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852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 并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去来兮辞 并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处理: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其文自然很值一读。 2、确立学习目标: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根据本文为自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在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三)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确定重点难点: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难点: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二、说教法: 1、自读法。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因此,这堂课可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学生大多能得到陶渊明是个高风亮节的文人,作者乐于田园的隐居生活等结论,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3、诵读法。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尤其是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使用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介绍文体,归纳重点文学常识时,直接的投影展示,便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 三、说学法: -1、预习法。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 2、自读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读懂文言文。归去来兮辞表情达意,笔到意随,音韵和谐,文辞流畅,天然无饰,便于学生理解品读。借此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再好不过了。 3、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针对文章内涵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对于文言文常识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应引导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课堂中主要争对重点字、词、句型进行解疑,同时,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陶潜。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二)介绍文体: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三)通读文章,疏通词句,总结重点字词句式: 由于预习充分,在课堂上可给学生少许时间,整理一下思路,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 总结: 1、重要实词: 役(役使)、谏(谏正、劝止)、觞(酒杯)、策(拄着)、憩(休息)、岫(山穴)、景(太阳)、盘桓(徘徊、留恋不去)、畴(田地)、棹(划船)、窈窕(曲折幽深的样子)、行(将要)、期(至、及)、聊(姑且)。 2、重要虚词: 五个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复驾言兮焉求(干什么)曷不任去留(何)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 来:来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 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以:介词(让;用;把;因为;按照;带着) 连词(同“而”,表修饰;同“而”,表并列;表目的,来;才;因为) 而:代词(通“尔”,你的) 连词(表假设,如果;表转析;表并列;表修饰;表承接) 之:代词(他们;我;这、此;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构助词(定语中心词之间,的;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宾语提前标志;中心词与补语间,得;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3、古今异义词:是、非、亲戚。 4、词类活用:幼(形名)、怡(使动)、傲(形名)、日(名状)、策(名动)、时(名状)、悦(意动)、乐(意动)、琴(名动)、书(名动)、棹(名动)、善(形动)。 5、通假字:曷。 6、特殊句式: 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 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乐乎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 (四)解读文章的1、2两段:以“归去”为中心词,可以设置如下几个问题:从何归去为何归去如何归去归去以后如何,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五)涵咏体味文章思想感情: 1、请一位朗诵水平较好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完成一项任务:画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2、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 归去来兮!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要点:结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作者卓然不群,厌倦了黑暗腐败的官场,强烈的渴望乡园田居的生活。对于他来说,物质的享受并非他的追求,精神的愉悦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要点:乐于田园生活,诗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所以他才能生活的如此惬意自得。) (六)小结: 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诀别官场的宣言书。通过这节课的品读分析,我们发现作者的情感世界极为丰富,乐忧互现,决绝与犹疑并存,但有一个信念却是不变的,那就是与官场彻底决裂。因为作者深深知道自己心怀天下,“大济苍生”的抱负在那黑暗的官场是无法实现的,因而他更乐于归隐田园,做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他的高洁与坚定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七)作业: 1、将本文改为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散文,500字以上。 2、背诵课文。六、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地写于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内容上力求少而精;样式上要求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好的板书应该成为一堂课的灵魂!我把本课的板书设计为:板书设计:叙事线索:归途抵家室内园中情感线索:自责自慰怡然自乐闲适怡得潇洒旷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