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9138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快乐活动中的飞升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萧山二中 黄萍萍【内容提要】开放式活动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活动课程进入了一个盲区,无法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我们要依据六大原则和三大功效,走出活动课程的尴尬境地。通过菜单式选择、双重基线、学科交叉等活动方式来不断开拓活动课程的广阔领域,并且不断完善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让活动课程重新焕发时代的生命力。【关键词】活动 盲区 菜单 基线 学科 评价“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中国教育的长廊里,我们不难发现,活动课程有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古代的“知行学说”到近代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活动课”“活动类课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这正如宁鸿彬先生所言“在世纪之交,语文这门课程在进行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学校课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期待,如何适应现代教育,尤其是如何加强活动课课程建设,如何开展语文开放式的活动课程,以适应现代教育培养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的需要,成为了时代的教育呼声。一、 走出开放式活动课的多维盲区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在现代语文活动课的开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令人驻足不前的盲区:一是被动活动,即学生在被告诉、被教导、被演示的情况下被迫参与活动、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片面活动,即只重视学生接受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观念活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目的的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教学方式单一、乏味。高中语文教材在近几年中,收录了许多大家之作,大大增加了高中语文的文学含量。然而教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新较慢。不少教师仍按过去的思路:背景情节、结构主题思想人物特点艺术特色来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单一、乏味,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厌恶的情绪,这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对活动课也兴趣缺缺,敷衍了事而已。 2、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缺乏指导,学生无法把握尺度。 不少教师开设的活动课程,没有切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把握活动设计的角度和目标,导致学生的活动只能是留于形式。而真正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开放式活动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并透视出深刻的社会性,甚至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某种内在底蕴的外显。但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阅历和知识面的狭窄,无法把握活动课程中深层次的要求,无法体悟到开放式活动的精华。久而久之,在活动课的盲区里越走越远。3、学校教学部门主观上对开放式活动课的重视度不够。 学校教学部门重视学生专业学科的培养和提高,相对而言,忽视了对学生活动课程的安排。出现了硬件条件比较落后和资料不够丰富的情况。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多,但是图书馆、阅览室“十年如一日”,毫无改变,学生借书次数由每周一次变为半月一次。学校教学部门定期订购教学资料,使得学科辅导资料不断更新换代,但订购其他各种类型的资料却寥寥无几。可见,学校教学部门没有很好地搭起学生与开放式活动课之间的桥梁,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4、学生缺乏时间和精力参加活动。高中科目繁多,是初中学科的一倍多,特别是高一学生无法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不注重学习方法,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只能疲于奔命,一天到晚忙着做作业。同时,不少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了考入理想大学,学生只买与学科有关的辅导书,认为课余时间全部花在温习考试科目上才是正途。还有些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活动课程,但进入高中后“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凑,自修课时间只允许学生做与学科有关的事情,而不允许学生做其他任何事情。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要真正开展活动课,对学生而言,既缺精力,又少时间。5、“快餐文化”的流行。E时代是一个高信息、快节奏的时期。人们奉行“时间就是金钱”,讲究效率。这样的时代状况,“快餐文化”异军突起,并迅速流行。“快餐文化”的特色是,短小、诙谐,其根本目的让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氛围下舒缓情绪,从而继续投入到高效的学习、工作中。“快餐文化”是这个浮躁社会下的产物。这种文化浅显易懂、毋须深思,仅仅是人们生活中舒缓压力的特效药,却被人们津津乐道、爱不释手。这也导致部分学生畏惧活动课程开设时间长、探究问题深。基于以上的这些认识,如何让学生走出活动课的多维盲区,如何让学生“爱”上活动课程,成为了刻不容缓应该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让学生走进现代理念的活动课、爱上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课,旨在品味经典、碰撞思维、拓宽视野、体悟人生、淀积人文素养。二、找寻开放式活动课的生命航标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开放式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是走出误区,重新有效开展活动课的基础要有效地实施开放式的活动课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活动课程的实施就会出现较大的随意性,难以控制和管理。因此,笔者参照近年来活动课程实施的经验,依据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我们归纳了六条实施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其一,学生的整体性参与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加活动,但不一定要求每一个学生参加全部活动。学生既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已有的知识准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某些活动,也可以与教师合作选择和确定活动类型。此外,教师还可按具体的教育实际情况,规定一些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如针对学生需要进行常规教育,规定学生参加一定的常规活动。总之,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活动,在参与中发展个性与特长。其二,活动课程实施要坚持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学生综合的基本素质得到培养。各类活动课程在各自的培养目标上虽有一定侧重,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脱离于整个教育目标,否则,活动课程的目标就会失去其达成的基础。因此,活动课程的实施,应考虑如何将各类活动的特殊目标与全部活动所应达到的一般目标结合起来,寓特殊于一般之中,使特殊目标在与一般目标发生联系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依赖于学校全部课程的协调一致,要求活动课程目标的整体优化。其三,活动课程的实施还要考虑影响学生发展的诸种教育因素的整体协调,这与学科课程的实施显著不同。学科课程的实施主要在学校内而且是在课堂内进行,而活动课程的实施则往往突破教室这一特定空间,在教室以外的校园环境、在自然界、在社会甚至在家庭中进行。这样,活动课程的教学更应处理好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整体性协调。社会学研究表明,家庭在个体社会规范、道德情操、生活目标指导、个人理想和志趣的形成方面,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而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是社会的人,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社会上极其复杂多变的因素都对个体的发展起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它可以同学校、社会、家庭和一切教育影响发展联系,这为有效实施活动课程创造了条件。但是,如果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注重学校、家庭、社会诸种教育影响的整体性协调,显然就会出现桶板效应,即使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也会因为不良的家庭与社会的影响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2因校因时因地制宜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的客观条件,扬长避短,立足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组织实施活动课程。 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多有差异,如地理条件及季节变化、师资质量、活动场地、经费、社会物质环境及精神文化环境等都不尽相同,不同区域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对活动的选择取向也迥然各异。因此,在实施活动课程时要尽量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现在有的学校认为,活动条件不具备,无法实施活动课程,如果这样理解,活动课程的实施就很难蒋难实处。我们在设计活动课程时就已充分考虑了学生活动所凭借的工具及相应的保障条件。在组织活动课程时,应考虑如何利用已有的条件最有效地组织教学而不是等待条件。 3学生主体地位一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实施活动课程应自始至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大胆放手,切忌越俎代庖。 将学生始终视为主人,保证其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由活动课程的本质决定的。无数事实表明,学生的独立感、自信心及创造精神的养成往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活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反复强化、日渐突出。如果将学生视为扶不起的阿斗,教师事必躬亲甚至包办代替,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及创造性势必受到抑制,个性特长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现行的一些活动课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能力表示怀疑,处处不放心,甚至对学生的活动规定有严格细致的操作程序,或者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其结果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而且由于学生对活动的乏味而认为活动也是一种负担,这实际上违背了活动课程的本质,没有遵循学生主体地位一贯性原则,因而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4愉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实施活动课程时合理表现活动课程的活动性,将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和投入,其目的是寓教于乐,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在愉悦的氛围中思维碰撞、灵感启迪、性情陶冶。 这一原则的具体贯彻应避免出现两个问题:其一,片面强调活动的愉悦性而忽视实效性。活动课程的宗旨在于“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它通过“活动”这种特定的手段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学习的经验,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有所得。因此,我们在提倡活动的愉悦性时,不能忘记愉悦性以实效性为出发点。具体对学生而言,要使学生在活动中乐有所获,并非为乐而乐。其二,片面强调实效性而忽视愉悦性。这与活动课程的本质相违背。活动课程所规定的学生活动无论是内容安排、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评价手段都应体现出新颖和乐趣,它是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归宿的活动。如果我们只注重活动课程的实效性,忽视活动教学的愉悦性,那么,学生认为活动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达不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5实践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履行“行”的宗旨,让学生在“做”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取教育性经验。根据这一原则实施活动课程,应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耳、用脑、用手、用口等等,通过亲身感受、实践和具体操作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因此,实施活动课程的突破口在于为学生设置种种参与实践锻炼的情境,竭力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为达到这种目的,不仅要积极开展各种校内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近自然,接受实际锻炼。(二)开放式活动课程实施的功效是走出误区,重新有效开展活动课的重要保证1、有助于实现潜在课程的价值 潜在课程的教育价值并非完全直接显现于学生身上,它所携带的教育信息只能部分地被学生直接吸收,而相当部分则依附于其他载体间接地传递给学生。具体而言,学校教育化的环境、学校教育者、校园文化、各种人际关系都携带着潜在课程的教育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暗示、学生的模仿、互相感染、彼此认同、榜样学习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收这些信息,从而受到教育。但是,学生直接从潜在课程信息源所接收的信息往往是随意的,从一定程度上讲还不持久,并且有很多教育信息潜在课程本身无法直接传递给学生;要完成传递过程,达成其教育效果,潜在课程有必要借助于其他载体,如通过课程的教学和各种形式的活动。可见,潜在课程自身的部分特征决定了活动课程能帮助潜在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使学生受到教育,恰似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同时,活动课程有助于潜在课程教育功能的进一步明确化、系统化。进而提高潜在课程功能发挥的有效性。2、有助于实现语文课堂的价值 活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活动性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性,它重视“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在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行”,既可以验证语文课堂的知识,还加强了自己的语文储备,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并且通过活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还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前提准备。开放式活动课程更是教学方式上的补充。活动课程既是课程,又是方法。运用或部分引入活动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对语文教学的补充,并能取得好的效果,就学生参加活动的原因而言,活动可使学生的大脑得到调节,减少疲劳,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有助于吸收文化素养,帮助它实现其价值转化。3、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由于活动课程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在内容、形式、空间上都具有开放性,整个活动过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因此,它有利于学生知识领域的拓展、多方面能力(特长)的培养与训练、广泛兴趣的培养、丰富情感的陶冶。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活动课程,培养与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种种诱因,这些诱因将作为动机形成的外在条件。诸如各种竞赛活动、兴趣活动等,均可成为动机产生的外部刺激,活动中教育者的表扬、鼓励,以及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等更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和外部刺激会激活学生的种种需要,使之转化为动态的需要,进而形成种种动机,并且这些动机通过活动中的表扬、鼓励、及时反馈等得到强化、维持和巩固。进而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理想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之形成动机。通过活动课程所设置的种种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主的丰富的问题情境,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各种情境中,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种种情感在活动中反复得到体验、验证,某些消极甚至有害的情感得到转化或消除。这样,学生的情感才愈来愈稳固、愈来愈深刻,在实践活动中健康地发展起来。使学生拥有决心、信心和恒心,意识到“有志者,事竟成”,“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做事情要“换而不舍”,否则“换而舍之,朽木不折”。这必然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综上所述,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中的语文教学资料,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我们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把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包含了综合实践活动,其必修学分有23分,占了高中所有学习领域必修学分的23/116。可见,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开放式活动课,这就给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可以更灵活地根据新教材新大纲的要求,抓住课文学习与语文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之相互促动,尤其是利用活动课来促进必修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三、开拓开放式活动课的广阔领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活动课”本身具有开放的特征,它关注的是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内容、形式容纳学生多样化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征,以及不同的兴趣倾向。从运作的方式到选择的内容,从组织形式到确定教学目标,都应显示出灵活性和较大的弹性。因此“活动课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这就为其增大开放性提供了理论、政策依据。同时,从高中学生年龄特征看,他们正处于一个多梦的季节,充满好奇和幻想。因此,在“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冲破模式化、程序化,增大“活动课”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为学生创造了条件,充分发挥了学生想像的空间。但同时我们应该避免语文开放式活动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应该对学校教与学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挖掘和研究,在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选择研究内容和活动方式。师生互动同行,让学生在主体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探究过程中加强语言文字修养,力求形成“耳熟能详”“出口成章”“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下笔成章,倚马可待的听、说、读、写各种过硬本领,同时发掘、养成“浅斟低唱”“偃仰啸歌”“高山流水”,“拈花微笑”等特殊能力。从而不断开拓开放式活动课的广阔领域。一、菜单选择,灵活多变所谓菜单式选择活动课,是指在一个相对较长的语文活动过程中,确定一个总体活动内容为目录菜单,以此为基本点确立一系列的子菜单,即具体活动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组合,形成一个系统,在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基础上,构建起开放而有序的活动课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和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参与,通过实践活动,让语文活动课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活动课的功能,增进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施过程】菜单式选择活动课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拓宽空间。1、激发兴趣是菜单式选择活动课的准备阶段,要求“活”中求学顾名思义,语文活动课就是围绕“语文”开展活动的课。既然是活动,首先应在“活”中做文章,以“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最好老师。孔子曾有过如此的教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在准备阶段中,活动课的目录菜单首先应该是许多同学愿意去踏足的领域,然后通过民意调查、探讨话题等活动来确立学生最感兴趣的子菜单目录,为下一阶段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有的放矢的研究、探讨打下扎实的基础。2、启迪思维是菜单式选择活动课的实施阶段,要求“动”中求智探索、猎奇心理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的增强,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学生探索、猎奇心理也愈强烈。“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这种心理实际上是青少年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和征服欲望。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活动课程中,设计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探索价值的活动,让其智慧的火花闪现。“活动”就是要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小组的合作中,一齐“动起来”。语文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追求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3、拓宽空间是菜单式选择活动课的成果展现阶段,要求“多”中求全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靠基础课对教材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活动空间,不断为学生提供进行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才能。在活动中开拓视野,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从而肯定自我的价值。通过直接活动,让自己成为子菜单中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同时通过成果的展现,间接活动,使自己成为目录菜单的综合实践者。【案例展现】活动设想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将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主题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当中,学习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要求以“学做导游员”为主菜单,学习了解“导游”的一些基本知识,组织学生为“导游”而开展深入了解学校和家乡文化特色的实践活动。 活动设计系列活动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千年古镇文化积淀解说家乡名胜古迹1、 一人做导游,为全班其他“游客”解说家乡风景名胜。2、 对“导游”活动录相或录音,回顾班内学生“导游”的介绍情况。贮备能量蜕茧化蝶了解导游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1、 聘请相关的旅游学校教师、导游工作人员来校为学生讲解2、 学生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学习资料3、 资料汇集与交流校园本色人文关怀介绍学校特色1、 挖掘视角,找准学校特色。2、 调查访问活动,收集资料3、 组织,整理资料,并撰写“导游词”。4、 小组内交流、修改。5、 全班开展“为客人做导游”的活动。 风流人物笑傲人生为“客人”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现代名人或自己认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人物,1、 “检索” 家乡的历史名人、现代名人或值得向客人介绍的人物,确定目标2、 分组确定人物了解“相关要点”3、 调查、资料收集、访谈、观察、采访等工作,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要介绍的人物”4、 分析、归类、整理资料5、 书面陈述 品味经典 积聚内涵向游客介绍关于家乡的书1、 调查搜集活动,搜集阅读写关于家乡的书籍文章2、 开展“介绍图书、交流读后感受”的活动嬉笑怒骂人生万态家乡趣闻、逸事、小故事介绍1、 搜集家乡的趣闻、轶事、小故事,编辑成册2、 选择一个典型内容,用简要介绍其中一个故事的方式,来为小册子做“引子”,使游客读了这个介绍,就喜欢这个小册子3、 组织介绍活动万人奋进蓬勃发展介绍家乡近几年的巨大变化1、 开展家乡变化调查采访活动2、 小组交流,资源共享3、 预演家乡的变迁梦想天堂你我实现构想未来家乡发展蓝图1、 开展专题社会调查,了解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2、 发挥想象力,为未来的家乡设计“发展蓝图”3、 把自己的“设计”写成文章未来家乡的4、 小组或全班同学交流、评价、改进完美人生自我塑造综合性“导游实践”活动1、 将“导游时要向游客介绍”的内容分成若干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掌握资料的情况等,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2、 分类别进行“导游实践表演”,评选出每个类别的最佳导游3、 活动中学生撰写的各类“导游词”,分类、整理成册长达将近一个学期的该项活动,融入了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与写作教学这两大版块,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时间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难题,克服自己的弱点,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由此可见,灵活多变的菜单式活动课程,成为语文教学一条清晰的辅助线,也成为教学科研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陶行之先生说:“教学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笔者相信,只要师生能长期坚持一起“做”,一同“行”,就一定能使语文教学“活动”起来,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二、双重基线,相映成辉所谓双重基线活动课,是指以课文内容为基本准线,通过多种途径利用课外相关资料的另一基本准线去充实文本内涵,学生在以课内基线为起点,不断向课外基线拓展过程中,抓住一个点进行深层次探讨,并不时进行主题交流和相互碰撞,在相互切磋中,不断加深领悟,构建起既全面又有个性的活动课程。根据调查、访问情况,确立高中三年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语文活动方式与内容。依据活动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与六册教本相挂钩的原则,建立双重基线活动的三大体系。双重基线活动三大体系的图表年级活动目标课内活动课外活动活动时间高一高一高一感受诗文意象,净化人类心灵徐志摩再别康桥、朱自清荷塘月色品读、鉴赏徐志摩诗集、朱自清踪迹和背影一个月左右品味文化经典,开启先智之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寡人之于国也、秋水诗经、论语、孟子、庄子一个月左右走进川端康成,透视日本文化川端康成花未眠川端康成古都、伊豆的舞女、雪国等小说一个月左右了解名人经历,探寻人生之路罗曼罗兰名人传序罗曼罗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一个月左右品析鲁迅著作,领略其人风采鲁迅拿来主义鲁迅杂文系列、鲁迅呐喊等小说集一个月左右接触三大巨匠,审视百态人生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短篇小说、莫泊桑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一个月左右走进田园生活,感悟隐士情操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诗文一个月左右精读湘江风情,触动灵魂深处沈从文荷花淀沈从文系列小说一个月左右高二高二品读近代小说,剖析时代风貌郁达夫故都的秋矛盾子夜、巴金家、春、秋、钱钟书围城、郁达夫沉沦一个半月左右比拼浪漫现实,采纳大家之长李白梦游天老吟留别、杜甫登高李白的诗歌与杜甫的诗歌一个月左右品读一家诗文,述说风流人物苏轼病梅馆记三苏诗、词、文一个半月左右赏析近代散文,透视人生苦旅余秋雨道士塔余秋雨散文集一个月左右观三国看水浒,大话战场风云施耐庵智取生辰纲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两个月左右比拼中外戏剧,采纳百家之长老舍茶馆、曹禺雷雨、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王实甫西厢记、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易卜生玩偶之家一个月左右高二话说志怪传奇,解读留仙才情蒲松龄促织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个月左右接触三大巨匠,审视百态人生莫泊桑项链契诃夫短篇小说、莫泊桑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两个月左右高三诵读诗词精品,融会中西大家李白将进酒和蜀道难、杜甫兵车行唐诗宋词三百首、泰戈尔诗集两个月左右慢品西方经典,细评现实生活卡夫卡变性记、贝克特等待戈多(节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节选)贝克特等待戈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两个月左右赞英雄谈风云,评说英雄故事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屈原列传(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司马迁史记两个月左右看透雪芹人生,漫谈红学精要曹雪芹诉肺腑、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玉之死曹雪芹红楼梦两个月左右从双重基线活动的三大体系中,我们可以把高中课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体做法可采用以下几种:1、参与活动,讲说活动 学生活动内容进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学生专讲”和“说书比赛”两种途径,让学生对语文活动内涵有所感、有所悟。 学生专讲是指教师点拨疑难点,学生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并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来剖析其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深入活动的兴趣。说书比赛是指学生活动即将结束时,选取自己在该次活动中最深刻的一段经历或对活动内容进行复述、评说。说书要精彩则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并深层次探讨活动内涵。2、参与活动,评析活动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不同的人在同一活动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通过“活动沙龙”和“焦点剖析”两种途径,让学生畅谈活动过程中对其文学内涵的理解,充分体现个性理解,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灵感的火花,提升领悟。活动沙龙是指确立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活动准备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举行沙龙论坛,让学生逐个谈论自己的看法,并作好沙龙笔记,整理后形成沙龙报告。焦点剖析是指让学生借鉴“焦点访谈”等节目,对活动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把自己当作一名专业记者对活动话题进行探讨,并把整个过程用影音设备课录下来,进而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得到满足,这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活动课的兴趣。然后进行二者的比较评价,深入研究活动内容与电视节目间的异同点,形成自己的活动体验,这样的活动过程往往会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3、参与活动,表演活动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能动性,在他们身上有着一股激情和无限的活力。表演活动是指让学生把活动的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散发出年轻人的魅力来。例如,在举行“精读湘江风情,触动灵魂深处”的活动课时,采取了表演活动的方式。表演活动的过程是根据对白或剧情变化等形式来排演,采取“演员、导演分析剧情、把握人物导演微控、演员排戏剧本表演专家评价”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真排演、精心评价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沈从文笔下淳朴湘江风情的理解。4、参与活动,改编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的启示各不相同,灵感的再现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审视点。改编活动是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特点,深层次挖究活动内容,并对其进行改编重组,形成具有自我个性的活动成果。例如,在举行“感受诗文意象,净化人类心灵”的活动课时,学生通过对再别康桥情节的改编、体裁的变革、语言的重组等方式,把其改编成一个小型舞蹈剧本。这种方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地位,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灵动的创作氛围下,深层次的挖掘活动内涵。5、参与活动,推荐活动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具有了一定的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在尊重学生自我发展和活动需求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曾经经历过或者自我认为可行的活动方案推荐给其他同学,并撰写三百字左右的推荐报告,让大家在该同学的指导下,融入其中,享受活动世界中的快乐。 例如高一(7)班的张红推荐“对对联”活动,她在推荐报告中有这样一段陈述: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艺术花朵。它字数不多,但一副精彩的对联,可以与鸿篇巨著相媲美。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对对联活动中,可以是先出一句上联或下联,让我们从备选的十几个句子中挑选恰当的,也可以是一人出上联索对,另一个应对下联。以此来训练我们锤炼语言的能力。张红的推荐得到了同学们一致认可,因而该活动的举行开放有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其他同学还推荐了广告语竞赛、故事接力赛、演讲比赛,古文背诵大赛等许多值得一试的活动内容。6、参与活动,探究活动语文活动课程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情境,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喜好来选择活动。要改变过去盲目活动的现象,注重探究式的活动方式,来提高活动的质量。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四步来进行,立项(学生选定活动内容并确定研究范围上报教师)、分组(教师根据上报体裁、内容等把学生分为几个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成员进行活动、并互相探讨)、成果(小组上交活动研究报告)。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研究的活动,在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氛围下,往往会不断闪现灵感的火花,碰撞出深刻的文化内涵来。由此可见,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活动的主阵地固然在学校,在课堂,但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因而语文活动离不开课外的生活。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把课内、课外这两条基线自然结合在一起。双重基线活动的开展,贵在形式灵活,二者相映成辉,重在自主参与,坚持面向生活,并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三、学科交叉,融会贯通所谓学科交叉活动课,是指以语文学科为研发点,向各学科进行拓展和渗透,以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手段,去解读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剖析文化现象,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科领域,不断更新思维、创新表达,构建起多角度多学科的活动课程。可见,学科交叉活动是一种综合性活动。它是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将几门学科联合起来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加以组织而成的。这种活动主要侧重学生整体的发展,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因而在内容的组织和方法选择上也体现出综合性。例如,语文与音乐结合,语文与综合学科结合,语文与体育结合等进行教学活动。而这种活动第一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第二,可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扩大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面。增加交往频率。第四,活跃教学气氛。在下述的活动中,学生把语文知识、哲学观点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个体观思考与小组讨论相配合,从而使整个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气氛活跃。【案例展现】设计选题根据(雷雨)中周朴园怀念侍萍这一点进行评价。时间安排:710天。人员分工:设辩论主席1人,留下若干自由辩手后,每班平均分成8组,指定或自主推荐负责人。小组讨论:8个小组自行安排组内讨论时间,要有辩论记录;每组自主推荐1名优秀选手参加班级辩论。课堂辩论:主席主持,正、反方各4人参加辩论。指导教师负责组织专家、同学科老师组成评委对各位辩手、整个活动课进行综合评价和技术的指导。网页制作:针对每次活动课的主题制作相关的网页,链接相关的资料,集合学生的成果。论文撰写:每一位学生撰写活动的心得体会和小论文。评价与交流:专家评价、总结经验,完成对每次辩论式语文活动课的结题。优秀的学习成果要积极地向有关研究部门推荐。准备阶段 班内分工、资料搜集、分组讨论、优秀选手的选拔、信息资料再加工。 成果展现成果一:网页制作,活动小论文成果二:课堂辩论辩论模式: 按从13的顺序先陈述辩手自己的观点。 双方辩手和班级的自由辩手之间自由辩论。 四辩总结自己一方的观点。 指导教师组织评委(学校主管教科研的领导、专家和同学科的教师),其他班级的观摩者若干。 主席安排:专家评课,领导评课,指导教师总结,评选出最佳辩手。该次辩论会活动中,以语文活动为核心,运用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支撑,使学生不局限于现有的结论,不盲从权威,不轻易苟同于常人的认识、见解等,使思维品质逐渐具备批判性。辩论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学生提出一种新说法,并阐述理由,做到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审视问题。辩论过程是观点与观点、知识与知识在语言上的交锋,在思维上的撞击,可锻炼思维的批判性与灵敏度,其中还有智慧火花的迸现,能在动态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本次活动,学生敢于创新,突破旧的理念的束缚,形成了个性解读,也正是创新思维的体现。四、完善开放式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汗梢冻蕊 开放式活动课教学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判定活动课教学的好坏、优劣及其实际效果的过程。目前,不少教师对活动课教学还缺乏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而活动课教学评价则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方面的诸多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活动课教学,逐步建立起语文教学与活动课教学相结合的新教学体制。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六条评价基本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联系与区别”、“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出发,结合活动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笔者提出了如下的活动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活动课教学评价表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权重 评价标准 目的内容20%1.目标明确 0.05 符合培养4种意识、4种能力、发展个性的精神2.内容实用 0.05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3.内容综合 0.05 引入多种信息 运用多门学科知识4.深浅适当 0.05 分量适当难易适当方式方法15%1.组织形式 0.05 不是课堂教学形式具体组织形式得当2.学生活动方法 0.05 方法得当多法结合3.教师指导方法 0.05 讲解时间不超过1/4指导方法得当活动过程30%1.活动要素 0.18 具备基本要素有机组合各要素2.活动步骤 0.12 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展开活动总结活动效果35%1.学生自主性 0.10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思考、设计操作和解决问题 2.学生能动性 0.15 主动活动面(即主动参与活动的人数与总人数之比)主动活动量(即个体主动参与活动时间与总活动时间之比)3.学生创造性 0.10 思路设计新颖方式方法多样有一定的活动成果由此可见,开放式活动课程中学生成绩的评价首先应该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只是对活动结果的一个终结性评价,活动过程本身还存在着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的诊断性评价,不能仅以一种评价来看待学生在活动课程中的表现。我们在形成性评价中,可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1)适度进行“违心”的表扬。学生的语文素养,难免良莠不齐。对于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处于劣势的同学,千万不可“判死刑”;对于不好的学生,更不应“盖棺定论”。其实,在开放式活动课里,每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等来划分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因此无论什么角色,还是可以找到一两处“闪光点”的。只要教师能抓住这些“小不点”进行适度的表扬,往往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高一(7)班举行了散文配乐诵读比赛,戚玲玲同学朗读了荷塘月色第四段。这位同学普通话不标准,断句不准确等,当同学指出她这些缺点时,戚玲玲同学神情沮丧。而笔者赞美这位女孩子的声音悦耳动人,邀请其再给大家读一段,读完后笔者带头鼓掌。没想到,就这么一读、一喝彩,竟使这位女同学对诵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她开始练习普通话,甚至成为了广播站的一员。(2)采用平等对话、幽默委婉的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一般说来,学生总希望老师在评语中对自己文章的观点内容予以评价,并以此与老师交流。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点,就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为话题,采取师生平等对话、幽默委婉的评语方式,则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欢愉的心态,由此支配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老师的修正和批评。比如,一次在“走近母亲”话题的探讨活动中,一位学生塑造的母亲形象与其言语叙述明显不符合,我给她的一段评语是:“你塑造的母亲很感人,只是文中她的几句话好象不应是她说的。说话写文讲究创造性,你要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切忌模仿他人。想一想,应该怎么说?”这则评语用商榷的语气,肯定了学生的成功,同时也准确地指明了文章的努力方向,启示性明显,很容易激起学生再创造的兴趣。其实评价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在新课标中提到: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提倡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从中,我们可以意识到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也参与进来,使他们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进一步突现其主体地位。【实施过程】成立活动课流动小组。在每一次的活动课的评价过程中,设立一个责任编辑,负责审核其他编辑的评语是否合理,并在评审完后,总结本次活动的状况,指出其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这样的流程,往往会使学生有一种满足感,觉得自己拥有了老师的权利,地位上有了质的改变,主观上觉得自己所写的评语自然应该让作者看得心服口服。那么写评语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创作能力的很好培养。例如,高一(7)、(8)、(11)、(12)班举行了诗歌鉴赏比赛,每班选取5位评委对评论进行批改,许丽丽同学对张红致大海该鉴赏文章的评价是:字之优美,词之达意;句之连贯,语之清晰。让人产生一种欲望,一种让人渴望看下去的欲望;在这种揄扬的驱使下,能使读者对作者具有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在读者的脑中会随着事情的发展,浮现出种种优美的图画,此乃文章之亮点。虽无华丽的词语,也无波涛般起伏,但“平凡”中更见伟大,朴实中更见真情。这位学生的评语比较老练,长此以往,学生能自主地明白怎样来鉴赏文章,从哪几方面来鉴赏,从而更好地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天气明媚的课余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去郊外踏青,寻找文化古迹。在这种毫无压力的环境下面,学生的灵感更容易突现出来,思维活动也会异常活跃,常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妙语连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同学之间的评论,往往会了解到生活的不同层面,真正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使自己看待生活的角度多元化。更能促使学生觉得自己不仅能够感受、体会,还能够对别人的言语评论的头头是道,这就进一步激励自己兴趣。(3)推荐、展示活动成果。 中学生很重视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开始塑造并完善自己在班级中的个体形象。我们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每次的活动成果,通过书报、照片、刻录光盘等形式,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成果都来自同学,我也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可见,评价结果,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此,对学生的鉴定不能仅从量的角度来衡量,更需要从定性的方面来描述,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表现和反映。终结性评价是在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的,我们还应注重对学生过程性的评价。根据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步骤,笔者设计了对以下几个环节的过程性评价:(1)看学生能否提出有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的课题,以此来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把握问题的能力。(2)看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能否进行合理的假设,从多途径的问题解决方案中,找出最佳的方案。以此评价学生分析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性思维的能力。(3)在具体研究方案的操作实施中,看学生观察、记录、收集资料、处理数据的能力。看是否抓住了问题研究的关键和对问题关联逼近的程度。(4)看学生在实施方案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能否在已经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课题研究的设计方案,以便在下次研究中少走弯路。并提出更好的研究思路,做出新的发现。由此可见,让学生多获取、多体验成功感,对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行之有效的。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五、结束语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活动”二字是语文活动课的灵魂。鲜活的内容和有创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文活动课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因为活动课中没有失败的概念,加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主动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让学生打开大开大合的思路、发现新颖独特的主题、感受血肉丰满的内容。只有让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和持续他们的活动兴趣,让其视野的开阔,心灵的震撼,遨游在天地之间。附学生成果诗 中 见 志 志 中 见 景 毛泽东诗词赏析高一(11)班 执笔者:许婷小组研究成员:许婷、孔建波、俞静、孔余纵观中国历史文坛,便可以发现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假如你用心去欣赏、品味,便可以察觉到它照射在神州大地上的光芒是多么辉煌。众所周知,这位诗人就是毛泽东。进入高中以后,我接触了毛泽东的诗词,发现他的诗词是如此耐人寻味,基于本人课外的一些查阅和学习,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论,我觉得他的诗词的风格有以下几点:一、风华正茂志气高。记得毛泽东在延安会见斯特朗时,站在绵延雄伟的黄土高原上,充满激情地说道:“谁说我们这里没有创造诗人?我就是一个。”“我就是一个!”这是多么豪迈而自信的宣言,而他也正是因胸怀大志而写下了咏蛙中的“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自信,是毛泽东的独特秉性,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名句,作为自勉的信条。毛泽东有足够的理由自信,以他创作的几十首气吞山河、破石惊天的壮丽诗篇作为后盾,像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中,作者抒发了改造旧世界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追踪诗人的成长足迹,寻觅毛泽东创作的源头,不得不首先注意他的胸中大志。二、妙笔绘景。我觉得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非常讲究以景入诗,以诗感人。而毛泽东正是将此贯穿于自己的诗词创作的实践中。翻开毛泽东的诗词集,便可发现大自然的现象一经他手,便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水画:滔滔江水,依山傍水的橘子洲,翱翔蓝天的雄鹰,漫山遍野的红枫,穿梭往来的船舟,面对如此激动人心的自然景观,谁能不焕发奋发向上地去拼搏呢?毛泽东的诗词正是如此,即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表达自己的博大胸怀。三、引用或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这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又一传统。毛泽东也将此点很恰当地运用到他的诗词创作中去。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易老”是从李贺的今铜仙人醉汉歌中引用而来;1923年写的贺新郎一诗中“挥手从兹去”,是从李白的送友人中引化而来;菩萨蛮大柏地中“雨后复斜阳”,是从温庭筠的菩萨蛮“雨后却斜阳”化用而来。不仅如此,他还大量引用了为民间所熟悉的并且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例如七律送瘟神,“牛郎欲问瘟神事”一句,引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毛泽东在引用或化用这些诗句时,基本上都改变了原来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赋予革命斗争生活的内涵。当然,毛主席诗词的特点远远不只这些,而我所写的也只是蜻蜓点水。如果你想真正地理解其丰富的内涵,那么请你涉足文坛,尽情地欣赏吧!毛 泽 东 诗 词 赏 析汤汶文 高一(7)班毛泽东的诗词,气势恢宏,描写细腻,往往将整个的意境营造得十分贴切,成功地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刻画了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一代领导人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一种内在的精神。最主要的是在他的诗词里我们能看到他对生活的信心和无限的热爱,以及他对革命的坚定。老毛同志的诗词以气势恢宏而著称,这充分体现了他领袖人物的气质和内涵。有人说过:“毛主席的诗词里面总是能给我们带来希望,他总是对革命充满了信心,对美好的未来富有美好的憧憬。在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随处见到他对自由的渴望,体会到他对改变旧世界坚定的决心。”是啊,在老毛同志的诗词中的确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一种冲动。他好像调动了我们对革命的激情,使我们体会到一种责任,那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最基本的责任对祖国的责任。读老毛同志的诗词,我们的内心会有一种精神在不断的蠢蠢欲动,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拥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网上,我查了一些资料,其中的评论有的是持肯定的意见,而有的却是持否定的态度的。但网上有许多人都在积极的反驳那些持否定态度的人,而且言辞恳切,说话一针见血,一语道破天机!用十分专业的语言道出了诗词真正的内涵,让人在受益的时候,也不得不发自内心地佩服他们的机智过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对于这句诗也许很多人都读过,但每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