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常识上册基础知识巩固清单.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8451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哲学常识上册基础知识巩固清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哲学常识上册基础知识巩固清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哲学常识上册基础知识巩固清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 高2011级政治备课组一、填空马克思主义哲学由_和_组成。辩证唯物主义包括:_、_、_三个部分。其中,唯物论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_,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_;认识论的首要观点是:_。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_。二、重要知识理解1、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哲学不是科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2、对世界观的理解?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包括主观世界(人的意识或思维)。世界观人人都有。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就是同一时代同一阶级的人,世界观也存在差别。一般人的世界观是朴素的、自发的、零碎的,把人们的世界观进行加工整理,使之形成理论体系,就成为哲学。3、对方法论的理解?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的应用就是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也影响世界观。4、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由辩证唯物论(第一课)、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五课和第八课第一节)三部分组成。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第六、七课和第八课第二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为研究对象,揭示该领域中事物的特殊性质和规律。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揭示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填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 改造自然物的基础是 ,人类改变的只是自然物的 。(2)、社会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 反映。从起源看,意识是 ;从本质看,意识是 ,这一原理要求坚持_,做到 ,反对从主观主义(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二是经验主义)。(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 、 、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_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_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树立_意识,重视 的作用。注意: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 承认自然界的_,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_为前提。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必须借助于_ 。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就主观因素而言,_不同,世界观不同,方法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_不同,人们的认识未必都是正确的。所以,当我们面对同一客观条件的时候,只要端正立场,以_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_、_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正确的认识。 _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3、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规律是_,不能被 和 ,集中变现为 ,但是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 ,指导实践活动或改变创造条件限制 ,变害为利。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否则,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_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_。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_,正确指导人们的行动;才能认识利用规律更好的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不断取得胜利。因此,认识和利用规律又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要反对否定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和否定主观能动性、夸大规律客观性的行而上学的思想和行为。二、主干知识(必背)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合并。2、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或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3、社会的客观性原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们变革社会的活动必须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4、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5、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理论依据、必要性、要求(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三、其他重要知识(熟悉、理解)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客观的(教材两个标题)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产生、基础、支配规律)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具有客观实在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上知识均可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使用)3、什么是物质?如何理解?(详见学海导航)4、什么是意识?(起源、内容、生理基础。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5、一切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从本质上看,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胡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7、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8、如何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9、意识的反作用的表现(教材第26页第三段)10、什么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的基本意义(教材第3435页)12、青年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1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1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15、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1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立足现实,着重体会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不仅是为了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和改造我们自身。(教材第40页)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前言第4页第二段。四、常见误区辑录(含前言)(理解、识别)1、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2、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物质和意识互相决定。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运动的、有形的、有规律的,后者是不变的、无形的、无规律的。()6、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梦。()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的本质来自于外部的客观世界。()8、意识能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对事物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9、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10、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1、电脑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12、物质决定意识,神是不存在的,因而关于神的观念也是不存在的。()13、世界上存在物质和精神两大现象,因此世界的本质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14、自然界可以正确认识,许多社会问题不能正确认识。()15、任何时候都会有尚未认识的事物,因此,世界是不可知的。()16、客观事物是可以认识的,意味着意识的作用是无所不能的。()17、人类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客观事物。()18、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1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20、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21、社会发展是由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22、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2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意识同客观存在原型是应当一致的。()24、“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指“精神”和“物质”的直接转化或二者地位的变化。()25、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26、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7、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28、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29、人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30、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3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3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提及“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务必要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进行联系分析。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一、主干知识(必背)联系观部分1、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说明: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时可以拆开使用)方法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地孤立地看问题。2、因果联系的原理内容:事物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首先,要对某一事物当做原因看待,预见它可能产生的后果;其次,要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分析其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利于发扬成绩,避免重犯同类发生的错误。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一(总体表述):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体高于局部,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关健性的部分决定着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内容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4、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处于横向联系之中。(方法论:要把握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5、任何事物都处于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之中。(方法论:在善于把握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6、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发展观部分(仅限于本课,还应包括第四课全部内容)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4、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我们要把握事物运动变化中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唯物论部分5、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二、其他重要知识(熟悉、理解)1、联系的定义及特征(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系统性等)。2、原因、结果及二者的关系。(教材第50至52页)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特别注意关于过程的理解)4、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5、运动与静止含义的理解。6、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教材第65页)7、为什么要培养创新精神?怎样培养创新精神?8、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注意把握人们为什么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表现有哪些。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教材第80页)(记忆)三、常见误区(理解、识别)1、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2、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3、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4、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确定的。()5、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改变甚至取消客观联系。()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7、整体功能总是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8、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9、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10、凡是具有先行后续特点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11、一切在前的事物或现象都是原因,而在后的事物或现象都是结果。()1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13、原因与结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相互转化。()14、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联系。()15、任何事物之间都互为因果关系。()16、发展一定是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17、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18、只有创新,才能彻底否定旧事物,实现事物的发展()19、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20、运动就是发展。()21、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22、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23、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24、规律是客观的,所以规律是不变的。()25、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人们主观赋予的。思维规律可以被创造、消灭。()26、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27、解放思想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破除一切传统观念。()28、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改造和消灭规律。()29、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0、规律是客观的,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也可以阻碍事物发展。()31、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32、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或相互制约)的。()33、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34、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35、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效果。()36、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37、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38、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39、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一、主干知识(必背)矛盾观1、对立统一原理(或对立统一观点,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方法论:要坚持全面的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它们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认识事物时,必须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即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6、主要矛盾的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容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8、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9、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有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之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亦可作为发展观的内容,略见第四课)二、其他重要知识(熟悉、理解)1、什么是矛盾,如何理解哲学上所说的对立2、统一的含义及两种情形(尤其注意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矛盾的客观性的含义及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4、一分为二的含义;一点论及其表现5、运用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分析说明坚持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分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6、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是什么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方法论意义(注意教材中的现实问题)及反对的错误倾向。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9、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定义10、用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11、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12、为什么说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3、什么叫两点论,什么叫重点论,二者的关系是什么三、常见误区(理解、识别)1、事事有矛盾(),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2、矛盾的转化就是发展。()3、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就是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4、“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5、矛盾就是事物内部双方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关系。()6、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优点和缺点。()7、矛盾双方的转化是人主观幻想的。()8、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9、矛盾的普遍性包含了各种事物的个性和特点。()10、任何事物都有主、次矛盾之分。()11、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矛盾的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1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能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直接决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13、事物的性质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14、坚持两点论看问题,就是指一切事物的矛盾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15、矛盾是无法克服的。()16、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17、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凝固不变的。()18、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19、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2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1、矛盾分析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2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2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矛盾是无差别的。()24、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和目的。()25、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6、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关系。()2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8、“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其含义是特殊性包含普遍性。()29、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30、任何一种联系都是矛盾,()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31、矛盾是一种联系,没有联系就没有矛盾。()32、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否认了矛盾,就必然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33、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也是绝对无条件的。()34、没有矛盾就就有世界,所以矛盾越多越好。()35、矛盾就是问题,所以矛盾越少越好。()36、世界的多样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37、首先要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38、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一、主干知识(必背)发展观部分1、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引起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容矛盾,又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促进事物的变化发展。2、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或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或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引起质变,又在新的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说明:内容在特殊情况下单独使用,其对应的方法论是注重优化结构。从这个意义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可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运用)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和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结构。4、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或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信新事物的前途得光明的,要坚定信心,积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同时,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勇于战胜挫折。(说明:以上内容再加上第二课的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发展及其实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等共同构成发展观的内容)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二者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其他重要知识(熟悉、理解)1、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理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3、理解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关系。4、运用内外因的关系分析说明应如何对待个人成长,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量变与质变的含义。6、质量互变规律(教材第129至130页)。7、理解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学会结构优化。8、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9、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和分歧;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三、常见误区(理解、识别)1、外因能撇开内因而单独地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2、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的作用同等重要,两者共同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3、机遇就是命运。()4、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5、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量变也能引起质变。()6、质变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量变根源于事物的外部矛盾。()7、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8、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发展。()9、外部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10、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先有内因后有外因。()11、质变就是发展。()12、只要有量变存在,就必然发生质变。()13、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14、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15、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16、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体现的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的间断性的关系。()17、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每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18、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可以用直线和圆来表示。()19、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20、新、旧事物之间只有区别,没有联系。()21、承认变化就是唯物辩证法。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的唯物论。()22、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2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是否承认联系。()2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基本趋势和具体道路的关系。(对)25、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应为辩证否定或称扬弃。)26、质变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27、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求稳防变。()28、内因就是主要矛盾,外因是次要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