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说课的基本要素与形式.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8742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说课的基本要素与形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把握说课的基本要素与形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把握说课的基本要素与形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把握说课的基本要素与形式教案必须写明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说课要求道清的则是:教什么,怎么教,还有为什么这样教。具体说来,以下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有了以下三而要素也就足矣。要素之一:教材解读解读教材,应重点阐述本课的主要内容,文本特色,教学的主要把握点,同时简要说明本课教材所处的位置、作用、前后联系与编写意图等。这部分的阐述要简洁。初学者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简说”。要素之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可根据课文的导读要求与课后思考练习来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有时还要说明重点、难点与关键所在。教材解读、教学目标两部分至多占说课分量的15%左右,切不可在这两个方面花费过多。要素之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这是说课的重点、核心、价值所在,至少应占说课分量的80%。要具体说明本课一步一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怎么教。提什么问题,有什么思考、依据,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能怎么回答,都要一一道来。说教学过程要注意将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较为常用且利于说好课的基本形式有:1、先说一个环节具体怎么教,再说设计意依据。每一环节后面都有一个意图说明。如,人教版二年级酸的和甜的说课片断一、联系生活识字,顺应情境揭题第一步:教学“葡萄”二字。首先,我用课件出示一个葡萄架,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学生说这是“葡萄园”,从而引出“葡萄”这个词,指导“ptao”的轻声读法。接着引导学生读“葡”、“萄”这两个字?注意单字“ta”的读法。其次,问学生,细看“葡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有草字头和句字框,里面分别是“ ”和“缶”,教师用不同颜色粉笔,用特大号字板书。第二步:教学“串、狐狸”三个字。首先,我出示实物一串葡萄,问学生,这里有多少葡萄?从而引出“一串”,认读“串”字。再问,同学们还见过哪些一串的东西?学生便可能说“羊肉串”、“一串糖葫芦”,引导学生依实物形状很快就能记住“串”字。接着,说,这架子上一串串葡萄引来了哪些动物?引导看图,教师相机引出“狐狸”一词,,引导学生读好“狐狸(hli)”这个词的轻声,进而认读单字“狐(h)”和“狸(l)”。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狐狸”两个字都是反犬旁,知道反犬旁与动物有关,指导反犬旁的笔顺笔画,指导写好反犬旁,做到弯钩起笔、落笔在同一垂线上。第三步,揭题,相机认识“酸”字。先问学生,你们吃过葡萄吗?它是什么味道?(酸的,甜的)从而引出“酸”字,指导读音,记形;揭示课题酸的和甜的。 设计意图:这里,根据课文特点,课伊始,就联系学生生活,运用课件、实物、图片等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相机认识了本课9个生字中的“葡萄、串、狐狸、酸”6个生字,联系学生熟识材料了解字义,引导学生自主读准字音,发现规律识记字形,既十分自然又提高了识字效率,更为下一步初读课文扫清了一大部分生字障碍。本例中,怎么教,十分具体,为什么这样教,点到为止。这一说法,一目了然,我们从中可以切实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教学理念。2、将环节和意图融合起来说。这里举一过程与意图融合的东郭先生和狼实例。这一例子主要突出了四个特色:一是怎么教,十分具体;二是为什么这样教,简明扼要;三是教学思路,明了清晰;四是教学特色,富有创新。请看于点睛处识形象在比较中悟寓意 东郭先生和狼说课设计 教材解读东郭先生和狼一课,讲述了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只走投无路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的事。告诉我们对像狼一样的人不能讲仁慈。课文塑造了三个不同的角色形象:一是东郭先生仁慈糊涂的形象;二是老农机智果敢的形象;三是狼狡猾凶恶的形象。教学这一课,我认为重点应当是:抓住点睛字句,引导学生认识角色形象,逐层提示寓意。教学目标1、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让认识东郭先生仁慈糊涂的形象;认识狼狡猾凶恶的形象;认识老农机智果敢的形象。其中认识东郭先生的形象是教学的重点。2、通过推理,感悟寓意对狼不能糊涂讲仁慈,进而感悟对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不能讲仁慈。感悟寓意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教学东郭先生和狼一文时,我认为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认识角色形象,逐层提示寓意。一、抓点睛词句,巧相对比,把握角色形象深入剖析角色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准确把握角色形象,是学习寓言的第一步,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它是提示寓意的前提和基础。(此为设计意图,融于过程中)教学时,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主要抓以下三点:、深究两个词语,两次言行,认识东郭先生仁慈,糊涂的形象。究两次“犹豫”。课文第节,听了狼可怜的求救后,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答应了狼的要求;第节,听了追狼猎人的询问后,东郭先生又犹豫了一下,说没看见狼。教学时可这样启发学生:东郭先生两次都出现犹豫,他犹豫些什么?结果怎样?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感悟他第一次主要犹豫的是:救狼?这怎么行;不救,它又立即就要遭灾。看,它多么可怜。于是心肠就软了。第二次犹豫主要是:说还是不说呢?说,狼马上就活不成了,那不是前“功”尽弃吗?不说,那不是在骗人吗?唉,为了可怜的狼,我只得说一次假话了。可见,东郭先生并非不知狼吃人的本质,而是心地过于仁慈,仁慈得连敌我都不分了。究评理言行。课文第节,东郭先生把事情经过告诉老农问道:“我应让狼吃吗?”第节、老农施计把狼捆住塞入口袋后,东郭先生还“准备往口袋里装书”。这里,可让学生读课文后问:东郭先生的这种言行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他好心救狼,狼反要吃他,此时他找老农评理,还问老农自己该不该让狼吃;狼已“束手被擒”,他还要往口袋里装书,似乎只要老农道句公平即罢。可见,他多么糊涂,糊涂得愚钝,糊涂得可悲。、对比求救前后言行,认清狼狡猾,凶恶的形象。求救时,狼苦苦哀求“救救我吧!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恩情”,并随即躺在地上,把身子蜷成一团,叫东郭先生用绳子捆住。得教后,狼伸腰在舔嘴,耍借口“让我吃了你吧!”说着就恶狠狠地扑过去。求救时那样可怜,那般狼狈难堪;获救后却这样凶神恶煞,这般蛮横绝情。教学时抓住两者巧相对比,狼狡猾、凶恶的本性便暴露无遗。、抓除狼的计谋和举动,认识老农机智果断的形象。这里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老农想了想说,你们的话我一点儿也不信。他真的不信吗?他想些什么?引导学生理会到,老农并非真的不信。他一定在想:狼啊,你恩将仇报,死有余辜;先生啊,对狼也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我一定要如此如此老农胸藏妙策,行动利索,多么机智,多么果断!二、想象,比较,逐揭寓意一般的记叙文,认识了人物形象,就明白了写作目的。而寓言则不然,它还须在此基础上去玩味寓着的道理。(此为设计意图,融于过程中)本课可采取以下两步:、启发想象,推测结果。引导学生议论:如果先生第一次不犹豫?(那么,狼走投无路,猎人紧追不舍。倘若先生不救,狼难免遭殃。)如果先生第二次不犹豫?(此刻,狼已被缚且入袋中,只要先生说出真情,狼必死无疑.)如果没遇老农,第三次还犹豫?(若不遇老农,一个文弱书生,既无拼杀勇气,又无还击之力,只会消极躲避,终究难免入狼腹中。若老农与先生一样犹犹豫豫,既不会有杀狼妙计,又没有果敢之举动,恶狼最终难除。)、比较,推理,逐悟寓意。 将不同角色形象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推出寓于具体情节的道理。可抓这么几个问题: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结果怎样?老农是个怎样的人?结果怎样?可见对狼应怎样?板书:先生仁慈糊涂险些被狼吃老农机智果断很快除了狼 可见对狼不能糊涂讲仁慈跳出具体情节,推而广之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可在上一步基础上追问:这则寓言仅仅指对具体的狼不能讲仁慈吗?有没有与狼相似的人呢?让学生联系实际,议论分析得出:对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不能讲仁慈。就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而言,过程是重点,比重当占80%左右,设计意图当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四、突出学科本质特点就语文而言,一定要潜心突出以下三个特点。1、要有入木三分的品词析句。品词析句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说课时一定要抓住一两个词句的品味,把它做大做足做亮。有此,说课便成功了大半。燕子专列一课有这么一的话:“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其中“呼吁”一词的教学这样处理师:瑞士政府也和同学们一样,同情燕子的遭遇,为燕子担心。他们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然后用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如果你现在代表的是瑞士政府,你会怎么呼吁? 生:瑞士国民们,在我国境内,有成千上万只燕子遇到了麻烦。现在政府呼吁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把你们找到的燕子送到火车站。师:有“呼吁”的样子,把主要事情说清楚了。但是,这是春寒料峭的季节,外面是漫天飞舞的大雪,要说服大家去找燕子,呼吁时还要注意什么?生:呼吁时要把燕子遇到的麻烦说清楚。师:再试试!生:瑞士国民们,在我国境内,有成千上万只燕子遇到了麻烦。因为气温骤降,大雪纷飞,燕子饥寒交迫,疲倦不堪,濒临死亡。请大家爱护这些小生命,快去找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不吧!生:瑞士国民们,在我国境内,成千上万只燕子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它们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现在更是饥寒交迫、生命垂危。虽然外面风雨交加,但如果我们不伸出救援的双手,这么多燕子将会全部死亡。请大家快快行动吧! “呼吁”在词典中的解释为: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如果仅仅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明白“呼吁”就是“瑞士政府请求人们寻找燕子,帮助它们脱离困境”的意思,那么教学是比较单一的,“呼吁”这个词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多少记忆。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让学生联系前面感受到的“燕子遇到的麻烦”,围绕“呼吁”重组语言,把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呼吁”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有具体文体内容为依托的情况下练习表达,又把“呼吁”融合在具体的句子、段落之中加以理解,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活化了词语的内涵,可谓力透纸背。2、要有入境出情的朗读引导。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说课中一定要注意凸显入境出情的朗读引导。有此,定是一堂成功的说课。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为了体味李博士和台海青年的泰然沉着,舍身为人的内心品格,教师多次描绘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急场景,学生反复朗读同一句子,然后揣摩人物内心的策略,朗读指导效果极佳。师:是啊!余震这么危险,就是害怕也是人之常情。但李博士选择了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该怎样来朗读这些呢?下面我来描述余震场面,同学们来接读这一句话,要注意读出心中的感觉。A、师描绘: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但是生齐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B、师描绘:针头好不容易刚扎进肌肤,可突然,病床吱吱作响,连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往下掉,但是生齐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C、师描绘:刚准备再次抽取骨髓,可病床旁的医务人员被剧烈的震动甩得东倒西歪,这次的余震来得更猛了,但是生齐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有这么一段话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教师在学生深情朗读的基础上,出乎意料地引导学生变序为连读,读着读着,学生无不动容,满堂呜咽3、要有别具一格的独到之处。或开讲极具艺术,或切入方式独特,或前勾后联巧妙,如果说课能有独到之处,那便是锦上添花。如詹天佑一课的课件使用,可致力突出语文性。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面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段话中,写了“南口、青龙桥、岔道口”三个地点;关系到“北上、东北、西北”三个方向;涉及到“坡度、弯度”几个概念;出现了“拉变推,推变拉”情况的变化。它是课文的重点,对理解詹天佑的杰出爱国与智慧十分重要,又因为情况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很大。教学时,课件可这样使用第一步,细课课文,想像画面。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想象火车怎样运行,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第二步,演示课件,理解文字。出示“人”字形线路,让学生尝试标出青龙桥、东北方向、岔道口、西北方向。演示“火车”一拉一推向东北运行,车头至岔道口处停下,问学生:该怎样运行了?其一,学生可能按常规错误理解即拐弯,继续运行,其结果是拐不了急弯,拉推也没有变化;其二,可能会理解,让“火车”不拐弯继续前进。待“火车”尾至岔道口时停下,问学生:该怎样运行了?让学生理解拉变推,推变拉倒过来折向西北运行。这样,学生通过先读书后看课件,理解了内容,但还远远不够。第三步,再读课文,连成画面。关掉课件,让学生再回到文中去品读,边读边想象,把静止的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再次理解文本。第四步,欣赏课件,尝试表达。看课件演示“火车”运行,边看边说,变画面为文字,实现从理解到表达的转变,培养语文的表达能力。这才是真正在学习语文,充分发挥课件在学习语文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还没读书就演示,或演示完了不去读书,读书了不去想象,想象了不去表达,那都不是理想的语文课件使用。五、点面结合,轻重有致说课一般要求在15分钟左右完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倘若你的说课有五个大环节,每个环节都详尽地叙述教学过程,剖析设计意图,每个环节都花费笔墨去突出学科特色,展示独到之处,势必时间不够,超时又是说课成功的天敌。如何处理?必须做到点面结合,取舍恰当。可先把每个环节概述,然后重点展示一二个重要环节。当然,这些重点环节必须能足够地展示教学的重点,教学的精彩,必须能足够地展示你的巧妙设计,先进理念,一句话,能充分展示你的说课水平。要达到这一点,说课的切入点显得十分重要。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一位教师删繁就简,富有创意地抓住两位青年,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画面,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第一个画面:身患白血病的大陆青年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引导学生充满深情地读出“含苞欲放的生命即将凋零”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此刻小钱会想些什么?第二个画面: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引导学生投情地朗读当时台湾强烈地震,余震肆虐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同一时刻,台湾青年不知道什么,只知道什么。通过一大陆,一台湾,一急需,一捐献,同是青年,同是静静躺着的巧妙对比,成功地品味了语言,深刻地领悟了内涵,可谓省时高效,四两拔千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