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弹簧-细绳专题例题精选.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849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弹簧-细绳专题例题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弹簧-细绳专题例题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弹簧-细绳专题例题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者家教:2010-2011学年高中物理弹簧模型问题复习探究一、 物理模型:轻弹簧是不计自身质量,能产生沿轴线的拉伸或压缩形变,故产生向内或向外的弹力。二、 模型力学特征:轻弹簧既可以发生拉伸形变,又可发生压缩形变,其弹力方向一定沿弹簧方向,弹簧两端弹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三、 弹簧物理问题:1 弹簧平衡问题:抓住弹簧形变量、运动和力、促平衡、列方程。2 弹簧模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技巧问题:(1) 弹簧长度改变,弹力发生变化问题:要从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先分析加速度,从而分析物体运动规律。而物体的运动又导致弹力的变化,变化的规律又会影响新的运动,由此画出弹簧的几个特殊状态(原长、平衡位置、最大长度)尤其重要。(2) 弹簧长度不变,弹力不变问题:当物体除受弹簧本身的弹力外,还受到其它外力时,当弹簧长度不发生变化时,弹簧的弹力是不变的,出就是形变量不变,抓住这一状态分析物体的另外问题。(3) 弹簧中的临界问题:当弹簧的长度发生改变导致弹力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临界问题:如“两物体分离”、“离开地面”、“恰好”、“刚好”这类问题找出隐含条件是求解本类题型的关键。3 弹簧双振子问题:它的构造是:一根弹簧两端各连接一个小球(物体),这样的装置称为“弹簧双振子”。本模型它涉及到力和运动、动量和能量等问题。本问题对过程分析尤为重要。四实例探究:1弹簧称水平放置、牵连物体弹簧示数确定【例1】物块1、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轻弹簧相连,如图1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以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F2,则:A 弹簧秤示数不可能为F1B 若撤去F1,则物体1的加速度一定减小C 若撤去F2,弹簧称的示数一定增大D 若撤去F2,弹簧称的示数一定减小即正确答案为A、D【点评】对于轻弹簧处于加速状态时要运用整体和隔离分析,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推出表达式进行比较讨论得出答案。若是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主要看能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力就能分析出弹簧的弹力。2绳子与弹簧瞬间力的变化、确定物体加速度【例2】四个质量均为的小球,分别用三根绳子和一根轻弹簧相连,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现突然迅速剪断、,让小球下落。在剪断轻绳的瞬间,设小球1、2、3、4的加速度分别用a1 a2 a3 a4表示,则:( )Aa1=0,a2=2g,a3=0,a4=2gB。a1=g,a2=g,a3=2g,a4=0Ca1=0,a2=g,a3=g,a4=gD。a1=g,a2=g,a3=g,a4=g【解析】首先分析出剪断,1球受到向上的拉力消失,绳的弹力可能发生突变,那么究竟的弹力如何变化呢?我们可用假设法:设绳仍然有张力,则有a1g,a2tano,则测力计示数大于mgsinoC如果u=tano,则测力计示数等于mgsinoD无论u取何值,测力计示数都不能确定【解析】本例是将弹簧模型迁移到斜面上,而且设置了木板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来判断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从而选择A、B、C答案。【点评】本例是动力学在弹簧模型中的应用,求解的关键是分析整体的加速度,然后分析小球的受力来确定测力计示数的大小。4弹簧中的临界问题状态分析【例5】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质量为的重物,先由托盘托住,使弹簧比自然长度缩短L,然后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加速向下运动。已知ag,情况又如何呢?5弹簧模型在力学中的综合应用【例6】如图所示,坡度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质量为的小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一端与质量为的挡板B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恰位于滑道的末湍O点。A与B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OM段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求(1) 物块A在与挡板B碰撞前的瞬间速度的大小;(2) 弹簧最大压缩量为时的弹簧势能(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解析】(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A、B在碰撞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由动量守恒,有:A、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由能量守恒定律,有:解得: 【点评】本例是在以上几题的基础上加以引深,从平衡到匀变速运动,又由弹簧模型引入到碰撞模型,逐层又叠加,要会识别物理模型,恰当地选择物理规律求解。【例7】有一倾角为的斜面,其底端固定一档板M,另有三个木块A、B和C,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mc,mc=3m,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其中木块A放于斜面上并通过一轻弹簧与档板M相连,如图所示,开始时,木块A静止于P处,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木块B在Q点以初速度Vo向下运动,P、Q间的距离为L。已知木块B在下滑的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木块A相碰后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木块B向上运动恰好能回到Q点。若木块A仍静止放在P点,木块C从Q点处于开始以初速度(根号2/3Vo)向下运动,经历同样过程,最后木块C停在斜面的R点。求:(1)A、B一起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2)A、B间的距离【解析】(1)木块B下滑做匀速直线运动,有:B与A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有:设AB两木块向下压缩弹簧的最大的长度为S,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压缩过程对AB由能量守恒定律得:联立解得:(2)木块C与A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碰后AC的总动能为:由式可知AC压缩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和AB压缩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相等,两次的压缩量也相等。设AB被弹回到P点时的速度为,从开始压缩到回到P点有:两木块在P点处分开后,木块B上滑到Q点的过程:设AC回到P点时的速度为,同理有:联立得: 【点评】本例在上例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它是从受力分析开始,要从过程和状态分析该题,并选准物理规律:动量守恒、动能定理等,还要会用已知字母表达求解结果。【反思演练题】1。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固定一小球。现手持弹簧上端使小球随手在竖直方向上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a(a2FD。XH2)高处释放小球,小球落到弹簧上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获得的最大动能分别为Ek1和Ek2,在具有最大动能时刻的重力势能分别为Eg1和Eg2,比较大小正确的是( )AEk1,C,=D。,8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竖直轻弹簧上端与质量为M的物块A相连,静止时物块A位于P处,另有一质量为的物块B,从A的正上方Q处自由下落,与A发生碰撞立即具有相同的速度,然后A、B一起向下运动,将弹簧继续压缩后,物块A、B被反弹,下面有关的几个结论正确的是( )AA、B反弹过程中,在P处物块B与A分离BA、B反弹过程中,在P处物块A具有最大动能CB可能回到Q处DA、B从最低点向上运动到P处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9(2006年江苏卷)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物体B上,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B相连,在弹性限度范围内,A和B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往复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并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均做简谐运动B作用在A上的静摩擦力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CB对A的静摩擦力对A做功,而A对B的静摩擦力对B不做功DB对A的静摩擦力始终对A做正功,而A对B的静摩擦力始终对B做负功10(2006年高考北京卷)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A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12.5nB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11.5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1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的小球B连接着轻质弹簧,处于静止状态;质量为的小球A以速度向右匀速运动,接着逐渐压缩弹簧并使B运动,过一段时间后,A与弹簧分离。设小球A、B与弹簧相互作用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以内。(1)求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2)若开始时在小球B的右侧某位置固定一块挡板(图中未画出),在小球A与弹簧分离前使小球B与挡板发生正碰,并在碰后立刻将挡板撤走。设小球B与固定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碰后小球B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设此后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Em,求Em可能值的范围。参考答案:2。.D3。B4。B5。C6。C、D7。C8。D9。A、B10。C11。(1)E=1/2mv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