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学校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712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学校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构学校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构学校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南京市凤游寺小学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扶持下,我们凤游寺小学牢固坚守“为每一个孩子积蓄成才的力量,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的办学理念,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蓝图,通过几年来的建设,至20072008学年度,我们成功创建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南京市百家优美校园、江苏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获得南京市合格学校及五室建设先进学校的荣誉。现在,我们明确提出学校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会更难,更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坚持不懈地努力。而这一切工作的核心追求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因此,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发展意识,是每一个凤小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学校如何进一步保持在南京市小班研究领域的相对领先位置,使得我校更有内涵,更有活力,更有影响力,必然要在深化小班化教育实践和研究上努力开拓,深度发掘。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发展的文化资源、小班资源和环境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和充分开发来进一步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是我们近期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小班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教学改革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小班化教育学校的课程观决定着小班教学观,并由此决定着小班教学改革的品质。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视角既在课堂,更在课程上,追求多元化、个别化和适性化的小班,必然追求多元化、个别化和适性化的课程。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区教研室、教科所的关心、指引下,特别是南京市教研室书记、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研究所所长汪笑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郝京华的鼓励、扶持下,我们坚定了通过学校课程发展特色,深化小班化教育实施的思路。一、整体规划,建构学校课程发展体系认真思考和建构学校的课程发展体系,在近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学校课程发展,突出了五个方面的特点,即:服务于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发展;基于学校资源;基于学生需要;以教师为实施、开发和评价的主体;着重小班课程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以这五点要求来保障小班课程的适性化。我们重点在四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在教学上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小班课堂管理的规定性;二是在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这个层面上进一步开展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三是基于凤凰台和六足园的资源,规范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如此,我们凤游寺小学就初步明确了具有学校特点的课程发展体系,为进一步打造学校课程特色奠定了基础。二、聚焦合作,探索小班课堂教学规定性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的小班化教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第二次发起“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有何不同”的探讨。这说明,在小班的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不能彰显小班教学优势的问题。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这个问题。在南京市示范学校评估验收中,专家组明确要求我校作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的排头兵,要率先探索和解决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规定性、独特性问题。通过校内研讨和分析,我们明确提出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研究表明,推行合作学习,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能够发展学生尊重、信任、合作、关爱、自尊的社会性能力。“合作”不仅是我们追求的“教与学的技术”,也应当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而在小班,推动合作学习和培养充满活力会合作的学习者,其条件较之大班而言具有显著的优势。本学期,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和教师一起探讨了小班小组合作学习的微观技术,包括小组的组织问题、小组座位的排放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序问题。帮助教师明确小组的设置方法为异质小组,小组的训练从一年级开始,逐渐使学生形成小组内的共同价值观、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认识小组中不同的角色要求;向教师介绍小组座位的摆放方式及其适合的学习活动是什么;总结了“编号小组”、“思考配对”、“中间的笔”、“小组访谈”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们以人人研究课的形式,要求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微观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在研究课前明确自己准备尝试何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模式,在研究课中重点关注实施的情况,在研究课后分析实施这些微观技术的效果。在对南京市新一轮小班开展的培训活动中,我们对小班微观技术引起了参训教师的好评,他们纷纷表示这些微观技术对于自己开展小班教学非常重要。这样的小班研究也得到南京市教研员的肯定,认为这些技术将小班课堂教学推向深入,表示将在下学期参与我们的研究。三、深度研究,实现学科整合教学的精品化学科整合教学这一省级重点课题研究是我们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大特色,是对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学科课程的过程,是在国家课程权力允许的条件下由学校自主决策。学科整合教学的做法是:集中12周时间,把同一年段不同学科教材中具有关联性甚至目标重叠的学习内容,通过梳理,使它们结合在一个共同主题下进行教学。至今,我们已经开展整合教学主题20余个,每学期都在市、区进行展示。这一学年来,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形成了“开发一个,就成一个精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两个学期内深度开发了不一样的秋天和生生不息两个单元,分别请了郝京华教授、汪笑梅书记、全区同行和南京市教导主任培训班全体学员观摩、指导了两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在活动结束后,都编写了该单元的学科整合教学指南。在学科整合教学的过程中,从环境、资源、活动、课堂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规划和组合,整合学科优势,形成集体攻关、合作实施的教师团队氛围。深度开展的学科整合教学活动使教师打破了学科的壁垒,从封闭的个体劳动走向分享与共进,他们的教学视野从知识逻辑走向认知逻辑,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学科合作,同时避免了教学中的烦冗、缺漏,使得工作效率与效益显著提升。而学生在整合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有趣的合作任务、多样的合作方式、广泛的合作时空、持久的学习情境和整体的认知视界,他们与他人分享学习资源和成果,使得学习变得更有活力。南京市教研室汪笑梅书记将我们的研究誉为南京市实践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在5月底的香港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上,我校作为南京市唯一的发言代表在会上介绍学科整合教学的有关做法,得到来自港、澳和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赞赏,南京市教研室表扬我们的研究为南京市的小班化教学研究赢得了荣誉,并引起了南京日报的关注和报导。今年暑假全市四、五、六年级小学生的暑假作业过好暑假中,就加入了我校以整合学习思想编写的奥林匹克之夏单元,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让全市小学生共享。四、规范开发,形成两翼并举的校本课程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依托凤凰台校园文化和六足园的资源,借助专家的力量,认真学习课程理论,规范进行开发,形成了人文类校本课程和科学类校本课程两翼并举的鲜明特色。一方面,近年来,我们研究凤凰台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认识凤凰台文化的教育作用,探索凤凰台的文化品格,建设凤凰台文化的学校资源,取得了显见的成效,在市、区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学校鲜明的文化形象,孕育了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基点。但是,我们深知凤凰台文化必须要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走进活动。只有通过课程实施,凤凰台文化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品格才能真正使学生获益。在开发凤凰台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领导指导青年教师分析课程目标、建构单元,逐课编写。经过近2年的努力,开发的千年百尺凤凰台课程包括:“恭敬、宽容、诚信、勤敏、慈惠”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凤凰台有关诗词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掌故、民俗文化、乡土地理教育;以宣传、保护凤凰台遗迹为主的社区实践活动等内容。这门课程扎根乡土,弘扬传统,底蕴丰厚,社区资源众多。在2007年江苏省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评选活动中受到专家好评,荣获一等奖(南京市仅2家),下学期,南京市教研室将安排我校在全市进行展示。另一方面,我们学校的六足园蝴蝶探究活动曾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少年科学院科学探究活动一等奖,目前六足园已经实现向社会开放,与社区共享。南京的媒体高度关注我校六足园,电视、报纸、广播多次报导学生开展的蝴蝶探究活动。我校的六足园作为科技活动,已经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六足园必须作为校内的课程基地,给全体学生获得学习、活动和发展的机会。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著名课程专家郝京华教授的指导下,与郝教授的研究生团队一起着手深度开发以“尊重生命”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人人参与为追求的科学探究系列课程,目前正在进行之中。郝教授认为,这项课程的成功开发,将使得学校走向国际课程交流的平台。我们认为,共同开发课程是一个教师校本研修的过程。因此,我们组织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团队,让教师们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向专家学习,从研究中进步,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我校汤飞等青年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他们个人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长三角地区乃至更大范围来看,深化小班研究,今后的视角必然落在小班学校的课程发展上。在这一领域,我们虽然有了思路和一些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小班的课程理想仍有差距。我们愿意与全区小班学校携起手来,实现研究中的进度共享、主题共享、问题共享和成果共享,以共同赢得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新高度。 2008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