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句式及练习老师一份.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7119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句式及练习老师一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句式及练习老师一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句式及练习老师一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初中中考常考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b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 (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4: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 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 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 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 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 复之效”后置。 4、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 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答案B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答案D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答案C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A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5灭六国者,六国也。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形式:者,也。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8、 环滁皆山也。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形式:用“皆”表示判断。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答案A11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答案A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004上海高考题)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 A.1、72、63、5489 B.1、42、35、6789 C.1、23、45、8679、10 D.12、3、46789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 A 和C ,B 和D 。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齐人勿附于秦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B D)师不必贤于弟子。(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E)其下圣人也亦远矣。(E)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C)。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8、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A.与相同,与不同 B.与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19、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舍簪笏于百龄 应该是借代,“簪笏”官吏所用之物,这里指代官职。 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20、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 (C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童子何知 C 纤歌凝而白云遏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1、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D)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宾语前置)22、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我没看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B.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我看不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C.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以他为老师,或者不以他为老师,这是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我没能见到他的明白事理。D.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大的方面放弃小的方面学习。我怎能看出他聪明呢?23、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这道题目有点问题,可能是没有答案。我个人认为ABCD都是被动句。 A.激昂于大义被义所激 B激于义而死焉 被义所激而赴死。 C.不能容于远近 不能被远近的人容纳。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指使的。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个答案,就选D,“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周公逮捕就是他指使的。 A.激昂大义 B激于义而死焉 C.不能容于远近 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2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C)。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C.谁为哀者? 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2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这是考倒装句的,B没有倒装,其它都有。 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三 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 G、主谓倒装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 )2、大王来何操?( C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4、是以后世无传矣。( C )5、而君幸于赵王。( B )6、惟你是问。( C )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 )8、沛公安在?( C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 )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A E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12、微斯人,吾谁与归?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C )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 )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 )15、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 C )1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C )17、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 E )1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 A )2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A )22、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E )23、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E )24、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G )25、战于长勺( F )26、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D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