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643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21.395.74:621.395.38GB 3377-82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Multifrequency register signalling systemfor telephone automatic switching network本标准规定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构成、传送方式、发送顺序以及多频记发器信号设备的技术指标*。适于在市话局间、长话局间、长市话局间使用。1 信号编码多频记发器信号分前向和后向两种,采用120Hz等差级频。前向信号采用13801980Hz高频群,按六中取二编码,最多可组成15种信号。后向信号采用7801140Hz低频群,按四中取二编码,最多可组成6种信号,具体编码分别如表1、表2所示。表1*各专业网应尽量向本标准靠拢,如有特殊需要可允许部分不一致。2 信号传送方式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使用前向和后向两种信号,采取多频编码、连续互控、揣到端的传送方式。但是,为了提高多频记发器信号传递可靠性,也可以在必要时由转接局全部转发多频记发器信号。在某些情况下,多频记发器信号也可以采用脉冲型的信号。2.1 互控传送过程a. 去话端发送前向信号;b. 来话端识别前向信号,发遂后向信号;c. 去话端识别后向信号,停发前向信号;d. 来话端识别前向信号停发,停发后向信号;e. 去话端识别后向信号停发,根据收到的后向信号要求,发送下一位前向信号,开始第二个互控过程。以上互控过程示意于图1。图1 互控过程示意图2.2 发码方式2.2.1 在长话自动交换网中,不允许发端市话局记发器直接向转接长话局或终端长话局记发器发送记发器信号。必须由发端长话局转发至转接长话局或终端长话局。同样,在一般情况下,也不允许转接长话局或发端长话局直接向终端市话局记发器发送记发器信号,必须由终端长话局记发器转发至终端市话局。但是,对装设在终端长话局内的市话局,允许转接长话局或发端长话局直接向终端市话局记发器发送记发器信号。2.2.2 在长话自动交换网中,在转接接续的两条长途电路中,只要有一条劣质电路,则转接局的来话记发器就应转发全部记发器信号,并陪同到全程接续完成时释放。2.2.3 在市话网中,如局间中继(包括转接局局内衰耗)对800Hz的最大传输净衰耗不大于14dB。且满足1360Hz至2000Hz及760Hz至1160Hz两个频段内的同一频段中任意两个频率的衰耗差最大为6dB,相邻两个频率的衰耗差最大为4dB的条件,记发器信号可采用端到端的发码方式。在大城市市话网中,局间中继衰耗超过上述规定时,采用汇接局转发方式。汇接局的记发器具有转发或不转发的性能。3 信号的种类及基本含义各类记发器信号基本含义如表3所示。表3注:步进制市话局主叫用户类别为10种,纵横制(包括准电子式)市话局有15种。3.1 前向组信号前向组信号由接续控制信号和数字信号组成。3.1.1 KA信号KA信号是发端市话局向发端长话局前向发送的主叫用户类别信号,KA信号提供本次接续的计费种类(定期、立即、营业处、免费)、用户等级(普通、优一、优二)和通信业务类别(电话、传真、数据)三种信息。这三种信息的相关组合用一位KA编码表示,因此,KA为组合类别信号。KA信号中有关用户等级和通信业务类别信息由发端长话局市话自动记发器译成相应的KC信号。各种“优一”用户(包括电话、传真、数据)只能选用优质无线电路,各种“优二”用户(包括电话、传真、数据)只能选用优质电缆电路。KA-6系指编号已纳入市话网的小交换机可用此标志完成显号性能,其接续处理方式与对市话局普通用户的方式相同。3.1.2 KC信号KC信号为长话局间前向发送的接续控制信号,具有保证优先用户的通话质量,满足多种通信业务的传输质量,完成指定呼叫及其它指定接续(如测试呼叫)的功能。KC信号有三个来源:KA信号、长话局内话务员发起的呼叫、Z类用户呼叫(即按专线方式在网内开放的公用传真和中速数据的呼叫),对应关系如表4所示。表43.1.3 KE信号KE信号是终端长话局向终端市话局以及市话局间前向传送的接续控制信号。考虑到市话网中继线不过多分群,优一、优二标志不要进入市话网。长市间KE信号目前只设置13为测试呼叫。市话局间KE-11为多局制市话网内经汇接局接续的汇接标志。3.1.4 数字信号前向组中的“10”数字信号用来表示主叫用户号码、被叫区号和被叫用户号码。此外,发端市话局向发端长话局发送的“15”信号表示主叫用户号码终了。3.2 后向A组信号后向A组信号是前向组信号的互控信号,起控制和证实前向组信号的作用。3.2.1 A1、A2、A6信号这三种A信号,统称发码位次控制信号,控制前向数字信号的发码位次。3.2.2 A3信号A3是转至B组信号的控制信号。在终端长市接续中的市话端的长途人局记发器中,或在市内接续中的多频人局记发器中,A3信号是互控信号。在终端长话局直接控制步进制市话局选组器和终接器时,终端长话局发完末位被叫用户号码(D位),就自行产生A3信号。在全程全网中传递A3信号时,除终端长市之间采用多频互控A3信号外,长长、发端市长之间A2信号已不是互控信号,所以,采用多频脉冲形式(15030ms)的A3信号。A3信号的互控或脉冲的各种情况如表5所示。表53.2.3 A4信号这是接续尚未到达被叫用户之前遇忙致使呼叫失败的信号。有前向信号的A4是互控信号,无前向信号的A4是(15030ms)的脉冲信号。3.2.4 A5信号这是接续尚未到达被叫之前,接续遇到空号(区号空号或局号空号)的信号。有前向信号的A5是互控信号,无前向信号的A5是(15030ms)脉冲信号。3.3 前向组信号(KD)KD信号是发端业务性质信号,作用由表6说明。3.4 后向B组信号(KB)KB信号是表示被叫用户状态信号,起证实组信号和控制接续的作用。3.5 信号内容及排列表63.5.1 前向组信号和后向A组信号的内容和排列如表7所示。表7 前向组信号和后向A组信号的内容和排列3.5.2 前向组信号和后向B组信号的内容和排列,如表8所示。表8 前向组信号和后向B组信号的内容和排列4 局间记发器信号的发送顺序以2位区号、主被叫号码各为6位为例,说明记发器信号的发送顺序,所用文字符号如表9所示。表9 关于号码顺序的文字符号4.1 发端市话局对发端长话局自动呼出时的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4.1.1 市话分支局或汇接局直达发端长话局如表10所示。表10注:表中发端长话局市话自动记发器收到KA后,启动局内公用控制接续设备。带有装备小显号的自动小交换机的分局或汇接局,向发端长话局发码时,发码规律基本同表10,只把P位D位换成3位小交换机代号加上34位分机号码即可。为了避免改动目前已经使用的长话自动交换设备,现在使用表11发码顺序的设备仍可维持原有发码顺序。表11注:表中发端长话局市话自动记发器收到KC或P后,启动局内公用控制接续设备。4.1.2 纵横制市话分局经汇接局至发端长话局也如表10、表11所示。该方式采用长市中继线和市内中继线分群的方案,汇接局不收记发器信号,采用由汇接局的长途汇接入中继标志电路通知选组级标志器选用至长话局的中继电路方式。其中继方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汇接局遇忙时应能发送A4(15030ms)脉冲信号。图2 纵横制市话分局经汇接局至发端长话局中继方式示意图图中:SL-绳路;CZCJ-长途自动出中继器;CCJF-长途出局记发器;HZRJ-汇接纵横入中继器;SARJ-市话自动入中继器;SZJF-市话自动记发器;CHBL-长途汇接标志电路;YJF-用户记发器4.1.3 纵横制市话支局经分局至发端长话局如表12所示。表124.2 发端市话局对发端长话局半自动呼出时的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4.2.1 纵横制市话分支局或汇接局直达发端长话局如表13所示。表134.2.2 纵横制市话分局经汇接局至发端长话局也如表13所示。汇接局不收记发器信号,中继方式类同于图2。4.2.3 纵横制市话支局经分局至发端长话局如表14所示。表144.3 长话局间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4.3.1 按“端到端”方式传送如表15所示。表154.3.2 按“需转发”方式传送如表16所示。表16*在普通用户使用普通电路进行通信时,由“P”位顶替KC的位置,当发端长话局对终端长话局发码时,续P位之后依次发送互控的“Q”位“D”位。*表14、15中的*处代表转接局收到前向信号后(7、KC或P),不回送A1信号,而将该前向信号引伸到下一交换局,由下一交换局回送证实的A1信号。*在普通用户使用普通话路进行通信时,由“P”位顶替KC的位置,续P位之后依次发送互控的“Q”位“D”位。*表中发码关系是一种示例,第一转接局、第二转接局开始发码的时间可能略为提前,也可能略为迟后。4.4 终端长话局对终端市话局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终端长市中继网,以纵横制汇接局汇接纵横制分局、步进制汇接局汇接步进制分局为宜。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分局与支局的关系。在终端长一市接续时,终端长话局的来话记发器应能根据不同局向的终端市话局发送多频记发器信号或直流脉冲信号;但在同一次接续中,只能发送两者中的一种信号,发码中途不能转换发码方式。4.4.1 直达终端市话分局或汇接局4.4.1.1 直达步进制市话局如表17所示。表17注:表中终端长话局向步进制市话局发直流脉冲时,未发到D位遇到步进制市话局选组器或终接器心的情况下,终端长话局向发端长话局发送脉冲的A4信号。4.4.1.2 直达纵横制市话分局如表18所示。表184.4.1.3 直达纵横制汇接局(终端直达接续)也如表18所示。当终端长话局对汇接局的中继线,按终端接续和转接分辟使用时,以汇接局为终端的接续,发送ABCD;当中继线合群使用时,以汇接局为终端的接续,发送PQABCD。4.4.2 经市话汇接局至分局4.4.2.1 经纵横制汇接局至分局,一般按“汇接局不转发”传送记发器信号,如表19所示;必要时,可按“汇接局转发”的方式传送记发器信号,如表20所示。*当终端长话局直接控制步进制市话局的各级机键动作时,终端长话局发完末位被叫用户号码,就自行产生脉速A3信号。*表中的发码关系是一种示例,终端长话局发A位脉冲可能略为提前,也可能图为迟后。*对于某些万门以上的市话局,终端长话局可发QABCD。*表中发码关系是一种示例,终端长话局开始发码的时间可能略为提前,也可能略为迟后。表19表204.4.2.2 经步进制汇接局至分局如表21所示。表214.4.3 经市话分局至支局终端长话局经纵横制分局至纵横制支局(或直拨小交换机)。经分局转发如表22所示,分局不转发如表23所示。*表中发码是一种示例,市话汇接局开始发码的时间可能略为提前,也可能略为迟后。*表中的发码关系是一种示例,终端长话局发出的P位直流脉冲可能略为提前,也可能略为迟后。表22注:支局(直拨小交换机)的用户号码一般占“BCD”位为宜;在特殊情况下可占“ABCD”,这时终端市话为局所发前向信号,应从A位发起。表234.5 长途人工来话接续的记发器信号若人工长话局不加装座席记发器,则采用多频不互控方式。必要时,长途人工台对市话纵横制交换设备还可考虑采用直流脉冲的记发器信号方式。这两种情况下,分局均应转发长途人工台至支局(或直拨小交换机)的记发器信号。4.6 简式对端话务员向本端发起呼叫时的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4.6.1 经本端长话局直达步进制市话局如表24所示。对端送至本端的PQABCD为多频不互控数字信号。表24*市话分局收到B位识别为支局后,不回送A1将B位延伸送至支局,由市话支局回送A1。*表中的发码关系是一种示例,市话分局开始发码的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迟后。*表中发码关系是一种示例,本端长话局向步进制市话局发直流脉冲的时间可能略为提前,或略为迟后。4.6.2 经本端长话局直达纵横制市话局如表25所示。对端送至本端的PQABCD为多频不互控数字信号。表254.6.3 经本端长话局转接至其它城市(以一次转接为例)如表26所示。表264.7 市话局间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4.7.1 分局间(包括分局至汇接局和汇接局至汇接局)直达接续如表27所示。表274.7.2 市话分局经汇接局至其他分局的接续,一般按“汇接局不转发”的方式传送记发器信号,对容量在万门以下的终端分局如天28所示。结容量在万门以上的终端分局如表29所示。在必要时需按“汇接局转发”的方式传 送记发器信号如表30所示。*对某此万门以上的终端市话局,可发QABCD。表28表29表304.7.3 支局分局汇接局分局支局(直拨小交换机)的接续如表31所示。*对万门以上的终端市话分局,第二汇接局收到Q位后将Q位引伸至终端市话分局而不发A后向信号,由终端到市话分局发送互控的A1信号。*表中的发码关系是一种示例,第一汇接局开始发码的时间可能略为提前,也可能略为迟后。表31在呼叫占有几个千位号终端支局时,终端分局在收到A位(或B位)后,不向发端局回送A1,而待接续引伸到终端支局,支局收到A位(或B位)后,由支局向发端局回送A1。4.8 大城市郊(县)局对发端长话局自动和半自动呼出时的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4.8.1 长途自动呼出接续如表32所示。表32大城市郊(县)局发起自动呼出时,不考虑经郊区汇接局作去话汇接,只考虑直达发端长话局的中继方式。4.8.2 长途半自动呼出接续如表33所示。表334.9 终端长话局至终端郊(县)局的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4.9.1 经四线制郊汇局的来话汇接接续如表34所示。表344.9.2 经二线制市话局转接至郊(县)局的接续如表35所示。表354.10 显号不全时,发端市、郊(县)局与发端长话局之间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4.10.1 发端市话局与发端长话局桩间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如表36所示。表36当主叫号码显号不全而主叫类别显号正常时,这次接续按“照常疏通,不予收费”处理,但在适单上仍应注明主叫类别和发端市话局的局号,以便进行故障分析。如主叫号码显号正常而主叫类别显号不全,这次接续按“暂不接通,主叫听忙音”处理。必要时主叫用户可重新发起呼叫。在出现显号不全故障时,不论何种显号不全,显号设备均应及时告警,争取及时修复。在修复故障过程中,若需短暂人工闭塞显号设备时,为了维持疏通自动接续,应在必要时提供临时接通的条件,即提供临时类别(KA=1),以便按照“类别全号码不全”作照常疏通不予收费处理。4.10.2 显号不全时,发端郊(县)局与发端长话局之间的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如表37所示。*当普通用户使用普通电路进行来话接续时,P位顶替KC的位置,然后依次为互控的“Q”位“D”位。*表中发码关系是一种示例,四线制郊汇局开始发码的时间可能图为提前,也可能图为迟后。*表中发码关系是一种示例,市话局开始发码的时间可能图为提前,也可能图为迟后。表374.11 识别到空号或受限制号码时的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4.11.1 目前全自动用户在区号之后拨“1”层非“114”号码时,由发端市话局识别后,给主叫用户送空号音。这类接续不向发端长话局发码。4.11.2 今后开放长途查号及有关的特种业务时,按表38顺序发码(以“114”为例)。若用户拨叫未开放的业务号码或其他受限制的号码均作空号处理。表384.11.3 空号接续时的记发器信号如表39所示。表395 多频记发器信号设备技术指标多频记发器信号设备分四线、二线两种,凡使用四线交换、四线舆应当尽量采用四线多频设备。二线、四线多频设备均应满足下列各项技术指标。5.1 工作条件允许电源电压变化范围10%;适应环境温度,一般1035,最劣040;适应环境湿度,在040时,相对湿度为45%75%。5.2 阻抗在与电路连接点,多频设备的阻抗标称值为600纯阻,其阻抗Z在3003400Hz频带内应满足:在5201160Hz和13602000Hz频带内应满足:5.3 发送部分多频设备发送部分包括多频信号发生器、发码控制电路及相应的连接部件(如方向滤波器、混合线圈等)。5.3.1 发送信号频率前向发送信号标称频率:1380、1500、1620、1740、1860、1980Hz;后向发送信号标称频率:1140、1020、900、780Hz。频率允许偏差:5Hz。5.3.2 信号发送电平在0相对电平点(市话实线中继时为发端局总配线架)的不调制单频信号(即每一单独频率的信号)电平为-81dBm。组成一个信号的两个频率发送电平差不超过1dB。5.3.3 信号频率泄漏电平在不发送多频信号条件下,发送至电路的泄漏电流总功率电平应比标称单频率信号电平至少低50dB。在发送多频信号条件下,任一单频泄漏信号电平应比所发送双频中任一频率信号电平至少低34dB。5.3.4 谐波畸变及互调失真由于谐波畸变及互调而可能发送到电路上的3003400Hz频带内的总功率电平应比发送信号的任一单频实际电平至少低37dB。5.4 接收部分假定多频设备接收部分直接接入交换点。*多频设备接收部分包括多频信号接收器、收码识别及相应的连接部件(如方向滤波器、混合线圈等)。5.4.1 动作范围5.4.1.1 允许输入信号频率最大变动范围10Hz。5.4.1.2 双频工作时单频信号输入电平范围-5-35dBm。5.4.1.3 组成信号的非相邻两个频率电平差不超过7dB;相邻两个频率电平差不超过5dB。5.4.2 不动作和不识别要求5.4.2.1 在3003400Hz频带内,对任一单频或双频正弦波,每个单频电平不高于-42dBm的信号,接收器应不动作。5.4.2.2 组成一个信号的双频电平差20dB以上时,接收器应不识别为信号。5.4.2.3 对13003400Hz频带内的双频组合,每个单频电平为-5dBm,后向接收器不应动作;对3301150Hz和21303400Hz频带内的双频组合,每个单频电平为-5dBm,前向接收器不应动作。5.4.2.4 在通频带接收极限电平范围内,持续时长不大于7ms的双频信号频率,不识别为信号,在多频接收设备已经动作的情况下,对于不大于7ms的信号中断,多频信号接收设备不应释放。5.4.2.5 在有双频信号输入情况下,一个单频或多个其他信号频率组合。总功率电平比最高输入信号电平低20dB。不应引起接收器误动作。5.5 互控周期在可靠传送信号条件下,多频互控周期应尽可能短,不包括信号传播时间,互控周期,即收发位数码的时长应不大于250ms。*对于市话二线交换,这里所说的交换点意指总配线架至该点的衰耗为局内衰耗之半的地方。附加说明:本标准由邮电部提出,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立言、黄世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