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寒假练习二.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9655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寒假练习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寒假练习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寒假练习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寒假练习二提供:丁育红 审核:崔荣凡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翘首(qio) 休戚相关(q) 粘合(nin) 敕造(ch)B捋胡须(l) 熨帖(yn) 笨拙(zhu) 粗犷(kung)C拾级(sh) 氤氲(yn yn) 敛裾(j) 强横(hng)D亘古(gn) 坍圮(tn p) 隽永(jn) 襁褓(qing bo)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大有好处,其重要性众所周知。高考资源网B当今存在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较之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更为复杂,它不仅关涉自我与他人,而且涉及民族、地域之间的矛盾。C针对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句议论性的话,揭示这个故事的寓意。(不超过20个字)(4分)十多年前,一场大火烧毁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2500座房屋。遭遇火灾的人们返回家园时发现,大火过后,留给他们的只是一片焦黑的废墟,他们曾经拥有的财产全化为乌有。但一个男人和他的女儿却发现,在自家的那片废墟上,竟然还留下了一个纤小的瓷器兔子。这个发现让大家惊讶不已:如此易碎的一个小物品,竞能完好无损地从这场凶猛的大火中幸存下来。此后,有不少受灾的家庭也陆续发现了饱受大火考验而留存下来的陶器和瓷器。灾难后的一个星期天,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带给他的学生们一样东西一个丝毫没有受损的花瓶,这是教授家中唯一残留的物件,他问他的学生:“为什么我的房子都无影无踪了,而唯独这个小的花瓶却能留下来?”未等学生们作答,教授便自己回答了:“因为它在诞生的时候,就曾经历了火的考验。”4. 下面这段文字包含两层意思,请加以概括。(每层不超过25字)(5分)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不尽如人意,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教育外部的原因;有观念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价值导向存在分歧,也就是对“什么是好的教育”这一价值命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以致出现以下误区:认为有先进教育理念 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认为拥有大楼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还不算发达,发展还很不平衡的国家,好的教育不能一概用“一流”标准来衡量。豪华、奢侈的教育不能带来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教育不等于理想的教育。好的教育应当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是具有理想性,同时也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教育,也是恪守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原则的教育。 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食,即蚀)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注:末:指工商业,与本(农)相对。 无息币:没有滞留的货币资金。观兵:炫耀兵力。 治生:经营产业。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粜,二十病农 病,损害,伤害。B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论:研究,判断。 C遂报强吴,观兵中国 报:回报,报答。 D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致:取得,得到。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用范蠡、计然 今君乃亡赵走燕B末病则财不出 上服度则六亲固C以物相贸易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D越用其五而得意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计然曾说,在打仗之前,要准备好物资;只有了解了货物何时有用,才算懂得了商品的价值;而善于将“时”与“用”进行比照,就能看清楚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B. 计然懂得通过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来探知物价的涨跌规律的道理:市场上面的物价贵到了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了极点,就要返归于贵。C. 范蠡十年中有九年时间赚得钱财,他曾三次赚得千金之财,而将第二次所得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D. 这两段文字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3分)译文: 。(2)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3分)译文: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分)译文: 。三、诗歌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甲 枫桥夜泊张继乙 枫 桥张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1)两首诗的体裁都是近体诗中的 ,两位诗人都是 代诗人。(2分)(2)两首诗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诗主要写 之感,而乙诗则表达了 之情。(4分)(3)“夜半钟声到客船”“暮烟疏雨过枫桥”分别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的意境,你更喜欢哪一种意境呢?为什么?请陈述你的理由。(4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背着灵魂上路,回答1114题。背着灵魂上路郭翠华人在一个环境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走出家门的刹那,仿佛丢了什么,就会有一丝的犹豫,但脚还是把人带出了家门。 外面的世界很大,人很容易迷失方向。曾经一个人去一个城市出差,走在黄昏里,看见如流的人群头也不回地往前赶,只有我像一只掉队的孤雁,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枝头,那种迷茫的感觉很像一滴水落在了沙漠里,顿失了自己的踪影,自己的踪影是什么,我一直想不清楚。如果落在水里,应该像月亮泊在水面,是可以看得见的;如果落在地上,就是自己的影子,会踩着自己的脚后跟;如果和家人在一起,就是一种可以触摸到的温度;如果和朋友在一起,应该是一种可以呼应的声音;如果落在自己的心里,那是一种踏实的感觉。外面的世界不论多好,但我们首先失去的就是踏实的感觉。曾经看过一个外国影片,一个挑夫挑了一个担子,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了下来,别人问他不走的原因,他说我的灵魂跟不上了,我要等等我的灵魂。那时我突然明白了,出门在外,匆匆忙忙的,如果我们把什么落在家里了,那一定是我们的灵魂。 出了家门,我们就会发现,人走了,心却没有走。人的身躯在偌大的世界里晃悠着,多少美景尽收眼底了,但心却像一只空匣子,什么也没装进去。孤寂悄然而至,潮水般地席卷而来,心却在远处,不知道自己的心还在眷恋着什么。不出门的时候,人就会盼着出门的机会,出了门,人又会多了许多牵挂,人性的两难由此可见。 我最怕一个人出门,多半是承受不了那分孤寂,因为灵魂总是跟不上趟。 不愿意一个人出门,决不是我一个,我认识的几个男人,也怕出门,但只要有朋友一道,去再远的地方也在所不辞。满世界的景物在他们眼里和自家院子里的花草没什么两样,但有朋友在身边却是另番感觉,借助出门,些许心智的火花就有了一个可以碰撞的机遇,他们要的是精神的享受。前些日子,带了一些作者出去采风,当别人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那几个70年代出生的人半夜出去找酒喝时,他们的目光已经在酒的作用下风起云涌、花开叶绿,不知出现了多少景致。把自己关在酒里,把人生关在酒里,把陌生的世界也融化在酒里,恍惚之间,他们说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变得十分温暖。 做一个出门人,我喜欢静静地看左来右往的人群,喜欢看人像蚁一样地把自己搬来搬去的,我知道那也是我,只不过当我如蚁般忙忙碌碌的时候,我看不见自己。忽然间,我看见自己的灵魂就站在自己走过的日子里,而我却站在生活的门外。 做一个出门人,我喜欢背上几本自己喜欢的书,打开书本,熟悉的气息迎面而来,阅读的时候,我看见自己的灵魂游动在书的字里行间,心一下就踏实了,时空就定格在书页之间。 做一个出门人,最好是能在另一个城市找到自己的朋友。那天晚上,几个久未谋面的朋友坐在一家茶馆里,茶的清香弥漫在异乡的空气里,我们闲闲地聊着,我们仿佛从没有分离过,也不曾生活在彼此不同的城市,那种突然涌动的温馨十分的奢侈,就像一片片舒展着的茶尖,碧绿了我们的心情。朋友突然提到灵魂,他说现在的人天天都在忙,忙来忙去,已经顾不着灵魂了。心角有盏灯跟着忽闪了一下,灵魂原来和物质是无关的,灵魂在哪里,心就在哪里。那天晚上,背着自己的灵魂走在异乡的路上,我的内心感到了从没有的踏实。 (雨花2006年2月) 11选文开头说“走出家门的刹那,仿佛丢了什么,就会有一丝的犹豫”,请结合阅读全文说说句中的“什么”指的是什么?(5分) _12简析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 (1)人的身躯在偌大的世界里晃悠着,多少美景尽收眼底了,但心却像一只空匣子,什么也没装进去。_(2)忽然间,我看见自己的灵魂就站在自己走过的日子里,而我却站在生活的门外。_13从下列的两个细节任选其一,分析其作用。(6分) (1)一个挑夫挑了一个担子,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了下来,别人问他不走的原因,他说我的灵魂跟不上了,我要等等我的灵魂。 _(2)前些日子,带了一些作者出去采风,当别人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那几个70年代出生的人半夜出去找酒喝时,他们的目光已经在酒的作用下风起云涌、花开叶绿,不知出现了多少景致。把自己关在酒里,把人生关在酒里,把陌生的世界也融化在酒里,恍惚之间,他们说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变得十分温暖。 _ 14有人从选文解读出浓浓的思乡恋家情结,有人从选文中解读出现代都市人生活工作节奏太快无遐顾及品味生活的无奈,也有人从选文中解读出一种对普通人生命意义的严肃思考请谈谈你对选文表达主题的解读。需观点明晰,言之有据,适当分析。(6分) _ _六、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解读毕加索 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其他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涩。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术家是难发超越的,他们本来就是这样一些强大特异的生命。这些生命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一生可以纵横涂沫而不知疲倦。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拥有一个长长的生命、漫漫的创造历史:从很早即开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缓缓终止。毕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岁左右画出的,如十四岁的裸脚的女孩老渔民等杰出作品仅此一条这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 纵观他一生的无数作品,可以从中找到各种风格倾向各种情绪,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它们本身即组成一个宇宙,其中繁星闪烁,风云变幻,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雷鸣电闪,更有惊涛骇浪,那种动人的美,让人过目不忘的最为独到的呈现与表达,简直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一口气列举出站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与孩子奥尔喜肖像持扇的女子多到一时难以穷尽。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心底从来都是充斥了不安:怀疑自己的意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怀疑的结果就是艺术生涯中的无数次激变,是无头无尾的探求,大嬉戏和大玩笑,包括大绝望大痛苦;还有恶作剧,装傻与佯疯,傲世与自欺这一切综合一起,让后来人去清理和辨析,去极为困难地分拣。后来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这亘古未见的一大堆斑驳灿烂面前,大半只有叹息,而没有能力去鉴别他们甚至在这样的生命面前连起码的冷静都要丧失,视听失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的双重悲剧。 有人不止一次地指出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巨灵”,除了“野兽派”以外,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它们使当时和后来的艺术处于激活状态,它们也使各种尝试变得可信和可能。但当我们面对一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时直接就是丑陋怪异到目不忍睹的东西时,难道不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吗?是我们错了还是当年的大师错了?追问的结果是:大概谁都没错,是时代错了。在一个人类正在物化、异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的时代,作为个体,一个生命,你尽可以呼号,但没有回音,更没有应答至此,我们或许可以稍稍窥见毕加索当年的伤痛。面对那样的时代,人们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当时的大师那样,做下这疯癫无忌的大喧哗和大游戏了。他要可意地尽情地嘲讽一番,既嘲讽自己,又嘲讽时代;既嘲讽去者又嘲讽来者。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全部感触、百缠纠结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一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时代,特别是一个虚荣的时代。看来一个艺术家被逼到了尽头,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为东他与另一些人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觉与清醒。毕加索兴之所至任意涂沫,像儿童一样嬉戏不休,上下游荡,四方徘徊,进入化境般的流畅自如,实际上却是隐含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悲冷无告。这儿有泪水,有傻笑,更有绝望的哀求,在他这儿等于是以歌当哭。 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义而言,毕加索是消极的。 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他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屈服。我每一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创造,就在心里悄悄发出叹息: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注】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派主要代表,一生画风和风格迭变。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文章第三段说“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能力鉴别,只有叹息。B、第三段中“其中繁星闪烁更有惊涛骇浪”一句以多种自然现象作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毕加索作品多样化的风格和种种复杂的情绪。C、人类被物化异化,正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时代,而个人的呼号又无回音,这使毕加索心中有着“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D、“自觉与清醒”是毕加索与其他艺术家的不同之处,他的“自觉与清醒”表现为借助作品长歌当哭。E、本文开篇以“惊叹”和“惋惜”总领下文,然后先对应“惊叹”突出毕加索的“伟大”,再对应“惋惜”表现其“屈服”,最后以“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作结。18、文章开头说,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6分) 17、文中说“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句中的“双重悲剧”指什么?请结合文意分析作答。(5分) 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近年来,在澳大利亚海滨风行一种沙滩雕塑的艺术创造活动。当海水退潮时,无数的人拥向沙滩,抓紧有限时间,在沙滩上塑起心爱的沙像动物、建筑、人像等等;海水涨潮时将们全部冲毁。人们为了这短暂的美丽而乐此不疲。人们何以有这种热情?它并不增加任何财富,甚至不留下任何创造活动的痕迹。可是,这种创造美的活动对于荡涤占有的欲望,对于摆脱患得患失的狭隘心理,对于激发创造的热情,对于潇洒地面对社会人生,一定会很有意思吧?请以“为了短暂的美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自定立意。 自拟标题。 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