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教育问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642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化进程中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分析 初中数学班 赵 丽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大规模地、持续地向大中城镇,特别是向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镇流动,形成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民工潮”。伴随“民工潮”产生了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工”群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是近年来“农民工”群体由“单身化”向“家庭化”转变的趋势有所上升,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着子女一起流入城市。由此,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浮出水面。 一、流动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 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面临的问题很多,涉及生活、安全和教育等多方面,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教育问题,即流动儿童不能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有的研究已经发现,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上不了学流动儿童问题最先引起人们关注的便是上学难问题。 随着进城流动儿童数量的逐年递增,该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大量的适龄阶段流动儿童在流入地不能及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要么失学在家,要么过早地踏上打工之路。2上不起学由于流动儿童所在的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整体低下,对子女教育支付能力有限。受户籍制度的影响,流动儿童与城市户籍适龄儿童难以享受相同的受教育权利,城市公办学校在招收流动儿童时都要收取较高的借读费、赞助费等。 这些不合理的收费成为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的一道道壁垒,也是影响流动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问题和农民工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尽管各地为了贯彻“两为主”的政策,几乎都在取消或降低借读费和赞助费,但教育费用仍然是农民工家庭的最大负担。 据调查,除杂费之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小学阶段一般每学期要交 “借读费”、“赞助费”300-400元,中学阶段500元左右,少数城市更高。此外,还有服装费、保险费、郊游、上网、班费等费用。 进城务工人员从总体上看是一批经济收入比较低下的群体,过高的“借读费”、“赞助费”及其他教育支出,常常使他们难以承受并使其子女对进城上学望而却步。3上不了好学校在国家“两为主”政策的引导下,目前大部分流动儿童都已经在城市公办学校就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读于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民工子弟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在解决流动儿童上学难问题上客观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流动儿童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有专家指出,对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讲,他们的子女只能进入收费低廉的民工子弟学校上学。 但大多数的民工子弟学校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办学条件差、管理水平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以及安全方面存在不少隐患。 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属于私立性质,由公民个人办学,自负盈亏,除学生交费外,基本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又由于收费低廉等原因,这使其难以集中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教学设施、设备简陋,教师队伍总体专业化水平低,大多没有教师资格证,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学校管理松散,教学工作随意性大,执行国家或流出省市规定的课程计划有偏差。4升入高一级学校难就流动儿童而言,相对于在流入地“上学”难来说,“升学”似乎更难。 尤其是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这两个阶段,更是难上加难。 究其原因,抛开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之外,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和目前我国的升学制度有关。 因为在一些流入地,按当地教育部门有关政策规定,中考、高考报考必须具备本地户籍,致使一些流动儿童面临着无法升高中就学的问题。 此外,我国高考政策也明确规定,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必须在户口所在地报名。 这样一来,流动儿童只能回老家(户籍所在地)参加报考,但问题是,流入地与流出地使用的教材往往不一样, 就算这些流动儿童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考取大学(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对他们来说也许只是一个遥远的“梦”。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学界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前已有研究将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社会的变革滞后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是造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制度根源;现有义务教育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教育制度却不匹配,义务教育户籍管学籍,是造成流动儿童教 育问题的直接原因 ;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差异,是造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负担,流动儿童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而且流入地政府也没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充足资金及任务。 三、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少研究者从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维护教育公平的长远考虑出发,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对策和建议: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提供物质上的保证;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剥离户籍与国民待遇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统一的国民待遇;改革现行教育体制,确立政府为义务教育第一责任人,实行“中央与城市两为主”的方针,合理分摊进城务工人员 子女的教 育成本;以公办学校为主,调整现有义务教育的格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民办教育为辅,降低民办学校的办学“门槛”,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发展;公办学校取消一切专门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提高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平等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等等。流动儿童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内部也存在各种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其次中央政府要适当改革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大教经育经费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具体做法是,在教育部集中掌握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安排出相应比例专门用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从而解决流动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 以上研究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但是,上述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强调本方法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方法的适用性。 流动儿童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内部也存在各种类别的分化,教育问题也存在着轻重之别,解决方法也因人而异,并且该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上述任何一种思路单独使用都会因缺乏通盘考虑而不具有完全的通用性。 因此,只有在国家层面制定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整体策略,采用标本兼治及多管齐下的策略,才能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