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数学升初中总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393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六数学升初中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六数学升初中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六数学升初中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第一课时复习内容:数的认识(整数与小数) 书P7678 练习十三12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的意义,整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根据要求读、写多位数,能进行多位数的改写。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纯小数、带小数的概念,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小数,能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能正确地取小数的近似值。3、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能对数的大小进行描述,形成良好的数的概念和应用意识。复习准备:自主复习“数的认识”,P76、77,协作小组交流P77的问题复习过程:一、 引入:1、 师:小学阶段数学课中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说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成数、折扣、负数等。)书P78 练习十三 12、 揭题。师:今天我们着重来复习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二、 复习整数、小数的有关概念:1、 复习整理有关知识。 师:请同学们各举出几个整数例子,如果你认为你举的例子有特点,可以向同桌介绍一下。(例如:1整数的计数单位、每两个相邻的整数都相差1,0小学阶段最小的自然数。2、 根据学生的介绍,适时回忆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读。亿级、万级都按照个级的方法读,读完后加读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开始或中间的0要读,末尾的0不读: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有四位,数位不够的用0补足。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一位一位把数字读出来。 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点”就写小数点。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一位一位写,读的是几就写几。 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 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3、 练习。 补充: 3里面有( )个01,( )个001。 01比001多( )个001。 整数部分是最大的三位数,十分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千分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这个数是( )。 把1016先扩大10000倍,再缩小10倍,原数就( )了( )倍,得( )。 用1、2、3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一个小数,使小数个位上的数字比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是( )。 用三个“4”和四个“0”组成三个七位:一个0也不读出来( )只读一个0( )只读两个0( )三、 复习小数的性质及多位数的改写和取近似值。1、复习小数的性质。 写出与4相等的数。4=( )=( ) 你根据了什么?在解决什么问题时用过? 练习:补充: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78 9000 505 10000 76 2、复习多位数的改写和取近似值。 多位数的改写。师:5040000000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这么多的0读、写都不方便,有什么办法呢?(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方法:在万位或亿位后面添上小数点, 去掉小数末尾,加上“万”字或“亿”字。 多位数取近似值。 师:当对精确程度要求不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你会吗? (使学生明确还可以表达为四舍五入到万或亿位。) 省略尾数的方法:在万位或亿位后面添上小数点, 将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到个位,同时舍去后面的数, 加上“万”字或“亿”字。 练习:补充: 4500047万 38404万 58888万 860000009亿 49230000050亿 49230000049亿 对书上第5题的练习可以小结比较大小的方法: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比,小数先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整数部分相等再从小数十分位开始一位一位往后比。四、 小结,提问质疑。五、 综合练习。课训P48A组 一个数由六十个亿,六个万,六个千、六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 一个数加2的和比最小的五位数多1,这个数减2是( )。 比大小: 102345679876543 748680001 5999600 0860806 4350435 8亿790000000 大于041而小于042的小数有( )个,如( )、( )、( )。 最小的两位纯小数扩大1000倍是( ),里面有( )个01,它是一位小数( )的近似值。B组 一个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所得的数比原数大1485,原数是多少? 一个六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十万位上的数字是9,任意相邻的三个数位上的数的和都是20,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一个九位数的千万位上的数是6,这个九位数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还是一位数,则最小是( )亿,最大是( )亿。 A、B、C、D四人的体重分别是385千克、435千克、395千克和41千克。已知A比D重,但比C轻,而且D比B轻,A比B重。请你确定A、B、C、D四人的体重。 03与030是两个近似值,它们的取值范围各是多少?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复习内容:数的整除(一)复习目标: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等的概念,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判断。 2、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地判断哪些数能被2、3、5整除。 3、能按要求写出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等,能正确地分解质因数。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复习准备:回忆并整理整除概念间的联系能否被2整除奇数、偶数整除 ( )素数、合数、1约数倍数质因数互质数公约数分解质因数最小公倍数复习过程:一、 回忆数的整除单元的各个概念,组成知识网络,加深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 引入:出示110十个自然数,师:你能从中找到一个或几个数,具有和其它数不同的特点? (例如:1、3、5、7、9是奇数。3、6、9能被3整除,是3的倍数。 2、3、5、7是质数。1即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注意: 学生说到某个概念时,可以说说其意义。允许选出相同的数,但说明具有的不同特点。如2、4、6、8、10可以说都是偶数,也可以说都是2的倍数、有公约数2 注意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及时将各概念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如说到质数、合数的意义时就可以引出约数、倍数的概念;说到能被2、3、5整除时就可以引出整除的概念2、 整理知识网络图。3、 揭题。 师:这些数的概念都是以什么知识为基础?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数的整除的一些知识。二、 辨析概念,深入理解。师:请同学们从下面每组概念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概念说一句话,可以说明概念的特点,与其它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可以添加一些数据、算式的例子。1、 整除和除尽 例如:因为ab=c,所以a能被b整除。除尽包含整除。 能被2、3、5同时整除的数的末尾一定是0。2、 倍数和约数。例如:1是所有自然数的约数;一个数的倍数比它的约数大。13的约数都是质数。1005=20,100是倍数,5是约数。5的倍数除了5以外都是合数。3、 质数和合数。 例如:质数的约数一定有2个,合数的约数至少有3个。 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作分解质因数。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质数的倍数都是合数。 2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4、 奇数和偶数。例如:所有的偶数的公约数是2。奇数和偶数相差1。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奇数偶数=奇数。2是偶数中唯一的质数。5、 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例如: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因为6=23,所以2是质因数。只有合数能分解质因数。三、小结,提问质疑。四、综合练习。A组:书上P 79 8 特训(二)B组: 特训(二)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3360,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三位数5BB能同时被2、3整除,B是( )或( )。 把240个同学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中至少有两个同学,可以分成哪几种情 况? 填空并编题:最小的奇数是( )。最大的五位偶数是( )。能被2、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你能模仿以上例子编一些题目吗?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复习内容:数的整除(二)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互质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2、能按要求正确地写出互质数,能正确地求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类整理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复习过程:一、 复习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互质数的有关内容。1、 引入。找出下面四个数中与众不同的一个数: 8 12 15 20(15:引导学生归纳出:其余三个数有公约数2、4,最大公约数是4。)2、 回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及求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师:什么是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我们怎么找几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请学生讨论方法,并以12和18为例,找它们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3、 归纳小结。方法:把每个数的约数都找出来,公有的约数就是它们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用分解质因数或短除法或小数缩小法先求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所有约数就是它们的公约数。(明确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应含有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4、 复习互质数。 对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展示后提问:最后余下的2和3是什么关系? 明确互质数的几种特殊情况:两个相邻的自然数。1和任意自然数。两个不同的质数。一个质数,一个合数,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二、 复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有关内容。1、 引入。找出下面四个数中与众不同的一个数: 3 4 5 60(60:引导学生明确:60是3、4、5的公倍数,而且是最小公倍数。)2、 回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师: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我们怎么找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请学生讨论方法,并以12和18为例,找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归纳小结。方法:把每个数的倍数找出若干个,公有的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用分解质因数或短除法或大数扩倍法先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所有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明确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应含有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4、 明确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师:除了用上面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时还能直接来判断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吗?完成下表的整理:两个数本 质可以直接判断的情况互质关系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含有两个数所有公有的质因数。1小数最小公倍数不仅含有两个数所有公有的质因数,还含有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积大数三、复习应用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 最大公约数的应用。例:一块长方体木料,长48厘米,宽40厘米,高36厘米。要把它锯成尽可能大的小正方体且没有剩余,小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可以锯成多少块?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组内讨论。 反馈,说明理由:因为长方体的长正方体的棱长=一行可以锯几个长方体的宽正方体的棱长=可以锯几行长方体的高正方体的棱长=可以锯几层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是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公约数,同时因为要求正方体尽可能大,即棱长尽可能长,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是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最大公约数。 归纳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明确用短除法是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最普通而实用的方法。2、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例:运动会上同学们进行队列变换表演,能变换成每8人、10人、12人一行,人数都正好,那么至少要多少人参加?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组内讨论。 反馈,说明理由:因为总人数每行8人、10人、12人=可以排几行。所以总人数是8、10、12的公倍数,同时因为问至少有多少人,即人数尽可能少,所以总人数是8、10、12的最小公倍数。 归纳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明确用短除法是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最普通而实用的方法。 3、明确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 师:除了用上面的方法来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时还能直接来判断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吗?完成下表的整理:三个数本 质可以直接判断的情况互质关系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含有两个数所有公有的质因数。1(只要其中两个数互质即可)小数(最小数是另两个数的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不仅含有两个数所有公有的质因数,还含有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积(必须两两互质)大数(最大数是另两个数的公倍数)四、小结,提问质疑。五、综合练习。A组: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8、45 4、7和8 60、24 a=335,b=357,则(a,b)=( ),a,b=( )。 把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的、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有哪几种裁法? 特训(三)B组: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8、45和54 4、7和8 60、24和36 若36,96,120的结果都是自然数,则a可能是( )。 (48,x)=8,48,x=192, x=( )。 两个两位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72,求这两个两位数。 同学们为希望小学捐了一批书,总数在1000以内,若按24本包成一捆,最后一捆差2本;若按28本包成一捆,最后一捆还差2本;若按32本包成一捆,最后一捆是30本。请问这批书有多少本? 在AB这条新铺的路上等距离安装路灯。要求在C处及AC和BC的中点都安上一盏灯,至少要安装多少盏灯? 560米 630米 A C B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复习内容:分数与百分数 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分数单位,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进行通分和约分,会正确地比较分数、百分数的大小。 3、会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会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复习过程:一、 回忆分数、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点。1、 引入。师:前三节课我们一直在复习有关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我们还学过哪几类数?你能举例说明吗?(如:分数,百分数:20%,成数:三成五;折扣:七五折。)2、 复习分数有关知识。师:关于分数,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例子说明。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注意:单位“1”可以是一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分母表示分数单位。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特训(四)12 分数的分类。教师给出一组分数,请学生分类。(可以小组讨论,说明理由。)3 1 反馈展示: 小于1真分数 分数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能写成整数 大于等于1假分数 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能写成带分数(注意说明:带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变。 分数与除法、比的关系。 相当于被除数除数=商 分子/分母=分数值 前项后项=比值二、 针对性练习。(一) 有关分数的意义。 1、把5吨重的石料用一辆汽车平均分3次运走,每次运这批石料的,每次运走吨。 学生独立解决。(建议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 绘制线段图。 5吨 吨 “1” 讨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 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个具体数量平均分 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分数可以 (把5吨平均分3份) (53=(吨))表示 把抽象的单位“1”平均分 表示两种数量间的关系(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 (13=) 可用百分数表示3、 联系百分数,深入理解其意义。 师:这两个结论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归纳得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即表示两种数量间的关系。4、 编题巩固。师:如果你弄明白了这类问题,请你编一道类似的题目给你的同桌做一做。(可以用文字形式,也可以用图的形式。(二)有关分数的基本性质。1、 师:再看前面的那一组分数,有没有比较特殊的?(明确有最简分数和非最简分数之分。)师:什么是最简分数?请将这一组数中的非最简分数化成最简分数。你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是最简分数,化简非最简分数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说明思考方法。(三)有关分数、小数、百分数、成数和折扣之间的互化。1、 引出:老师找到了以下生活中的一些信息: 联华超市自行车搞促销,按原价的出售。 幸福村去年早稻产量比前年增加。 做一件学生服上装要用布米。 洗衣机“日常洗”一次衣物需用1小时。师:找一找这些信息中的分数,还能用其它形式来表示吗? 按原价的80%出售或原价打八折出售。 比前年增产一成五或比前年增产15%。 要用布075米。 需用80分钟。 明确一成、一折均表示10%,即01;成数、折扣用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个最简分数,分母只含质因数2或5的能化成有限小数)。2、 做一做。书上 P105 6(4)(四)有关分、小数大小的比较。1、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和 377和 和 方法:通分、约分(同时明确通分和约分的意义)、统一分子、化成小数、用“1”或“”作标准 2、比较大小的应用题。 甲、乙两人加工同样多的机器零件,甲用了小时,乙用了小时,他们谁做得快?为什么? 甲汽车3次运材料5吨,乙汽车4次运材料6吨。哪辆汽车的工作效率高?为什么?三、小结,提问质疑。四、综合练习。 A组 特训(四)B组 填一填: 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积是24,这个分数是( )。 把3米长的绳子对折后,再对折,再对折,这时每一小段的长度是全长的( ),是( )米。 1,中能填的整数是( )。 一个分数约分后得,如果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是36,则原分数是( )。 A D 长方形ABCD上,E在AB的中点上,F在BC的三等分E 上,则四边形EBFD的面积是长方形的。 B F C第五课时复习内容:数的运算 复习目标:1、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合理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2、掌握四则运算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复习准备:自主复习整理,复习提纲 书P8081 练习十四1、2复习过程:一、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要求学生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寻找资料完成书上P106的四则运算的意义表格,并能举例说明。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意义的拓展。 一个数乘纯小数: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真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根据此四种意义,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二、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一)加法和减法。1、独立计算: 270+1855 20944-394 17+3 2、反馈,判断下列方法做得对吗? 1855 209.44 17+3=20 + 270 - 3.9418820 170.043、师:这三条计算法则都是怎样要求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点对齐;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 师:这三条计算法则的要求都反映了一条怎样的共同规律?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吗? (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二)、乘法和除法。1、独立计算: 14223 4182123 请学生板演,说明计算方法。2、将题目改变为14223 4182123,再请学生独立完成。 请直接写出答案的学生说明自己的思考方法,同时明确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3、师: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处: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小数除法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不同处: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4、请学生自编分数乘、除法各一题计算后,想一想,分数乘、除法和整、小数乘、除法有相同的地方吗? (分数乘、除法和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什么直接的相似处,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有联系: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进行计算,不同的是分数除法转化后是乘除数的倒数。)三、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中的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计算中常见的问题。1、口算: 7306-396 1058 36009 1517001 245 16+2 1356+8744 2792、练习。 书上P106 3 (二)、计算中的特殊情况。1、师:在计算中,往往会出现如0、1等比较特殊的数。想一想,如果一个数a(a0)与1、与0或是与本身进行运算,其结果会怎样?请用还有字母a的式子表示出来。 a与0的运算: a+0=a a-0=a a0=0 0a=0 a与1的运算: a1=a a1=a 1a= a与本身的运算: a+a=2a a-a=0 aa=a的平方 aa=1(三)、验算。1、根据这些关系式,请学生说说对四则运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2、计算并验算: 27539-6 8225四、小结,提问质疑。五、综合练习。 A组 特训(五)B组 特训(五) 一个整数与它自己相加、相减、相乘、相除,所得的和、差、积、商四个数相加的和等于121,这个数是多少?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976,则被减数是多少? 已知a35=bc,a+35+b+c=284,则a和b各是多少? 在内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65=6 33=05602 31=30005 450=1001 计算:1-+ 1-+-+-+第六课时复习内容:运算定律及应用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运算定律,能应用其进行合理灵活的计算。2、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3、培养合理运算自觉性及良好学习习惯。复习准备:自主复习整理,书P82 练习十四35数的互化复习过程:一、运算定律的复习整理。独立计算下面各题:28.4(8.4) 121.25 8.69.9 2221 31.45211、小组交流解题方法和依据。2、全班交流。师:在运算中常用的定律有哪些?怎样分类? 加法 乘法 (交换律、结合律)减法 除法 (运算定律) a-b-c=a-(b+c) a/b/c=a/(b*c)乘法 除法 (分配律)师:提高四则运算的正确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养成一看、二想、三定、四算、五查看运算的顺序、运算符号、数据特点等, 想符合什么运算定律、有无简便运算、能否合理改变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在分数小数混合的四则运算中还要考虑是化分数计算方便、还是化小数计算方便、还是直接约简方便。决定用什么方法算。第四步才进行仔细运算。算完后还要进行检查,运用估算进行检查是学生对计算结果二、合理计算,查漏补缺(一)第一组5.84.222 94.2546 6.3 10.8 6.36.3 6.89.5616.8 (3-1)2.5(1.251)1、小组交流解题方法和依据。2、全班交流。 师:你哪几题的计算比较合理?要注意什么?(三)第二组37.752160.250.75 8(24)1357913579 三、小结反思四、练习A组:四练(六)2B组 四练(六)2 补充:1、76()23()53()2、0.5236 3、(1+0.23+0.34)(0.23+0.34+0.65)-(1+0.23+0.34+0.65)(0.23+0.34)4、1 5、5()=5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复习内容:四则运算的应用(文字表述)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用文字表示四则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列综合式解答三步计算文字题; 2、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3、培养合理运算自觉性及良好学习习惯。复习准备:复习过程:一、引入1、看题写算式:4.5与3.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4.5与3.5的和除它们的差,商是多少?4.5与3.5的差除以它们的和,商是多少? 4.5与3.5的差除它们的和,商是多少?做了这组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文字表述四则运算(文字题)二、用文字表示算式:1、课训P56第一题,用文字表示算式161.23预设:A、16乘的积加上1.2与3的商,和是多少? B、16的加上1.2与3的商,和是多少? C、16乘的积加上1.2除以3的商,和是多少? 师:以上各题有什么共同的?你觉得要正确解答文字题要关键什么?(抓住数量关系)板书:积商=和三、先列出下面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1、课训 P56 第二题1-5 独立列式不解答并检查数量关系 全班交流 师:在找数量关系时有什么困难?如第4、5题你还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吗? (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课训第6、7题四、综合练习A组、四练(八)16B组、四练(八)课后反思:第八课时复习内容:式与方程(用字母表示数)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公式、计算法则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等。2、进一步认识理解并区别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熟练正确地用方程解答有关的文字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复习准备:自学书P84-85 复习过程:一、引入基本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自学教材92页第一自然段,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或者优点。用字母表示下面的公式。路程(S) 时间(t) 速度(v) S=( )正方形面积(S) 边长(a) S=( )规范书写问题: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怎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教师读,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a乘以4.5写作( );S乘以h写作( )反馈: “a乘以4.5”可写成:a4.5、a.4.5或4.5a,但不能写成 “a4.5”。(然后再让学生把书中相应的空填上。提示学生最简便的表示法,如:“4.5a”)。法则回顾:谁能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法则?如果用a、b、c表示三个自然数,那么此法则可写成:a/c+b/c=()+()/()(让学生填空)完成教材92页的“做一做”简易方程有关概念的复习什么叫方程?(举例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的实际例子中进一步理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方程4x=36解得x=9。X=9说是方程4x=36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它是一个演算过程)应用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口述解方程的依据?例:9+x=12(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得:x=12+9,所以x=3)(以下略)x-18=38 2.5x=10 46x=2 x15=4完成教材93页的“做一做”教材例题(先让学生试做并口头检验,然后完成书中“想一想”的内容)小结:(根据本班级学生学,列出方程后,在解法上注意与前面的简单方程作比较;设所求数为x,让x当成已知数参加运算,是便于思考的原因。)完成教材93页“做一做”练习巩固用线把两个相关的式子或语言连起来。判断题a+a=a2 () a3=a+a+a () a+a=a2完成教材十八页第12题。全课总结(略)作业练习十八第34题。复习目标的三性:使知识系统性,有针对性,有发展性(提高思维水平)第九课时复习内容:常见的量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 2、通过列表对比梳理常见的量、掌握所学单位尖的进率。3、能进行简单的改写,并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准备:自学书P87 并填写下表名 称进 率特别关注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重量单位复习过程:一、回顾与整理1、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复习(1)交流各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和这组计量单位的特别注意点。(2)你认为哪些进率间有联系?你是怎样记忆的?2、全班交流,渗透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表象。 如:一块10公顷的正方形土地,它的边长是( )米 教室面积大约是A、5平方米 B、500平方分米 C、500平方厘米 一枚钉子的重量是A、0.5g B、0.5kg C、5g二、练习辨析: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升50毫升=( )升 =( )升 3时=( )时=( )时( )分 小数 分数 小数 0.8公顷=( )平方米 3.2平方厘米=( )平方米 54000公顷=( )平方千米 3千米4米=( )米=( )千米(7)4小时20分=( )小时 学生独立填写后,引导A、请学生分类。(预设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或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B、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关键是什么?(看清要转化的是低级单位还是高级单位)2、一课四练P75引导:闰年怎么判断?与平年有什么不同? 2007年1月1日是星期一,2008年的1月1日是星期几?2009年呢?(与什么有关) 第8题,一小时慢多少?这快表的一小时实际上有多少秒? 三、小结反思第十课时复习内容:比和比例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沟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比、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明确各概念之间的联系;2、沟通分数、百分数、除法、倍数和比之间的联系,能进行互化;3、通过对比知道典型问题三量之间的关系,如路程一定,两次时间和速度成反比。通过对比知道长度比和面积比的关系。4、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准备:自主复习比和比例,书89复习过程:一、整理知识,形成联系1、出示问题情境:书P89 例3(1)写出李阿姨平时和节日期间剪纸张数及相应工作时间的比。(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3)如果李阿姨要剪120张纸,需要多少小时?2、小组合作回答书中的问题。比例尺3、全班交流,整理知识,板书形成知识框架图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意义按比例分配比的应用求未知数求比值性质比第意义比例性质意义用比例解应用题正反比例整理时适时举例明确各概念。二、针对性练习1、特训P58(十)第题针对比与百分数的关系;第题针对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第题针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第针对具体情境中一个量一定,另两个两的比例关系的判断;第针对长度比与面积比的关系。2、解比例P59 第1小题三、发展性练习1、四练P74 第6题提示:要找到大小正方形面积的关系必须先找到什么?阴影部分与小正方形的关系如何?2、P75第7、8题四、小结反思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沟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几种位置关系;2、明确角的分类,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明确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特点和分类。4、能度量和画指定的角、平行线,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角的度数;5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复习准备:作图工具,自主复习,书96 试着画一画:A、直线、射线和线段;B、角的画法和度量;C、平行线、垂线的画法,过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D、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E、圆的画法 复习过程:一、整理知识,形成联系1、小组合作讨论:书P96页问题 要求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说说书中三角形分类图和四边形分类图是什么意思?2、全班交流二、针对性练习:1、画一画(1)课训P60 第3题 请学生说说平行线的画法。如果画长方形垂线的画法,平行线间高的画法。(2)四练P76第1题,请学生回忆“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板演 钝角三角形的高(3)四练P76第3题,说说垂线的画法。2、计算:(1)课训P60 第4题,第5题小结:对角相等;外角等于不相邻内角的和。 计算角的度数的关键是什么?三、发展性练习。1、四练P77第4题,第9题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四、小结反思第二课时复习内容:平面图形的复习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沟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几种位置关系;2、明确角的分类,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明确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特点和分类。4、能度量和画指定的角、平行线,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角的度数;5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复习准备:作图工具,自主复习,书96一、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出示一个任意四边形)请学生变成其它图形。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还有什么?圆和其它图形有关系吗?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复习。师:什么叫做周长和面积?平面图形一周长度的总和,叫做周长;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二、通过复习作高进一步了解高与底的关系。1、计算哪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时,要用到高?2、请学生作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作业反馈3、小结三、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巩固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师:(出示前五个图形)这一组图形的高是相等的,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图形的面积吗?2 (1) (2) (3) (4) (5) (6)846664你发现了什么?1、适时请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引导:你能将图(2)平行四边形转变成图(1)长方形吗?如果可以,怎样转变?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为什么会相等的?计算图(3)三角形和图(4)梯形的面积时,为什么要2如果要使图6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上底的应是几厘米?2、回忆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图(5)圆的面积时,为什么要乘r(即r要乘两次)这些平面图形之间有联系吗?四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平面图形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一)基本练习1做练习纸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A组:你发现了什么?反馈B组:师: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的吗?2做练习纸的第3题。(独立完成后反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选B你是怎么想的?这题能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来计算吗?为什么?剪什么图形能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呢?生:剪正方形?(课件演示)师:如果在长44厘米,宽32厘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能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吗?生1:能。生2:不能。师:为什么不能?生:因为长44厘米,一行只能剪5个正方形还多4厘米。(课件演示)(二)拓展练习练习纸第4题师:下面有两题更有挑战性的题目,任选一组,做完后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快的组可以两题都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反馈A组:展示同学们的作业。反馈B组:展示同学们的作业。方法1: 2007853=471(平方分米)方法2:204/3=471(平方分米方法3:314203/4=471(平方分米)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略)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当学新知识时,可以转化为旧的知识来学习。生2:计算面积时,底和高要对应。后附练习纸平面图形的复习学校 班级 姓名 1画出下列图形底边上的高。 底 底 底 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20B组:231.611.420A组:15.73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 )A 、2倍 B 、1倍 C、(2)在长40厘米、宽3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半径是4厘米的圆,算一算,最多能剪( )个。A 、25 B、 80 C 、204拓展练习A组: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下面的图形,请画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B组:已知正方形面积是20平方分米,请计算蓝色部分的面积。(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就用几种方法解答)O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三部分:综合应用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基本数量关系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一般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即部总关系和比较关系;2、通过对比沟通整数、分数简单应用题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和代数思想。复习准备:复习过程;一、整理知识,形成联系1、出示:一天,学校食堂买来排骨30千克, ,萝卜买了多少千克?你补充什么,就能求出问题?这些条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通过相差和倍数来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板书:比较关系相差关系 倍数关系2、出示:选择以下信息组成应用题, , ,六(1)班共有几名同学? A、六(1)班有女生25人;B、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C、分成4个大组;D每个组12名同学;E、每人栽树2棵有两种组成形式,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数量关系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部总关系部分量+部分量=总量 每份量*份数=总量总量-部分量=部分量3、出示课题二、针对性练习1、四练P84第4题、第5题、第6题2、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里 程收费(元)3千米以下10.003千米8千米,每增加1千米2.008千米以上,每千米加收50%的费用 3.00出租车行驶的里程数为15千米时应收费( )元。这道题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三、发展性练习1、可可和乐乐共集邮票120张, ,两人各集邮票多少张?可以补充什么条件?(1)可可比乐乐多集40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