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院;消化科重点专科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69922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一院;消化科重点专科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省一院;消化科重点专科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省一院;消化科重点专科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一、摘要综合国内外临床医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消化领域中消化内镜综合诊疗,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治和慢性肝病及门脉高压的诊治是当今消化内科发展的重点和前沿,三个亚专科的目标患者占整个消化内科病人中的比例较高,疾病负担重,生活质量影响大。目前,无论从诊治水平,临床基础科研能力和患者诊疗数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在这三个亚专科领域居云南省内领先水平。 但受限于缺少相应的内镜诊疗设备,落后的省情使部分功能性胃肠疾病诊疗缺乏医保报销支持和缺少肝病临床病理专科医师等因素,我们在这三个亚专科领域的发展与省外发达地区还存在着差距。通过2014年-2017年三年重点学科建设和配套资金支持,我们将购买内镜超声穿刺内镜,电子小肠镜,海博刀,24小时阻抗+PH测压导管和荧光显微镜及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在改善诊疗硬件的同时,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国内外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技术等软实力。三年建设期内,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消化内镜技术综合诊治研究:积极开展四级消化内镜技术,尤其是消化道早癌的综合诊治技术、贲门失迟缓症的内镜下治疗等研究与推广,建立和推广小肠疾病综合诊治研究技术平台,继续开展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2.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治基础与临床研究:开展咽异感症发病机理及上食管扩约肌特异性改变的研究,不同人群中胃肠动力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难治性GERD、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贲门失迟缓症等消化道动力紊乱疾病的临床诊治研究。3. 慢性肝病与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治基础与临床研究: 进展性肝纤维化中血管新生机制及在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危险性关系研究,门脉高压性出血的综合治疗研究,疑难肝病的诊疗等。 经过3年建设周期发展,不断缩小与省外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建成云南省内消化疾病临床和科研一体发展的重点专科,推动云南省消化疾病诊疗和临床基础科研水平的提高。再经过1-2个发展周期,努力建设成国内综合实力先进,云南省内领先的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基地,在继续巩固和发展云南省消化内科重点专科的同时,力争建成卫生部临床重点消化专科,卫生部4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云南省内镜培训中心和开放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研究科研平台。在3年建设周期所需要资金600万元(包括重点专科培育经费和单位配套支持及自筹),完成时间为2014年-2017年。二、背景分析(一)国外消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消化内科研究发展的重点主要在消化道早癌诊治及内镜下的微创治疗,胃食管反流,巴雷特食管及功能性胃肠疾病,肥胖的消化道治疗,炎症性肠病,麦胶性肠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发展的方向主要在诊疗新技术,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的研发。 (二)国内消化研究发展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消化内科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以消化系统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逐渐成为突出的问题,随着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老龄化趋势及因防治心脑血管缺血和骨关节病服用NSAIDs药物的增多,以消化系统代谢异常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胰腺炎等),功能性胃肠疾病疾病(FGIDs 、GERD 等)和NSAIDs相关性出血发病日益增多。 我国消化内科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目前主要在HBV感染相关问题及慢性肝病并发症(原发性肝癌,门脉高压等),消化道肿瘤,HP感染及相关疾病,胃食管反流,功能性胃肠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胆道疾病和静脉曲张及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炎症性肠病等。(三)云南省消化发展现状及我科优势云南省消化内科目前临床诊治重点主要在酸相关性疾病,消化道肿瘤,慢性肝病及并发症,胆系疾病,急慢性胰腺炎等,但胃食管反流,功能性胃肠疾病,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也呈增多趋势。无论从诊疗人次,技术水平和科研优势,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治,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诊治和疑难重症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等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根据国内外消化内科发展趋势结合省情,我们把临床和科研的重点在以下三方面:1.消化内镜综合诊疗技术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是本世纪发展最快、最有成效的微创诊疗技术,对消化疾病的诊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随着传统内镜适应证继续拓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内镜理念日趋更新。诊断内镜“多样化”、治疗内镜“扩大化”已成为消化内镜的发展趋势,成为对消化系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影响最大的领域。随着对消化道早癌的认识和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内镜下微创治疗已成为共识,我院消化内科发展处于省内领先水平,每年内镜诊疗人数已超过4万人次,其中治疗内镜超过4千人次。近年来建立的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诊治,内镜下早癌的综合诊治流程和小肠疾病综合诊疗平台使云南省内镜技术在全国保持先进水平,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我们与省外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在超声内镜下的诊疗操作,黏膜下较大肿瘤切除,小肠镜下治疗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和双镜下的联合治疗等,通过超声穿刺内镜,电子小肠镜和海博刀的引入和送相关人员到上海长海医院和国外培训,争取在建设期内继续提高内镜诊疗人次和难度水平,开展新项目的同时,努力缩小与省外发的地区在内镜治疗上的差距。2. 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治随着社会发展和对生物-心理-社会新的疾病模式的认识,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增加,许多病患频繁就诊于各家医院而不能及时诊治,提高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治水平在消化科临床中凸显重要。目前,我科每年收治转诊来自全省利和省外的患者约3200人,其中许多事难治性功能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疾病诊疗人数,高分辨率测压,PH动态监测,生物反馈治疗的诊疗人数省内第一,建设期内用我们省内领先的先进检测设备,继以往12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FGIDs和神经胃肠病的相互关系、症状产生机制、临床医疗和研究标准统一,推广不断变更的罗马标准,开展FGIDs与精神、社会因素等深入的研究,促进我省FGIDs的研究和发展,普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建立消化动力疾病临床诊疗评价体系,完善消化动力疾病诊治规范。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引进来和做出去,我们与省外发达地区的差距在缩小,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我省经济落后,许多收费未进入医保范围,患者对功能性胃肠疾病检测自付费用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影响有疾病的诊治。建设期内我们将继续送人员到国外进修学习,并继续争取医保支持,通过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持购买的24小时阻抗+PH测压导管,对部分经济条件差,进入临床科研项目的重症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給予收费上的减免。3. 慢性肝病与门脉高压的诊治目前,我省慢性肝病患者众多,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共同结局,在此基础上发生的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对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不利影响和沉重的健康负担。 抗肝纤维化治疗是慢性肝病除针对病因治疗外,最积极的干预手段。我们前期发现肝纤维化血管新生是慢性肝病进展和门静脉高压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现已成为肝纤维化药物干预的研究热点,我们将在继续探索肝纤维化干预靶点的细胞和分子基础的同时,利用云南省独特的天然药物资源筛选有效安全的抗纤维化药物,并在临床开展血管新生与门脉高压及预后的研究。我科每年门脉高压出血的内镜治疗人数超过260人居省第一,我们将利用消化内镜技术优势和既往门脉高压出血防治的经验,继续开展门脉高压出血预防的药物-内镜-介入-手术的综合防治临床研究。目前我们与省外差距主要在于肝脏病理诊断,特别是疑难慢性肝病的病理诊断缺少临床专科肝脏病理医师,建设期内,我们将继续送人员到外省进修学习,并通过引入荧光显微镜及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改善疾病诊断和病理资料的收集,在加强人员培训的同时积极人才引进,争取建立消化专科病理实验室,继续缩小与外省的差距。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一) 总目标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重点科室建设所涉及的诊疗研究领域涵盖了目前消化专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代表着当前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成果对临床诊疗的发展有着及其主要意义。充分利用基础临床转化,多学科交叉和联合攻关的优势,经过3年的发展,努力建成云南省内消化疾病临床和科研一体发展的重点专科,推动云南省消化疾病诊疗和临床基础科研水平的提高。再经过1-2个发展周期,努力建设成国内综合实力先进,云南省内领先的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基地,在继续巩固和发展云南省消化内科重点专科的同时,力争建成卫生部临床重点消化专科,卫生部4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云南省内镜培训中心和开放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研究科研平台。 (二)、具体目标建设周期内主要通过以下3个亚专科进行创新性研究:1.推动消化内镜诊疗新技术和大肠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提升胃肠动力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3.开展慢性肝病和门脉高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达到进一步提高云南省消化学科的临床诊疗水平,加强胃肠道疾病基础和科研,培养和锻炼消化学科人才队伍,使云南消化领域研究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促进云南省消化学科的整体发展,最终能将国内先进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技术服务于广大患者。四、分年度实施计划(一)临床疾病诊疗水平2014年一、突出学科优势,强化亚专科发展战略,深入创新,提高消化道疾病专科服务水平和能力1、强化和巩固学科亚临床医疗核心小组:核心小组由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和亚专业组及病区负责人组成,遴选确定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临床业务骨干组成亚专业学术核心,建立亚专业的保障医疗规范和医疗质量的管理流程根据亚专业病种特点分别研究制定各病种的诊疗规范方案(诊断、预后分析流程、治疗方案)和临床研究方案。2、提高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水平:尤其是消化内镜在诊断和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技术,建立和推广大肠癌早期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五年内计划相继购进海富刀、共聚焦内镜、穿刺型超声内镜等深入开展早期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胆胰疾病等诊断和治疗,如隧道技术、超声内镜下穿刺对早期肿瘤诊断等。3、提高和推广小肠疾病综合诊疗技术: 团队将利用现有优势,进一步规范、建立并推广小肠内镜(小肠镜+胶囊镜)综合诊疗技术平台,巩固云南省小肠疾病综合性诊疗技术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推动云南省小肠疾病的诊治水平的提高。4、提升科室应对危急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 加强重症监护专职医生和护士培养、培训,进一步提高和培养更多内镜医师急诊内镜救治能力和技术,五年计划对5名医生10名护士进行深度培养,联合放射介入,胃肠、肝胆外科成立消化危急重症急救综合团队。2015年1、提高慢性肝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团队将利用国家级和省级的多项科研立项资助,继续开展慢性肝病与门脉高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高疑难性肝脏疾病、地方食源性寄生虫肝病诊治水平和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级和二级防治水平。2、成立疑难危重病例的“团队医疗”的医疗安全控制机制对疑难危重病例定期进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根据科室具有多个临床病区和亚专业组的特点,为了进一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安全的保障机制,对一周内本学科各病区的所有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的每周一次的专家会商制度,逐步建立疑难危重病例的“团队医疗”管理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医疗安全隐患。3、完善专病门诊服务和随访制度,提高病例随访质量加强患者专病门诊服务,尤其是加强对患者的随访,提高病例随访质量。由各专业组制定相关的患者随访制度,复诊患者以专病门诊为主,跟踪随访患者、安排检查和住院,建立专病门诊随访档案,定期回访。并进行定期总结和考核,争取随访病例失访率控制在10%以下。4、加强临床研究管理,进一步完善临床数据库使用和管理加强临床研究的制度管理,所有临床研究应按照GCP原则进行方案设计,医学伦理申报、审核,临床研究注册,临床方案执行督察(包括第三方审核)和质控,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等。为制定标准化临床治疗路径、方案和/或指南提供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5、深入推进已有临床路径,提高消化疾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科室将继续严格按照卫生部已颁布的单病种临床路径以及中华消化学会已经制定发表的专家共识,在急性轻型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腹水、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推进临床路径工作,使相关疾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比例大于80%。同时,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学科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6、持续开展科学研究 利用在研的国家基金、省级基金持续研究的基础上,学科骨干及学术带头人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如消化内镜早癌诊治技术及小肠镜诊治技术的扩展、大肠癌的应用基础研究、胃肠动力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肝纤维化的应用基础及药用植物的相关研究、消化道肿瘤的化放疗和生物辅助治疗的基础研究。2016年坚持基础与临床结合,坚持转化医学研究,坚持以解决临床问题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利用在研的国家基金、省级基金持续研究的基础上,学科骨干及学术带头人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如消化内镜早癌诊治技术及小肠镜诊治技术的扩展、大肠癌的应用基础研究、胃肠动力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肝纤维化的应用基础及药用植物的相关研究。1、提高消化内镜诊疗新技术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治疗水平:团队将继续追踪国内外内镜下治疗前沿技术,不断引入和开展最新的内镜诊疗技术,规范并建立大肠癌内镜早期诊疗技术的应用平台,建立和推广小肠疾病综合诊疗技术平台,促进云南消化内镜技术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立足于前期团队在大肠癌基础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将叉头框蛋白FOXQ1基因为靶点,继续开展大肠癌的应用基础研究。联合基础医学科、肿瘤内外科提高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内外科联合综合治疗的诊治水平。2、深入胃肠动力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将在研究咽异感症发病机理及上食管扩约肌特异性改变,阐明吞咽困难各种模式和机制, 建立云南地区人群吞咽动作时正常的解剖和生理数据。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测压和软件分析系统( 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继续开发和建立本区域人群生物反馈、肛肠测压、胆道测验的正常的解剖和生理数据,为 NERD、功能性消化不良、胆道动力性疾病、慢性便秘、IBD等临床常见功能性疾病诊断、为治疗提供有效手段。3、继续开展对慢性非病毒性肝病、肝纤维化、肝性脑病、门脉高压并发症和食源性寄生虫肝病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以前期获得资助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和肝纤维化基质重建影响分子机制、RGD脂质体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血管新生和肝纤维化的影响、轻型肝性脑病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深度测序分析等三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和多项云南省级资助课题为基础,力争在五年内,在云南地方天然药物中筛选出有前景的抗肝纤维化药,并向临床转化,促进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并发症的防治水平。通过深入开展相关肠道益生菌研究提高肝性脑病防治能力。开展云南省地方食源性寄生虫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高早期诊断水平。4、加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综合诊治和疑难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团队将在前期基础实验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开展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腹腔灌洗、血液净化、胰胆管内镜下辅助治疗、细胞因子干预、ARDS早期防治等综合干预和多科协作的临床研究。并通过引入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超声内镜穿刺技术、开展特殊抗体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提高对重症胰腺炎和疑难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能力。(二) 人才培养和科研计划2014年培养硕士研究生3-4名;博士研究生1名;2-3人省外进修;培养实习生20名;设备投入50-100万元;争取到国家及省级基金支持30-5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8篇,SCI 1篇;2015年度培养硕士研究生4-5名;博士研究生1-2名;2-4人省外进修;培养实习生20名;设备投入100-200万元;争取到国家及省级基金支持50-1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15篇,SCI 1-2篇;申报奖项1-2项;2016年度培养硕士研究生4-5名;博士研究生1-2名;2-4人省外进修;培养实习生20名;争取到国家及省级基金支持50-100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10-15篇,SCI 1-2篇;申报奖项2-3项;五、督导与评估(一)项目的督导督导组长:范红主任 郭强主任督导成员:罗瑛教授 唐晓丹主任 陈艳敏主任 宋正己副主任 督导内容: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项目阶段报告,估计项目进展情况,资源分配情况1.每3月:研究立项或新技术开展情况,人才物投入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2.每6个月: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应用情况,亚专科人员培训情况3.每年: 科研立项,论文发表和报奖情况,举办培训和学习班总结(二)项目的评估1.过程评估:项目进展总结及调整,项目改进计划2.结果评估:设备购置,项目开展和新技术新业务推广分析,临床诊治情况分析,科室影响力评估3.影响评估:诊治水平提高,外地转诊患者比例,科室辐射力分析六、预算1.经费来源:云南省卫生厅重点学科建设 200万元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配套 200万元 自筹或其它 200万元2. 经费比率:2.1 添加设备 70% 420万元2.2 人才培养 20% 120万元2.3 成果转化 5% 30万元其它:项目启动、组织实施和管理 5% 30万元 项目支出详细预算支出科目金额(万元)计算根据及理由经费来源备注设备费120超声内镜穿刺探头1套, 其它70富士能电子小肠镜1条其它190海博刀卫生厅拨款金额2024小时阻抗+PH测压导管20套卫生厅拨款金额14荧光显微镜及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单位配套金额6超低温冰箱1台单位配套金额实验材料费科研协作费组织实施费30科研项目的启动和实施项目实施后管理等单位配套金额其他费用人才培养120每年选送医护人员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指导讲座;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引入和开展。单位配套金额成果转化30出版专著,论文发表,申请专利等单位配套金额合计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