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文本解读及自备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708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寓言两则文本解读及自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寓言两则文本解读及自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寓言两则文本解读及自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寓言两则我的教材解读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道理明了深刻,含蓄、幽默,用反面“蠢人蠢事”,从给人启迪,耐人寻味。我的解读:这是两则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很重要;同时这是两篇古文原文寓言,感知文言文的特点也非常重要。教材这样编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轻松地过渡到中学文言文的学习。我们的任务,应当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古代汉语的特点,避免理性地理解古汉语中语言问题(词性问题,宾语前置、虚词词义等等)。(一)读懂古文如何朗读?我认为应该做到几个层次:1、 读准确,读明白。两则古寓言中有很多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生僻的字, 例如刻舟求剑中的“涉、坠、遽、契”,郑人买履中的“履、遂”,多音字“度、宁”,借助生字条、工具书,难度不大。稍微有些难度的是“度”的两处读音:“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吾忘持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借助译文,找到两处“度”的不同意思,借助字典,找到两种读音所表示的不同意思,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值得注意的是,2单元,学习周密文言文浙江之潮,已经学习过一把学习古文的金钥匙:学习古文,要大声朗读。要熟读,最好背诵下来。因此和前面的说明文字不同,说明文更多的是利用默读、小声读、浏览等等,文言文从初读就要开始大声读。2、 读出音韵之美。文言文语言简练,朗读时有一种音韵之美。读出这种音乐之美,断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古文的断句与枯燥的古汉语语法知识紧密联系,但枯燥的汉语知识不适应小学阶段刚接触到文言文的孩子。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断句的问题A、老师范读;先入为主,老师的示范朗读,对两则寓言的断句、节奏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B、用好本单元金钥匙:学习古文要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不必一字一句地直译。只有读懂了文言文,才能真正做好断句,才能读出文言文的音韵美。请学生对照译文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言文中主要的字词和句子更加深入地读懂,我们可以请学生说说对照译文,自己是怎么理解主要的词语和短句的,例如刻舟求剑中的“涉、坠、遽、契”“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的意思,郑人买履中的“置、履、度、操、乃、持、罢、遂”,“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对照译文,很容易理解。抓住主要的字词短语学习文言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同时,我们将学习生字与理解词语结合起来,既认了字,又了解了字义。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不着痕迹中,帮助学生解决了断句的问题。3、 读出情趣之乐。两则寓言语言简练,含蓄幽默,寥寥几语描绘出楚人、郑人傻得固执,傻得可爱的形象。“遽契其舟”,一个“遽”字,刻画出楚人的着急,不安,后悔万分;“是吾剑之所从坠”刻画出楚人木讷、迂腐,那是他所理解的智慧,他的理解范围内的急中生智,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后的心安、踏实;“入水求之”刻画出楚人的坚定、坚持。“自度其足”刻画出郑人做事的认真,周到提前准备;“吾忘持度”刻画出郑人的后悔莫及,懵状、憨态跃然纸上;“宁信度,无自信也”刻画出郑人的固执己见,脑筋转不过弯,对劝告者的不信任猜想,郑人平时肯定被戏弄惯了,别看人家傻,人家心里是明白的,对周围的人,抱了几分戒心,防人之心让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来做行事安心些。但这些都是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我们需要做的是设计恰当的环境,设计精当的追问,启发学生真正地走进文中,品出楚人、郑人的形象。我们可以请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把楚人、郑人的形象,可以想象他们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你一定看到了他此时的动作”,“你一定很理解他此时的心情”,“我们可以大胆地来猜测一下,面对别人的劝告,郑人为何说:宁信度,无自信也。?”“何不试之以足?劝告者的表情,文中并没用写,你能想象得到吗?”在这样的启发下,“宁信度,无自信也”的朗读可能会有很多精彩的演绎,而与之相对应的“何不试之以足”可能又有多种的变化吧!每一种人物形象的感悟,都会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在这样的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亲密对话后,文言文的朗读也可以变得非常有趣味十足。(二)尊重寓意,尊重传统文化这两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对于五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理解寓意并非难事。现在很多人追求标新立异,我国有很多这样的古老的寓言一代代传下来,他们的寓意,就如同他们的标签一样,约定成俗一般,让我们都接受,例如说到“坐井观天”,我们马上想到不能目光短浅,说到“揠苗助长”,我们马上想到不能违背事物发展规律这样的约定成俗的寓意,在我的理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尊重求异思维,但不能丢掉自己的最正宗的文化。例如,我在网上读到了一篇关于刻舟求剑的新解:刻舟求剑,如果按以前的理解,那个主角是佩了剑并且和其他人站在船上的。而在战国时期,佩剑不是人人都可以的,必须是为官而且地位显要者才可佩剑。既然他佩了剑,并且站在船上,那么,他就应该有最起码的,关于流水和水载舟的基本认识。由此可见,这个寓言故事表达并不是以前书本上的意思。而是暗寓那些当官的人图有外表而根本就没有真材实学,是在嘲笑那些枉自为官之人。这样的解读,似乎还有几分道理,比较传统的寓意,哪里有那么精粹、深刻呢?该如何让孩子们接纳传统文化,而又呵护好他们的求异思维呢?我们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能读懂古人是想通过楚人、郑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吗?你还能从这两则故事中获得不同的启发吗?(三)读写结合,提高效率。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中的四大基本能力,应该贯穿了课堂的始终。两则寓言,尤其是第二则寓言,故事情节非常完整,有起有伏,人物形象生动,有语言、有动作、有行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改写的素材,在有了前面三读的基础之上,改写应该能够呈现。课堂中的速成练笔,我们往往容易忽略修改的环节,完成了事,因此,我们可以给孩子们腾出足够的时间改写,相互交流,在交流启发下,完成速成的二次修改,课堂的效率才能更深入地体现。(四)联系生活,审视行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追求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是我们不断追求,但总如同夸父追日一样,永远不能完美。两则寓言的寓意,看似离孩子们的生活遥远,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细细寻思,自己可曾也做过千百年后的楚人、郑人?是否遇到了困难,想办法解决却因为没有顾及事情在变化而不得法,是否明明真正的“度”就在自己身边,却视而不见?或者没来得及参透?“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句来自学生心灵的真实的话折射出他的世界观,认识观成长的点滴。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要不断地触摸到最贴近孩子心灵的东西,与之共鸣,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语文课人文起来,充满魅力!寓言两则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做什么事情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要随着事物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办法,要知道变通;2、认字6个,写字11个,积累成语“刻舟求剑”;3、学习金钥匙,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金钥匙,对照译文,读准、读懂、读顺,两篇文言文。一、揭示课题,引入。读题引入。揭示古代寓言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请学生关注出处。吕氏春秋和韩非子都是战国时期的著作,里面有很多流传后世的经典寓言,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二、三读寓言。学习金钥匙:学习古文要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不必一字一句地直译。请学生对照译文,初读了解古文意思。A、一读。教师示范读两则寓言。要求:听清字音,感受朗读中的节奏、音韵美。借助生字条,大声练习读古文。请学生读。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并解决“度”、“宁”交流这两个字的两种读音所表示的不同意思。借助译文,找到 两处“度”和一处“宁”在古文中的意思。请生再读PPT: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吾忘持度。 宁信度,无自信也。齐读全文。B、二读。 请学再次借助译文,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在译文中圈出来。PPT展示扫红词句。刻舟求剑中的“涉、坠、遽、契”“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的意思;郑人买履中的“置、履、度、操、乃、持、罢、遂”,“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的意思。开火车交流重点字词意思。再读,要求:想着意思,读出节奏、音韵美。请学生读。比较评价节奏、音韵美。男女生赛读。C、三读。请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出关键词,想象楚人、郑人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读出二人的形象。分别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相机请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形象。(参考体会:“遽契其舟”,一个“遽”字,刻画出楚人的着急,不安,后悔万分;“是吾剑之所从坠”刻画出楚人木讷、迂腐,那是他所理解的智慧,他的理解范围内的急中生智,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后的心安、踏实;“入水求之”刻画出楚人的坚定、坚持。“自度其足”刻画出郑人做事的认真,周到提前准备;“吾忘持度”刻画出郑人的后悔莫及,懵状、憨态跃然纸上;“宁信度,无自信也”刻画出郑人的固执己见,脑筋转不过弯,对劝告者的不信任。追问我们可以猜想,郑人平时曾经被戏弄过吗?面对家常便饭似的戏弄,郑人会持什么样的态度?郑人平时肯定被戏弄惯了,别看人家傻,人家心里是明白的,对周围的人,抱了几分戒心,防人之心让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来做行事安心些。)请学生选择一篇古文练习,趣味展示读两篇文言文全文。三、练习背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领悟寓意,感悟生活,读写结合,课堂练笔。一、引入。请学生有声有色地读两篇寓言。二、领悟寓意,感悟生活。PPT引入: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读到了两则寓言的生动活泼,从这两篇寓言的口袋里,你取出了怎样的东西?请学生再次默读两则寓言,思考从中获得的寓意,批注在标题旁边。交流。相机请学生补充课堂笔记。不能墨守成规、拘泥守旧、不知变通,要与时俱进,根据事物的发展解决变化的问题。细细寻思,自己可曾也做过千百年后的楚人、郑人?(是否遇到了困难,想办法解决却因为没有顾及事情在变化而不得法?是否明明真正的“度”就在自己身边,却视而不见?或者没来得及参透?)交流。如何再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总结,那是吃一堑长一智,是两则寓言带给你的改变。三、读写结合,课堂练笔。两则寓言故事,虽然文字很简练,但却带给我们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让人深思的深刻道理,尤其是第二则寓言。你能把郑人买履改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吗?PPT要求:写清故事的几次波折;想象郑人(及旁人)在每个情节中的动作、表情、心理、对话;在恰当的地方嵌入简练而深刻的寓意。交流。自我修改。四、总结。PPT引入,读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我们的孩子们不仅从两则故事中取出了深刻的哲理,还从这里取出了怎样将故事写得有起有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