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29638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 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8 年浙江省奉化市 先帝知巨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沪 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琴 北定中原 庶揭弩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 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则被之 伟 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 不效 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彼之 伟 允等之慢 以澎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谁善道 察纳稚言 深追 先帝遗招 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 夙夜优叹 早晚 B 深人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 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 革除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 则治臣之罪 译文 希望您把讨伐奸贼 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如果没有取得成效 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恐 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 遗诏 C 臣 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2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 在文中指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三顾频烦天下 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 老臣心 的一句话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004 年沈阳市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 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沪 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 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则攸之 韦 允之任也 9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 咨 询问 2 夙 早上 3 攘除 排除 铲除 4 损 减少 10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 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 遂许先帝以驱驰 于是答应先帝 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11 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自叙本志及先帝 三顾草庐 之恩 12 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答 谨慎 才智过人 忠心 13 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报先帝而忠陛下 2006 南平 7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引喻失义 适宜 恰当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悉以咨之 询问 征求意见 8 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时候 一叶知秋 秋天 盖追先帝之殊遇 特别 特殊 殊途同归 不同 9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翻译 奖惩功过 好坏 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翻译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 10 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 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 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答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2006 黑河 11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秋 时 报 报答 光 发扬光大 塞 阻塞 堵塞 12 开张圣听 的意思是扩大圣明的听闻 引喻失义 的意思是说话不恰当 13 翻译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 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 14 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 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 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 并提出广开言 路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 以塞忠谏之路 2006 贵港 48 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C 1 分 A 苟全 性命于乱世 B 先帝不 以臣卑鄙 C 受任 于败军之际 D 至于斟酌 损益 50 先帝之殊遇 体现在哪里 请把它归纳出来 三顾茅庐 临危委重任 临崩寄大事 2006 泉州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 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则攸之 讳 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 讳 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 下列各组短语中 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A 深入不毛 吹毛求疵 B 庶竭驽钝 声嘶力竭 C 兴复之效 东施效颦 D 咨诹善道 道听途说 2 翻译句子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细致谨慎 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寄托给我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诚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3 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答 陛下亦宜自谋 深追先帝遗诏 4 请用 6 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报先帝忠陛下 5 诸葛亮智慧化身 三国演义 很多事例体现这特点 如摆八卦阵 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2006 年湛江市 18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 分 1 以光先帝遗德 光 发扬光大 2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挑选 选拔 3 亲贤臣 远小人 远 疏远 4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显示 表明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C A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B 诚宜开张圣听 C 不宜妄自菲薄 D 叹息痛恨于桓 灵 21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文 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 或尽忠心做善事的 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22 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 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 义 答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3 南昌市 09 江西省 10 用 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11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躬 亲自 损 除去 减少 零 落下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征询治国的好道理 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13 下列与 咨臣以当世之事 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 A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 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世也 C 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14 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报先帝 忠陛下 南方已定 兵甲以足 5 乌兰察布市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庐 深入不 毛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庶竭弩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则攸之 允之任也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躬耕于南阳 躬 亲自 由是感激 感激 感动 激动 故五月渡庐 故 所以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 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 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14 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临危受命 目的是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 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泸州市 6 解释下列加点次在文中的含义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时 时期 时刻 2 躬耕于南阳 躬 亲自 3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选拔 挑选 选 4 至于斟酌损益 益 增加 7 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B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C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 狼 D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 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 相信他们 那么汉室的兴隆 就可以指日而待了 2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译文 先帝 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 拿天下大事来询问我 9 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答 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的决心 3 奉化市 先帝知巨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沪 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琴 北定中原 庶揭弩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 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则被之 伟 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 不效 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彼之 伟 允等之慢 以澎其 咎 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谁善道 察纳稚言 深追先帝遗招 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 夙夜优叹 早晚 B 深人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 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 革除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 则治臣之罪 译文 希望您把讨伐奸贼 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如果没有取得成效 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中最能体现 老臣心 的一句话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3 结合选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 分 答 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 忠诚 细心 能干 公正 久经锻炼和考验 2005 贵州铜仁 1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A C A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D 使内外异法也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 孟子 二章 2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 它们是妄自菲薄和作奸犯科 4 使内外异法 中 内 指宫内 外 指朝廷 文中与 内 外 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 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 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诚宜开张圣听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2005 武汉 7 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后值倾覆 值 遇到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 他们 大都是追念先帝在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 想要报答给陛下啊 译文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 见识短浅 来拜访我 9 第 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开张圣听 不应该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10 笫 3 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 三顾茅庐 临终寄事 11 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 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 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 并提出广开言 路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 15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 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的 秋 字可看出 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B 文中 先帝 陛下 是指同一个 人 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是个倒装句 即 于内不懈 于外忘身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 分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 一点也不懈怠 18 第 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开张圣听 不应该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 用原文回答 2 分 19 第 3 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三顾草庐和诸葛亮两件事临危受命 2005 山东荷泽 20 解释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 半路去世 天下三分 天下分成三部分 危急存亡之秋 危难紧急存亡之时 殊遇 特别厚待 21 下列句子中 盖 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 分 D A 羲之之书晚乃善 则其所能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非天成也 B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蛤蟆也 C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珠遇 D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 靡 没有 不有死 22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 分 诚宜开张声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宏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 的确应该扩大圣 明的听闻 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德行 发扬扩大有志之士的精神 不应该 过分地 看轻自己 说话不恰当 来堵塞忠心进谏的道路 2004 辽宁 26 概括选文第 段作者提出的建议 亲贤远佞 27 从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忠心耿耿淡泊名利 有谋略 2004 湖北随州 29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臣本布衣 布衣 平民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身份低微 见识短浅 遂许先产以驱驰 驱驰 奔走效劳 深入不毛 不毛 不长草木 30 下列各句中 加点词 以 与 临崩寄臣以大事 中的 以 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 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为与此同类 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3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译文 应当奖励并率领全军 向北平定中原 我 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 铲除那些奸邪的势力 兴复汉朝皇室 回到原来的都城 32 下列对文章 节选 的分析 错误的一项是 B 分 表 记 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 是为了表达自己的 感激 和 忧叹 之情 作者把 北定中原 看作自己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这两段文字 寓情于议 感人之深 33 诸葛亮指挥的两个战例 赤壁之战 火烧新野 2004 北京 34 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 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 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 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 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3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 疏远小人 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 每当和我谈论这事 没有一次不对桓 灵二帝叹息 感到痛心和遗憾的 36 选段中写道 愿陛下亲之信之 诸葛亮认为 陛下亲之信之 的具体做法应当是 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 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 37 诸葛亮为什么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为了汉室之隆 2004 北京丰台 38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 见识短浅 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深入不毛 不长草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 39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遇到兵败 我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 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东吴 40 第 3 段文字中 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今 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2005 广西河源 42 翻译句子 4 分 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译 我 接受命令以来 早晚忧愁叹息 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 43 说出 卑鄙 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2 分 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 见识短浅 今义 行为 语言 恶劣 不道德 44 第一自然段中 作者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 45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此 指 五月渡泸 平定南方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两件事 2006 武汉 46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 都 全 可计日而待也 计 计算 47 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与臣论此事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 愿陛下亲之信之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2006 广西贵港 48 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C 1 分 A 苟全 性命于乱世 B 先帝不 以臣卑鄙 C 受任 于败军之际 D 至于斟酌 损益 49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C 2 分 A 1 元方入门不顾 2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1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C 1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 1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 执策而临之 曰 天下无马 50 先帝之殊遇 体现在哪里 三顾茅庐 临危委重任 白帝城托孤 临崩寄大事 2005 温州 51 第 2 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这个典故是 三顾茅庐 5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 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温 学识浅陋 2 恐托付不效实现 3 以伤先帝之明英明 5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 之 与 败军之际 的 之 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 咨臣以当世之事 B 吾欲之南海 C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 永之人争奔走焉 5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 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 55 你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答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 忠诚坚贞 尽心尽职的贤臣 2005 福建泉州 56 下列各组短语中 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A 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 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 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 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58 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陛下亦宜自谋 深追先帝遗诏 59 请用 6 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报先帝忠陛下 60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小说 三国演义 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 如 摆八卦阵 空城计火烧赤壁 六 出祁山 2005 福建龙岩 6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 臣本布衣 平民 2 躬耕于南阳 亲自 3 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 4 至于斟酌损益 减少 6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 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不认为 因为 我身份低微 出身鄙野 2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了 63 选文第一段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 三顾茅庐选文第二段中说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 事 指什么 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2005 湖南长沙 64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 夙夜忧叹 早晚 B 攘除奸凶 排除 铲除 C 以告先帝之灵 劝告 D 以彰其咎 表明 65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希望您把讨伐奸贼 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如果没有取 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66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恐 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 遗诏 C 臣 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67 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4 分 1 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2 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广开 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68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 老臣心 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005 四川攀枝花 70 文中可以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 这一成语现在常用的意思是多次拜访 比喻对贤才的渴慕 作者认为可 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71 与 咨臣以当世之事 一句中 以 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B 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C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效 72 诸葛亮叙述自己的经历 其目的是表明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对刘氏父子的忠诚 7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 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 疏远小人 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 2005 江苏连云港 先帝知臣谨慎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臣受命之日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 深入不毛 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 顾王 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故冒危难 以奉先帝之遗愿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 又务于东 兵法乘劳 此进趋之 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 后出师表 7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托付 攘除奸凶铲除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应该 今贼适疲于西正好 8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 尽忠陛下的职责 故五月渡沪 深入不毛 并日而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 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两天才吃一顿饭 83 纵观甲乙两段内容 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 南 方叛乱已经平定 武器装备已经充足 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 正处于疲惫之时 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 忠诚 细心 能干 公正 久经锻炼和考验 晏子的标准则是 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 见 并及时加以改正 2 长春市 9 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这篇文章是他写给的后主刘禅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时 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选拔 悉以咨之 询问 11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 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 叹息痛恨 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借先帝之 意 告诫后主 刘禅 要亲贤远佞 12 陆游在 感状 中说 凛然出师表 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 耿忠心 细读此文 指出作者 忠陛下 之 忠 具体表现在积极献言 提岀三项建议 积极荐贤 安排内政 军事人才 平定南方 使后方稳定 得以岀师北伐 积极筹备北伐 为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作准备 13 作者 报先帝而忠陛下 的挚诚 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 托孤之重 他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 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 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 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 样的影响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 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 陈涉世家 中考试题集锦 一 北京市 2006 年中考课标 A 卷 卒皆夜惊恐 旦日 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 亡 逃亡 2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 去 往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扶苏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 皇上派 他 在外面带兵 3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 分 陈胜 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失期 法皆斩 根本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矣 4 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 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 紧张而兴奋 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5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有什么才能 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做事周密细致 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 江苏省淮安市 2006 年中考试题 1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C A 度已失期 宁信度 无自信也 B 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C 扶苏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 既克 公问其故 D 固以怪之矣 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 失期 法皆斩 译文 误了期限 按照 秦朝的 法律 都要被杀头 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 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译文 士兵们 或 士兵中 到处谈论 晚上发生的事情 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3 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3 分 A A 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 B 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 等死 死国可乎 C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D 又间令吴广 夜篝火 狐呜呼曰 大楚兴 陈胜王 三 甘肃省兰州市 2006 年中考试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3 分 A 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 B 陈胜 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 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 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 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 指代平民 2 度已失期 度 估计 揣测 3 会天大雨 会 适逢 恰巧遇到 4 宜多应者 宜 应当 3 陈胜 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 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 作简要分析 4 分 偶然性 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 必然性 秦朝统治法峻刑严 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 这迫使他们为求生 不得不转戈反秦 四 浙江省绍兴市 2006 年中考试题 1 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D 3 分 A 扶苏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 B 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 中 无杂树 C 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D 陈胜 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也 聚室而谋曰 2 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D 3 分 A 九百人屯 于 大泽乡 B 上使 之 外将兵 C 天下苦 于 秦久矣 D 失期 法皆斩 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 等死 死国可乎 翻译 同样是死 为国事而死行吗 4 陈胜 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用选文原句回答 3 分 答 会天大雨 道不通 度已失期 失期 法皆斩 五 湖北省荆门市 2006 年中考试题 阅读文言文 回答问题 1 原文选自 西汉著名 史学家 文学 家司马迁的 史记 2 分 2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 分 数 屡次 属 一伙人 一班人 举 发动 发起 宁 难道 3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 分 译文 即使仅能免于死刑 然而守卫边关而死去的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4 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 吴广一起举事 2 分 答 感激拥戴陈胜吴广 愿为其用 形势所迫 失其当斩 不得不反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陈胜长叹一声说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九 广东省深圳市 2002 年中考试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1 读下面各组句子 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 A C 4 分 A 为坛而盟 山盟海誓 B 死即举大名耳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C 吴广为都尉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 从民欲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借第令毋斩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 但是戍守边疆而死的人 本来占十分之六七 3 从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来看 你认为陈涉是个怎样的人 2 分 答 有远大抱负 或有建功立业思想 有敢于反抗的精神 有卓越的宣传组织能力 十 北京市朝阳区 2002 年中考试题 阅读文言文 回答问题 1 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 吴广素爱人 素 朴素 B 广故数言欲亡 亡 死亡 C 尉果笞广 笞 用竹板打 D 被坚执锐 被同 披 2 翻译下面语句 2 分 为坛而盟 祭以尉首 译文 用土 筑台并 在台上 宣誓 用 两 尉的头祭天 3 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 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4 分 抓住时机 故意使自己受辱 使用激将法 激怒众人 4 陈涉揭竿起义 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诸郡县 苦秦吏 用原文回答 3 分 十一 四川省 2000 年中考试题 阅读文言文 完成问题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 辍耕之垄上 去 往 2 怅恨久之 无义 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结构助词相当 的 字 4 若为佣耕 你 2 翻译文中加线的一句 2 分 译文 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 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 3 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 3 分 答 为了说明陈涉青年时期的伟大的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