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平时作业.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9105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平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平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平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该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因素有课程目标,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观念、知识结构、设计能力,学校教育条件等。一、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反映的是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应达到的发展状态,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做中学”、“活动中发展”,因此任何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都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首先必须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为依据。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维”总目标,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段目标,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依据。 在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常常因为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而出现一些设计“次品”。存在问题:设计“抽象化”,课程总目标没有具体化。设计“纯知识化”,偏离课程总目标。二、学生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活动设计的主体,他们不仅仅参加活动,而且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也体现出主体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是活动课程设计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的全过程,学生之所以能积极主动参与、全程参与,又主要是以他们的已有经验(包括知识结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情况为前提的。(一)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已有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直接认识获得的感性知识经验,而间接经验是通过间接认识获得的理性知识经验。直接经验主要涉及的是有关学生生活、社会环境与自然事物方面的现象层次的经验。间接经验主要涉及的是学生经过判断、推理、抽象和概括后获得的系统化、结构化的理论层面的知识经验。(二)学生的兴趣爱好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类兴趣(本能、冲动):第一类是“社会本能”(the social instinct)。第二类是“制作本能”(the instinct of making)。第三类是“探究本能”(the instinct of investigation)。第四类是“艺术性本能”(the art instinct)。杜威认为,这四类兴趣是儿童的自然资源,儿童后天的经验是在这四类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儿童心智的积极生长依赖于对这四类兴趣的运用。因而,课程设计需要建立在这四类兴趣及相应经验的基础之上。(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必然要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制约,也就是说,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才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人的身心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身体发展主要是指身高、体重、各种器官及其技能的发展。心理发展主要指人的感知、想像、思维、创造力发展以及情感、意志等。三、教师方面(一)教师旧有的观念、习惯存在问题: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部分教师将活动资料包奉为“圣经”,出现课程实施的教材化、学科化倾向,固守着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教师必须抛掉狭隘的课程观和习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倾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能以书本为中心;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不能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能以书面作业为主。(二)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参与业务培训或在实践中提高,全面拓宽和夯实自己的知识层面,具备有丰富、多元的知识结构,如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力争做到文理兼通,多才多艺,向一个综合型、全能型、科研型教师靠拢。要主动地补充教育教学新理念知识,实践性知识,常用的科研知识,常用的信息技术知识,认真研究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身心发展特点。(三)教师的活动规划与设计能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规划与设计能力,就是指教师的整体规划、方案设计、目标编制、内容选择、活动过程与课程评价设计等方面能力。首先,学校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拥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学校可以成立由各科老师组成的活动设计和指导小组,这样就可以发挥每个老师的特长,以弥补单个老师知识和设计能力的不足。其次,一个课题组,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都有这各自的特长。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组织师生共同设计,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其三,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家庭背后,都有着一张社会网。还有社区各种人力、物力等课程资源。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捕捉信息的渠道众多可以快捷地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其四,对于课程的设计方案,可以通过评价不断优化,参加规划或方案的评价人员也力求多方面。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对活动设计的负面影响。四、学校的教育条件由于学校的教育条件,如地理环境、物质条件、人文条件(学校的历史与文化、指导力量、学校氛围,所处社区)都直接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而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它为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生存土壤、活动场地、发展空间和成功机会,因此,它们也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重要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也决定了其活动设计必然要求大大地扩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对教育资源的需求量更大,依赖程度更高。没有这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再好的设计也只是一种美好的空想。因此,如果在设计时对这些因素不予以考虑,那么,具体实施的时候,就收不到好的效果。(一)学校所处地区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尽可能以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或现象作为设计的素材,使他们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口多少、聚居民族、气候特征、矿产资源、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在城市地区,可以“垃圾”、“环境美化”、“空气和噪音污染”“生活资源与人口”等为题材;而在农村地区,可选择“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化肥污染”、“动植物资源保护”等作为素材。(二)学校所处地区的文化资源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课程资源,应充分利用它们。如利用各种历史文化遗产、健康的民俗活动等进行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促进民族平等和交流的活动。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三)学校所处地区的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源如围绕工农业生产,社区经济生活,社区文化生活,交通与通信设施,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等文教设施,公园等娱乐设施,各种教育基地等开展多样化的社会问题探究、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在其设计过程中将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而新闻媒介、社会团体、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可以成为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无形的动力。(四)学校特有的物质条件和学校文化资源开展适合突出学校特色的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站沟通了中小学教师之间,教师与科学家、专家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师生自我展示的空间。网站引导学生独立发现知识结构,按学习者的兴趣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组织,经过独立发现知识结构,容易实现知识的迁移,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所谓原则,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综合实践设计的原则有:多因素协调、预设和生成相统一、多方面参与、因地制宜、统筹安排、体现阶梯性。一、 多因素协调 所谓协调就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调节活动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以及各类人员的相互关系,使之统一起来的一项综合性职能。目的在于使活动过程不发生或少发生矛盾和重复现象,以求得认识上与行动上的统一。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人、财、物、时间、空间、环境等。作为总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校和老师要注意协调好校内、校外的种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因素进行整体协调,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设计时主要考虑本校学生精神道德方面的欠缺,综合能力的不足需要,各有关因素就要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服务。这就要求各有关人员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课程资源进行协调,满足学校课程特色和当地发展的需要要协调校内因素关系主要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课程,校内资源在不同年级和不同课题小组之间的分配等。在开发社区优势资源的时候应协调好三点: 一是学校特色的需要。 二是为当地经济文化服务。三是赢得社区的各种支持。这主要要求做好课程资源的调查与总体规划。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同参与设计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之间等的关系。关键要解决好合作设计与探究的新理念。二、预设和生成相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师生双方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会生成新的目标、主题及活动方式。要求活动预设和生成相统一,具体做法有:设计必须预留足够的生成空间各种设计都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在实践中不断生成新的主题、新的目标以及新的活动方式。重视实践的过程,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建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发挥的独特价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探究不少的小学在活动设计中,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讨;不少小学通过活动的评价与反思设计,激励学生不同的看法或新的想法。三、多方面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要体现多方参与的原则。多方参与就是指校内教师相互配合,并取得校外人员的协作,形成共同指导的局面。比如可以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聘请高校专家、教授、和著名特级教师为顾问,对课程教师进行培训,提供课程研究信息和咨询服务;构建“智慧”管理模式,挖掘教师的创新潜能,给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新型教师群体;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等。四、因地制宜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因地、因时、因校、因班、因人量力而行,切忌盲目照搬。具体的做法就时要求根据学校自身的客观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民族地区的小学要重视民族学生的差异,根据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民族学生有兴趣、有意义的课题,显示出综合实践活动在民族地区的巨大作用。五、循序渐进一切课程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其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目标、方法、方式时,应坚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原则,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为一个层次清楚、排列有序、有阶梯性的课程。既要处理和学期之间、学年之间、学段之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衔接关系,构建一个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又要考虑一个年纪、班级的循序渐进问题,避免随意安排、东拼西凑、难度不当等问题的出现。2. 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原则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和反映每一所学校及所在社区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因此,它最能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的特色。 课题资源是多元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大致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包括学校教育工作者和校外人员,如学校教师、领导、校外专家、学生家长和社会相关部门的人员,都可以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涉及各种自然因素和自然条件,社会资源涉及各种社会因素、社会条件和社会活动。一、人力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又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的活动主题又不一样,因此,学生每个小组的活动所涉及的知识不一样、活动的时间不一样、活动的地点不一样。但是,单个教师在知识上和精力上都是有限的,只靠承担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人力资源的开发。1、校内人力资源学校的人力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教师队伍中有大批具有潜力的教师,他们的知识、特长、生活态度等等,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挖掘和完善,充分调动教师的潜能,学校可以组织全员培训,让全校教师都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热情;学校也可以从管理上规定所有教师都有承担学生小组“指导教师”的义务;另外还可以由学校选拔部分教师组建“教师指导小组”,由学生在指定的范围内来选择自己小组的指导教师。2、校外人力资源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寻求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协作,形成共同指导的局面,才能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校外人力资源主要包括社区党政领导人员、公务员、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退离休干部、街坊邻居等。学校可以将根据每次主题活动的需要,将有关的专业人士请进课堂,采用讲座、开课、组织和指导活动的形式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可形成多层面的教育人才资源,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好。在学校之外,学生的另外一个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家庭尤其是家长资源的开发是比较重要的,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可以用信件或其他方式与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学生活动的情况,促使家长配合学生开展活动。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活动主题邀请有一定专长的家长举行讲座和指导。二、物质资源的开发物质资源的开发是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活动主题,提高教师对主题活动的开发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要求。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可以以学生为核心,围绕下面“三条线索”来选择和组织:一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来进行。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了解本地存在的主要自然资源,并对这些自然资源进行列表统计,如有哪些森林、河流、风景区、物产等。同时指导学生开发与之有关的主题活动,如合理用水、环境保护等。二是围绕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进行。开发主题活动,如以家乡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和以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及城市建设等为主题的活动。三是围绕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来进行。开发关注学生自我成长的主题活动,如爱眼行动、了解我的成长历程等。总之,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能够较好地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它极大地增强了课程对学校、对学生的适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