的劳动。如提供故事的开头,请学生倾听,听后续编故事;提供故事的起因、结尾,请学生倾听后编故事的经过;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意思,如倾听一段话后变换人称,变换句式,变换关联词语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等。这样的做法可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大脑展开积极思维,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样能使学生“听”的能力上升到较高层次。6、 在摘录外化中培养。学生是否真正在倾听,有时老师难以判断,但让学生的倾听情况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外化,老师就能较好的加以掌控,同时也能减少学生的假倾听,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又能提高倾听能力。因为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所以,课上我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了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同时,教学中,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倾听,我要求学生倾听要有“痕迹”,即让学生上课时边听讲边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听到哪儿,记到哪儿。重点的句子,关键的词语,随文的批注,学生的课本上,记录满了听课的“痕迹”。课后,我还不定时检查学生的书本,检查听课的效率,促使学生将倾听进行到底。二、结合写作教学培养倾听能力写作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写”的能力,如果能与“倾听”能力训练结合起来,就能很好地以“听”促“写”,既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又增加写作的趣味性,一举两得。1、 在听记材料中培养经常性地开展读、背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围绕“我读你记,你读我记”展开活动。要求学生读时,要读得流利、清楚;听别人读时,一定要专注地听清内容,并在小组里讨论、评比,看谁读得好,看谁记得快。同时,在作文指导中,听记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写作加工。又比如听记一篇文章后让学生,加一个开头,续写结尾等。学生须在静心听了以后,才能展开下一步的写作,从而提高了倾听的专注程度,培养了倾听能力。2、 在评改作文中培养。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评改作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评改作文的方式之一是互相交流,共同评议。在交流评改的过程中,我就引导学生先自己读作文,小组内读作文,在倾听中感受文章是否有条理,遣词造句是否得当,能不能让人听懂,并指出文章好在哪里,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带着一定的任务,又有评选“优秀评委,小小行家”等奖励,学生听得格外认真,因为他们知道,唯有听得认真,才能更好地熟悉习作,提出建议与意见。像上次的作文,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带有任务,积极性高,所以听得格外认真,听得认真的同学在评讲的时候,讲得头头是道,比如“文中用了比喻手法,把油菜花比作金黄的被子,非常形象生动”,还及时地吸取了别人文章的优点,既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又促进了倾听的兴趣,同时又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可谓一举多得。三、结合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倾听能力倾听能力,是人对有声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不仅指听力(听辨力),它往往包含着复杂的智力活动,与听者的知识水平,智力素质,生活阅历,为人修养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倾听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完全有赖于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训练倾听能力有着广阔的天地,凡有人说话的场合,都可以用来锻炼倾听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勤于、乐于、善于在日常口语交际中锻炼倾听能力的意识。1、 说话传话训练中培养“听”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听”的速度不受听者控制,“听” 的过程又不能重复,所以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听清、听懂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而提高“说”的综合水平,能促进倾听的发展,因为口语表达者的音量、语速、语调、情感、体态及对发言内容的组织,难易度的把握都对倾听着产生影响。发言者声音哄亮、语速适中、抑仰顿挫、富有激情等都足以引起听者的热烈反应。同时,听得专注才能更准确地表达所听的内容。因此可采用“传话”的形式训练这两种能力。“传话”的内容可由短到长,由简单到复杂,使训练有梯度地进行。如“传悄悄话”教师对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然后是句子,然后是段落。由他依次传给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再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如果没有说错,可以获得“小小通讯员”的称号。2、 在表情观察训练中培养。人在说话时总伴随着一些表情,要训练学生善于从表情中听出信息。因此可向学生讲授常用的表情语,手势语,体态语等。让学生试用不同表情说同一句话,感受表达出的不同信息。如“我在写作业呢,等一会儿”吧,用不同的表情说的时候可以是温和回答朋友的,也可以是粗暴对待他人的。又如微笑的人给人以好感,所以要让人对你有好感的话,不妨把倾听时的表情设置为微笑对人。当然随着对方表述内容的不同,表情是应该不断的变化的。其次,说话人很容易受到听的人的影响而变化。如果别人对自己讲话表现出完全不感兴趣态度,那么说话人的信心和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所以,有效的方法就是点头。即使不完全同意对方的观点也应该点头,这也是在告诉对方我听懂了你说的话。另外,对说话人最大的褒奖就是听众都同意他所说的话。所以,如果真的觉得对方说的很对,就可以把你的赞许通过你的眼神和态度表示出来。3、 在听话外音训练中培养。口语交际总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的,有些话有弦外之音,要训练学生善于听出。如,老师在批评犯错误的同学说的“你真了不起”和在表扬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说的“你真了不起”意思当然不同,同学通过老师的表情以及语境可得出话外之音,这又是对学生倾听能力的一种提升了。4、 在抗干扰训练中培养。静的环境有利于倾听。但生活中的交际场合往往是嘈杂的。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倾听的质量呢?可以通过这样的训练进行,如安排学生隔几排座位互相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嘈杂的环境中倾听,学会抗拒干扰。又比如放一些很多声音杂在一起的录音带,让学生凝神只听其中的一种声音等。四、结合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倾听能力1、在角色转换中培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情景,如放学时,要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星期天,我想邀请同学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我生病了,还没来得及向老师请假因为急着回家,我忘记今天的作业是什么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打电话”。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稍作引导:如果对方不在家呢?给家长和老师打电话与给同学打电话有什么不同?这样,借助生活,引发话题,循序渐进,点拨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行为和习惯,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让学生当当小老师,当当小播音员,当当听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更容易尊重他人,认真倾听。2、在演讲参与中培养利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间,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读本,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学生听。在读的过程中,间或停下让学生猜测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故事里面人物的语言,设想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或者故事的结尾。这种训练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有效地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又比如通过“古诗文诵读大赛”、“故事大王”、“动植物奇闻轶事”故事会、“夸夸我的家乡”摄影图片展等活动进行训练,学生不但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并且使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训练和提高。3、 在辩论活动中培养。如在教羚羊木雕一文后,学生就文中到底谁错了分成两队进行辩论。平时还针对班级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辩论。鼓励学生在辩论中看谁能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让对方心服口服,于是双方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辩论以后,再组织评判,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明白,只有倾听,才能分辩别人说话中的错误或不严密之处;只有倾听,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综上所述,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结合语文教学,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来的主人。参考文献:1、于漪主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版。2、李朝辉:口语交际教学应避免的几种倾向,3、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版。4、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5、李晓文、王莹著: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6、周弘主编:赏识你的孩子,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