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语文半期16级.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569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语文半期16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下语文半期16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下语文半期16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下期语文半期检测题班级:_ 姓名:_(总分:150分 120分钟完卷)一、厚基础功底(每题3分,共3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稽首(q) 污秽(hu) 酷肖(xio) 浩浩汤汤(shng)B骈死 (pin) 锃亮(chng) 甲胄(zhu) 水皆缥碧(pio)C睥睨(pn) 炽热(ch) 执拗(ni) 广袤无垠 (mo)D彷徨(png) 俶尔(sh) 胆怯(qi) 长吁短叹(y)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馈赠 憔悴 正襟危坐 负箧曳屣B 镶嵌 罄口 盛气临人 海誓山盟 C犀利 驰聘 千山万壑 家徒四壁D疟待 尴尬 翻来复去 孤苦零仃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欣然忘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乃记之而去D.不敢出一言以复 无从致书以观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曾/不吝情/去留5、下面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C两个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别提多高兴了。 D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C.他现在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要考上大学,要看他以后能不能改进学习方法。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E.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性格,不卑不亢的气概。7、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张帆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8、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B、我们要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新时代优秀的中学生。C、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D、这本书究竟是你自己买的?还是偷别人的?9、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比喻、夸张)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拟人、比喻)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比喻)、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呼告、反复、拟人)10、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雷电颂是主人公郭沫若悲壮、慷慨、激昂的长篇抒情独白,是一首抒情散文诗。表达他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B、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C、课文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文章的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D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浪之歌中运用拟人手法,借助海浪与海岸的形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11、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_;多一些和谐与温暖,_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_。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二、品古典雅韵(每题3分,共12分)12、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B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C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来比喻自己,也蕴含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D尾联写作者因长期被贬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酒才能稍微振作精神。阅读文言文,完成13-15题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美好的) 谪守(做太守) 百废具兴(通“倶”)B春和景明(景色) 薄暮冥冥(迫近) 忧谗畏讥(说坏话)C锦鳞(代鱼) 吾谁与归(回家) 长烟一空(消散)D越明年 (越过) 横无际涯(广远) 悄怆(忧伤的样子)1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B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C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之大观 D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E属予作文以记之 前人之述 F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15对课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被“谪守”也政绩显著,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属予作文以记之”交代了作记的缘由。文中的“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B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与“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二者之为”是指阴天和晴天两种景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互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与“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所指的内容不同。C、作者没有详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是因为“前人之述备矣”。他写此文的目的是希望与古仁人同道,既表明自己的胸襟和抱负,也规劝朋友滕子京。D文章构思巧妙,将叙事、描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明作者的忧乐观,抒发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济世情怀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主旨。三、蓄知识底蕴(29分)16、翻译句子(6分)(1)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2)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17、依据提示,按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14分)(1)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_,_”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2)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且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_,_。(3)与朱元思书中表明山水诱人的力量和作者厌倦官场的句子是:_,望峰息心;_,窥谷忘反。(4)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爱情的忠贞,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的诗句是: , 。(5)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_,_”的心态;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_,_”的气慨。18、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一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_,_。19、综合探究。(7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1)走近端午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走来,几千年前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2)情系节日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把下联补充完整。(1分)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 传四海(3)弘扬传统阅读下面材料,写出探究结果。(5分)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奉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清明踏青、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除夕守岁、春节团圆、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主要信息。(2分)_ 在不断提倡弘扬传统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意见。(3分) 我的看法: 我的理由: 四、览书海智慧 (共26分)(一)课内阅读(16分)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20、作者抓住海燕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突出海燕怎样的特征?(4分)_21、作者在写海燕的同时又形象地描写了其他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表现,还写到了恶劣的环境,分别有什么作用呢?(4分) 22、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在表达上的好处。 (1)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2分) _(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2分)_23、“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在有什么含义?(2分) 24、面对暴风雨,勇敢的海燕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那么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你将怎样做呢?(2分) (二)课外阅读(10分) 为生活设定目标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那一年,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十七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这是一个简洁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研究表明,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虽然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但95%的人还在。调查结果令他吃惊:属于原来的97%的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震惊。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的时候,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也许我们曾不满于自己的平庸;也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无聊;然而当我们在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25.文章开头引用寓言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_26.用文章中的原句填空。卡耐基的调查表明,3%的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相当的成功,是因为什么?97%的人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是因为什么?(2分)_27.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中“此”指代什么?(2分)_28.从结构上分析,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1分)_29.本文充分论述了确立远大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的重要性。请结合学习实际,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3分)_ _ 五、书精彩华章(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任选一题作文。 (1) 年轻的心灵始终充满了对外界无限的好奇,每天我们都用自己那敏锐的触觉与生活“伴读”,我们读家园,读父母,读老师的眼神;也读幽兰,读沧海,读夜空流星;更读丹心,读正气,读人生道义 请以“我喜欢读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在题目横线上填入一个短语,让题目完整通顺(如星星、天空、爷爷的脸、妈妈的眼神),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不少于7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现实生活中,这类“让”的现象还很多,无论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在非原则面前,“让”是一种礼貌、一种气度、一种美德。请以“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地名。附加题(30分)一、基础题(13分)1、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C.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你要住在崖下,_;你要住在林间,_;你要住在村头,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可观石上生云 可看水中腾雾 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 B. C. D.3、下列文体知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跟现在的小小说大体相似。如爱莲说马说。B、书: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信件都称“书”。如与朱元思书C、传是一种文体,亦单称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如五柳先生传就是陶渊明的自传。D、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4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语句。(4分,每句2分) 快乐是什么?小草说:快乐就是尽我的一份力量去给大地妈妈披上一件最美的绿装。花儿说: _ 大树说:快乐就是为夏日的人们撑开大伞,遮挡灼热的阳光。啊,快乐就是_ 二、阅读题(17分)甲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乙曹公征荆州,孙权大惧,鲁肃实欲劝权拒曹公,乃激说权曰:“彼曹公者,实严敌也,新并袁绍,兵马甚精,乘战胜之威,伐丧乱之国,克可必也。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邺;不然,将危。”权大怒,欲斩肃,肃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权然之,乃遣周瑜助备。 (节选自汉晋春秋)注释摽bio:抛弃。赈:救济。克可必:指必定会攻克。 诣邺 :送到魏国国都,即向魏国投降。即:倘若,如果。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断3处)(3分) 今 事 已 急 即 有 他 图 何 不 遣 兵 助 刘 备 而 欲 斩 我 乎?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与祖母居 性好施与 劝权拒曹公 不如遣兵助之 3.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乘战胜之威A.不如遣兵助之 B.马之千里者也 C.权然之 D.腰白玉之环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 5两则短文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鲁肃,请认真品读文本完成以下填空。(3分)甲文叙述鲁肃年轻时“以赈穷弊结士为务”,可见他具有的特点;而乙文则叙述了_一事,突出了他_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