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7719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由:关于我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我记得:我市一位资深的优秀教师对学生的评判简明而意味深长的说过“学生的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就是危险品”。因此,做好儿童心理的健康工作,是关系国家强弱的大计;也是贯彻执行我国义务教育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特别多(占全校总人数的60%以上),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问题,将是所有社会问题的关键。一、问题:笔者汇同他人通过对重庆万州分水培文初级中学 14-15岁(10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情况如下(注:一个学生可能同时兼有多方面的问题):1、缺乏沟通技巧,不善于表达,不知怎样与他人相处,不懂怎样化解矛盾。42 2、 贪玩好耍,学习缺乏恒心。78 3、 感情困扰。26 4、 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52 5、 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害怕、孤独。22 6、 胆子小,不敢与老师沟通。55 7、 生活没目标,混日子。36 8、 如何正确与异性打交道。31 9、 不会宽容别人。19 10、 嫉妒比自己好的同学。15 11、 总觉得被人欺负。22 12、 父母总是拿自己与别人比较。78 13、 父母施加的学习方面的压力。41 14、 总感觉别人瞧不起我,不喜欢我。34 15、 不理解父母,和他们没感情。18 16、 怎么样面对别人的嘲讽。45 17、 别人看我或议论我时,感到不自在。55 18、 别人对我的表现评价不当时,我很气愤。30二、问题分析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的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具有压抑心理。多数学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4.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学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6.志向水平低。普遍的学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总感觉一天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问卷调查表明:90的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学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9、情感缺失,人际交往不畅。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学生缺失亲情,缺乏交流沟通,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导致学生不善交流,适应能力差,寻求异常的情感满足,做出不理智的言行。这些心理问题还会导致他们厌学、逃学、早恋、打架、网瘾,甚至离家(离校)出走,被不法分子利用,加重社会不稳定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如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成了家长和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三、建议:1、教委牵头,学校、街道办事处、乡镇、区政府配合,抓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应当配备专职心理教育教师;不具备条件的聘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兼职心理教育工作;政府拨付一定的专用款项以保证施行。2、学校实施心理教育的具体工作。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还应当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做不同内容的演讲;一对一的心理情感抚慰;一对一的专业咨询帮助;同龄人间的同伴互助;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最终达到:唤起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信心、挖掘潜力、体验成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热爱和欣赏生活。架设起通往留守儿童内心深处的桥梁;转变留守儿童原有的认知结构;提高求助技能;增强人际交往适应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