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的人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825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路的人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路的人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路的人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路的人教学设计双桥小学 赵春文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通过世界博览会上一个小女孩儿的眼睛描绘了一尊奇特的雕塑,告诉我们这尊雕塑代表了一种由罗丹创造的、全新的艺术风格。通过对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的比较,说明了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读课文,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3通过让学生猜图中的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4通过解读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读中感悟,理解罗丹的创造在艺术上的突破。教学重点:1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2体会罗丹勇于探索的精神,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具有永恒的价值。教学难点:通过解读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读中感悟,理解罗丹的创造在艺术上的突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作品的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如诗如画的水墨徽州美,领略了中国的建筑美。这节课我们来欣赏西洋的雕塑艺术,提起西洋的雕塑艺术,就不能不说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的罗丹大师,到处都有。2 出示罗丹名言: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节课让我们来走近这位艺术大师,了解他对艺术发展的贡献。二、预习检查1检查朗读,纠正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文,扫清文字障碍。2.检查词语雕塑 粗糙 凹凸 领域 丑陋 遵循 破碎 柔润 陈规 造型栩栩如生 惶惑不解 高大硕壮 造型华丽 三、自读自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理清文章结构。(2)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和罗丹的雕塑分别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先讲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一个罗丹的雕塑,名字是走路的人。接着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代表人物米开朗琪罗的艺术特点。最后讲罗丹创造的新风格。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以人物逼真,线条优美,造型华丽,外表光滑柔润,细节完整、真实为标准 罗丹的雕塑:用破碎不完整的造型、粗糙凹凸的表面,反映雕塑的明暗和光影。只强调塑像中的主要部分,忽略其他部分。有些不但不美丽,反而可以说是相当丑陋的。4.出示雕塑图片,学生判断图中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时期雕塑的不同风格,理解罗丹在艺术上的突破,为进一步学文做好铺垫。同时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四、深读感悟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课文,边读边想:罗丹和他的杰作走路的人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勾画相关语句,在旁边批注读后的感受。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2、小组交流,探讨问题。3、师生共同讨论解疑。(解读重点语句,感悟罗丹作品的独特风格和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预设a、“女孩看了很久,眼中露惶惑不解的神情”(看了很久,说明雕塑很特别,吸引人,也说明它不容易被理解,“惶惑不解”说明这个雕像并不优美,让小女孩感到害怕)通过女孩儿的可以看出,大众对新的艺术风格不是一下就能理解和接受的,也可以看到,这个新风格的出现正是罗丹在艺术上的突破,是对大众审美情趣的一种超越,而超越,正是艺术生命力所在。b、“他没有手,没有头,因为他正在专心走路呀!”(忽略人物的头和手等相对次要的部分,正是为了突出人物专心走路的姿态,说明了罗丹的作品很特别)c、“他就如同他的杰作走路的人一样,一直走着,不停的走着。(既是作品走路的人的艺术主题,又指罗丹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更新、更高的艺术境界。艺术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停下来过探索的脚步)。4、回读文本,自由感悟。自由通读全文,谈谈学完全文后自己的收获,再次感受“走”字的深刻含义。预设:A、课文以“走路的人”为题,题眼是一个“走”字,“走”不仅是雕塑所表现的动作,也是罗丹要借雕塑来表达一种观念和主张。走,更是指罗丹在艺术上的创新的探索。B、“走路的人”不仅指罗丹一个人,凡是立志于探索创新的人,都可以叫做“走路的人”。C、走,不仅是雕塑所表现的动作,也是罗丹要借雕塑来表达的一种观念和主张。走,更是指罗丹在艺术上的创新和探索。【设计意图】读中感悟,才能将文本真正读透、读深、读广,才能理解罗丹的创造在艺术上的突破。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语言,通过解读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才能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五、拓展阅读罗丹的故事罗丹曾花了很大的精力为巴尔扎克塑造雕像, 终于完成了。为了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同时也想让别人评价一下作品的得失,他叫了一个学生。 罗丹注意到,学生的目光集中到双手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在这位弟子的眼里,似乎雕像只有双手而没有其它了。学生说:“真是太好了,太美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这么一双奇妙的手啊!” 罗丹又叫了另外两个学生:“巴尔扎克的雕像完成了,请你们好好得看这尊雕像吧。” 这两个学生的目光最后都不约而同的落在雕像的手上。他们对老师说:“雕像最成功的部分就是这双手,简直是一双栩栩如生的神气之手。” 看到三个学生不谋而合地欣赏着双手,罗丹返回工作室,提起一把斧子,直奔雕像,把手砍掉了。学生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破坏呕心沥血塑成的雕像。罗丹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压倒了整体,它已经不再属于雕像本身,它已经有了独立的生命。这种独立是对雕像的否定和破坏。你们一定要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它的任何一个部分,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能比整体更突出、更重要”六、有效练习1、假如在1900年第五届巴黎世博会上,你是一名记者,请你来采访一下罗丹先生。模拟采访。同桌两人情景对话。全班展示。2、继续收集有关罗丹的资料及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为人,欣赏他的作品。【设计意图】通过角色间的对话,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使学生对文本加深了理解。让大家用理解和接受的眼光看待新的艺术风格,赞扬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走路的人教学反思双桥小学 赵春文我在本次录播课课中,执教了五年级的走路的人一课。回顾本课教学过程有以下感悟:感悟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是本文的重点我课前搜集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图片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作品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猜图中的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作品与课文中对不同时期雕塑风格的描述联系起来,进而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同时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学生并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恰当地说出了“摩西这尊雕像栩栩如生,线条优美,连胡须,头发这些细节都很完整,所以我认为这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思想者这个雕像虽然很完整,但他以粗糙不平的表面表现人物苦苦思索的状态”等等。达到了理解语言和表达训练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罗丹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的价值,学生抓住了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解读,从而深入理解课文。课文题目走路的人,课文结尾“他就如同他的杰作走路的人一样,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我引导学生联系爱国诗人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鲁迅的“世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体会立志探索创新的人都是“走路的人”。鼓励学生在学习上迎难而上,探索创新,做“走路的人”。有效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假如在1900年第五届巴黎世博会上,你是一名记者,请你来采访一下罗丹先生。模拟采访。同桌两人情景对话。”通过角色间的对话,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使学生对文本加深了理解。让大家用理解和接受的眼光看待新的艺术风格,赞扬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不足之处:1.课堂环节不够紧凑,有些点拨还不到位。对学生的胆怯没能微笑着去开导,欠佳的发言没有机智的引导。2.缺乏激情,感情投入不足。教态不自然,呆板,拘谨,放不开。3.教学语言准备不充分,致使讲课当中语言辞不达意,甚至有些语无伦次。这些不足提醒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思考的还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