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内重点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862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课内重点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课内重点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课内重点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课内重点课文要点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重点背诵:(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 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二)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时间、地点、工具、条件、方法、收获。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课文第9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重点背诵: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至少一个) “快回家去为什么呀?”“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3“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 “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5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花,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很重感情。第七课最后一课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对比。、前呼后应。、以小见大。、烘托手法。 重点背诵: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 人物: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小弗朗士出是一个怎么样的儿童? 由贪玩不爱学习但能管住自己慢慢开始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不断升华憎恨敌人的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儿童形象。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热爱学生,热爱祖国,道德高尚的老师。 2.情节:本文“宣布下课”属于小说的哪个情节? 高潮结局 3.环境: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1.韩麦尔今天为什么穿戴的和平常不一样? 纪念最后一课,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镇上的人的表现为什么又和平常不一样? 感谢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24-29段 1课文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忽然”表明了什么?“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增强了悲怆的气氛。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表现出了他对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6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7、24-29段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表达了韩麦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8、选文中哪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8、 亡了国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红体字的理解?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监狱指普鲁士兵的控制,钥匙是祖国的语言,母语可以让人萌发爱国之情,可以使人民团结起来抵御,结束外国的统治、侵略。9、 最后一段写出了韩先生怎样的心情?无奈,悲痛,伤心等。10、 如何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比喻的修辞方法,本体:字帖;喻体:小国旗。经老师的影响唤醒了学生爱国主义真情。11、如何理解“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表现了对普鲁士士兵不让学法语这种控制手段的蔑视,以及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憎恨,对祖国语言的热爱。第十一课邓稼先复习重点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重点背诵: 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 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6、“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二、阅读我不能走片断、回答问题: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2、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4、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5、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5.掌握文中的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重点背诵: 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药方”是比喻的说法,只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的方法,也还是仅仅走出了一步。 3、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因它打开光明之路”中的“它”指深夜灯火,这句的意思是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闻一多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已在表现闻先生的深夜从事文学研究室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4、他潜心关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闻一多从事文学研究非常深入,用心极专极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他分心。 二、5、解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 古代典籍。 6、你知道“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7、“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了闻一多的什么态度? 8、结合全文看、9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总结上文,、9开启下文。两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9、“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这指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他是青年的领导人,他要先宣传然后用行动去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10、请找出闻一多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第18段,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11、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的成果有哪些?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特点是什么?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 1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又有做了哪些事,这又体现出了他怎样的特点?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游行示威;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1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伤仲永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世隶耕 属于 2、未尝识书具 曾经3、父异焉 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就:完成5、邑人奇之 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7、父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9、不使学 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11、泯然众人矣 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 比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 被 14、伤仲永 哀伤、伤感15、养父母 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 有人17、从先人还家 跟从 18、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19、如此之贤也 (有)才能 20、固众人 本来 21、即书诗四句 写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三、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10.木兰诗(乐府民歌)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zh可k汗hn鞍鞯jin辔pi头溅jin溅啾ji啾柝tu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惟:只。(3)愿为市鞍马市:买。(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著:穿。(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15.孙权劝学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1、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当涂: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当:应当。见:了解4、孰若孤 孰:谁 5、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5、蒙辞以军中多务 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