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跟踪达标训练第1章必修2记游古文.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7770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跟踪达标训练第1章必修2记游古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跟踪达标训练第1章必修2记游古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跟踪达标训练第1章必修2记游古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基础过关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差,次一等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猥:鄙贱,自谦之词D责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解析】A项,次:旁边。【答案】A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放浪:放纵,无拘束B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狼藉:凌乱C非子天机清妙者 天机:造物者的奥妙D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映带:映衬,围绕【解析】C项,天机:天性。【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从,介词;表被动,介词。B.虽然,连词;即使,连词。C.可是,转折连词;并且,递进连词。【答案】D4下面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与相同,与也相同。B与不同,与也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相同,与不同。【解析】第句中“所以”都表示原因。第句中“其”是代词,指自己;第句中“其”是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答案】D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同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近腊月下,景气和畅ABC D【解析】“非常”,不平常;现在是程度副词。“至于”,到;现在表示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件事。“景气”,气候;现在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经济活跃等繁荣现象。【答案】D6选出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与山僧饭讫而去【解析】A明,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B.谬,弄错,名词用作动词。C.一,以为一样,数词的意动用法。【答案】D二、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下列句中的“其”与其他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其孰能讥之乎C距其院东五里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答案】B8下列句子中的“观”与“非常之观”中的“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答案】B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 D.【答案】C10翻译下面的句子。(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文:_(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_【答案】(1)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但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2)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5题。超然台记 (宋)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苟:苟且B人之所欲无穷 穷:尽C美恶之辨战乎中 中:心中D如隙中之观斗 隙:缝隙【解析】A项,“苟”在文中是“如果”的意思;其余三项均符合语境。【答案】A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中“以”是连词,翻译成“因为”;中“以”为动词,翻译成“认为”,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B项中“之”是助词;中“之”为代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C项中“其”为代词,翻译成“它们的”;中“其”作为语气副词,翻译成“多么”,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D项两句中“焉”都是句末语气助词,用法完全相同。【答案】D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B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C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D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解析】B项中的“反复”是动词,可译为“反复不定”,现在的词性是副词。【答案】B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B第二自然段说明人们从“求福辞祸”的愿望出发,反而得到“求祸辞福”的结果,一是因为人的欲望无限,但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有限;二是求福辞祸、取美去恶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斗争过程;三是在这种选择中,人心“游于物之内”,必然受物的支配和蒙骗,所以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C第三自然段先叙由杭州到密州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怎样超然自处、悠然自乐;再写修葺旧台和登台眺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息宴饮的快乐。D全文前半记叙、议论,后半才写景、抒情,逐渐说到超然台,然而全篇洋溢“超然”之情,文章构思很独特。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解析】前三项正确,D项中“全文前半记叙、议论”的说法有误,全文前半只有议论而无记叙。【答案】D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译文:_(2)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译文:_(3)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译文:_【答案】(1)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外物却是有限的。(2)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地方来做知州,舍去坐船的安逸,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3)它们忽出忽没,时隐时现,若近若远,也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参考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 人非常悲哀吗!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这时候,我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三、语言运用1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苏东坡曾看见王安石未完成的一首咏菊,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认为第二句明违事理、贻笑大方,便随手提起笔来,在未完成的诗稿下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年后在黄州赏菊时,苏东坡发现几日前还是花满枝头的朵朵金菊在经历几日大风后,空空如也。唯有满地落英,一片金黄。他目瞪口呆,方才悟出王安石迁自己到黄州来除政见之外的另一层深意。请你用苏东坡自己文章中的一句话替王安石开导一下苏东坡。_【答案】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17请你根据上下文,补足横线上的句子。早在近一千年前,改革家王安石被宋神宗拜为丞相,推行新法,遭保守派反对,还被辞了官。不久再度出山,恢复相位。他虽身处官场,但常生退隐之念,对世态看得颇为透彻。一次,宋神宗于元宵夜赐宴相国寺,观看优伶演出,出席的宾客都甚为欢欣,王安石触景生情,当即吟了一首小诗:“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这首诗虽是看戏的感想,揭示的却是人生大舞台的真相。演员在戏剧中,可以扮演富贵者,也可以扮演贫贱者;在现实生活的戏台上,富贵者也可能落魄变穷,贫贱者也可能转而变富。正因如此,_,_。这种超脱,这份情操,是值得世人学习的。【答案】王安石在位高权重之时并不欣喜在隐退山林(免官退隐)之时并不怨恨18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30字左右)2008年11月22日,在中国公开赛上半区中,王琳率先出场,并以2比0轻松战胜马来西亚选手黄佩娴,提前锁定一个四强席位。在另一场比赛中,小将朱晶晶以2比0力克中国香港球员周蜜。赛后,刚在世界羽联排名榜上登上第一的周蜜感叹,表现神勇的朱晶晶“像超人一样”。朱晶晶和王琳将在半决赛中交手。下半区中,2比0淘汰了谢杏芳的蒋燕皎将与上海姑娘朱琳争夺另一个决赛的席位。_【答案】四名中国女将(王琳、朱晶晶、蒋燕皎、朱琳)囊括了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半决赛四强席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