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读拼音,写汉字。(10分)l hi qun su z xn ku w mn ln ( ) ( ) ( ) ( ) ( )m q qn li ro sh yo y dn d ( ) ( ) ( ) ( ) ( )把面的词语补充完整。(8分)汹涌() () () ()以求() ()自如 倾诉() ()潜()暗() 化()为() 低()浅() 日()月() 3辨字组词。(5分)剔( ) 溉( ) 挨( )峭( ) 效( )惕( ) 概( ) 埃( ) 俏( )娇( )4. 给加点的字、词选择一个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写有括号里(1分)(1)绝妙()断完了极、最走不通(2)天有点要下雨的意思。() 语言文字的含义;思想内容、 意见;愿望 指表示一下的意思某种趋势或苗头 情趣;趣味5. 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改为“被“字句: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3)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改为反问句)6. 小明的学习成绩很好。 小明不爱参加体育锻炼。 。(用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7. 现在已经进入秋季,田野里,校园里的植物都有了变化。请你从比喻、夸张、反问、拟人四种修辞手法中选择两种,写一段生动描写景物或自己的感受的话。(3分)8. 课内外积累。 (15分) 按课文内容填空:你从雪山走来,_;你向东海奔去,_。我们赞美长江,你的_;我们依恋长江,你有_。(2分)窗下是茫茫林海,随着山峦起伏,_、_ 。如果说向她飞来的球像_ ,那么,从她手中飞走的球_ 。(1分)2、东施效颦告诉人们: 。(2分)体育颂的作者是( ),由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伟大贡献,因此被誉为“( )”(1分)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用古文回答_ _ (1分) 默写古诗并写出诗意。凉州词 前两行诗句意思 (4分)浪淘沙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2分)(6)在课外你一定读过很多书,这些书陪你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课外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 ,你最喜欢里面的人物是_,读了这本书,你最大的收获是 (2分)三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21分)(一)课内阅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这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和_。(3分)2从这段话中“熬”字在这里是_ 的意思,从“熬过去”我们可以知道渔夫一家的生活以后会 ,从“总能”我们可以感受到渔夫的 。(3分)(二)课外阅读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xn xn)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chn chn)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 喜出望外),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 妄想)得到别人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1、“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诚实,不欺骗;信任,不怀疑;消息;书信;随便。文中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请联系上下文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后面的括号内。(3分)姑母写信()信笔涂鸦()找到了自信()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1)钟爱有加:(2)大名鼎鼎:3.给句中字用选择正确读音,选择恰当词语。(4分)4、文中提到的两位作家,他们分别是 和 。(1分) 5、概括地写出文中的小故事。(2分) 6、用“ ”画出文中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语句。(1分)7、你从短文中体会到什么?(2分) 四、习作。(30分)题目:我得到了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等。中心明确,语句通顺,层次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