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983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6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讲(上)【理论学习(1)】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活动,因为课堂教学比课外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课堂活动的学习效率比课外活动的学习效率高。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教学启动、语言学习、语言运用实践、总结与结束这四个类型的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顺序展开,而且经常是在课堂教学中交替进行,比如在学习中也进行必要的复习,在运用实践中也进行必要的总结等等。一、教学启动教学活动总有开始,开始的时候需要恰当的启动活动,好的启动是成功的一半。(一)课前活动预备铃到上课铃之间的时间,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课前活动。教师可以写板书、画教学图片、挂教学图片等呈现教学内容的活动,或者用英语与学生交谈以发现某些可以使用的教学内容、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小范围询问调查等教学调查活动,或者是了解前一节课的内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等,以为教学做必要的准备。由于课前时间是属于学生的自主时间,所以课前准备应该主要是老师的活动,课前活动不能增加认知负荷、情感负荷,不能影响学生休息,更不能影响随后的教学活动。当然,预备铃之后学生可以开展唱歌等活动。不过,歌曲最好与新的教学内容相关。(二)教学开始教学的正式开始是从教师宣布上课开始。教学开始要有助于减轻教学焦虑,尽可能亲切自然,要能调整学生情绪,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要为新语言学习作必要的准备,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能力,为新知识、技能、能力学习作必要的准备。开始的方法可以是每日报告、问答、故事、新闻、谈话、练习等,但不宜长期使用一种方式,而应经常变化不同的形式,以免学生出现兴趣疲劳。教学开始可以根据需要要求学生起立,也可不要求学生起立。 在一个大的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新的教学环节开始之前,教师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教学开始,以便激活新的教学环节所需要的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和能力。(三)热身复习热身复习指新语言学习之前复习已学的知识能力,为新语言学习进行准备。复习活动应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能力,通过复习,激活与本节课教学重点的知识、技能、能力密切相关的已有知识、技能、能力,而且要尽可能针对学生学习本节课教学重点密切相关的真实困难。复习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最广泛参与,同时要特别针对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困难群体,设计单独的、有效的复习活动,这样可以使这些困难学生在学习新语言时不再出现新的困难,做到新语言当堂掌握,不留新的后遗症。复习可以是学期性教学活动,更应该是一节课的每个教学阶段开始之时,为了新语言学习而复习相关的已学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教学之中的复习是revise,而不只是review(view again),复习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老师在学生复习时发现学生知识上的错误和能力上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更正和调整,从而revise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专家指点(1)】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变革有了新的认识,但是要把这些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高中教学实践当中去,教师们还有些困惑。我们知道教学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下一代的特殊实践活动,它的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的过程。一、教学过程相关理论1课堂教学过程的组成教学过程是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的。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教学过程。从近代以来,教学过程的研究是我们教育学家一直在研究的一个问题,从夸美纽斯到到赫尔巴特,都对教学过程做了很深入的研究。应该说,在这是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现在教学过程研究也形成了一些不同的一些流派,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本次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层面上提出来了很多新的一些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专门就教学过程的改革问题提出了很系统的改革的设想,要改变一些只灌输知识,只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转变为一种学习过程。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把教学从一个老师的教授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样一个重大的理念转变,可以说在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变革。在英语课程这个改革中,我们也提出来了一些教学过程改革的设想。从任务型教学的倡导就可以看到,它就是一个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从学习过程来说,一般的教学过程包括学习的准备、学习和学习的评价这样三个最基本的部分。这三个最基本的部分可以再切分成一些相关的一些环节。比如说,在一般的高中英语课堂中,尤其是在新知识的教学中,我们一般都会有新知识的呈现、新知识的导入,然后有新知识的学习,接着就是有新知识的巩固、训练,最后还有新知识的运用与评价。在课程改革中,教学过程的这种变革主要有三个重要的要素是我们要准确把握到的。第一就是它强调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不再是强调教师的教或者说传授知识与技能这样一个过程,而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建构知识与能力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第二是强调学生的参与。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的活动,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活动;第三是强调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强调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上综合发展。所以,高中英语课程把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下,我们的教学过程的变革应该更主要的应该是把教学过程转变为一种学习的过程的变革。3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谈到教学过程我们可能会想到PPP、PWP等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那么这些教学理论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什么启示?PPP指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多用于词汇、语法和口语教学,是以教授、操练、产出为顺序的一种教学模式。老师们可能都比较熟悉五步教学方法。五步主要指介绍、操练、练习、巩固等构成。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的五个步骤没有涉及到应用,对于语言的发展仍旧不足。PWP指的是Pre- While- Post-三教学阶段,可以是听力中的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和post-listening,也可以是阅读中的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当然,任务型教学也提pre-, while-, 和post-,但是我们一般情况下所说的PWP不包含任务型教学的pre-task, while-task和post-task。因为听力和阅读中的post-阶段与post-task的教学活动焦点不同。听力和阅读后的活动倾向于应用,而任务后的活动却倾向于反思与形式聚焦练习。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有五个特点:(1) 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个事情有目的的活动,这个目的就是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操练某些词语和语法项目;(2) 任务与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交际过程相似。比如,做一个来宾记录。活动的设计必须具有真实性;(3) 任务性活动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正确性;(4) 任务可能涉及听、说、读、写等多项技能,并侧重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5) 任务是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往往有一个交际的接口,这个接口往往是非语言性的,比方说填写好的来宾记录。任务性教学没有放弃语言教学,而是让语言教学更有意义。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语言的学习上面来,帮助学生去完善自己的表达,掌握语言。值得注意的是,任务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的理念,并不排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任务性教学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Pre-task,任务呈现阶段。这一个阶段主要是引出任务和话题、交代任务要求,提出相关的词语和语法;第二阶段谓While-task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子活动、小组形式等形式来实施任务,分工要明确;第三阶段是Post-task阶段,主要是评估任务完成的情况;最后阶段Language learning语言学习阶段,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有人以为在任务性教学里面没有语言学习过程,其实不是这样。任务性学习过程非常重视语言学习,任务过程中可以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习词语的用法和语法的结构、纠正学习在前面运用过程中所出现的语言问题等等。 有关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很多,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任务教学模式。比较经典的教学模式是Jane Willis在1996年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一书里面介绍的。其他的一些研究任务教学的专家,比如说Rod Ellis在他这个基础上提出来了自己对于任务教学过程的一些看法,丰富了一些不同的任务教学的过程。同时,Dave Willis和Jane Willis在2007年又出版了Doing task-based teaching,主要讲的是任务教学的实践问题。书中他们提出来一个新的framework,当然只是做了一些必要修正,在post-task后面,他原来的环节叫做language focus,现在他叫做form focus,更多会强调语言的这种准确性。那么跟原来的framework有点不同,同时在这个之后他又增加了一个task repetition或者task evaluation这样一个环节。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基于很多的课堂教学,可能在学生在做language focus或者叫form focus的过程中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个之后再做一次任务。这样以来,使任务达到一种更好的一个完成的阶段。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任务教学的过程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他们在具体的一些案例中还提出来了一些小的调整,比如说focus on form, 他在有一些案例中提到说我可以在课文呈现之后就做focus on form,在task之前就先做一个focus on form,再来做task。这是根据语言和任务的关系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当这个任务是需要运用新语言才能够去进行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可能需要做一个focus on form,然后再来做task。这就是现在任务教学中的一些比较灵活的一些操作的程序。一般说来,在中国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教学程序。第一种是跟经典教学模式比较一致的教学模式,即先呈现任务,然后可以是完成任务,或者在此之前有一个focus on form。如果是新语言要运用到的,我们可以是先呈现任务,然后是focus on form,也就是语言学习,或者以前他讲的叫做语言的准备,然后去让学生去完成任务,最后再做语言的加工,也就是focus on form,最后再做评审。语言评价这种形式很适合课文的教学,也就是Rod Ellis讲的focused tasks,即有聚焦的一种任务,或者是Willis讲到的一种叫做text-based tasks,就是以课文为基础的一种任务。那么,如果不是以课文为基础的,我们也可以这样操作,先是任务呈现,然后任务完成,最后来做语言的巩固。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我们通常所说的复习课的教学,就是说,语言已经学习完了然后往下做,或者说我没有新语言的运用就能够完成任务。对任务教学的操作我们也可以把PPP进行改造成为一种新的任务教学的模式。首先做课文的学习,在课文学习之后我们做一个语用的呈现,就是把课文的语用形态呈现出来,然后我们做任务的呈现,任务的完成后再做语言的巩固。那么,这个实际上是对PPP的一种一种改造,把它跟任务教学做了一个结合,这种结合也适合于有新语言的教学。同时,在老师对任务教学的掌握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这样这种方法。任务教学是一种途径,它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的需要和实际的教学要素,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对这个任务教学的掌握的熟悉情况等等,各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4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我们一直倡导学生参与的学习过程。在高中这个阶段,学生具有了相当强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说具有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可以开展很多的探究式的教学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就是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研究,进行信息的搜集,信息的整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处理,然后进行信息的输出,这样一系列的信息处理,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那么,语言课程如何把探究能力或者说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结合?应该说我们可以开展很多类似的工作。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大型的project,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比如一个月,两个月之内,去完成一个project,是关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文化问题的探究,甚至是一个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让学生去网上搜集更多的国外的信息,看到国外的孩子们是如何参与环境保护的,然后对我们中国的学生如何参与环境保护提出建议。这样就可以把语言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探究式的学习涉及到一个过程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研究的这个过程。那么问题的提出是必要的,也是第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但是,如果说真正要让学生去深入的探究的话,我们可以由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建构自己的问题。这就比由我们老师自己提出问题来更有意义一些,然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探究过程。这个探究的过程其实学生形成研究能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去引导、组织,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他们的主体性。当然,对于任务,对于探究的最后的结果,我们一定要有展示,要有呈现,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展示给大家,做一个相当层面的,甚至是校际的一个汇报。我们在很多学校的语言教学的探究活动中看到了这样的活动,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探究活动。学生很积极地去参与,最后把他们探究的成果展现出来,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当然,这毕竟是一个语言学习过程。在语言学习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最后还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相应的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词汇获得,可以评价学生的语句结构的获得,也可以通过学生最后的project的复杂程度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评价。所以,语言学习活动的探究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科学课里面的探究。我们还必须把语言作为一个要素去进行评价。对于自主学习,在高中这个课程改革中,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都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说,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很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了。那么,老师就要善于去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以前习惯于满堂灌,老师习惯于做大量的PPT,一堂课写到黑板上满满一黑板的例句,让学生都记录下来。似乎这都是老师觉得是必须去讲的,好像“我不讲学生怎么懂啊”。其实很多问题,比如说词汇的学习、语法学习等。当然,有些的语法形式是需要去老师去讲的。但是,也有很多是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我们在一些高中看到学生的一些自主学习记录本,非常丰富的自主学习,非常有效的自主学习。在有一个学校,我们看到了学生整理下来一个学期的厚厚的几大本的自主学习的记录。可以说,这样自主学习的习惯的养成对他自己把外语学习作为一种终身学习的一种努力是有很好的基础。语言的知识是教不完的,语言的技能也不可能通过我们的课堂这么有限的时间去培养。那么,我们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至于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还是需要跟研究式的式学习一样,首先是建立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自主学习的方案。这是可以由老师去引导学生建构起来的,然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课堂当中,自主学习通常比较多的是一些小组活动、合作学习、或者甚至是自己的学习。个人的自主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来说。当然,自主学习的最后的阶段仍然是评价。学生最后到底有没有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我们要他掌握的内容,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否掌握,运用能力有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评价才能了解。所以,这样一种教学过程仍然是pre-learning, while-learning, post-learning这样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过程之中。专题一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讲(下)二、语言学习语言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过程。(一)新语言导入导入是学生进入新课文学习之前的新语言学习,是教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引导出新语言的活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引导、情节引导、知识引导、真实生活事件引导、新闻引导等方式导入新语言。选择什么导入方式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类型,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对于运用难度较大的语言,可用任务导入。对于情节很复杂的故事,可用情节导入。对于知识性很强的课文,如地理、历史等教学内容,可以用知识导入。对于反映学生生活(如参观博物馆)的课文,可从本班学生类似的生活经历(刚刚结束的参观活动)导入。对于事件性的课文,可借助近期的一条新闻来导入。在导入时,教师已经开始讲授新的语言知识、培养新的语言能力。导入关系到新的教学内容能否顺利完成,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否掌握新语言。导入若不成功,则可能使新的教学内容成为“夹生饭”,导致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教学内容。所以导入对新语言学习很重要。(二)新语言呈现新语言呈现就是把课文呈现给学生,这是对新语言运用形态(课文就是新语言的运用形态)语用的第一次直接把握,因此对学生形成恰当的语言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通常有:挂图或简笔画呈现、教材呈现、录音呈现、动画录像呈现等。呈现的方式最好是有真实的语境、真实的语用目的的整体呈现。有的老师习惯于从词汇开始呈现课文,然后呈现语句、语篇,这往往导致无法很好地呈现语言的运用形态。若从语篇开始呈现,让学生首先看到课文整体,然后看段落、语句,再到语词的用法,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要学习的新语言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语境中、为了什么语用目的而运用的。在呈现课文时,不仅应把新出现的语音、语词、语句、语言知识、语言功能等呈现给学生,更应呈现语言运用形态,呈现新语言是在怎样的语境中、为了什么语用目的而运用的。呈现有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活动,对同一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可安排多次呈现活动,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呈现的语言知识和能力运用的真实语境、真实的语用功能和真实的语义表达。新语言内容较多时,呈现可与导入、学习交替进行,一边导入,一边呈现,一边学习,然后再导入、呈现和学习新的语言。(三)新语言学习新语言学习通常包括老师讲解与例释和学生操练巩固。 讲解就是在学生在课文呈现环节第一次接触到新语言之后,老师对新语言的各个层面的讲解。讲解的内容可以是词汇讲解、结构讲解、语义讲解、语境讲解、语用讲解。讲解可以采取学生自我发现、引导归纳、直接演绎等教学方式,把知识、技能、能力整合成以能力为中心的内容进行讲解。例释就是老师就新语言给学生更多的例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语言,更全面地了解新语言的运用形态。例释中要采用有语境、有明确的语用功能的例句,这样才能给学生呈现语义明确、语境和语用真实的语句。例释中还要注意避免为了说明某些语法知识而任意编造出来的、在真实英语表达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例句,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到运用真实的英语。操练是学生在理解新语言的语义、语境、语用形态之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操作性的运用训练。既然是操作性的练习,那显然就是直接的、无需思考的练习。操练应该尽可能避免机械性操练,而用语境化操练来培养运用能力。巩固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环节。巩固当然可以是课外活动,但课堂巩固也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对学生起到强化掌握语言真实运用形态的作用。在巩固中若出现控制性错误,必须明确、适时纠正。但若学生出现非控制性错误,则可以根据错误的可接受程度、教学时间是否允许、是否会影响学生表达的流利性选择纠正或不纠正。当新语言内容比较多的时候,在语言学习中,可以把导入、呈现、讲解、操练、巩固交替进行,也就是,导入、呈现一部分新语言,然后对已经呈现的新语言进行讲解、例释、操练、巩固;之后再呈现另一部分新语言,再讲解、例释、操练、巩固这一部分新语言。 同时,这些活动不是必须按照这个序列进行的,而是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选择。(四)新语言学习中的情感、策略、文化指导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应该是教学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内容也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对于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指导教学活动,有些可采取显性教学方法直接进行指导,有些也可以采取隐性教学方法间接进行培养。显性的直接指导应在课堂上开展,隐性的间接培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教材设计来完成的。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那就应设计相应的有效活动。【专家指点(2)】二、教学过程的实施1教学目标的制定到现在为止我们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教材,两个大纲版本的教材,另外一个课标版本的教材。八三年版大纲教材强调的是基础性,以语言知识的教学为主,重点是词汇和语法,在技能方面侧重的是阅读能力。到了90年代,以大纲版本的教材比较强调交际性,语言知识不仅仅包括词汇、语法,还增加了功能;技能方面听、说、读、写并重,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当然也提倡自学能力的一个培养。现在的教材,也就是课标教材更具发展性,提出了学科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去词汇和表达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课标还提出了人格品质方面的目标,要求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发展的一个空间,开设选修课。总的来讲,新课程强调三个维度的统一,也就是知、行、意的统一,即知识方面(包括语言知识和一般知识)、行为方面(包括技能、技能的整合)和意(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健康的心理等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所有这些都给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标准。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过程的走向与实施。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如果我们把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显然就太笼统了。阅读理解具体指理解什么,什么层次?是概括主旨大意,捕捉具体信息还是推断和推论?教学目标不明确就难以设计出科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但是,教学中必须注意,我们不能机械地把教学目标的几个部分变成教学的几个步骤。 目标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要求确定单元目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列出成果清单,然后将清单行为具体化即可。就教学设计的目标制定而言,我们可以采用ABCD的方法。A是说agent(谁),B指behavior(做什么事情),C是conditions,就是什么条件,D是degree,掌握到什么程度。2导入1)导入的方式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同时建立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由于人们的认知发展总是建立在原有图式基础上完成。因此,以旧引新就成了一种常见的方式。比如教师首先可以展示学生熟悉的几个单词,让学生分析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运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们列举其他的单词,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展示内容,如英语英国和美国英语在拼写方面的一些规律,最后教师就展示内容进行归纳。这种运用原有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便于学生把新的知识纳入到他原有的认知图式之中去。导入也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完成。比如有的教师在阅读的导入采用了面部表情各不相同的四幅卡通图片表示四种不同的金属,说明这些金属遇到盐酸后的反应。由于阅读的课文是关于实验的,教师借助化学实验的知识,利用卡通图片导入就显得直观形象,且有一种幽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类似实验。 任何课型都需要导入,导入的方式因导入的目的不同而不同,因导入的内容不同而不同。导入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可以借助图片、可以利用视频、可以将故事、可以借助学生的表演。总之,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同时又能为接下来学习活动做某种必要的准备,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导入因内容而不同,因目的不同而不同,也会因教师的习惯和风格不同而不同。有的教师擅长唱歌,他可能要会采用唱歌的形式;有的教师擅长诗歌朗诵,他可能会采用一个诗歌的方式来导入。而有的老师喜欢剪纸、跳舞,也有的喜欢事物。导入同样与教学条件有关,像农村中学里面他可能没有多媒体,那么他就不会是多媒体导入。城市中学有多媒体条件,可以采用PPT或视频的方式导入。导入同样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导入方式的要求不同,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对导入的要求也不同。我们不能想象采用同一个活动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导入新课。2)导入的原则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准备,帮助学生做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做准备,也包括心理方面的准备。知识既包括语言知识方面,也包括一般的世界知识,话题知识等。同时,也包括策略知识以及任务知识等。所以导入,一是要有针对性,导入的内容必须与教学的内容一致、相关,不能是那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例,只是为了热闹。第二,导入要具有关联性,所谓关联性,也就是说他要能够解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导入要具有直观性,比方说我们可以用图片,视频,当然就包括语言的直观。幽默也是一种直观,情境也是一种直观。第四,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老师的问题要给学生一种挑战性,或者引起一种悬念。第五,导入要有趣味性,因为它是课堂的开端,能不能吸引住学生,能不能激起学生那种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归纳起来,导入有四个要素要掌握:第一个要素,是要引起注意。第二个要素,就是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第三个要素,是让学生要形成一种学习的期待。第四个要素,要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导入能否成功,是要学生能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间来。如果做好了铺垫,学生就能够参与,如果我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愿意参与。所以说导入的原则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认知需要,从而形成学习期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3呈现1)呈现的一般方式呈现,亦称展示,指知识、技能、问题、任务等学习、训练或应用内容的呈现,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词汇教学需要展示词汇知识、词汇学习策略等内容,语法教学需要展示语法结构、意义、功能以及语法学习策略,任务教学需要展示任务,探究式学习需要展示问题,呈现是活动的开始。不同的呈现内容对呈现方式要求不同。以词汇教学为例,呈现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一图片、实物、例句、上下文、问题等方式等。但是,在选择呈现方式时我们必须主义呈现方式与呈现内容的一致性问题,必须注意学生的兴趣激发问题,必须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呈现可以是词汇层面的呈现,可以是句子层面的呈现,也可以是语篇层面的呈现。名词采用词语层面的呈现较多,而形容词在多采用语句层面的呈现方式。而对于一个严肃的话题,也许语篇层面的呈现更为有效。 词汇链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展示方式。如果学生能在脑海里形成一个词汇链的话,那么他就很容易根据某个单词形成一个话题。如果学生没有联想的能力,那么他就很难根据上下文选词。教学中,呈现词汇,不仅仅教几个单词,实际上他也帮助学生形成的一种能力,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策略。话题词汇就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对于我们中国学生,特别记忆词汇的语义的有效的一种方式。语言呈现不只是有语义,也有知识,更不只是有技能。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所以在呈现的时候,不只是要呈现语义、语境、更要又语用的形态。对于呈现,需要从几个角度去进行设计。第一,迎尽可能整体地呈现语言材料,不只是从语词、语句,更重要的还要从语篇。也就是在语境中呈现语词,在语境中去呈现语句。语境就是一个语篇,这也是符合建构主义的理念。也就是在语境中让学生去建构这个语词的运用,建构它的语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第二,是我们不仅要呈现语义,我们还要呈现语境,还要呈现语用形态,尤其是在语用这个层面上来说,学生往往不能够从语句和语词中,直接获得这个运用能力,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更需要直接的去呈现,语言运用的这种形态。第三,对于呈现来说更重要的是呈现任务,不管你是开展任务教学,还是不开展任务教学。高中英语的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任务,那总是少不了的。所以,在呈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任务一起呈现出来,不只是呈现知识,不只是呈现技能,还要呈现任务。在任务教学的很多实践活动中,我们都看到了有些任务的活动,但是,如果从任务教学的过程来说,这些活动还只是一个活动,还不能说是一个任务教学的过程,因为任务呈现环节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没有在课文学习之前、在语言学习之前、在任务开展之前去呈现这个任务。这也就是我们在呈现中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呈现教学内容里面,就一堂课而言,呈现不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呈现一部分内容,然后走向一个程序,等这个程序结束我们可能又再呈现另外一部分的内容。所以一堂课,可能有几次呈现。不管呈现什么内容,呈现必须清楚,必须具有示范性,让学生能够在后面的操练和运用中能够有一个榜样的力量或者榜样的作用在里面。那么,要注意区分呈现与导入。导入具有准备的特点,只是指明方向而已。从教学内容来讲,呈现必须要详尽、细致,要让学生知道具体要学什么。 2)归纳与演绎尽管呈现的方式哈各式各样,但都可以归结为归纳或演绎中的一种。归纳是一种从具体到一般的一种思维方式,亦称为发现法,其代表人物是布鲁纳。通过发现,学生可以得到一般性的概念,一般性的结论或者规律,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在发现的这个过程中能培养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有人对这种方法提出了置疑,说这种方法比较耗时费力。中学英语教学课时紧,时间少,因此,有人提倡演绎的方法。演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讲述法、阐述法,代表人物为奥苏贝尔,他也是认知心理学里面的比较有影响的一个人物。演绎法强调的是从一般到具体,也就是我们先掌握规律,然后再去运用。教学过程应该是两种方法的结合,有选择地使用。当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有能力去发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发现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在学生还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的情况下,让其去寻找自然规律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发现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无论是归纳还是演绎,都必须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尤其是要注意到怎么样去运用已有的知识概念去帮助建构新的知识概念。3)任务型教学中的呈现任务型教学同样要有任务的呈现这样一个环节。任务的呈现可以让学生知道新语言项目是如何运用的,是用来做什么的。比如说,我们学习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一个语法项目,如说定语从句,那么定语从句是用来做什么的,这就需要通过任务呈现来表达。另外,任务呈现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学习目标是什么。第三,是任务的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希望我们所有的任务都是学生喜欢的,如果这些任务不能够被学生所喜欢的话,我们相信这个任务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困难。如果这个任务是学生喜欢的,呈现出来学生就马上可能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他就带着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去学习后面的内容。至于任务呈现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的是案例呈现,就是直接的一个案例给它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不明白其中的语言是什么,或者不能够100的理解其中的语言是什么,这不是一个大的问题,形成这种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刺激这是非常有效的,那么我们也可以采取老师自己呈现的方式。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采取让老师和其中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英语比较好的一些学生作为榜样来呈现任务的方式。我们也可以让两个学生或者多个学生,甚至一组学生来呈现这个任务。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别的视频的方式或者用图表的方式来呈现任务。呈现任务的方式很多,关键要看我们具体的教学需要。我希望老师们,在任务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任务的呈现。呈现任务要重视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呈现任务的时候,特别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心理年龄。在不同的阶段学生的兴趣是不同,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不同,不同年级的初中学生或不同年级的高中学生其所感兴趣的事物是不一样。所以,选择任务时,话题内容和操作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给出多个任务给学生去选择,学生可能不同的组选择不同的任务,有的时候,我还让学生参与任务的设计,事先我们来讨论。我们要做一个什么事情,你觉得这样好不好,不好你有什么建议,我们可以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别的活动,让学生来参与任务的设计。学生自己设计的任务,自己就很想马上去完成,这样做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参与。4新知识与各种教学技能的关系新知识的展示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分不开的。现在的中学英语课堂还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问题。知识肯定是这个很重要的,但是知识毕竟不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其核心部分就是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手段。我们通过听说读写达到呈现的目的,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间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和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呈现的过程中,知识的呈现,必须要清晰,必须要明确。高中阶段关于语言知识的概念与传统的概念是有所区别的,它包括词汇、语法、功能,那么有的人把话题也放到语言知识之列。话题它决定了一个人的阅历,决定了一个人的体验,我们很多情况之下,学生不能理解所读材料,原因就在于他缺乏这一话题的知识。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只是局限于阅读技巧,只是局限于语言可能还远远不够。在呈现阅读的时候,还必须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包括背景方面的知识,拓宽一下学生的视野,拓宽一下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它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形成自己的一个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这不只是增长见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新知识的呈现,严格意义上是学生接触语言的一个机会,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接触语言的这种机会中获得他的语言运用的能力。我们希望知识与技能能够很好地结合,这就需要做一个有系统设计才能够真正的进行有效的这种呈现。可以说任何一个有效教学的行为都是需要有前期的设计的,如果只是随机而行,它的有效性肯定是不如那种经过设计的。我们知道,教学设计的行为毕竟只是一个预设,它和学生的实际课堂里面的生成是有区别得。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我们的教学机制随机而动的进行一些新的一些活动的创设。【专家指点(2)】二、教学过程的实施1教学目标的制定到现在为止我们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教材,两个大纲版本的教材,另外一个课标版本的教材。八三年版大纲教材强调的是基础性,以语言知识的教学为主,重点是词汇和语法,在技能方面侧重的是阅读能力。到了90年代,以大纲版本的教材比较强调交际性,语言知识不仅仅包括词汇、语法,还增加了功能;技能方面听、说、读、写并重,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当然也提倡自学能力的一个培养。现在的教材,也就是课标教材更具发展性,提出了学科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去词汇和表达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课标还提出了人格品质方面的目标,要求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发展的一个空间,开设选修课。总的来讲,新课程强调三个维度的统一,也就是知、行、意的统一,即知识方面(包括语言知识和一般知识)、行为方面(包括技能、技能的整合)和意(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健康的心理等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所有这些都给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标准。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过程的走向与实施。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如果我们把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显然就太笼统了。阅读理解具体指理解什么,什么层次?是概括主旨大意,捕捉具体信息还是推断和推论?教学目标不明确就难以设计出科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但是,教学中必须注意,我们不能机械地把教学目标的几个部分变成教学的几个步骤。 目标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要求确定单元目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列出成果清单,然后将清单行为具体化即可。就教学设计的目标制定而言,我们可以采用ABCD的方法。A是说agent(谁),B指behavior(做什么事情),C是conditions,就是什么条件,D是degree,掌握到什么程度。2导入1)导入的方式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同时建立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由于人们的认知发展总是建立在原有图式基础上完成。因此,以旧引新就成了一种常见的方式。比如教师首先可以展示学生熟悉的几个单词,让学生分析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运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们列举其他的单词,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展示内容,如英语英国和美国英语在拼写方面的一些规律,最后教师就展示内容进行归纳。这种运用原有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便于学生把新的知识纳入到他原有的认知图式之中去。导入也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完成。比如有的教师在阅读的导入采用了面部表情各不相同的四幅卡通图片表示四种不同的金属,说明这些金属遇到盐酸后的反应。由于阅读的课文是关于实验的,教师借助化学实验的知识,利用卡通图片导入就显得直观形象,且有一种幽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类似实验。 任何课型都需要导入,导入的方式因导入的目的不同而不同,因导入的内容不同而不同。导入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可以借助图片、可以利用视频、可以将故事、可以借助学生的表演。总之,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同时又能为接下来学习活动做某种必要的准备,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导入因内容而不同,因目的不同而不同,也会因教师的习惯和风格不同而不同。有的教师擅长唱歌,他可能要会采用唱歌的形式;有的教师擅长诗歌朗诵,他可能会采用一个诗歌的方式来导入。而有的老师喜欢剪纸、跳舞,也有的喜欢事物。导入同样与教学条件有关,像农村中学里面他可能没有多媒体,那么他就不会是多媒体导入。城市中学有多媒体条件,可以采用PPT或视频的方式导入。导入同样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导入方式的要求不同,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对导入的要求也不同。我们不能想象采用同一个活动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导入新课。2)导入的原则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准备,帮助学生做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做准备,也包括心理方面的准备。知识既包括语言知识方面,也包括一般的世界知识,话题知识等。同时,也包括策略知识以及任务知识等。所以导入,一是要有针对性,导入的内容必须与教学的内容一致、相关,不能是那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例,只是为了热闹。第二,导入要具有关联性,所谓关联性,也就是说他要能够解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导入要具有直观性,比方说我们可以用图片,视频,当然就包括语言的直观。幽默也是一种直观,情境也是一种直观。第四,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老师的问题要给学生一种挑战性,或者引起一种悬念。第五,导入要有趣味性,因为它是课堂的开端,能不能吸引住学生,能不能激起学生那种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归纳起来,导入有四个要素要掌握:第一个要素,是要引起注意。第二个要素,就是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第三个要素,是让学生要形成一种学习的期待。第四个要素,要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导入能否成功,是要学生能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间来。如果做好了铺垫,学生就能够参与,如果我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愿意参与。所以说导入的原则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认知需要,从而形成学习期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3呈现1)呈现的一般方式呈现,亦称展示,指知识、技能、问题、任务等学习、训练或应用内容的呈现,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词汇教学需要展示词汇知识、词汇学习策略等内容,语法教学需要展示语法结构、意义、功能以及语法学习策略,任务教学需要展示任务,探究式学习需要展示问题,呈现是活动的开始。不同的呈现内容对呈现方式要求不同。以词汇教学为例,呈现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一图片、实物、例句、上下文、问题等方式等。但是,在选择呈现方式时我们必须主义呈现方式与呈现内容的一致性问题,必须注意学生的兴趣激发问题,必须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呈现可以是词汇层面的呈现,可以是句子层面的呈现,也可以是语篇层面的呈现。名词采用词语层面的呈现较多,而形容词在多采用语句层面的呈现方式。而对于一个严肃的话题,也许语篇层面的呈现更为有效。 词汇链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展示方式。如果学生能在脑海里形成一个词汇链的话,那么他就很容易根据某个单词形成一个话题。如果学生没有联想的能力,那么他就很难根据上下文选词。教学中,呈现词汇,不仅仅教几个单词,实际上他也帮助学生形成的一种能力,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策略。话题词汇就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对于我们中国学生,特别记忆词汇的语义的有效的一种方式。语言呈现不只是有语义,也有知识,更不只是有技能。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所以在呈现的时候,不只是要呈现语义、语境、更要又语用的形态。对于呈现,需要从几个角度去进行设计。第一,迎尽可能整体地呈现语言材料,不只是从语词、语句,更重要的还要从语篇。也就是在语境中呈现语词,在语境中去呈现语句。语境就是一个语篇,这也是符合建构主义的理念。也就是在语境中让学生去建构这个语词的运用,建构它的语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第二,是我们不仅要呈现语义,我们还要呈现语境,还要呈现语用形态,尤其是在语用这个层面上来说,学生往往不能够从语句和语词中,直接获得这个运用能力,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更需要直接的去呈现,语言运用的这种形态。第三,对于呈现来说更重要的是呈现任务,不管你是开展任务教学,还是不开展任务教学。高中英语的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任务,那总是少不了的。所以,在呈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任务一起呈现出来,不只是呈现知识,不只是呈现技能,还要呈现任务。在任务教学的很多实践活动中,我们都看到了有些任务的活动,但是,如果从任务教学的过程来说,这些活动还只是一个活动,还不能说是一个任务教学的过程,因为任务呈现环节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没有在课文学习之前、在语言学习之前、在任务开展之前去呈现这个任务。这也就是我们在呈现中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呈现教学内容里面,就一堂课而言,呈现不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呈现一部分内容,然后走向一个程序,等这个程序结束我们可能又再呈现另外一部分的内容。所以一堂课,可能有几次呈现。不管呈现什么内容,呈现必须清楚,必须具有示范性,让学生能够在后面的操练和运用中能够有一个榜样的力量或者榜样的作用在里面。那么,要注意区分呈现与导入。导入具有准备的特点,只是指明方向而已。从教学内容来讲,呈现必须要详尽、细致,要让学生知道具体要学什么。 2)归纳与演绎尽管呈现的方式哈各式各样,但都可以归结为归纳或演绎中的一种。归纳是一种从具体到一般的一种思维方式,亦称为发现法,其代表人物是布鲁纳。通过发现,学生可以得到一般性的概念,一般性的结论或者规律,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在发现的这个过程中能培养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有人对这种方法提出了置疑,说这种方法比较耗时费力。中学英语教学课时紧,时间少,因此,有人提倡演绎的方法。演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讲述法、阐述法,代表人物为奥苏贝尔,他也是认知心理学里面的比较有影响的一个人物。演绎法强调的是从一般到具体,也就是我们先掌握规律,然后再去运用。教学过程应该是两种方法的结合,有选择地使用。当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有能力去发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发现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在学生还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的情况下,让其去寻找自然规律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发现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无论是归纳还是演绎,都必须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尤其是要注意到怎么样去运用已有的知识概念去帮助建构新的知识概念。3)任务型教学中的呈现任务型教学同样要有任务的呈现这样一个环节。任务的呈现可以让学生知道新语言项目是如何运用的,是用来做什么的。比如说,我们学习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一个语法项目,如说定语从句,那么定语从句是用来做什么的,这就需要通过任务呈现来表达。另外,任务呈现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学习目标是什么。第三,是任务的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希望我们所有的任务都是学生喜欢的,如果这些任务不能够被学生所喜欢的话,我们相信这个任务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困难。如果这个任务是学生喜欢的,呈现出来学生就马上可能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他就带着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去学习后面的内容。至于任务呈现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的是案例呈现,就是直接的一个案例给它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不明白其中的语言是什么,或者不能够100的理解其中的语言是什么,这不是一个大的问题,形成这种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刺激这是非常有效的,那么我们也可以采取老师自己呈现的方式。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采取让老师和其中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英语比较好的一些学生作为榜样来呈现任务的方式。我们也可以让两个学生或者多个学生,甚至一组学生来呈现这个任务。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别的视频的方式或者用图表的方式来呈现任务。呈现任务的方式很多,关键要看我们具体的教学需要。我希望老师们,在任务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任务的呈现。呈现任务要重视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呈现任务的时候,特别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心理年龄。在不同的阶段学生的兴趣是不同,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不同,不同年级的初中学生或不同年级的高中学生其所感兴趣的事物是不一样。所以,选择任务时,话题内容和操作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给出多个任务给学生去选择,学生可能不同的组选择不同的任务,有的时候,我还让学生参与任务的设计,事先我们来讨论。我们要做一个什么事情,你觉得这样好不好,不好你有什么建议,我们可以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别的活动,让学生来参与任务的设计。学生自己设计的任务,自己就很想马上去完成,这样做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参与。4新知识与各种教学技能的关系新知识的展示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分不开的。现在的中学英语课堂还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问题。知识肯定是这个很重要的,但是知识毕竟不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其核心部分就是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手段。我们通过听说读写达到呈现的目的,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间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和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呈现的过程中,知识的呈现,必须要清晰,必须要明确。高中阶段关于语言知识的概念与传统的概念是有所区别的,它包括词汇、语法、功能,那么有的人把话题也放到语言知识之列。话题它决定了一个人的阅历,决定了一个人的体验,我们很多情况之下,学生不能理解所读材料,原因就在于他缺乏这一话题的知识。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只是局限于阅读技巧,只是局限于语言可能还远远不够。在呈现阅读的时候,还必须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包括背景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