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王荣生).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8603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王荣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王荣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王荣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 纳兰性德:长 相 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王崧舟老师长相思研习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读对生字、多音词,停顿 读出味道和感觉 讨论两个问题: 身在何方? 心在哪儿? 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课件朗读看见了什么? 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 碎 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自提问题: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夫、 父、 儿、 弟 反提问题: 身在征途,心在故园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设计“教的活动” 而是设计“学的活动” 1 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 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教学环节以2-3个为宜,组织学生较充分的学习活动。 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 教学过程的展开 学习经验 学习状态 学习经验 学习状态 学习经验 学习状态 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组织“学的活动” 教学流程 “学的活动”充分展开 有效的教学设计两个特征 在纵向上 学生的学习有阶梯的递升 或方面的扩展 在横向上 学生们建立相互的关联 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 教学流程 对话教学的实质,是教学内容的生成;而教学内容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流程终点的有方向的生成。 流程的走向是“预设”的,但又为教学内容的“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都按流程的方向在学习,都经历了学习的过程,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他们所获的,是他们能获得的,而不是老师硬塞给他们的。 从教的层面 生成 预设 从学的层面 学生学情的多样性 形成共同的语文经验 教学流程 每个学生在班级教学的共同语境中,获得在与同学、与教师的交往中所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学习经验。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完整时间; 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 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 有效的教学活动的两个特征 活动的指向性 与教学内容的匹配 活动的多样性 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 新课程其实是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的“学”比较有结构、完整。 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需建立在“学的活动”这个基点上。 当前中小学阅读教学的问题 学生散乱地找东西 学生活动了一番 教师额外地讲东西 教师展示了一场 小 结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终点 起点 * * 课前活动 1、通过图书馆或上网了解欧.亨利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小说的风格。应放在拓展 2、通读课文。要求:第一遍:整理故事情节;第二遍:注意小说人物形象;第三遍:思考小说的思想内涵;最后,由学生通过三遍的阅读,思考小说的独特风格:初步了解语言和结尾的特点。 3、通过作者的其他短篇小说的比较阅读来加深对文章风格及其主旨的理解。 ? 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 课后活动: 以贝而曼为讲述人,把小说改编成一个自述式的通俗故事。 课中活动: 一、导入 通过“情景创设法”播放幻灯:韦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是心的呼唤,爱的奉献,正是“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人性的光辉点亮了一个个即将消失的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欲知详情,请大家快速阅读,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小说情节梗概。 ? 1 二、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欧.亨利小说的特点 1、分角色朗读,力求把握人物心理,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进行评比,推荐出朗诵好的小组进行示范性的朗诵,由老师读旁白。 2、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位“欧?亨利式的语言”特点。 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等奇特语言艺术,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 3、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位“欧?亨利式的结尾”的特点。 明确:短篇小说大师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的命运徒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1 三、小组探究:在弄清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1、本文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 明确:欧?亨利式结尾;苏联作家“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 2、最后一片叶子与琼西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它可以挽救她的生命? 明确:她把最后一片叶子作为了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生命将随着藤叶的飘零而流逝,而藤叶顽强依附在茎上,给人以绝处逢生的惊喜);(我真是一个怀姑娘) 3、贝而曼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说最后一篇叶子是他的杰作?明确:想象那夜他作画的情景。罗丹:“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作一个人。”在二十五年的画布上描绘了真善美的青丹:他给予了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赞美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意,看到人间真善美的人性的光辉;如果没有琼西生病、如果没有对叶子的关注,没有最后的偶然,也许他真得就要成为一个可怜虫了。 ? 课例讨论 柳永 蝶恋花 课例讨论 七根火柴 课例讨论 清塘荷韵 课例讨论 藤野先生 教材样张 教材样章:谈中国诗 1 呈现的结构 准备与预习 课文 整合与建构 应用与拓展 链接 (文言练习) 谈中国诗 准备与预习? 1? 想一想:假如请你作谈高中生的演讲,你会讲什么、怎么讲? 2? 参看链接材料,认识作者钱钟书。如果有条件,翻一翻链接中所列举的钱钟书著作。 3? 默读一遍课文。然后: (1) 如果你还能想起自己阅读时出现回视和受阻的地方,做出记号。 (2)不看课文,回忆其大致内容和你阅读时的感受。 一 当作学术演讲来听 1 活动:假设你是准备着这篇演讲辞的钱钟书。 (1)听众分析 (2)希望达到的演讲效果 2 活动:假设你是旁听者,正在通过同声翻译听钱钟书的演讲。 (1)边听课文朗读的录音(或老师的朗读), 边做要点笔记。 (2)请说出: 演讲的要点 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1 3 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讨论: (1)有教材把“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之前的部分都删去了,你觉得钱钟书讲这一部分有必要吗? (2)谈中国诗,作者先扼要讲述其总体特点,接着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三个方面的次序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3)在讲演中,作者用了很多新鲜的比喻,挑出五个,说说它们的意思。这些比喻是不是你听的时候印象深刻或觉得有趣的地方? (4)作者频繁地引用外国学者的言论,他想达到什么样的演讲效果呢? (5)本文虽是演讲辞,但用语典雅,甚至古奥。听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依你想象,钱钟书在演讲时是怎样的神态? 二 当作学术文章来读 1?阅读学术文章,需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请说说下列术语的含义;如果你觉得一时较难说明,则列举出可能会有解释这些术语的词典、辞典或参考书。 史诗 戏剧诗 抒情诗 田园诗 古典主义 纯粹诗 2?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加了一些注释。如果你觉得还有人名和专业术语需要注释的,查阅辞典或问老师后,请加在脚注中。 1 3 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是对文学现象的概述,理解这些语句,应该与你的经验关联起来。下面的概述,请各举出一个实例来: (1)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3)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 (4)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