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随想.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475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随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随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随想论文 2010-09-19 21:57:00 阅读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摘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理念、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理解不到位,往往只套用了其形式,未能掌握其精髓,教学效果还谈不上高效。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抛开热闹的课堂教学表面,进行以三维目标为主线,以有效指导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为中心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教学 新课标理念 三维目标 有效指导 问题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各种阅读教学法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对打破教师一人讲授、材料一个来源、观点一个样儿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好,学习方式也罢,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个性化阅读”也一样,我们在为它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冷思考。原本就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公开课自不待说,就是平常的课堂,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整堂整堂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结果学生一无所获,教师也一头雾水,将“尊重”简单化、庸俗化,其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如原来的一讲到底,学生还可多少被动吸收点知识,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否定态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第一,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未能全面吃透。教师片面地将“个性化”作孤立的理解,导致引导、参与、纠正不力,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得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改革有余,继承不够,有时甚至沦为看热闹的旁观者、骑墙者,这个观点也称赞,那个观点也表扬,一味“捧杀”,在这样的理解下,课堂或许是活跃了,但走了偏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久而久之,我们也可能将培养出一批刁钻古怪、个性乖张的学生来,这与课程改革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同样是相左的。第二,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由此,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学生却因“独特体验”而片面理解了“个性化”,由“独特”引申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于是学生便挖空心思去找这种“独特”,提出一些肤浅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或哗众取宠、或游离主题、或断章取义,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就会七嘴八舌争个不休,这堂课就无价值可言。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以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是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其次,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绝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除个别生成性问题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是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绝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有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质量。所谓问题意识即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的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进行深入思考、联想与探究,提出有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尤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更应以提高问题质量,提高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和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参考资料:1.语文课程标准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