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与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径.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851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课异构与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同课异构与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同课异构与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与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途径研究全椒县武岗中学 杜文内容提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在同一价值目标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不同途径,同课异构,激发学生情感,才能把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落到实处。关键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同教学方法,同课异构。关键词 同课异构 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三维目标的教学体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核心,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是为了发展个人的内在精神,完善个人,使人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课程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所以历史教育就要把育人、立人的目标作为基本目标,把人文精神,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和科学态度作为作为重要内容。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对教育宗旨和本的追求,也使历史教育回到它的真正的轨道,恢复历史教育的真正的本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是历史教育问题,也是社会发展问题,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社会正能量传递的源泉。 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不见摸不着,又不能象传授历史知识点那样,空洞的说教往往反而激起学生的反感,这就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通过同课异构多角度多层面,激发学生感情的共鸣,更有效地实现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一方面更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在同课异构如何做到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效实现呢? 一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选择不同的典型材料。现代心理学家布鲁诺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历史材料本身就是丰富的,历中课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情感因素是历史素材中固有的丰富的资源,有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载体。一方面,可利用教材中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形成和谐气氛。另一方面,搜集整理学生平时可能没有见到的材料,学生因好奇心而激发学习的热情,端正学习态度。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学生要“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林则徐的个人成长经历,展示林则徐组织海防和虎门销烟的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正如罗瑞卿大将在参观虎门是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林则徐的事迹,显示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尚情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同一问题,我又向学生展示了英国伦敦蜡像陈列的林则徐的蜡像,并说明它是经过成千上万的英国人的多次投票当选,长期陈列在馆中。这一材料的展示,立即引起学生的好奇,“林则徐抗英最坚决,英国人为什么还要把他的蜡像放在陈列馆中?”类似这样的疑问在学生传播开来,利用这时机,因利势导进一步提出问题:“英国人是如何知道林则徐的?”“林则徐的蜡像为什么长期摆放在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名人蜡像馆?”“英国人崇拜林则徐什么品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过程中,引发学生学习激情,从侧面衬托使学生感悟民族精神,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不同教学方式或者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既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感悟历史的内涵,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什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例如,在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中,学生要“认识到日本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典型事例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在教学中,首先,讲清南京大屠杀的概念: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是无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军警。使学生对南京大屠杀有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日本法西斯践踏国际公法,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简直就是泯灭人性的行为。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图片:日军砍杀南京青年、日军把南京青年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军将赤手空拳的中国青年押往南京郊外集体屠杀、以及东京日日新闻对日本军官杀人比赛的报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血腥的场面的境地,使这一惨绝人寰的场面对学生思想形成强烈震憾,也使他们充分认清法西斯的残酷性和野蛮性。感受到抵抗外辱的民族精神,形成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要勿忘国耻,反对战争,争取和平。进一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样的启示?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实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让学生的情感在讨论中得以放和升华,认识更加深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后让学生自己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进一步提高认识,感悟学习历史的真谛。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通过概念讲解,事件叙述,图片展示,组织讨论,课后论文反思等多种方式,升华学生对南京大屠杀认识,激发学生对法西斯的仇恨,对人类和平的渴望和追求的情感。 三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创设不同的情境。教学创设情境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历史哺育着今天,孕育着末来,通过历史教学与学生共同探讨历史中蕴含的真理,提高学生理论思维的品位,培养学生通古今之变的眼光和能力,是历史教师的职责,也是历史教师对民族的贡献”。不同情境的创设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会给学生一种别开生面、豁然开朗的感觉,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共同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团队精神的形成与完善。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教学中,我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把学生分为:瑞金组、遵义组、赤水大渡河组、雪山草地组四个小组,学生表现了较高学习热情,课前积极准备,课堂上遵义组的几位学生更是演遵义会议的场景。(由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表演)为大家再现当年个激烈紧张的场面。学生在这样参与中体味到红军长征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感悟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进一步提出问题:长征精神在当今具有什么意义?你打算怎么做?让学生认识在当今物质充裕的时代,艰苦奋斗的内涵不单单是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的量入为出,克勤克俭,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个价值观念,一种精神动力,一种人生追求,一种行为作为。通过创设这样新情境,调动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历史教学的目标归宿,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可以说,同课异构是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参考文献(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四期,历史课堂如何创设情境促进有效学习(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十期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专题(3)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9期(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朱汉国等编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